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微光夜视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28 被引量:109H指数:7
相关作者:成伟向世明严诚候志鹏刘晖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理工大学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西安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电子电信
  • 7篇理学
  • 3篇机械工程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7篇微通道板
  • 5篇光子
  • 5篇光子计数
  • 5篇EMCCD
  • 4篇增强器
  • 4篇像增强器
  • 4篇MCP
  • 3篇电子倍增CC...
  • 3篇增益
  • 3篇主动成像
  • 3篇阈值
  • 3篇阈值滤波
  • 3篇微光像增强器
  • 3篇滤波
  • 3篇光电
  • 3篇光电阴极
  • 3篇成像
  • 3篇成像方法
  • 2篇对比度
  • 2篇信噪比

机构

  • 28篇微光夜视技术...
  • 9篇南京理工大学
  • 6篇西安应用光学...
  • 2篇西安工业大学
  • 2篇北方夜视科技...
  • 1篇鲁东大学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江苏省安全生...
  • 1篇北方夜视科技...

作者

  • 10篇石峰
  • 9篇何伟基
  • 5篇程宏昌
  • 4篇程耀进
  • 4篇陈钱
  • 3篇崔东旭
  • 3篇成伟
  • 3篇常本康
  • 3篇张俊举
  • 3篇拜晓锋
  • 2篇师宏立
  • 2篇史鹏飞
  • 2篇贺英萍
  • 2篇刘术林
  • 2篇张鹏辉
  • 2篇刘晖
  • 2篇苏俊宏
  • 2篇顾国华
  • 2篇冯刘
  • 2篇孙建宁

传媒

  • 9篇应用光学
  • 3篇第10届全国...
  • 2篇红外与激光工...
  • 2篇真空科学与技...
  • 1篇光电子.激光
  • 1篇光学精密工程
  • 1篇物理学报
  • 1篇光学学报
  • 1篇红外技术
  • 1篇计算物理
  • 1篇2012年全...
  • 1篇黑龙江、江苏...

