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

作品数:2,832 被引量:9,930H指数:30
相关作者:苏智军明德松庄建良林志强李国前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573篇期刊文章
  • 20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40篇医药卫生
  • 21篇文化科学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5篇化学工程
  • 5篇机械工程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理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98篇护理
  • 217篇细胞
  • 199篇手术
  • 187篇疗效
  • 180篇糖尿病
  • 177篇糖尿
  • 143篇肿瘤
  • 122篇老年
  • 119篇术后
  • 115篇病患
  • 113篇慢性
  • 99篇干预
  • 87篇蛋白
  • 87篇缺血
  • 83篇基因
  • 82篇重症
  • 80篇动脉
  • 79篇血管
  • 75篇血压
  • 74篇并发

机构

  • 2,776篇福建医科大学
  • 99篇泉州医学高等...
  • 15篇厦门大学
  • 15篇中南大学
  • 15篇泉州市儿童医...
  • 12篇福建省立医院
  • 11篇福建中医药大...
  • 10篇华侨大学
  • 10篇厦门医学院
  • 8篇泉州市中医院
  • 8篇中国人民解放...
  • 8篇惠安县医院
  • 8篇晋江市医院
  • 8篇石狮市医院
  • 8篇广州医科大学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6篇复旦大学
  • 6篇福建省疾病预...
  • 5篇山东大学
  • 5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00篇林志强
  • 91篇苏智军
  • 78篇明德松
  • 62篇王杰华
  • 62篇颜景佳
  • 59篇庄建良
  • 57篇李国前
  • 55篇张志珊
  • 51篇郭如意
  • 41篇许荣誉
  • 39篇辛军
  • 37篇陈杰云
  • 36篇余雪平
  • 36篇苏子剑
  • 35篇潘群雄
  • 33篇杨小霞
  • 32篇林天来
  • 31篇陈一峰
  • 29篇傅新阳
  • 29篇蒋建家

传媒

  • 179篇中国卫生标准...
  • 136篇中外医学研究
  • 107篇心血管病防治...
  • 104篇基层医学论坛
  • 84篇临床合理用药...
  • 68篇福建医药杂志
  • 68篇糖尿病新世界
  • 68篇中外医疗
  • 66篇医学理论与实...
  • 56篇中国伤残医学
  • 55篇中国临床药理...
  • 48篇医疗装备
  • 47篇中国医疗器械...
  • 39篇中国医药指南
  • 36篇北方药学
  • 35篇中华医院感染...
  • 34篇海峡药学
  • 34篇中国实用医药
  • 27篇中国老年学杂...
  • 25篇按摩与康复医...

