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科技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

作品数:926 被引量:2,119H指数:14
相关作者:孙建春贾碧朱光俊戴庆伟曹鹏军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制造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文化科学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54篇期刊文章
  • 15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8篇金属学及工艺
  • 244篇一般工业技术
  • 189篇文化科学
  • 114篇冶金工程
  • 75篇电气工程
  • 65篇化学工程
  • 51篇理学
  • 1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8篇电子电信
  • 10篇经济管理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 9篇建筑科学
  • 9篇医药卫生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动力工程及工...
  • 4篇航空宇航科学...
  • 3篇机械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社会学
  • 2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42篇合金
  • 114篇教学
  • 60篇课程
  • 56篇镁合金
  • 56篇磁性能
  • 48篇铁电
  • 45篇纳米
  • 39篇力学性能
  • 39篇力学性
  • 38篇冶金
  • 37篇本科
  • 36篇介电
  • 33篇金属
  • 30篇电性能
  • 30篇陶瓷
  • 30篇教学改革
  • 27篇实践教学
  • 27篇显微组织
  • 23篇钛酸
  • 21篇软磁

机构

  • 908篇重庆科技学院
  • 108篇重庆大学
  • 18篇南昌航空大学
  • 12篇西南石油大学
  • 11篇重庆理工大学
  • 11篇四川石油天然...
  • 10篇华中科技大学
  • 10篇中南大学
  • 8篇中国汽车工程...
  • 7篇东北大学
  • 6篇电子科技大学
  • 6篇哈尔滨焊接研...
  • 6篇重庆材料研究...
  • 5篇哈尔滨工业大...
  • 5篇清华大学
  • 5篇华南理工大学
  • 5篇昆明理工大学
  • 5篇重庆交通大学
  • 4篇北京科技大学
  • 4篇武汉材料保护...

作者

  • 100篇符春林
  • 98篇孙建春
  • 82篇陈登明
  • 74篇尹立孟
  • 64篇马毅龙
  • 60篇蔡苇
  • 57篇兰伟
  • 50篇朱光俊
  • 50篇陈刚
  • 47篇周安若
  • 47篇邓小玲
  • 47篇曹献龙
  • 41篇曹鹏军
  • 38篇邓洪达
  • 38篇贾碧
  • 35篇姚宗湘
  • 34篇高荣礼
  • 33篇夏文堂
  • 33篇张明远
  • 30篇周雪娇

传媒

  • 62篇重庆科技学院...
  • 39篇热加工工艺
  • 38篇功能材料
  • 36篇中国冶金教育
  • 29篇电子元件与材...
  • 27篇重庆科技学院...
  • 23篇材料保护
  • 22篇材料导报
  • 18篇表面技术
  • 15篇电焊机
  • 14篇教育教学论坛
  • 13篇2013海峡...
  • 11篇金属热处理
  • 11篇中国陶瓷
  • 11篇2011中国...
  • 10篇广州化工
  • 10篇Transa...
  • 9篇冶金能源
  • 9篇人工晶体学报
  • 9篇科教导刊(电...