年份

  • 1篇2023
  • 5篇2013
  • 1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视觉认知的红外目标分割算法被引量:2
2013年
研究了红外图像中目标分割算法,针对基于灰度分割算法存在的过分割或分割不足,以及对低灰度目标的不敏感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认知的红外目标分割算法。将红外图像的灰度信息转换为图像方差信息;运用单边切比雪夫不等式理论,获取目标数据分布与其k倍标准差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完成目标边缘的预分割;由形态学填充运算,得到用于目标分割的二值掩膜图像。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的分割出红外图像中处于不同灰度等级下的目标信息,且误分率较低。
张鹏辉崔东旭张俊举闵超波李英杰孙斌
关键词:红外图像视觉认知切比雪夫不等式
基于压缩门控的三维主动成像
戴慧东何伟基苗壮陈云飞顾国华
关键词:压缩感知
阴极制备工艺对高温光电倍增管性能的影响
2023年
高温光电倍增管是石油测井的关键器件,介绍了两种制备高温Na-K-Sb光电阴极的工艺,并比较了制备工艺对光电倍增管性能的影响。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同蒸工艺制备的光电倍增管具有更高的量子效率、阴极积分灵敏度、能量分辨率以及更优异的坪特性,通过分析光谱响应曲线和高低温曲线可以得到性能提升的根本原因,即同蒸工艺制备的光电阴极的光电发射能力更强、热电子发射能力更弱,借助微观形貌表征分析得出同蒸工艺制备的光电阴极厚度更均匀、膜层更致密平滑、均匀性更好。针对高温光电倍增管的实际应用场景,测试评估高温光电倍增管的高温性能,并与国外同类产品性能进行对比。
严仕凯司曙光王兴超任玲金睦淳江涛王亮吴凯金真黄国瑞涂蕴超
关键词:探测器光电倍增管高温光电阴极石油测井
GD09-040SPAD死时间效应对光子计数成像对比度的影响
根据单光子雪崩二极管的探测机理,分析了死区时间对其光子计数效率的影响.利用马尔科夫更新过程,推导了关于死时间和平均光子入射率的光子计数分布公式.并用蒙特卡洛仿真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单光子雪崩二极管死时间对光子计...
司马博羽陈钱程耀进成伟何伟基
关键词:死时间对比度
文献传递
像增强器综合测试用光源照度调变技术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为了获得微光像增强器综合性能测试中光源输出不同光照度,对传统的光源结构以及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根据综合性能测试中对光源照度的不同要求,借助积分球对光线的漫反射作用和微度计控制光栏改变光输入量的连续性,解决了光源输出光照度大范围连续调变功能的问题,对改进后的光源照度输出范围及均匀性进行了测量,得到该光源的出射光照度为2.5×1-0 5lx^680 lx,出射光均匀度为2.3%,该方法适用于像增强器的各种性能参数测试。
拜晓锋苏俊宏石峰胡正良
关键词:像增强器滤光片
改进的K均值聚类红外目标检测方法被引量:10
2012年
利用图像方差能很好地反映目标边缘信息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方差的K均值聚类红外目标检测算法。利用形态学方法对红外图像进行预处理,运用相应的模板计算得到红外图像的方差图像,利用K均值聚类算法对方差图像进行聚类,从而分离出目标类别和背景类别。实验表明,该算法提取的红外图像中目标信息的兰德指数最高,说明该算法能有效地提取红外图像中目标信息,从而达到目标检测的目的。
姜斌石峰崔东旭张鹏辉袁轶慧张俊举
关键词:目标检测K均值聚类
NEA GaAs光电阴极表面和UHV系统微颗粒污染的寻源分析与排除被引量:5
2010年
借助于扫描电镜和能量分散X-ray能谱分析方法,对发生在超高真空(UHV)系统内,负电子亲和势GaAs光阴极表面上的金属微颗粒污染物进行了分析研究。给出了存在于表面上微颗粒污染物的性质、类型、所占比例、构成成分、形貌、几何尺寸。介绍了寻找、排除微颗粒污染物的方法,并由成分分析结果,找到并排除了UHV系统内Mo微颗粒污染物产生的源头。发现在UHV系统内,传递杆等可移动部件的较粗糙表面具有携带、输运、抛撒微颗染污染物的功能。对UHV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清洗处理,使其恢复到了原有的正常状态。
陈高善程宏昌石峰刘晖冯刘任兵成伟
降低微通道板输入面电极反射率的技术途径被引量:1
2011年
为了降低透明或半透明光电阴极的光子在微通道板输入面上引起的散射噪声,通过对微通道板输入面蒸镀Ni-Cr电极后对反射率影响的定性分析以及镀膜方式、镀层厚度、电极深入通道内的深度和微通道板的开口面积比等测试分析,在兼顾微通道板对输入电极其他要求的前提下,获得了降低反射率的有效技术途径,即:采用电子束加热的蒸镀方式,用表面电阻大小来间接表征膜层厚度,使其控制在100Ω左右;电极深入通道内的深度为通道直径的35%;微通道板的开口面积比尽可能大些,可把反射率降低到4%以下,以此降低微光像增强器的光子散射噪声。
刘术林匡蕾孙建宁贾永前智强谭宇
关键词:微通道板反射率
EMCCD倍增增益自动调节算法
针对EMCCD成像系统存在增益值过低或增益值过高时图像质量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固定灰度级的自动增益控制算法。该算法通过计算当前帧图像的平均亮度,由系统曝光函数计算出倍增增益调整值,调整倍增增益使下一帧图像亮度达到理...
陆震熙何伟基程耀进成伟陈钱
关键词:EMCCD
文献传递
时域展宽特性对相关检测性能的影响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时域展宽是激光回波脉冲的重要特性,也是影响激光雷达相关检测性能的重要因素。建立了考虑时域展宽特性的激光回波脉冲数学模型,以此模型和相关检测原理为基础分析了时域展宽特性对相关检测测距误差、信噪比的影响,从激光发射脉冲的近高斯能量时间分布模型出发,推导了时域展宽系数的计算公式,并对理论分析和计算结果进行了仿真论证。仿真结果表明:回波脉冲时域展宽系数与其衰减系数成反比,与发射脉冲上升时间成正比,随着时域展宽系数的增大,激光雷达相关检测系统测距误差增大,信噪比降低。
徐伟何伟基陈钱顾国华刘晖张连东
关键词:激光雷达测距精度信噪比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