年份

  • 21篇2024
  • 172篇2023
  • 164篇2022
  • 194篇2021
  • 213篇2020
  • 263篇2019
  • 300篇2018
  • 284篇2017
  • 198篇2016
  • 170篇2015
  • 179篇2014
  • 139篇2013
  • 84篇2012
  • 90篇2011
  • 99篇2010
  • 88篇2009
  • 61篇2008
  • 54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2,8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CU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观察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究ICU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护理措施以及价值。方法选取于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ICU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40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根据其护理措施的差异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实施ICU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则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ICU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护理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DKA患者的酮症酸中毒纠正时间、血糖控制时间、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DKA患者的护理满意度(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0.00%),(P<0.05)。结论 ICU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为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促进其预后更好的改善。
庄红燕
关键词:ICU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
3.0T MR动态增强扫描联合DWI-ADC值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诊断效能
2020年
目的:探究3.0T MR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DCE-TIC)曲线联合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DWI-ADC)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的价值和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100例乳腺癌患者,患者均有完整的MRI资料并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其中50例观察组分析3.0T MR动态增强扫描联合DWI-ADC值诊断,50例对照组仅分析其常规平扫,比较和分析两组诊断符合率、误诊率和漏诊率。结果:观察组诊断符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腺癌误诊率和漏诊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T MR DCE-TIC联合DWI-ADC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中具有极高诊断价值,且安全性极高,值得研究和推广。
蔡雅丽黄永础戴凯峰施敏敏陈杰云
关键词:动态增强扫描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甲状腺乳头状癌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与病理微血管密度表达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血流,病理微血管密度(MVD)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121例PTC内的血流信号,测量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阻力指数(RI),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肿瘤内以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分析Vmax、RI与MVD的相关性及其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PTC的血流检出率(97.68%)显著高于甲状腺滤泡性腺瘤(5%)(连续校正χ^2=33.68,P〈0.01),PTC的血流级别也显著高于腺瘤。(似然比值=43.13,P〈0.01);PTC的Vmax(75.72±20.62),RI值(0.73±0.14)分别显著高于腺瘤的Vmax(33.80±4.15),RI值(0.35±0.06)(t′=17.74,P〈0.01)(t′=19.53,P〈0.01);PTC的MVD值(63.0±18.81)显著高于腺瘤的MVD值(15.73±5.137),(t′=23.39,P〈0.01)。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76例PTC的MVD值(76.18±4.98)、Vmax(90.24±4.41)及RI(0.82±0.05)分别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45例PTC的MVD值(38.01±3.92)、Vmax(48.10±4.62)及RI(0.56±0.09)(t=-37.03,P〈0.01;t=-42.37,P〈0.01;t′=-16.03,P〈0.01)。而且,MVD与Vmax、MVD与RI和Vmax与RI明显正相关。(r=0.721,P〈0.01;r=0.789,P〈0.01;r=0.66,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PTC的血流参数Vmax、RI与MVD呈正相关,两者一致性反映了PTC的血管生成特性,与其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两者的互补性结合可为PTC术前、术后临床诊治,预后判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曾志雄陈一峰王文莉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甲状腺肿瘤
脑利钠肽激活环鸟苷酸/蛋白激酶G信号通路对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和糖原合成激酶-3β磷酸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脑利钠肽(BNP)激活环鸟苷酸/蛋白激酶G(cGMP/PKG)信号通路对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和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磷酸化的影响。方法将4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12只):假手术组;对照组;BNP组;BNP+KT5823组(KT5823为蛋白激酶G抑制剂)。除了假手术组,其余3组均于结扎左回旋支45 min后恢复左回旋支血流,进行再灌注180 min。全程观察血流动力学及心电变化;实验终末,各组随机抽取6只兔子,采用伊文思蓝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双染色法测定左心室心肌梗死面积;每组另外6只兔子心脏取梗死边缘区组织,用TUNEL法检测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P-GSK-3β/GSK-3β、细胞质细胞色素C/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表达。结果各组之间HR、MA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相比,BNP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减少(8.3%比83.3%,P<0.0125)。与BNP组比较,BNP+KT5823组心律失常明显增加(75.0%比8.3%,P<0.0125);假手术组无心肌梗死。与对照组比较,BNP组心肌梗死范围明显减少(26.02%±2.17%比40.99%±1.23%,P<0.05)。与BNP组比较,BNP+KT5823组梗死面积明显增加(38.94%±2.04%比26.02%±2.17%,P<0.05);与对照组比较,BNP组GSK-3β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0.7800±0.0506比0.3610±0.0570,P<0.05),细胞质细胞色素C/线粒体细胞色素C明显减少(0.3420±0.0921比0.9530±0.2054,P<0.05)。与BNP组相比,BNP+KT5823组GSK-3β的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0.4037±0.0437比0.7800±0.0506,P<0.05),细胞质细胞色素C/线粒体细胞色素C显著增加(0.8037±0.1001比0.3420±0.0921,P<0.05)。与对照组比较,BNP组心肌细胞凋亡数明显减少(4.6%±2.0%比13.1%±2.7%,P<0.05),与BNP组相比,BNP+KT5823组心肌细胞凋亡数显著增加(12.8%±2.3%比4.6%±2.0%,P<0.05)。结论 BNP激活cGMP/PKG信号通路所产生的心肌保护作用与抑制mPTP的开放有关,cGMP/PKG信号通路的激活可以促进GSK-3β磷酸化。
