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计量学院计量技术工程学院

作品数:201 被引量:1,403H指数:20
相关作者:李希靖张增耀陈吉武杜水友李海霞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上海理工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3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9篇机械工程
  • 37篇自动化与计算...
  • 37篇理学
  • 3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6篇一般工业技术
  • 15篇电子电信
  • 10篇化学工程
  • 9篇轻工技术与工...
  • 8篇农业科学
  • 7篇动力工程及工...
  • 7篇建筑科学
  • 6篇电气工程
  • 6篇文化科学
  • 5篇矿业工程
  • 5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生物学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21篇光谱
  • 21篇红外
  • 19篇红外光
  • 19篇红外光谱
  • 18篇近红外
  • 18篇近红外光
  • 18篇近红外光谱
  • 15篇信号
  • 14篇随机共振
  • 11篇感器
  • 11篇传感
  • 11篇传感器
  • 10篇流量计
  • 7篇弱信号
  • 7篇神经网
  • 7篇神经网络
  • 7篇波长
  • 7篇沉降
  • 6篇微弱信号
  • 6篇小波

机构

  • 201篇中国计量学院
  • 13篇上海理工大学
  • 12篇浙江大学
  • 11篇中南大学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浙江大学城市...
  • 4篇浙江科技学院
  • 3篇浙江工程学院
  • 3篇香港理工大学
  • 2篇东南大学
  • 2篇国家电网公司
  • 2篇合肥工业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福建出入境检...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作者

  • 30篇林敏
  • 25篇谢正文
  • 19篇梁国伟
  • 18篇袁昌明
  • 17篇吕进
  • 17篇黄咏梅
  • 16篇李文军
  • 13篇毛谦敏
  • 13篇徐立恒
  • 13篇李东升
  • 13篇郑颖君
  • 12篇刘辉军
  • 10篇杜洪奎
  • 9篇孔凡玉
  • 8篇曲方
  • 8篇郑建光
  • 7篇崔晓君
  • 7篇袁巧
  • 7篇李长武
  • 7篇徐旭

