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农业科学院

作品数:150 被引量:1,036H指数:18
相关作者:李林洪汝兴赵雷蔺玮于俊杰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南通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7篇期刊文章
  • 33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领域

  • 103篇农业科学
  • 14篇生物学
  • 7篇医药卫生
  • 4篇经济管理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6篇基因
  • 22篇水稻
  • 11篇小麦
  • 8篇抗性
  • 7篇粳稻
  • 7篇基因水稻
  • 6篇油菜
  • 6篇植物
  • 6篇克隆
  • 6篇甘蓝
  • 5篇蛋白
  • 5篇育种
  • 5篇杂交
  • 5篇生防菌
  • 5篇细胞
  • 5篇防菌
  • 4篇栽培
  • 4篇农业
  • 4篇抗病
  • 3篇单克隆

机构

  • 147篇江苏农业科学...
  • 20篇南京农业大学
  • 6篇安徽农业大学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南通师范学院
  • 3篇江苏省农业科...
  • 3篇扬州大学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上海农学院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西藏农牧学院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南京晓庄学院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陕西省杂交油...
  • 2篇铜山县农业局
  • 2篇安徽省凤阳县...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作者

  • 11篇陈志谊
  • 11篇焦德茂
  • 9篇王晓宇
  • 8篇季本华
  • 7篇罗楚平
  • 6篇刘永锋
  • 6篇刘邮洲
  • 6篇朱素琴
  • 6篇聂亚锋
  • 5篇周益军
  • 4篇石志琦
  • 4篇傅寿仲
  • 4篇陈怀谷
  • 4篇魏利辉
  • 4篇赵雷
  • 3篇储西平
  • 3篇戚存扣
  • 3篇杜丽璞
  • 3篇潘孝青
  • 3篇何继龙

