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作品数:5,718 被引量:16,513H指数:45
相关作者:葛坚陈家祺刘奕志袁进吴中耀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309篇期刊文章
  • 1,416篇会议论文
  • 741篇专利
  • 67篇科技成果
  • 13篇标准

领域

  • 4,275篇医药卫生
  • 19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12篇文化科学
  • 38篇经济管理
  • 36篇生物学
  • 28篇机械工程
  • 25篇电子电信
  • 24篇轻工技术与工...
  • 23篇化学工程
  • 22篇农业科学
  • 18篇建筑科学
  • 13篇社会学
  • 10篇理学
  • 9篇交通运输工程
  • 8篇哲学宗教
  • 8篇一般工业技术
  • 8篇政治法律
  • 6篇天文地球
  • 6篇水利工程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952篇网膜
  • 938篇视网膜
  • 812篇细胞
  • 583篇角膜
  • 577篇手术
  • 400篇眼科
  • 365篇病变
  • 361篇内障
  • 359篇青光
  • 358篇青光眼
  • 357篇血管
  • 356篇白内障
  • 313篇护理
  • 268篇玻璃体
  • 260篇晶状体
  • 259篇术后
  • 225篇近视
  • 225篇黄斑
  • 206篇视网膜病
  • 201篇视网膜病变

机构

  • 5,546篇中山大学
  • 104篇中山大学附属...
  • 68篇首都医科大学
  • 42篇南方医科大学
  • 39篇复旦大学
  • 39篇广州医科大学
  • 33篇厦门大学
  • 33篇温州医科大学
  • 30篇中山大学附属...
  • 30篇爱尔眼科医院
  • 29篇广州中医药大...
  • 28篇深圳市眼科医...
  • 27篇暨南大学
  • 25篇中山大学附属...
  • 22篇广东省人民医...
  • 21篇南华大学
  • 18篇华中科技大学
  • 18篇中国科学院
  • 18篇中南大学
  • 17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16篇葛坚
  • 220篇刘奕志
  • 198篇唐仕波
  • 198篇陈家祺
  • 147篇袁进
  • 142篇林浩添
  • 132篇刘祖国
  • 131篇王延东
  • 123篇吕林
  • 118篇文峰
  • 116篇吴中耀
  • 114篇何明光
  • 110篇唐细兰
  • 108篇王智崇
  • 107篇肖惠明
  • 105篇李永平
  • 102篇刘杏
  • 99篇钟兴武
  • 97篇丁小燕
  • 92篇曾骏文

传媒

  • 289篇中国实用眼科...
  • 282篇中华眼科杂志
  • 246篇眼科学报
  • 136篇眼科研究
  • 136篇中华眼底病杂...
  • 132篇眼科新进展
  • 118篇国际眼科杂志
  • 105篇中华医学会第...
  • 86篇现代医院
  • 75篇中山大学学报...
  • 59篇眼科
  • 56篇广东医学
  • 56篇中华实验眼科...
  • 54篇中国眼底病论...
  • 46篇中国实用医药
  • 43篇国际医药卫生...
  • 43篇国外医学(眼...
  • 42篇国际眼科纵览
  • 40篇Eye Sc...
  • 39篇眼外伤职业眼...

