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休斯顿大学

作品数:236 被引量:1,072H指数:19
相关作者:刘玮书周华伟韩东张欣林清良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建筑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0篇期刊文章
  • 36篇会议论文
  • 34篇专利

领域

  • 32篇天文地球
  • 26篇理学
  • 25篇建筑科学
  • 2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7篇电子电信
  • 15篇经济管理
  • 12篇医药卫生
  • 11篇一般工业技术
  • 9篇政治法律
  • 7篇电气工程
  • 7篇文化科学
  • 6篇机械工程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哲学宗教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文学
  • 3篇化学工程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篇氧化物
  • 9篇英文
  • 8篇组合物
  • 8篇纳米
  • 8篇混沌
  • 7篇蛋白
  • 7篇网络
  • 7篇超导
  • 7篇传感
  • 6篇地震
  • 6篇压电
  • 5篇基底
  • 5篇非线性
  • 5篇感器
  • 5篇传感器
  • 4篇合金
  • 4篇反馈控制
  • 4篇分子
  • 3篇蛋白激酶
  • 3篇形状记忆

机构

  • 230篇休斯顿大学
  • 10篇沈阳建筑大学
  • 9篇大连理工大学
  • 7篇北京大学
  • 7篇合肥工业大学
  • 7篇中国海洋大学
  • 6篇浙江大学
  • 5篇教育部
  • 5篇武汉科技大学
  • 5篇金属氧化物技...
  • 4篇吉林大学
  • 4篇北京工业大学
  • 4篇中国原子能科...
  • 4篇武汉理工大学
  • 4篇英孚拉玛特公...
  • 3篇大连大学
  • 3篇广西师范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华中师范大学
  • 3篇杭州电子科技...

作者

  • 17篇宋钢兵
  • 10篇陈关荣
  • 8篇周华伟
  • 5篇鲁光涛
  • 5篇李友荣
  • 5篇阎石
  • 5篇张欣
  • 4篇王美东
  • 4篇木斋
  • 4篇方锦清
  • 4篇齐宝欣
  • 4篇鲍艳
  • 3篇罗晓曙
  • 3篇余颖
  • 3篇韩江洪
  • 3篇魏振春
  • 3篇郝雪峰
  • 3篇马春雨
  • 3篇李智
  • 3篇王琳

