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

作品数:2,442 被引量:8,953H指数:28
相关作者:钟大放沈生荣胡惟孝宋必卫金灿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树人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浙江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70篇期刊文章
  • 335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85篇医药卫生
  • 571篇化学工程
  • 406篇理学
  • 195篇生物学
  • 157篇轻工技术与工...
  • 93篇文化科学
  • 55篇农业科学
  • 38篇经济管理
  • 26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一般工业技术
  • 7篇矿业工程
  • 7篇政治法律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天文地球
  • 3篇建筑科学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电气工程
  • 2篇语言文字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77篇色谱
  • 162篇细胞
  • 145篇活性
  • 126篇相色谱
  • 122篇催化
  • 106篇药物
  • 103篇液相色谱
  • 92篇高效液相
  • 88篇高效液相色谱
  • 78篇色谱法
  • 73篇纯化
  • 71篇蛋白
  • 68篇化合物
  • 67篇甲基
  • 65篇肿瘤
  • 63篇中间体
  • 61篇手性
  • 60篇液相
  • 59篇液相色谱法
  • 55篇衍生物

机构

  • 2,408篇浙江工业大学
  • 168篇浙江大学
  • 81篇浙江省人民医...
  • 56篇浙江树人大学
  • 32篇浙江省食品药...
  • 29篇浙江中医药大...
  • 26篇浙江医药高等...
  • 14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杭州博林生物...
  • 13篇浙江省农业科...
  • 13篇浙江大学医学...
  • 12篇嘉兴学院
  • 12篇西安医科大学
  • 11篇台州学院
  • 11篇浙江省中医药...
  • 10篇杭州师范大学
  • 10篇浙江医药股份...
  • 8篇南京中医药大...
  • 8篇浙江省医学科...
  • 8篇金华职业技术...

作者

  • 143篇应国清
  • 131篇钱俊青
  • 119篇颜继忠
  • 119篇单伟光
  • 107篇王普
  • 102篇王鸿
  • 101篇易喻
  • 97篇梅建凤
  • 92篇施介华
  • 78篇胡惟孝
  • 62篇童胜强
  • 59篇宋必卫
  • 57篇吕亚萍
  • 57篇孙国君
  • 56篇王平
  • 55篇杨根生
  • 53篇王文喜
  • 52篇周永列
  • 50篇于海宁
  • 48篇李乐

传媒

  • 261篇浙江工业大学...
  • 247篇浙江化工
  • 65篇中国现代应用...
  • 47篇合成化学
  • 46篇有机化学
  • 45篇中国药学杂志
  • 43篇药物分析杂志
  • 40篇中国医药工业...
  • 38篇中草药
  • 33篇中国应用生理...
  • 33篇高校化学工程...
  • 31篇化工生产与技...
  • 25篇中成药
  • 25篇第三届全国制...
  • 24篇氨基酸和生物...
  • 24篇发酵科技通讯
  • 23篇药物生物技术
  • 23篇药学学报
  • 23篇中国中药杂志
  • 19篇海峡药学

