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水产经济动物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231 被引量:576H指数:11
相关作者:邱明生周维周泽军秦青英李桂欢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海洋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省教育厅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6篇期刊文章
  • 6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2篇农业科学
  • 54篇生物学
  • 23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70篇弧菌
  • 65篇基因
  • 48篇溶藻弧菌
  • 47篇克隆
  • 42篇罗非鱼
  • 33篇原核表达
  • 31篇免疫
  • 27篇基因克隆
  • 25篇链球菌
  • 24篇笛鲷
  • 24篇乳链球菌
  • 23篇蛋白
  • 23篇无乳
  • 23篇无乳链球菌
  • 22篇红笛鲷
  • 21篇尼罗
  • 21篇尼罗罗非鱼
  • 15篇对虾
  • 12篇药代
  • 12篇药代动力学

机构

  • 231篇广东省水产经...
  • 220篇广东海洋大学
  • 68篇仲恺农业工程...
  • 39篇广东省教育厅
  • 14篇南方海洋科学...
  • 8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钦州学院
  • 3篇广西海洋研究...
  • 2篇宜春学院
  • 2篇中山大学
  • 2篇全国水产技术...
  • 2篇广东科贸职业...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信阳农林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21篇简纪常
  • 89篇吴灶和
  • 87篇鲁义善
  • 56篇汤菊芬
  • 41篇蔡佳
  • 34篇庞欢瑛
  • 30篇黄瑜
  • 30篇王蓓
  • 30篇黄郁葱
  • 28篇陈刚
  • 23篇丁燏
  • 21篇张健东
  • 20篇蔡双虎
  • 18篇夏立群
  • 16篇汤保贵
  • 16篇黄建盛
  • 15篇王忠良
  • 15篇周晖
  • 10篇潘传豪
  • 9篇汪志文

传媒

  • 43篇广东海洋大学...
  • 18篇生物技术通报
  • 17篇基因组学与应...
  • 8篇水产学报
  • 6篇安徽农学通报
  • 6篇水产科学
  • 5篇2013年环...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海洋学报
  • 4篇中国兽药杂志
  • 4篇上海海洋大学...
  • 3篇海洋与湖沼
  • 3篇淡水渔业
  • 3篇动物营养学报
  • 3篇吉首大学学报...
  • 3篇2016年中...
  • 2篇科学养鱼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水产养殖