传媒

  • 54篇中国计量学院...
  • 9篇传感技术学报
  • 6篇物理学报
  • 5篇工业安全与环...
  • 4篇光谱实验室
  • 4篇计量技术
  • 4篇计量学报
  • 4篇安全与环境学...
  • 4篇中国安全生产...
  • 3篇中国电机工程...
  • 3篇上海计量测试
  • 2篇光电子.激光
  • 2篇传感器技术
  • 2篇仪器仪表学报
  • 2篇机电工程
  • 2篇理化检验(化...
  • 2篇自动化仪表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系统仿真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1
  • 3篇2010
  • 11篇2009
  • 21篇2008
  • 40篇2007
  • 53篇2006
  • 27篇2005
  • 19篇2004
  • 10篇2003
  • 8篇2002
  • 5篇2001
2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模拟计算单元电路(ACU)的传感器非线性校正系统设计
2006年
分析了三种传感器信号的非线性校正原理,结合利用ACU和运算放大器对称重传感器进行非线性校正的实例,详细介绍了利用模拟计算单元电路(ACU)产生非线性校正曲线的方法,并证明此方法理论上可以产生适合一般工程中出现的非线性函数。
刘辉军袁雷李文军吕进
关键词:传感器非线性校正
基于独立分量和神经网络的近红外多组分分析方法被引量:28
2008年
采用小波变换对光谱数据进行压缩,用独立分量分析(ICA)方法提取近红外光谱数据矩阵的独立成分和相应的混合矩阵,再用BP神经网络对混合矩阵和实测浓度矩阵进行建模,提出了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神经网络回归(ICA-NNR)的近红外分析建模方法。进一步研究了独立分量数和网络中间隐层的神经元数对模型性能的影响,经优化后的ICA-NNR模型在相关系数与均方根误差两个指标上均优于直接用光谱矩阵作为输入所建立的模型。本方法用于玉米中水分、淀粉、蛋白质3种主要成分含量的同时测定,检验样品集的化学检测值与近红外预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淀粉r=0.971,蛋白质r=0.976,水分r=0.975。
方利民林敏
关键词:独立分量分析神经网络小波变换近红外光谱
复杂几何形状零件测试“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开发
2007年
结合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实践教学,对复杂几何形状零件测试"设计性"实验项目进行了探讨和开发,介绍了该实验项目的主要环节,并对实践效果做出总结。
吴飞飞郑颖君徐志玲
关键词:实验教学设计性实验
基于外差式随机共振的涡街频率检测方法被引量:11
2008年
涡街频率检测是涡街流量计的关键技术问题,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分析非线性双稳系统在噪声和单一频率信号、多频率信号作用下的随机共振特性,将外差式频谱分析与随机共振原理相结合,提出基于外差式随机共振的涡街频率检测方法。理论分析、数值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含噪的涡街信号通过随机共振能有效地提高涡街信号信噪比,准确获取涡街频率。该方法在涡街频率检测中的应用是可行和有效的,为提高涡街流量计现场适应性及小流量弱涡街信号频率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黄咏梅林敏
关键词:外差式随机共振涡街信号频率检测
一种基于空腔振动的新型智能流量计
2004年
利用流体流过管道沿壁矩形空腔而产生振荡的原理 ,应用电子技术和单片机技术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气体大流量测量的一体化智能型空腔流量计。具体介绍了空腔流量计的结构、系统硬件组成和软件设计。在分析测试结果的基础上归纳了仪表的特点 ,认为该流量计新颖、简易 ,是一种具有发展前途的流量仪表。
梁国伟李文军郑建光毛谦敏周宁宁
关键词:智能流量计流量仪表大流量单片机技术系统硬件应用电子技术
热线式空气流量传感器应用于汽车发动机的研究被引量:6
2004年
本文利用热式空气流量传感器直接测量空气质量流量的特点 ,设计了一种广泛应用于测量电控发动机进气质量流量的热式空气流量传感器。介绍了热式空气流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工作电路 ,并就其温度补偿进行了研究。
李长武梁国伟
关键词:空气流量传感器汽车发动机电控发动机热线空气质量
网络化智能传感技术发展浅析被引量:25
2004年
网络化智能传感技术是智能传感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的产物。本文介绍了基于现场总线和IEEEP1451标准族的智能传感技术的发展现状,提出基于IEEEP1451智能变送器接口标准族的智能传感技术是未来网络化智能传感技术的发展方向。
梁国伟李长武李文军
关键词:现场总线IEEE
PET与SAN/PAN复合膜界面的FTIR-ATR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应用傅里叶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 (FTIR- ATR)技术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PET)表面形成不同厚度的超薄苯乙烯 -丙烯腈共聚物 (SAN)和聚丙烯腈 (PAN)的共混物膜及其 SAN/PAN共混物膜的厚度、界面层 PET亚甲基的构像变化等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PET表面共混物膜的厚度随共混物混合液中 SAN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界面层成膜物质与基材的分子链段间发生了相互渗透和扩散 ,分子链的极性越相近 ,越容易成膜。对 PET红外光谱吸收峰的 A1340 /A14 10进行定量研究表明 ,在成膜过程中 ,PET分子链的亚甲基构像由反式向旁式转变 ,引起界面层 PET的结晶度降低。FTIR-
徐立恒袁昌明许潮江
关键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遗传算法在绿茶叶近红外光谱分析中波长选择的应用被引量:4
2008年
利用遗传算法提取茶叶的近红外吸收特征波长,研究建立了绿茶水分和氨基酸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并对波长选择前后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经遗传算法波长选择后,简化了分析模型,有效地减小了不相关或非线性变量的干扰,模型的稳健性增强。
刘辉军林敏施秧吕进于良子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遗传算法波长选择绿茶
叶片厚度仪原理误差的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建立了叶片厚度仪的实际传动特性方程,通过与理论的线性模型比较,获得了仪器的原理误差函数式。并且分析了测量时接触变形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小原理误差的方案,并以增加测量臂长为例论述了减小原理误差的方法.
李东升何满喜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