年份

  • 3篇2024
  • 63篇2023
  • 52篇2022
  • 59篇2021
  • 59篇2020
  • 72篇2019
  • 103篇2018
  • 115篇2017
  • 130篇2016
  • 140篇2015
  • 154篇2014
  • 176篇2013
  • 190篇2012
  • 123篇2011
  • 189篇2010
  • 160篇2009
  • 158篇2008
  • 102篇2007
  • 109篇2006
  • 86篇2005
2,4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液中的2-苯乙醇含量被引量:12
2007年
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液中2-苯乙醇含量的方法。用正庚烷萃取待测样品中的2-苯乙醇,然后直接测定正庚烷溶液258nm波长下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可直接计算出发酵样品中2-苯乙醇含量,方法的检出限为0.19g/L,样品加样回收率为100.4%,变异系数为1.66%。该方法具有准确度高、重现性好、操作简单等优点。
陈虹梅建凤陈蔚青
关键词:2-苯乙醇紫外分光光度法发酵液
鸦胆子油的两相体系酶解工艺的研究
目的:利用脂肪酶催化鸦胆子油中的油脂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得到质量分数相对较高的混合脂肪酸。方法:在对酶量、有机相、水相量、反应时间、温度、pH值的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利用PB实验找出主要的酶解影响因素,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
钱俊青麦波
关键词:鸦胆子油酶解工艺脂肪酸
文献传递
中国受试者口服茶碱缓释片后尿中原形和代谢物定量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建立一种同时测定人尿中茶碱及其代谢物1,3-二甲基尿酸(1,3-DMU)、3-甲基黄嘌呤(3-MX)和1-甲基尿酸(1-MU)的液相色谱-加热电喷雾电离源串联质谱法(LC-HESI/MS/MS),并用于人尿中茶碱及代谢物累积排泄量研究。本法采用d6-茶碱作为茶碱的内标,氟尿嘧啶作为1,3-DMU、3-MX和1-MU的内标。尿样用甲醇稀释并离心后,在Agilent XDB-Phenyl(150 mm×4.6 mm ID,5μm)色谱柱上进行色谱分离,以水-甲醇-甲酸(30∶70∶0.15)为流动相,流速为0.6 mL·min-1;采用加热电喷雾电离源(HESI),选择反应监测(SRM)负离子扫描检测。4种分析物的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均为1.0~250μg·mL-1。该方法快速、简便,可用于人尿中茶碱及其3种代谢物浓度的测定。结果表明,中国受试者口服茶碱缓释片后,尿中茶碱、1,3-DMU、3-MX和1-MU的排泄量比值约为1.0∶3.4∶0.92∶1.6,与已报道的白种人受试者结果相近。
刘莹詹燕张逸凡陈笑艳钟大放
关键词:MSMS茶碱
慢性乙型肝炎免疫发病机制新进展
2009年
此文介绍了慢性HBV感染的免疫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并阐述免疫耐受在乙型肝炎慢性化机制中作用的一些研究热点问题。
周瑛徐宁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发病机制
中药重金属限量标准现状及分析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21年
随着世界各国对中药认可程度的不断提升,中药的安全问题也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重金属超标不仅严重影响中药的用药安全,同时也阻碍了中药的国际贸易,制约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而含量低微,分析检测困难这一瓶颈问题致使中药重金属研究仍然十分薄弱。适合的分析方法是解决中药重金属超标问题的关键。在调研中药重金属限量标准发展沿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近几年中药重金属残留分析的文献,对重金属分析方法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以期为中药重金属的分析及限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楚楚李璟颜继忠
关键词:中药重金属分析方法
高纯度3,4-二羟基苯甲醛的制备被引量:14
2004年
研究了香兰素经脱甲基制备 3 ,4 二羟基苯甲醛的反应。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 :香兰素 7.8g( 5 1mmol) ,CH2 Cl2 1 5mL( 2 3 4mmol) ,无水AlCl3 9.4g( 70mmol) ,吡啶 1 3 .3g( 1 68mmol)和TEBA 0 .0 5 g ,反应温度48℃ ,回流时间 2 8h ,收率 92 .6% ,纯度 99.7% (HPLC)。
夏春年陈利民胡惟孝
关键词:香兰素脱甲基化
新型磺酸官能化苯并噻唑阳离子型离子液体制备及其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制备了一种以苯并噻唑为阳离子和硫酸氢根为阴离子的新型磺酸官能化酸性离子液体[(CH2)3SO3HBth][HSO4],并用于催化环己酮与乙二醇的缩酮化反应。通过考察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带水剂用量和催化剂重复使用次数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确定1,4-二氧螺环[4,5]癸烷合成工艺最佳条件为:环已酮用量0.01 mol,乙二醇用量0.02 mol,催化剂用量为环已酮物质的量的5%,带水剂环已烷用量10 mL,回流反应时间3 h。在此条件下,1,4-二氧螺环[4,5]癸烷收率97.30%,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循环使用5次后,催化活性没有明显下降。
姚志伟施介华
关键词:催化化学苯并噻唑环已酮
金属和可溶性微针及其使用参数对皮肤孔道形成与闭合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本文主要研究金属和可溶性微针对皮肤微孔道形成与闭合的影响因素及效果。采用不同长度、针尖间距和基座面积的金属(不锈钢)微针,形状分别为铅笔形和圆锥形,以及不同针尖间距的铅笔形可溶性微针。将微针刺入在除毛小鼠和大鼠的皮肤上,通过经皮水分丢失(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法和亚甲蓝染色法研究微针施用参数、自身参数和动物对孔道产生的影响;通过视觉观察微针引起的皮肤局部刺激性现象。动物实验已获得浙江工业大学实验动物福利与伦理委员会批准。不锈钢金属微针刺入皮肤后保持30 s以上,刺入力分别为2、4和8 N,形成孔道的TEWL初始值分别为12.9、33.0和40.4 g·m^(-2)·h^(-1);当长度分别为400、600和800μm,形成孔道的TEWL初始值分别为37.1、40.4和49.5 g·m^(-2)·h^(-1);当针尖间距分别为400、600和800μm,形成孔道的TEWL初始值分别为33.2、40.4和55.8 g·m^(-2)·h^(-1);当基座面积分别为0.16、0.35和0.62 cm2,形成孔道的TEWL初始值分别为35.1、40.4和67.1 g·m^(-2)·h^(-1),而圆锥形和铅笔形的微针产生的影响是近似的。铅笔形的可溶微针刺入皮肤,针尖间距分别为400、600和800μm,形成孔道的TEWL初始值分别为49.8、60.5和70.5 g·m^(-2)·h^(-1)。不同性别和品系动物皮肤的TEWL基线值有所不同,但是孔道形成与闭合的趋势近似。微针引起的轻微红斑在24 h内消退。不同参数微针对皮肤孔道产生的影响有一定差异,但孔道都可在24或48 h内闭合,皮肤局部刺激性轻微。
李蓉蓉王缘刘勇王延妮刘哲马凤森
关键词:微针染色法
非天然手性β-氨基酸合成新方法研究
手性的非天然氨基酸由于其重要的生理活性及结构多样性,而被广泛用于多类上市药物及大量正在开发的新药当中.高效、高立体选择性地合成手性非天然β-氨基酸成为目前各大医药公司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与β-氨基酸相比,β-氨基酸在自然...
吕承林沈方亮孙鑫哲柳英帅张兴贤
关键词:烯胺Β-氨基酸硼烷
发酵辅助提取对三七总皂苷提取物生物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以DPPH自由基清除法、FRAP及Fe3+还原力法测定抗氧化能力,抑菌圈及最低抑菌浓度评价抑菌活性,对比发酵法与常规提取法所得三七总皂苷提取物活性差异,探讨微生物发酵提取三七总皂苷及其组分含量变化对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相比常规提取,发酵提取所得三七总皂苷含量提高35.36%,稀有皂苷组分Rh1、F1、Rg3含量增多,活性测试显示其DPPH清除的IC50由1.226降至0.377 mg/mL,对Fe3+还原力提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菌等的抑制活性增强。结果说明发酵辅助提取能提高三七总皂苷的有效溶出,实现成分间转化,同时还能提高提取物生物学活性,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杨婧娟于海宁林秋生沈生荣
关键词:三七总皂苷微生物发酵抗氧化活性抑菌活性
共24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