年份

  • 1篇2024
  • 58篇2023
  • 68篇2022
  • 52篇2021
  • 42篇2020
  • 50篇2019
  • 44篇2018
  • 49篇2017
  • 57篇2016
  • 38篇2015
  • 53篇2014
  • 59篇2013
  • 61篇2012
  • 75篇2011
  • 51篇2010
  • 53篇2009
  • 26篇2008
  • 39篇2007
  • 21篇2006
  • 9篇2005
9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退火温度对BZT薄膜介电性能的影响研究
2013年
采用sol-gel法在Pt/Ti/SiO2/Si衬底上制备了Ba(Zr0.2Ti0.8)O3(BZT)薄膜。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该BZT薄膜为钙钛矿结构而无其它物相存在。光学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退火温度为900℃时,BZT薄膜表面光滑平整,无裂纹产生;同时其介电常数最大而损耗最低。
邓小玲郭冬娇蔡苇符春林
关键词:溶胶-凝胶退火温度介电性能
钇掺杂铌酸锶陶瓷的微观结构与电性能研究
2013年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Nb2Sr2-x Y x O7陶瓷。研究了掺Y对陶瓷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铁电、介电和压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钇掺杂Sr2Nb2O7陶瓷,Y3+取代了A位Sr2+,形成Nb2Sr2-x Y x O7固溶体,并提高了铌酸锶陶瓷铁电、介电和压电性能。在x=0.05时,Nb2Sr2-x Y x O7陶瓷的铁电性能达到最大(剩余极化强度P r=0.254μC/cm2);在x=0.1时,Nb2Sr2-x Y x O7陶瓷的介电性能达到最大(相对介电常数εr=90,介电损耗tanδ≤0.01)。
向炼陈刚陈刚符春林蔡苇李小双
关键词:压电陶瓷铁电介电压电
BiFeO_3多铁薄膜掺杂改性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5年
铁酸铋是目前发现的唯一的室温单相多铁性的材料,其禁带宽度较小,剩余极化强度较大,居里温度较高,在光电器件、自旋电子器件、铁电随机存储器、磁电存储单元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铁酸铋薄膜存在漏电流较大、磁电耦合性较弱等问题,制约了在实际中的应用。离子掺杂具有操作方便、易于实现薄膜的微结构及性能调控等优点,因而受到广泛关注。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关于铁酸铋薄膜电性能掺杂改性的相关工作,阐述了不同种类的掺杂,包括A位(三价镧系元素与二价碱金属元素)、B位(过渡金属元素等)以及AB位共掺杂,同时根据掺杂对铁酸铋薄膜的漏电流、铁电性以及介电性能的影响,对A位掺杂和B位掺杂中的元素进行了分类,系统总结了各类元素掺杂改性的效果及其机理。最后,提出了铁酸铋薄膜亟待解决的问题。
张玉雷天宇任红孙远洋蔡苇符春林
关键词:铁酸铋漏电流铁电性
硫酸锰溶液深度除钼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采用一种新生态锰氧化物作为吸附剂,对硫酸锰溶液深度除钼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硫酸锰溶液的质量浓度、溶液的pH、吸附剂的加入量、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新生态锰氧化物吸附除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溶液初始pH为1.0~3.0、除钼反应时间为30 min、反应温度为80℃、新生态锰氧化物悬浮液中锰氧化物质量浓度为20 g/L和加入量大于13.5 mL/L的条件下,除钼后硫酸锰溶液的残余钼质量浓度均低于0.015 mg/L,完全达到生产无汞碱性锌锰电池专用电解二氧化锰的要求。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新生态锰氧化物的除钼效果远优于粉体锰氧化物。
夏文堂赵中伟任正德
关键词:硫酸锰除钼锰氧化物二氧化锰
振动对AlNiCo5永磁性能的影响
模拟了永磁材料在航空航天中的振动环境,研究了振动加速度对AlNiCo5永磁合金磁性能及微观组织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振动后合金未发生明显的组织变化,合金磁性能略有下降,但仍在要求范围内,加速度对磁性能的影响较小。
马毅龙陈登明孙建春
关键词:磁性能振动加速度
文献传递
氢气热处理工艺对软磁合金磁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不同的工艺对1J22软磁合金进行了氢气热处理,并研究了合金磁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合金在1150℃保温5 h可获得较好的磁性能,此时最大磁感应强度Bs为2 286 mT、晶粒尺寸约为200μm;而延长升温时间和保温时间则可进一步提高合金磁性能。
周安若马毅龙陈登明孙建春
关键词:软磁合金磁性能微观结构
热压热变形纳米晶钕铁硼磁体微观结构研究(英文)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MQ-C快淬粉末并结合热压热变形技术制得致密的各向异性纳米晶Nd-Fe-B磁体,并研究了磁体磁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热变形后磁体呈现较强的c轴取向,磁体磁性能大幅增大;快淬磁粉颗粒在热压过程中沿压力方向规则堆垛,而热变形后,粉末颗粒形状与晶粒变化趋势相同,呈现沿垂直于压力方向拉长;热变形后,磁体中仍有大量未取向的超大颗粒存在,能谱分析表明其Nd含量要高于周围取向晶粒。
马毅龙薛建东陈登明周安若孙建春
关键词:ND-FE-B纳米晶热变形微观结构
振动因素对航天永磁材料的影响研究
2010年
采用三因数三水平正交试验模拟了AlNiCo永磁合金在航空航天振动环境,并结合方差分析法,分析了各因素对材料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振动后材料未发生明显缺陷,磁性能仍在要求的范围内;各参数对磁性能的影响不显著,时间、频率、加速度对矫顽力都有一定影响,影响大小顺序为时间、加速度、频率,对其它磁性能影响很小。
李春红刘先桥陈登明孙建春程雪飞
关键词:正交试验方差分析磁性能
热处理对3J1弹性合金韧性的影响
2013年
时效处理是改善3J1弹性合金性能的常用手段。针对现有的时效工艺和研究方法,在920℃对该合金进行3h时效处理,利用金相显微镜对处理前后材料的组织结构进行分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拉伸断口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时效处理后,材料内部出现了大量的第二相析出物,材料的韧性极大提高,断口表现为典型的韧窝形貌。
张明远孙建春陈登明马毅龙周安若
关键词:时效
基于OBE的医疗器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被引量:2
2018年
基于相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分析高校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借鉴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改革医疗器械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介绍了在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及改进评价体系方面的探索性尝试。
肖文谦李波徐文峰廖晓玲
关键词:高等教育
共9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