年份

  • 19篇2024
  • 268篇2023
  • 340篇2022
  • 198篇2021
  • 167篇2020
  • 145篇2019
  • 112篇2018
  • 161篇2017
  • 258篇2016
  • 152篇2015
  • 223篇2014
  • 204篇2013
  • 163篇2012
  • 254篇2011
  • 191篇2010
  • 397篇2009
  • 215篇2008
  • 391篇2007
  • 512篇2006
  • 364篇2005
5,7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盐酸川芎嗪滴眼液在兔眼房水中的药动学研究
目的 探讨兔眼局部应用盐酸川芎嗪滴眼液后在房水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将新西兰白兔27只,随机分为9组,分别于兔眼滴入盐酸川芎嗪滴眼液50μL,并于不同时间点抽取房水.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川芎嗪浓DAS2.1.1...
吴伟高杨何梅凤邓新国
关键词:川芎嗪房水
半剂量光动力疗法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后脉络膜厚度变化分析
目的 观察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半剂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治疗(PDT)后1年内的脉络膜厚度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前瞻性干预性研究.经间接眼底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造影...
李加青丁小燕曾婧袁敏而于珊珊刘冉杨宇陈星
18.肥大细胞与特发性眼眶炎性假瘤纤维化的初步探讨
探讨肥大细胞在特发性眼眶炎性假瘤(Idiopathic Orbital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IOIP)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53例特发性眼眶炎性假瘤组织标本(其中1...
颜建华鲁桂兰吴中耀李永平林建贤张文忻
双手微小切口超声乳化术——现状与前景
以1998年Amar Agarwal提出的Phakonit技术作为起点,短短几年间,不断的创新、实践与改良使双手微小切口超声乳化术日渐成熟。代表着手术微创化趋势的双手微小切口超声乳化技术融合了新式手术器械、新型超声乳化仪...
刘奕志
关键词:白内障微创手术适应证超声乳化术
文献传递
他克莫司滴眼液与环孢素A滴眼液在全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观察 0 .0 5 %他克莫司 (FK5 0 6 )滴眼液与 1%环孢素A(CsA)滴眼液在全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6 2例 (6 2只眼 )全角膜移植术后的患者 ,按随机原则将其分试验组 (FK5 0 6组 )及对照组 (CsA组 )各 31例 31只眼 ,平均年龄 37.8岁。观察应用两种滴眼液后不同时期角膜移植术后角膜免疫排斥的情况。结果 在全角膜移植术后第 6个月FK5 0 6组排斥率为 6 8.4 % ,CsA组排斥率为 92 .1% ,在统计学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FK5 0 6滴眼液用于角膜移植术后抗排斥反应疗效明显优于CsA滴眼液。经动物试验及临床应用 ,未见有不良反应。
叶成添林跃生唐细兰刁红星
关键词:他克莫司环孢素A角膜移植排斥反应
我院2006~2008年抗病毒滴眼液应用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了解抗病毒滴眼液每年的用药频度及用药金额变化情况,掌握临床用药特点及发展趋势,指导合理用药。方法采用DDD分析方法,对2006—2008年9种主要抗病毒滴眼液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抗病毒滴眼液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结果共应用抗病毒滴眼液9个品种;2006-2008年用药频度排在前两位的是阿昔洛韦滴眼液和更昔洛韦眼用凝胶;2006、2007和2008年的用药金额分别是722401.66、900085.70和910206.28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2.86%。结论价廉、疗效确切和拥有舒适性的滴眼液在临床应用中占优势。
陈茂玲卢素燕陈念芬
关键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观察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应用裂隙灯显微镜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OCT)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眼前节组织的变化情况,探讨手术对眼前节结构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使用海德堡公司裂隙灯显微镜眼前节OCT观察40例(44只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患者术前和术后1d、1周、2周及1个月的眼前节组织变化情况。对所测量的数据进行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用LSD法进行两两比较。结果中央及切口处角膜在术后第1天全部患者均明显增厚(与术前相比增厚分别为99.59μm,234.57μm;P=0.490),中央角膜厚度至术后1个月可恢复术前水平,而切口处角膜厚度还较术前厚约19.25μm(P=0.001);前房深度(ACD)和各项反映前房角宽度的指标(AOD500、AOD750、TISA500、TISA750)在术后各观察时间点,均较术前明显加深和加宽(均P〈0.05);ACD虽在术后2周以内的变化不大(均P〈0.05),但在术后1个月时还尚不能保持稳定;而前房角宽度的变化在术后早期就可基本保持稳定(均P〉0.05)。结论裂隙灯显微镜眼前节OCT可客观、定量评价白内障手术对眼前节形态特征的影响。
晏丕松张振平林浩添吴文捷柏凌
关键词:眼前半段光学相干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前房
OrbscanⅡ联合共焦显微镜在早期圆锥角膜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索角膜地形图Ⅱ(orbscanⅡ)联合共焦显微镜在早期圆锥角膜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42例患者分为早期圆锥角膜组37例和近视组62例及接触镜组43例,了解早期圆锥角膜OrbscanⅡ和共焦显微镜的改变特点,在此基础上初步制定了早期圆锥角膜诊断标准,并比较诊断效率。结果早期圆锥角膜组37例早期圆锥角膜患者中,OrbscanⅡ和共焦显微镜均呈阳性改变者4例,仅OrbscanⅡ呈阳性改变者26例,仅共焦显微镜呈阳性改变4例。两种检查的诊断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近视组1例,接触镜组2例Orb-scanⅡ呈阳性改变外,其他未发现有OrbscanⅡ和/或Confocal阳性改变者。联合应用OrbscanⅡ和共焦显微镜标准诊断早期圆锥角膜诊断效率高于OrbscanⅡ标准及目前常用的Rabinowitz标准。结论ObscanⅡ和共焦显微镜均是诊断早期圆锥角膜的比较敏感的方法,ObscanⅡ在诊断早期圆锥角膜上优于共焦显微镜。联合应用ObscanⅡ和共焦显微镜更有利于早期圆锥角膜的诊断。
姚勇刘祖国肖启国黄挺陈家祺
关键词:角膜地形图共焦显微镜圆锥角膜
中国视网膜下基因治疗药物注射术操作规范推荐专家共识(2022)被引量:2
2022年
随着2017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Luxturna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临床,基因治疗在眼科领域迅速发展。临床研究和实践表明,视网膜下注射术是遗传性视网膜疾病(IRDs)等眼底病变相关基因治疗药物有效的递送方法之一。视网膜下注射基因治疗是在实施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基础上叠加独特的给药操作,使基因治疗药物能够精准地聚积于目标区域并作用于靶细胞,而基因疗法的效果、病毒载体的分布、宿主组织的免疫反应程度均取决于药物能否被安全、高效地递送至视网膜下腔。我国IRDs等眼底病变患者众多,虽然基因治疗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已受到世界范围的高度关注,因此极有必要依据现有的国内外研究证据和临床实践,制定一个详细、完整的基因治疗药物视网膜下注射术操作流程专家推荐意见,以规范临床医生和研究者在相关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促进IRDs等眼底病变相关基因治疗临床研究的顺利开展和进步。未来随着基因治疗技术的发展,视网膜下注射术操作规范将不断完善更新。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底病专业委员会孙晓东许迅冯竞仰吕林王雨生魏文斌徐格致赵明威
关键词:眼内注射光相干断层扫描玻璃体切割术
白内障眼底图像的修复方法、修复模型的训练方法及装置
本公开提供一种白内障眼底图像的修复方法、修复模型的训练方法及装置,该训练方法包括构建训练数据集,训练数据集包括清晰眼底图像以及与清晰眼底图像对应的参考白内障图像;利用生成器将参考白内障图像作为输入以通过多次下采样获取不同...
袁进肖鹏李嘉雄
共55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