潘国焰林荣吴兵洪美满陈乘波黄雪娥
关键词:环鸟苷酸
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预防跌倒知识的认知度调查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预防跌倒知识的掌握和重视程度。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以泉州市某三甲医院内科66例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和30例泉州丰泽社区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为调查对象,进行预防跌倒知识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6例患者预防跌倒相关知识知晓率在50%以下为41例(42.7%),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知道高血压可引起跌倒者41例(42.7%);认为服用降压药是跌倒原因之一者56例(58.3%),及认为生理功能素质下降为跌倒的原因者72例(75.0%),认为提高高血压老年人预防跌倒相关知识可预防跌倒发生者47例(49.0%),认为提高预防跌倒知识是很有必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3例(65.6%),其中希望获得有关预防跌倒相关知识的占51.0%。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预防跌倒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普遍较低,医护人员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预防跌倒的意识。
张素华陈美云
关键词:高血压老年人预防跌倒
麻醉深度监测在改善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质量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在麻醉恢复室护理中实施麻醉深度监测对工作质量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12月接收的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46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临床麻醉监测,研究组则实施麻醉深度监测,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恢复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观留时间与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使用麻醉深度监测进行麻醉恢复室护理,可有效改善护理工作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张剑英张雪华
关键词:麻醉深度监测拔管时间SAS评分
国家基本药物覆盖率与使用率的相关性研究
2019年
目的研究基本药物覆盖率与使用率的相关性,为基本药物目录的定期调整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6年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各类品种配备和销售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采用斯皮尔曼秩相关分析(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研究各类基本药物的覆盖率与使用率的相关性。结果我院2016年使用的国家基本药物品种数为249种,覆盖率为19.76%,使用率(按金额计)为17.43%。各类基本药物的覆盖率与使用率呈显著正相关。基本药物使用率排名前五位的药品类别分别为解毒药、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泌尿系统用药、激素及影响内分泌药、血液系统用药。结论应通过加强循证医学和药物经济学评价,使基本药物目录更科学、规范和合理。医疗卫生机构应制定优选使用基本药物的具体措施,提高基本药物使用比例。
黄汉水
关键词:基本药物
基于深度迁移学习的肺癌病理诊断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索建立基于深度迁移学习的人工智能肺癌辅助诊断系统并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至2019年之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保存的519例肺部组织切片(包括正常肺、腺癌、鳞状细胞癌和小细胞癌),扫描成数字切片,分为316张训练集和203张内部测试集。训练集由病理医师进行标注,使用基于ResNet-50的DeepLab v3图像分割模型建立肺部癌区像素级识别模型。在模型训练过程中,将胃部癌区识别模型的参数作为初始值,通过迁移学习策略对肺部癌区识别模型参数进行二次训练优化。再分别利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的203张内部测试集以及从美国癌症影像档案(TCIA)数据库获得的1081张外部测试集对已建立的辅助诊断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在较少样本量的情况下,迁移学习模型比普通模型显示出更好的识别准确度[曲线下面积(AUC)值0.988∶0.971,Kappa值0.852∶0.832]。此外,对外部测试集,该研究建立的迁移学习模型诊断AUC值为0.968,Kappa=0.828,表示该模型具有很好的推广性。结论该研究建立的人工智能肺癌病理辅助诊断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外部推广性。随着病理人工智能研究的不断深入,迁移学习方法有助于缩短诊断模型训练周期,提高诊断模型的准确性。
赵丹车南颖宋志刚刘灿城王朗石怀银董宇杰林海峰穆晶英兰杨庆婵高亚南陈玮姗王书浩徐葳金木兰
关键词:肺肿瘤人工智能
婴幼儿桡动脉置管两种固定方法的效果比较
2021年
目的探讨婴幼儿经桡动脉置管有效固定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7月9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经桡动脉置管的婴幼儿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直接用透明敷贴固定法;观察组水胶体敷料+透明敷贴+3MCoban自粘绷带固定法。观察两组患儿在皮肤压伤、液体渗漏、导管滑脱等方面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皮肤压伤、液体渗漏、导管滑脱等各方面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水胶体敷料+透明敷贴+3MCoban自粘绷带固定法较直接用透明敷贴固定法更加安全、牢固,能有效减少皮肤压伤、液体渗漏、导管滑脱等并发症。
杨清燕
关键词:婴幼儿桡动脉置管皮肤压伤液体渗漏
GRO-1和CXCR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9年
目的探讨GRO-1和CXCR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医院胸外科有病理标本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医院有明确病理标本、肺部良性肿瘤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病理组织中GRO-1及CXCR2阳性表达情况,比较研究组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GRO-1及CXCR2阳性表达情况,观察研究组不同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及病理情况者GRO-1及CXCR2阳性表达情况。结果研究组病理组织中GRO-1及CXCR2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肺癌组织中GRO-1及CXCR2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病理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数肿瘤患者的GRO-1及CXCR2阳性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分化程度及肿瘤期别患者的GRO-1及CXCR2阳性表达情况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低分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GRO-1和CXCR2表达情况明显高于高分化及中分化患者,Ⅲ期患者GRO-1和CXCR2表达情况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患者,这为临床医师分析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一定思路。
李阳慧陈锦
关键词:CXCR2非小细胞肺癌
共27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