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理工大学药学与生物学院

作品数:78 被引量:247H指数:8
相关作者:彭方毅唐守渊李静远徐凡郭志龙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9篇生物学
  • 7篇理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文化科学
  • 4篇化学工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10篇细胞
  • 6篇活性
  • 5篇分子
  • 4篇蛋白
  • 4篇药物
  • 4篇肿瘤
  • 4篇相互作用
  • 4篇病毒
  • 3篇蛋白质
  • 3篇动物
  • 3篇液相色谱
  • 3篇正交
  • 3篇正交试验
  • 3篇乳腺
  • 3篇乳腺癌
  • 3篇色谱
  • 3篇生物活性
  • 3篇提取物
  • 3篇腺癌
  • 3篇相色谱

机构

  • 74篇重庆理工大学
  • 7篇第三军医大学
  • 6篇生物技术有限...
  • 4篇重庆大学
  • 3篇西南大学
  • 3篇浙江清华长三...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重庆市急救医...
  • 2篇重庆生产力促...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天津市环境保...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莆田学院
  • 1篇天津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国土资源
  • 1篇解放军第30...

作者

  • 12篇郑一敏
  • 9篇蔡家利
  • 8篇姜和
  • 8篇胥秀英
  • 7篇彭方毅
  • 7篇周慧
  • 6篇陈忠敏
  • 5篇傅善权
  • 5篇姜海蓉
  • 5篇李杰
  • 5篇林治华
  • 5篇付钰洁
  • 4篇鲁秀敏
  • 4篇胡杨
  • 4篇韩玉梅
  • 4篇范开
  • 4篇曾品涛
  • 3篇常徽
  • 3篇王琳琳
  • 3篇张丽杰