传媒

  • 5篇Acta B...
  • 5篇作物学报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3篇世界农业
  • 3篇植物病理学报
  • 3篇上海农学院学...
  • 3篇中国植物病理...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植物保护学报
  • 2篇解剖学报
  • 2篇江苏农业学报
  • 2篇果树学报
  • 2篇长江蔬菜
  • 2篇陕西农业科学
  • 2篇动物医学进展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8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7篇2009
  • 7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 5篇2005
1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药材苜蓿的生长特性、引种及炮制技术初探
1996年
刘大跃田垒洪汝兴秦孟根刘少辉张斌
关键词:苜蓿引种
水势与用氮量对土壤中石油降解的影响被引量:24
1997年
研究了石油降解过程中,土壤有效氮的动态变化,不同用氮水平在两种土壤上对石油降解速率的影响,以及石油降解的土壤水势条件。结果表明,石油对土壤的污染没有影响土壤水势;在土壤水势为-100~-20kPa范围内,水势的降低没有影响石油分解,而当土壤水势为-1000kPa时,石油降解速率与对照相比下降了10%~35%。在壤土上,肥料氮添加在碳(石油中碳)氮(肥料中氮)比为90时,石油降解最快;过多施用肥料氮会降低石油的分解速率。
常志州何加骏
关键词:土壤石油降解土壤水势氮肥
农户组织化对农民技术采用的影响研究——基于11省1022个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30
2016年
农业科技进步是中国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农业技术扩散的效果决定着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高低。本文以全国11省1022个农户微观数据为基础,分别从农户加入合作社和与龙头企业合作的角度,利用Bi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组织化对农业技术扩散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无论是加入专业合作社还是与龙头企业合作,都对农业技术扩散具有正向推动作用。通过与龙头企业合作等实现产业化经营的形式,比加入合作社对农业技术扩散作用更大。但从对农户新技术投入的角度看农民组织化对其影响并不显著。此外,以"科技特派员"为代表的公共技术推广体系对技术扩散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效果明显小于农户组织化的作用。
吴比刘俊杰徐雪高张振
关键词:农户组织化农业技术扩散
结球越冬甘蓝无公害栽培技术被引量:3
2009年
结球越冬甘蓝在长江流域栽培面积比较大,在湖北、湖南、河南、上海等地形成相当生产规模,是当地冬季种植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结球越冬甘蓝无公害栽培667m^2产量可达到3500-4500kg,由于采用无公害栽培技术生产,销售价格基本上能够稳定在0.7元/kg左右,除去农资成本500元/667m^2,667m^2经济效益达3000元左右,经济效益可观,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为了进一步推进产业化、标准化生产,现将结球越冬甘蓝无公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高兵宋立晓严继勇
关键词:无公害栽培技术越冬甘蓝结球长江流域蔬菜品种
草莓数量性状遗传变异研究被引量:2
1995年
选取50个草莓品种(系),分析产量、果实、植株有关的16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得到了各性状的表型、遗传变异系数、遗传方差、遗传力、遗传进度。发现在产量、平均单果重、果实硬度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遗传变异度与遗传潜力。遗传力估值结果表明,以小区为选择单位可取得良好效果。
马鸿翔戴子林陈秀兰顾军盛炳成
关键词:草莓数量性状
温室番茄叶面积与干物质生产的模拟被引量:97
2005年
根据光温对作物叶面积的影响,提出了辐热积(product of the rma leffectiveness and PAR,TEP)的概念。根据试验资料构建了利用辐热积模拟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叶面积动态的数学模型,并将其与已有的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生产模拟模型相结合,构建了温室番茄干物质生产动态模型。利用不同品种、基质和地点的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比叶面积法和有效积温法相比,辐热积法显著提高了温室番茄叶面积的预测精度,提高了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生产的模拟精度。辐热积法对番茄叶面积的预测结果与1:1直线之间的决定系数R2和统计回归标准误差RMSE分别为0.9743和0.0515m2·株-1,对植株总干物质量的预测结果与1:1直线之间的R2和RMSE分别为0.9360和522.7104kg·ha-1;采用辐热积法对植株总干物质量的预测精度比有效积温法和比叶面积法分别提高56%和72%。
倪纪恒罗卫红李永秀戴剑锋金亮徐国彬陈永山陈春宏卜崇兴徐刚
关键词:ESCULENTUM叶面积干物质生产温室番茄
甘蓝型油菜中与角果开裂有关的基因SHP2的克隆与分析
拟南芥中的SHATTERPROOF1(SHP1)和SHATYERPROOF2 (SHP2)属MADS-box家族转录因子,它们通过调控角果皮边缘细胞的分化,来控制角果的开裂.用拟南芥SHP2的序列在油菜的序列数据中比对,...
谭小力夏宗伟张丽丽张志燕郭忠建成存扣
关键词:拟南芥甘蓝型油菜
小麦籽粒色泽和质地的辐射诱变被引量:2
1989年
以红粒半硬质品种扬麦5号和红粒粉质品种宁麦3号为材料,用~60Coγ射线不同剂量照射干种子。结果两品种M_1代籽粒色泽的辐射反应有差异,较高剂量辐射可使扬麦5号粒色变深,但对宁麦3号作用不大。两品种M_1代籽粒质地有随剂量提高而变粉的趋势。在扬麦5号M_2代中发现了突变率分别为0.6%和2.0%的籽粒色泽正(向白色)突变和籽粒质地负(向粉质)突实,在宁麦3号M_2代中发现了突变率分别为0.7%和3.6%的色泽负(向红色)突变和质地正(向硬质)突变。扬麦5号色泽正突变和宁麦3号质地正突变经M_3代株系再选,在M_4代获得了多个稳定的突变株系。结果表明,γ射线辐照原品种干种子,能产生对籽粒色泽和质地有选择意义的变异群体。
缪炳良柳学余
关键词:小麦色泽籽粒诱变
调控大豆生育期关键基因的克隆与应用
2019年
大豆是研究植物光周期现象的经典模式植物之一。在生产上,大豆光周期敏感性是优异品种引种及高产的限制因子。大豆中调控生育期的主效基因EI早在1971年就已发现并定位,但由于EI基因位于着丝点附近,重组率低,克隆难度很大。
夏正俊夏正俊翟红林辰涛吴红艳张庆祝吕世翔李宏宇王绍东李睿
关键词:主效基因生育期大豆克隆光周期敏感性模式植物
猪粪沼液培养微藻系统中试试验被引量:1
2023年
为实现猪粪沼液资源化的大规模应用,该研究以小球藻(Chlorella E2E)为试验藻种,开展了中试规模的“室内纯培养+室外纯培养+室外沼液培养”耦合模式多级放大沼液培养微藻试验:考察了各级培养试验中Chlorella E2E的生长状况、沼液中污染物的去除率及微生物多样性,最大培养体积达12.31 m^(3),系统运行时长达274 d。结果表明,Chlorella E2E经过多批次纯培养驯化,在二级柱式反应器内能快速达到最适生长状态,培养至第70天平均生物量可达227.72 mg/L;Chlorella E2E在室外纯培养平板反应器内的产量明显高于室内柱式反应器,培养至第14天生物量可达266.48 mg/L。在采用沼液培养时,户外跑道池中生物量最高达250.02 mg/L,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氨氮(ammonia nitrogen,NH_(4)^(+)-N)、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去除率分别高达40.05%、95.06%、97.52%;跑道池内微生物多样性较高,更易形成菌-藻共生系统,有利于污染物去除。该研究对中试规模多级放大沼液微藻培养系统进行了全面探究,可为户外大规模沼液微藻培养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卞含笑韩挺高风正卢海凤李保明李保明
关键词:沼液小球藻中试放大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