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航工业第六一三研究所光电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57 被引量:661H指数:12
相关作者:孙隆和王合龙刘跃峰王永庭刘敏更多>>
相关机构: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航空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150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4篇航空宇航科学...
  • 4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9篇电子电信
  • 14篇军事
  • 9篇兵器科学与技...
  • 8篇机械工程
  • 8篇理学
  • 4篇天文地球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7篇图像
  • 14篇无人机
  • 14篇滤波
  • 13篇空战
  • 13篇红外
  • 11篇光学
  • 10篇自适
  • 10篇自适应
  • 8篇网络
  • 8篇目标跟踪
  • 8篇目标检测
  • 7篇视场
  • 7篇图像分割
  • 7篇激光
  • 7篇飞机
  • 6篇雷达
  • 6篇火力控制
  • 5篇信号
  • 5篇衍射
  • 5篇战斗机

机构

  • 157篇中航工业第六...
  • 29篇洛阳电光设备...
  • 18篇西北工业大学
  • 17篇南京航空航天...
  • 17篇中国航空工业...
  • 13篇合肥工业大学
  • 11篇中国人民解放...
  • 9篇空军工程大学
  • 8篇北京航空航天...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东南大学
  • 3篇武汉大学
  • 3篇郑州大学
  • 3篇郑州航空工业...
  • 3篇中国航天科工...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天津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作者

  • 16篇陈哨东
  • 10篇刘敏
  • 10篇赵振宇
  • 10篇王合龙
  • 9篇杨学志
  • 9篇陈建发
  • 8篇孔繁峨
  • 8篇康明武
  • 8篇羊毅
  • 7篇丁全心
  • 7篇方帅
  • 7篇冯星
  • 7篇邹杰
  • 6篇张国华
  • 6篇潘枝峰
  • 5篇李相民
  • 5篇吴一全
  • 5篇李文强
  • 5篇刘欣
  • 5篇周锐