传媒

  • 18篇重庆理工大学...
  • 4篇中国药业
  • 3篇重庆医学
  • 3篇免疫学杂志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材料导报
  • 2篇化学进展
  • 1篇分析化学
  • 1篇生命科学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生物技术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6篇2012
  • 23篇2011
  • 25篇2010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生物在锰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和机理被引量:1
2010年
Mn(Ⅱ)进入地表和水体后被氧化成种类繁多的锰矿物,锰还原反应将固态锰盐及锰的氧化物(MnOx,x≤2)中的Mn3+、Mn4+氧化态转变为还原态的Mn2+。介绍了微生物参与的锰氧化反应和锰还原反应的过程,以及微生物在锰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及应用。探讨了对锰的微生物氧化还原的自然现象和规律进行研究的重要意义。
王万能王鹏杨建发金永忠李思念谢燮何娜
关键词:微生物化学循环
超临界CO_2萃取麦冬中高异黄酮类物质的工艺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确定超临界CO2萃取麦冬中高异黄酮类物质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考察最佳萃取工艺条件,并测定萃取物中总高异黄酮含量。结果最佳工艺条件是萃取温度55℃,萃取压力20MPa,萃取时间120min,夹带剂用量2.0mL/mg。结论超临界CO2萃取麦冬中高异黄酮类物质萃取率高、工艺简单、重现性好。
曾品涛郑一敏胥秀英傅善权胡杨李杰
关键词:麦冬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正交试验
HPLC同时测定人参须根中人参炔醇和人参环氧炔醇的含量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参须根中人参炔醇和人参环氧炔醇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Elite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30 nm,柱温室温。结果:人参炔醇和人参环氧炔醇分别在0.70~3.50μg(r=0.999 5)和0.64~3.20μg(r=0.999 9)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RSD1.7%),99.3%(RSD 1.2%)。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重复性好,为人参须根的综合开发提供质控依据。
李杰江娟郑一敏王琳琳杨宇清胡杨
关键词:人参炔醇HPLC
初始葡萄糖浓度对气提乙醇发酵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酵母菌在乙醇发酵过程中,随着发酵进行乙醇逐渐积累将抑制发酵过程的进行,导致酵母菌的生长速率和发酵效率下降。为了消除发酵过程的这种抑制作用,根据乙醇的易挥发性,可以用N2作为载气,将发酵液中乙醇载出,从而降低发酵液中的乙醇浓度,提高乙醇发酵效率。本试验研究了在不同底物浓度条件下,乙醇气提发酵过程中发酵性能随时间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葡萄糖浓度从50 g/L增加到150 g/L,乙醇产量逐步增加,葡萄糖消耗完全;但当葡萄糖浓度达到200 g/L时,残余葡萄糖量增加,乙醇产量下降;而在气载条件下当葡萄糖初始浓度为150 g/L时酵母菌乙醇发酵性能最好,同时载气能有效消除产物乙醇对酵母菌乙醇发酵的抑制作用。这一研究结果对指导酿酒生产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范守城张云茹
关键词:气提乙醇葡萄糖发酵
新型示踪MHC-I类分子方法的建立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采用位点特异性荧光蛋白标记技术建立新型示踪MHC-I类分子的方法,比较TCtag和halotag在体细胞和抗原递呈细胞中示踪MHC-I类分子的优缺点。方法构建H-2Kb-TCtag和H-2Kb-halotag融合蛋白的真核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293FT细胞制备病毒,将病毒分别感染体细胞293FT和树突状细胞系DC2.4细胞后,TCtag采用染料ReAsH和FlAsH染色,Halotag采用染料HaloTagTMR染色,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H-2Kb的分布情况。结果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TCtag与染料ReAsH和FlAsH只在293FT细胞内是特异性的结合;Halotag与用染料HaloTagTMR在293FT和DC2.4细胞内都是特异性结合的。结论从结合特异性上来看,Halotag标记MHC I类分子要优于TC-tag。
李志海邹丽云熊锐华张晋宇李景怡谢谆怡秦瑶李青赵奇万瑛林治华
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MHC-I类分子TAGHALOTAG
幽门螺杆菌HpaA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初步应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 制备幽门螺杆菌(H.pylori)HpaA蛋白单克隆抗体,并检测其对H.pylori黏附胃腺癌细胞AGS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PCR法扩增HpaA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QE30-HpaA,表达并纯化重组HpaA蛋白;以其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将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株,采用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单抗的特异性,间接ELISA检测细胞株培养上清和腹水抗体效价,并对其进行亚型鉴定和杂交瘤细胞株稳定性分析;扫描电镜观察重组HpaA蛋白单抗对H.pylori黏附AGS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重组表达质粒pQE30-HpaA经双酶切、PCR及测序证明构建正确;表达的重组HpaA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0 000,可溶性蛋白含量约占65%,纯化后纯度达85%以上;经细胞融合及筛选克隆获得了2株能稳定分泌抗HpaA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2株单抗与其他肠道细菌均无交叉反应,能与H.pylori全菌体发生特异性反应;乳胶凝集试验证明,该单抗属IgG3、κ型;2株单抗细胞培养液的抗体效价分别为1∶128~1∶256和1∶64~1∶128,腹水抗体效价分别可达1∶6 400~1∶12 800和1∶1 600~1∶3 200;杂交瘤细胞经反复冻存、复苏及多次传代,仍能稳定分泌高效价抗体;单抗可抑制H.pylori对AGS细胞的黏附作用。结论已成功制备了H.pylori HpaA蛋白单克隆抗体,为建立新的H.pylori现症感染诊疗方法奠定了基础。
叶翠莲姜和蔡家利邱容蓉邹姝姝王颖
关键词:HPAA
HPV 16L1基因的原核表达及表达条件的优化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构建HPV16L1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并优化其表达条件。方法:根据GeneBank中的HPV序列及pGEX-KG中的多克隆位点设计引物,以含有HPV全长基因片段重组质粒为模板,经PCR扩增出1 500 bp的DNA片段。将所得片段与pGEX-KG载体连接,转化JM109大肠杆菌,筛选阳性克隆。其扩增片段测序结果与原序列一致,表明原核表达载体pGEX-KG-HPV16L1已构建成功。提取pGEX-KG-HPV16L1质粒转化到BL21(DE3)表达菌株中,经IPTG诱导后收集菌体,进行SDS-PAGE,Western Blot鉴定。结果:在大肠杆菌中获得HPV16L1基因融合表达,融合蛋白的相对分子量为83kDa;表达的蛋白能与抗HPV16L1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HPV16L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为HPV16L1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彭方毅姜海蓉陈远翔陈盛珍林治华彭方亮赵卫兵陈保德
关键词:HPV16L1原核表达GST融合蛋白
基因芯片技术在猪病毒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0年
基因芯片是研究生物大分子功能的新技术,具有高通量、高度平行性、高度自动化的特点。它是通过点样法或原位合成法把大量基因探针或基因片段按特定的排列方式固定在硅片上形成致密有序的DNA分子点阵,按碱基配对的特性与样品DNA杂交,然后通过计算机进行解读和分析,以获取大量信息。在对动物传染病病原体的研究中,基因芯片技术已应用于病原体检测、基因分型、表达谱的分析等。论文就其定义、作用机理、分类、在动物病毒性传染病方面的应用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综述。
叶芬蔡家利
关键词:基因芯片病毒性疾病
大学生视野下班导师制度的实施效果调查——以重庆理工大学为例被引量:4
2019年
班导师制度作为高校学生管理队伍的重要支撑,其实施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本研究以重庆理工大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基于大学生视野调查了班导师制度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大学生对班导师和班导师制度均有相当程度的了解,60%的被调查大学生和班导师有过沟通经历,沟通事宜主要是学习问题(占调查者的51%),沟通方式以短时间线下面对面交流为主。班导师的学历和职称越高,大学生主动找班导师沟通交流的意愿越强,此外,由于重庆理工大学两地办学的模式,低年级学生和班导师沟通交流的经历远少于高年级学生。学习方面,45%的学生在专业认知上得到班导师帮助;生活方面,52%的学生在大学生活适应上得到班导师帮助;综合素质方面,77%的学生在良好思想道德塑造上得到班导师帮助。同时,研究还发现,班导师在班级日常管理过程中存在感不足,这可能是部分学生和班导师不熟悉,导致学生和班导师没有沟通经历的原因。
闫金龙黄介彬党威
关键词:班导师大学生
荧光标记技术在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9
2014年
荧光标记作为一种非放射性标记技术,已成为现代生物医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综述了荧光标记中常用的标记试剂、检测技术以及荧光标记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展望了荧光标记技术的未来研究趋势和应用前景。
吴超柱徐凡郜炎龙姜和
关键词:荧光标记荧光染料量子点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