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

作品数:156 被引量:223H指数:9
相关作者:阮图南迟少鹏黄飞李铁忠冯伟国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天文地球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3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4篇学位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3篇理学
  • 9篇天文地球
  • 8篇机械工程
  • 7篇历史地理
  • 6篇电气工程
  • 5篇电子电信
  • 4篇核科学技术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4篇衰变
  • 12篇原子
  • 10篇量子
  • 9篇艺术
  • 8篇同位旋
  • 8篇重离子
  • 8篇J/Ψ
  • 7篇重离子碰撞
  • 7篇相对论
  • 7篇激光
  • 7篇超导
  • 6篇导体
  • 6篇艺术化
  • 6篇谱仪
  • 6篇文学
  • 6篇文学家
  • 6篇晶体
  • 6篇北京谱仪
  • 5篇重逢
  • 5篇吴大猷

机构

  • 152篇中国高等科学...
  • 52篇中国科学院
  • 18篇中国科学技术...
  • 10篇华中师范大学
  • 8篇北京大学
  • 8篇河南师范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近...
  • 6篇中国科学院上...
  • 5篇清华大学
  • 5篇山东大学
  • 5篇中国原子能科...
  • 4篇南开大学
  • 4篇辽宁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武汉大学
  • 4篇浙江大学
  • 3篇广西师范大学
  • 3篇四川大学
  • 3篇同济大学
  • 2篇安徽大学

作者

  • 14篇阮图南
  • 8篇张丰收
  • 7篇叶铭汉
  • 7篇祝玉灿
  • 7篇徐至展
  • 6篇鲁公儒
  • 6篇房双世
  • 5篇萨本豪
  • 5篇陈江川
  • 5篇平荣刚
  • 4篇王至勇
  • 4篇过雅南
  • 4篇白景芝
  • 4篇陆中道
  • 4篇戴念祖
  • 3篇冯声祖
  • 3篇胡涛
  • 3篇荣刚
  • 3篇郭子金
  • 3篇陈光培

传媒

  • 39篇高能物理与核...
  • 10篇中国国家天文
  • 9篇物理学报
  • 9篇光学学报
  • 5篇中国科学(A...
  • 5篇原子核物理评...
  • 4篇物理
  • 4篇科学
  • 4篇原子与分子物...
  • 3篇科学通报
  • 3篇物理学进展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低温与超导
  • 2篇浙江海洋学院...
  • 2篇四川师范大学...
  • 2篇天文学进展
  • 2篇量子电子学
  • 2篇天体物理学报
  • 1篇河北工业科技
  • 1篇应用科技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9篇2006
  • 6篇2005
  • 8篇2004
  • 2篇2003
  • 9篇2002
  • 11篇2001
  • 16篇2000
  • 10篇1999
  • 7篇1998
  • 5篇1997
  • 4篇1996
1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ψ(2S)→VP衰变中赝标量介子混合的研究(英文)
2006年
利用BES合作组给出的ψ(2S)→VP各个衰变道的分支比,对赝标量介子混合的问题做了分析,利用ψ(2S)数据来研究赝标量介子的混合尚属首次.通过参数拟合,可以得到η和η′的混合角θp=(-7.54±1.52)°,这个结果与由二次Gell-Mann-Okubo质量公式所得出的结果相符.另外,通过分析还可以得到在ψ(2S)→VP中DOZI过程相对于SOZI过程的贡献约为14%;电磁衰变振幅和强相互作用振幅之间的相角θe=(156±89)°.
蒋兴雨房双世祝玉灿鲁公儒
关键词:混合角
有限热源和热传递规律对吸收式致冷循环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1991年
本文基于两种常见的热传递规律,讨论传热的不可逆性和热源的有限性对吸收式致冷循环性能的影响,探讨循环的最优构型,导出基本优化公式,并讨论循环的各种优化性能,从而揭示了吸收式致冷循环在不同热传递规律下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和主要差别。所得结论可为吸收式太阳能致冷机的优化设计提供一些新的理论依据。
陈金灿
关键词:热源空调致冷
激光产生的铝、硅、氧、铜、硒等离子体X光谱被引量:7
1989年
利用长晶格的OHM晶体谱仪,从激光等离子体中获得丰富的铜、硒类氖、类氟、类钠离子的二、三、四级软X射线衍射光谱和铝、氧、硅的类氢、类氦、类锂离子一到四级谱,波长在14~40(?)之间,在此基础上,本文较为细仔地分析了各光谱结构.
冯贤平范品忠陈时胜关铁堂徐至展
关键词:等离子体X射线光谱激光产生
强激光场诱导自电离理论
1989年
在Fano模型中考虑了在离化限之上额外吸收一个光子的二阶离化过程,重新研究了强激光场诱导自电离的动力学,着重讨论了二阶离化过程对光电子谱的重要影响.
姚关华徐至展
关键词:激光诱导自电离激光场光电子谱
U(2 )_L×U(2)_R介子手征理论中对衰变 ρ→ππ的重求和研究(英文)
2004年
把U(2 ) L×U(2 ) R 介子手征理论中对矢量介子的O(p4)计算用重求和方法进行了改进 ,并重新研究了衰变 ρ→ππ .由此得到了fρππ(p2 )直到O(p∞)的完整表达式 ,并基于收敛性条件和么正性条件给出了一个重要的非微扰结论 .
黄亦斌闫沐霖王小军
关键词:介子物理介子衰变收敛性条件
氧化物超导体电负性的研究
王荣耀
关键词:超导体氧化物电负性
在椭圆截面管道中的磁流体动力学管流
1990年
对于在外加横向均匀磁场下,不可压缩、粘滞、导电液体流经椭圆截面管道的一维定常流动问题,本文第一次给出其解析解,文中假设流体在绝缘管壁上没有滑动。
顾之雨钱尚武
关键词:磁流体动力学
产生于介质箔组的渡越辐射微分谱的理论计算被引量:1
1989年
在产生于单一介质箔渡越辐射的基础上,利用辐射场相加和辐射强度相加的方法导出了产生于介质箔组的相干和非相干渡越辐射量子微分谱公式,利用非相干渡辐射微分谱公式,对54MeV的电子分别穿越铍箔组(18片箔),镁箔组(12片箔)和铝箔组(12片箔)时产生的渡越辐射微分谱做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相符合.
屈卫星徐至展
关键词:软X射线
热核多重碎裂与液-气相变的新进展
1998年
回顾了热核研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液-气相变的研究历史,对近年有关研究的进展作了评述,指出了将来进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
萨本豪
关键词:热核动力学模型统计模型
线状聚焦激光与金属作用的离子速度分布
1989年
本文报道了利用法拉第筒飞行时间法进行的离子测量.通过比较高功率激光线状聚焦和点状聚焦在平面金属靶上产生的离子发射特性,总结出离子速度分布和激光辐照密度的定标规律,以及离子速度分布的空间各向异性.实验是在上海光机所钕玻璃激光装置上进行的,激光束的波长为1.06μm,脉宽为300ps,辐照密度为10^(12)~10^(14)W/cm^2.
孙岚张燕珍徐至展
关键词:激光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