传媒

  • 57篇电光与控制
  • 9篇火力与指挥控...
  • 6篇激光与光电子...
  • 4篇红外与激光工...
  • 4篇西北工业大学...
  • 4篇指挥控制与仿...
  • 3篇光学学报
  • 3篇光电子技术
  • 3篇空军工程大学...
  • 3篇现代电子技术
  • 3篇全国第26届...
  • 2篇合肥工业大学...
  • 2篇电子学报
  • 2篇中国激光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光电工程
  • 2篇航空计算技术
  • 2篇飞行力学
  • 2篇遥感学报
  • 2篇智能系统学报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8
  • 9篇2017
  • 14篇2016
  • 16篇2015
  • 24篇2014
  • 27篇2013
  • 29篇2012
  • 26篇2011
  • 1篇2010
1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视场光学显示设备图像畸变校正算法被引量:4
2011年
在大视场光学显示设备中,画面会因畸变而严重变形。为了使最终的成像结果不发生畸变,根据大视场光学显示设备的畸变特性,选择适合的校正方法并进行优化,提出对称变换法和改进的双线性插值法,对像源图像进行预处理,消除畸变带来的不利影响。给出了较为全面的算法性能衡量指标,利用Matlab和VC++6.0对校正算法进行详细的仿真和深入的分析、比较。仿真结果表明,经过优化的校正算法保证了畸变校正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郑春周拥军温永强
关键词:多项式变换双线性插值仿真
中波红外光学系统光学被动无热化设计被引量:5
2013年
介绍了多重结构中波红外系统光学被动无热化设计的方法,设计了一个双视场无热化中波红外光学系统。该系统由变焦系统和二次成像系统构成,采用光学被动无热化技术设计,通过轴向移动一组(2个)光学元件实现系统变焦;采用硅、锗两种材料及引入两个非球面实现光学被动无热化设计。系统工作波段为4.5~5.1μm,结构紧凑,满足100%冷光阑效率,像质评定结果表明,光学系统在全温度范围内(-60~70℃)双视场像质良好,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陈建发王合龙刘欣
关键词:红外光学系统
机载多脉冲激光雷达目标信号模拟器的研究被引量:14
2012年
研究多脉冲激光雷达目标信号模拟器,用以评估回波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及其实现平台的性能。结合信号能量与波形关系指出由激光雷达方程建立回波信号波形模型是不充分的。对空中目标回波脉冲展宽进行建模及数值仿真,得到不同倾角、目标距离及目标尺寸下的波形展宽时间数据。根据展宽前后能量保持不变的性质,利用高斯脉冲函数特征参数求解建立回波波形数学模型。基于目标距离误差及目标回波噪声统计特性建立回波仿真模型,提出了依信噪比发生回波观测信号的方法。对比两种模拟器的信噪比误差、最小模拟信噪比、连续工作时间等性能指标,总结了新型模拟器的优势。
马鹏阁齐林羊毅金秋春
关键词:激光技术激光雷达模拟器
GPU加速的航迹关联改进蚁群求解算法被引量:3
2016年
分布式信息融合系统中,航迹关联问题可转化为多维分配进行求解,现有的求解方法存在着收敛速度慢、求解代数多的缺点,难以满足实时性要求。鉴于此,提出了一种GPU加速的改进蚁群求解算法。首先,运用灰色理论建立航迹关联多维分配问题模型;其次,蚁群算法求解过程中,通过选择最大灰关联系数邻域内的状态估计对搜索列表进行更新,缩小蚂蚁的搜索区域,并采用狼群分配原则更新信息素,避免了搜索陷入局部最优;最后,采用GPU加速的并行策略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一个关联周期内,10步迭代之内该算法的关联正确率可达90%以上;GPU加速的并行求解策略能够提高求解效率,且随着问题规模的增大,加速效果越明显。
高颖陈旭王永庭武梦洁
关键词:航迹关联灰色关联理论蚁群算法GPU加速
基于DVIKOR的空战多目标威胁评估被引量:4
2018年
针对多属性与个体属性之间的平衡问题以及传统空战威胁评估难以与动态态势相结合的缺陷,提出基于动态多准则妥协解排序法(DVIKOR)的空战多目标威胁评估方法。建立基于Entropy法的空战态势多属性权重解算模型,避免属性权重确定的主观随意性问题;建立基于泊松分布的时序序列权重解算模型,处理多时刻空战态势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DVIKOR的空战多目标威胁评估模型,综合考虑最大化群体效应和最小化个体遗憾。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综合考虑空战多属性与个体属性的特点与优势,实现空战多目标威胁评估的多属性平衡与优化,并融合多时刻的空战态势信息,使其评估结果更加真实合理。
张堃刘培培张建东马云红李珂孔维仁邹杰
关键词:泊松分布多目标
基于角速度修正的变结构多模型目标跟踪算法被引量:5
2012年
为提高强机动目标的跟踪精度,提出一种基于角速度估计值自适应修正的变结构多模型算法。将角速度估计应用于基于有向图切换的变结构多模型目标跟踪算法。通过引入改进的角速度估计方法,提高了角速度的估计精度。在有向图切换的基础上,实时估计角速度,并根据角速度估计值修正有向图,增强了变结构多模型目标跟踪算法的机动适应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对强机动目标的跟踪性能上有明显提高。
田野蒋宏梁国威丁全心
关键词:机动目标跟踪变结构交互式多模型有向图
低信噪比下脉冲激光雷达回波信号小波域滤波算法被引量:14
2011年
通过分析脉冲激光雷达回波中目标信号与噪声在频域不同的分布特性及在小波域不同的传播特性,提出了小波域脉冲激光雷达回波信号滤波的新算法。在低信噪比下,利用小波分解和模极大值降噪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不仅能够很好地滤除激光回波中的高频噪声,并且也可大大降低回波中低频噪声对弱小目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滤波算法的有效性。
马鹏阁柳毅齐林郑宁
关键词:小波分解模极大值
基于模糊贝叶斯网的空战传感器资源管理方法
2017年
空战中目标状态信息的不确定性、目标与我机相对态势是影响机载传感器资源分配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贝叶斯网(FBN)的空战传感器资源管理方法,以空战传感器资源管理中涉及的影响因素因果关系作为建网依据,将目标信息增量、目标威胁、飞行员指令作为证据变量驱动网络进行概率推理,从而获取空战传感器资源的分配结果。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方法的自适应变间隔采样策略能够根据目标威胁及飞行员指令影响,管理空战态势不同阶段的传感器资源以满足空战作战任务需求。
梅风华何鹏
关键词:传感器管理信息增量
无人作战飞机操控/自主CCRP攻击系统建模与仿真被引量:1
2013年
基于空地轰炸的模式设计了无人作战飞机操控/自主攻击系统。该系统有智能化的自主决策能力、对复杂环境的适应力、较高的可靠性,能合理地消除攻击过程中的瞄准偏差。借鉴模糊控制原理构建了操控导引系统,将火力控制系统和飞行控制系统结合起来。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可有效地完成轰炸任务。
尹茂旸陈哨东张安李冲
关键词:无人作战飞机操控火力控制系统模糊控制
未来空战全向攻击的需求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针对空战火控技术现状,结合对以载机为中心的全向攻击的分析,认为对载机侧向/后向目标实施攻击将是未来空战的重要选择,而且也将是对抗敌方从后向攻击的最直接手段,因而,侧向/后向攻击是未来机载武器火控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出了以载机为中心的全向攻击的导弹武器火控系统关键技术。
田省民雷迅陈哨东付海峰辛易
关键词:空战全向攻击火力控制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