传媒

  • 5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物理学报
  • 3篇武汉理工大学...
  • 3篇控制理论与应...
  • 3篇石油地球物理...
  • 3篇大地测量与地...
  • 3篇海南热带海洋...
  • 2篇大庆石油地质...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土木工程学报
  • 2篇眼视光学杂志
  • 2篇计算机学报
  • 2篇广西师范大学...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经济社会体制...
  • 2篇地震工程与工...
  • 2篇武汉科技大学...
  • 2篇数值计算与计...
  • 2篇物联网学报
  • 2篇能源评论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7篇2022
  • 11篇2021
  • 11篇2020
  • 11篇2019
  • 10篇2018
  • 16篇2017
  • 10篇2016
  • 11篇2015
  • 12篇2014
  • 11篇2013
  • 14篇2012
  • 9篇2011
  • 4篇2010
  • 10篇2009
  • 10篇2008
  • 7篇2007
  • 5篇2006
  • 10篇2005
2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美国生态学的发展被引量:2
2019年
美国是世界公认的"生态学大国",为世界生态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美国生态学经历了4个发展时期--初创期、成长期、拓展期和成熟期。其生态学发展的突出成就不仅在于创立了生态学许多分支学科,创新了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完善了生态学的学科体系,更重要的是为全球培养了生态学专门人才,促进了生态学的成果应用和引领着世界生态学的发展。美国生态学具有5个显著特点:长期性、全球性、前瞻性、综合性和先进性。随着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加快和老龄化加剧等全球化问题的出现,美国生态学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将是:(1)生态学学科不断向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发展与分化;(2)生态学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综合;(3)生态学研究领域将进一步拓展;(4)生态学研究方法不断改进和创新;(5)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将主要集中于全球生态学、城市生态学、入侵生态学和人类生态学等。
黄国勤黄依南
关键词:生态学
用于带基底上的超导材料的方法和设备
本发明在运动的带基底上连续沉积用于生长超导层的材料。本发明优选使用放线轴(401)和卷线轴(406)来分别以恒定的速度分送和缠绕带基底。本发明优选使用一系列级在带上形成超导层,并且包括至少一个反应器或反应室(601c),...
亚历克斯·伊格纳蒂尔弗张欣曾健明刘佳树周鹏初路易斯·D·卡斯特拉尼
文献传递
正方平面化合物体系的超导性
本发明提出超导组合物,其组成为式 [L1-XMx]aAbOy的氧化络合物,式中L为La,Lu, Y或Sc;A为Cu,Bi,Ti,W,Zr,Ta,Nb或V;M为 Ba,Sr,Ca,Mg或Hg;“a”为1~2,“b”为1;“...
金伍楚
文献传递
FDTD方法对二维光子晶体的数值模拟被引量:3
2008年
根据光子晶体的基本理论及其特征——光子带隙,采用时域有限差分的方法(简称FDTD法),并通过引入吸收边界条件和周期边界条件,对一种具有周期排列的氧化铝圆柱棒结构的二维光子晶体红外透过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入射波设为s偏振波,在入射角为0°和30°2种情况下,分别计算了1—30μm范围内该光子晶体的电场振幅、相位分布以及透射系数。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光子晶体在12—18μm的红外波段上存在光子带隙,光子晶体的这个特性可以用来进一步研制红外光波导。
周建姜洪舟张林王琳曾春年陈戟
关键词:FDTD光子晶体光子带隙
中国单一封闭的小农经济结构分析
1982年
马克思创立的政冶经济学证明了“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①,从而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原理,这就为我们认识中国社会的具体规律在科学方法上树立了典范。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产生了二千年专制统一的帝国,这是中国人历来自大、自守和自欺的主要资本。然而社会动乱、改朝换代的痼疾始终缠绕着秦汉之制,成为中国难治的病根。中国专制统一和治乱反复的根源何在?对秦汉之制和地主小农经济应该怎样评价?
陈平
关键词:西罗马帝国拜占廷混合经济农业劳动生产率人口增长率
美国Fintech的监管框架被引量:2
2017年
奥巴马政府在换届的前一周,也就是2017年1月16日,由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发布了美国Fintech框架,详细阐述了美国政府对金融科技的态度,展望,6大政策目标和10项准则,为特朗普新一届政府持续支持和推动Fintech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全世界了解美国Fintech发展的大方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蔡凯龙(译)
关键词:美国政府奥巴马政府金融科技特朗普换届
部份相干光照明的随机孔屏衍射特性
1993年
本文从部份相干理论出发,导出了随机孔屏的衍射强度期望分布及涨落方差表达式;对随机孔屏的衍射特性作了较深入的分析;讨论了光源的空间特性对衍射图形的影响;研究表明:衍射强度的光场分布不仅与孔和屏的几何特性有关,还与光源的形状和大小密切相关.文中还指出:在特定照明情况下,形状一定的小孔无论在数目还是尺寸上发生随机变化,都不会改变衍射场的强度期望分布和涨落方差分布.
高扬郭斌均庄松林
关键词:衍射强度统计相干光
浅谈地震剖面的假象识别被引量:3
2021年
假象识别是正确解释地震剖面的前提,也是描述地震成像保真度(精准度)的主要标准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反射地震剖面实例,对几种常见的、易被误解的地震成像假象的特征进行了分类阐述,提出基于成因识别地震成像假象的思路.从地震剖面成像过程来看,假象的成因包括信号误判、成像畸变和波速模型误差这三个主要因素.许多不易被识别的假象起源于地震数据处理成像过程中对信号的误判,犹如“张冠李戴”;成像畸变假象的根源包括成像照明度、资料频宽和方法假设等方面的缺陷,造成抹痕等成像结果畸变假象;当地震波速度模型误差较大时,地震成像结果不仅会出现成像位置错误,还可能在波阻抗不连续点出现散射拖尾假象.因此,衡量地震成像精准度的标准应包括成像结果的分辨率、位置准确度和假象识别三个要素.这些要素相互影响,因此应该根据研究目标和实际情况,综合评判地震成像中假象的影响.
周华伟周华伟李哲豪
关键词:地震剖面地震成像
西宁城市活动断裂地表特征初步研究被引量:15
2005年
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开挖探槽剖面揭露了断层的基本性质,初步展示了西宁市北川河东岸断裂、南川河断裂和湟水河断裂的地表特征。结合前人的阶地测定年代结果初步判断,北川河东岸断裂错断相当于湟水河Ⅱ至Ⅲ级阶地,Ⅱ级阶地形成不晚于0.05 Ma,Ⅲ级阶地形成不晚于0.12 Ma,说明该断裂是晚更新世活动断裂;南川河断裂错断相当于湟水河Ⅳ、Ⅴ级阶地,Ⅳ级阶地形成不晚于0.54 Ma,Ⅴ级阶地形成不晚于0.78 Ma,说明该断裂是早中更新世活动断裂;湟水河断裂错断其Ⅱ、Ⅲ级阶地砾石层,说明该断裂是晚更新世活动断裂。这些断裂规模小、活动性弱,可能为盖层断裂。
李智敏田勤俭高占武陈立泽
关键词:地表特征
不对中对磁流变液联轴器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从磁流变液的流动特性出发,推导了磁流变液联轴器内外转筒不对中时传递扭矩的理论公式,讨论了磁流变液的工作模式,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对中对磁流变液压力分布、转筒受力及传递的工作扭矩的影响,得出不对中只会影响磁流变液联轴器的粘性力矩的大小,对磁流变液传递的稳定工作扭矩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但会增加一个周期性变化的压力,在对磁流变液联轴器转筒进行强度设计和密封设计时应计及这一附加压力。
鲁光涛李友荣宋钢兵
关键词:磁流变液联轴器不对中扭矩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