年份

  • 6篇2023
  • 8篇2022
  • 12篇2021
  • 11篇2020
  • 4篇2019
  • 16篇2018
  • 25篇2017
  • 20篇2016
  • 28篇2015
  • 26篇2014
  • 37篇2013
  • 4篇2012
  • 12篇2011
  • 8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2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方中草药对罗非鱼生长及肌肉成分的影响被引量:17
2009年
罗非鱼(Tilapia),俗称非洲鲫鱼、白色三文鱼等,具有广盐性、食性杂、耐低氧、繁殖强以及肉味鲜美、肉质细嫩等特点.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全世界推荐的养殖品种。也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然而随着高密度养殖和环境日益恶化。病害日趋严重,造成的损失逐年增加。在防治罗非鱼病时,滥用药物严重,导致环境污染、耐药菌株的大量产生,特别是药物残留等问题,使我国罗非鱼的品质下降,出口受阻。本试验将黄芪、当归、金银花、板兰板等10种中草药按一定比例配制成3种复方中草药制剂,以罗非鱼为研究对象。探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其生产性能和肌肉成分的影响,以期为生产绿色、无公害的安全水产品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汤菊芬吴灶和简纪常鲁义善汤艳萍
关键词:复方中草药制剂肌肉成分罗非鱼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淡水养殖鱼类
3种蛋白源替代鱼粉对褐点石斑鱼幼鱼血液指标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以全鱼粉饲料为对照(D1组),用豆粕替代10%、20%的鱼粉(D2、D3组),玉米蛋白粉替代10%的鱼粉(D4组),啤酒酵母替代10%的鱼粉(D5组),配制5组等氮等能饲料,研究不同蛋白源替代饲料中的鱼粉对褐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幼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投喂56 d后,D5组终末体质量显著小于D1组和D2组(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D1组和D2组实验鱼体质量与D5组差异显著(p<0.05)。D3组血红蛋白浓度、血栓细胞密度和平均血栓细胞体积显著低于D1组(p<0.05),D4组实验鱼嗜中性粒细胞密度和巨大不成熟细胞比例显著高于D1组(p<0.05)。D3组实验鱼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D1、D4组(p<0.05),D3组球蛋白含量显著低于D1组(p<0.05),D3组白球蛋白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D3组的血糖含量显著低于D1组(p<0.05),D2、D3、D5组的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D1、D4组(p<0.05);D5组肌酐含量显著低于D1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酵母蛋白替代饲料中10%的鱼粉对实验鱼的生长和生理状态均产生不良影响,不适于作为褐点石斑鱼幼鱼饲料的鱼粉替代物;玉米蛋白粉和豆粕蛋白可以作为褐点石斑鱼幼鱼饲料中鱼粉的替代物,但替代比例玉米蛋白粉不宜超过10%,而豆粕蛋白的替代比例应小于20%。
涂贵雄陈刚周晖王赛纪多亮张健东叶富良
关键词:幼鱼鱼粉替代物玉米蛋白粉啤酒酵母血液指标
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lexA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被引量:1
2018年
LexA是调节SOS反应的阻遏蛋白,而且与细菌耐药性的形成密切相关。本研究以水产养殖经济动物的条件致病菌哈氏弧菌ZJ0603基因组DNA为模板,设计同源引物克隆出SOS基因lexA,并对lexA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了lexA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GEX-lexA,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成功,还对LexA蛋白表达的诱导温度、时间、IPTG浓度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lexA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为621 bp,编码206个氨基酸,LexA蛋白理论分子量为22.68 kD;重组蛋白表达的最优条件为37℃、0.04 mmol/L IPTG诱导6 h。
常云胜周维高增鸿丁燏
关键词:哈氏弧菌LEXA基因克隆原核表达
鰤鱼诺卡氏菌感染乌斑杂交鳢的组织病理学研究被引量:9
2019年
人工养殖乌斑杂交鳢(Channa maculate♀×C.argus♂)受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侵害日益严重,为深入研究该菌的致病机理,鰤鱼诺卡氏菌感染乌斑杂交鳢的感染模型亟待建立。本研究通过对菌液浓度与吸光值、半致死剂量、组织病理学和病理组织切片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液浓度为4.75×10^4~4.75×10^7 cfu/mL范围时与其吸光值呈线性关系。通过人工感染实验,确定鰤鱼诺卡氏菌感染乌斑杂交鳢的半致死剂量(LD50)为1.52×10^5 cfu/尾。组织病理学分析发现,鰤鱼诺卡氏菌感染乌斑杂交鳢会引起皮肤溃烂、内脏器官肿大,形成白色结节。病理组织切片显示,结节中心呈干酪样坏死,周围有大量细胞浸润。研究结果为建立鰤鱼诺卡氏菌感染乌斑杂交鳢的动物模型及研究鰤鱼诺卡氏菌致病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王文基王文基侯素莹陈建林夏立群
尼罗罗非鱼CD247基因克隆及其组织表达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克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CD247基因(Gen Bank登录号:MF975639;On-CD247),分析On-CD247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及其在正常和经灭活无乳链球菌注射刺激的尼罗罗非鱼组织中的表达。【方法】设计CD247基因引物并对CD247基因片段进行扩增,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尼罗罗非鱼CD247组织分布。【结果与结论】CD247基因编码区为453 bp,编码150个氨基酸,理论分子质量为16.9 ku,等电点为6.33,在跨膜区域有保守的ASP27、Asp35残基,胞内具有三段保守的免疫受体酪氨酸激活基序(ITAM)。On-CD247序列与红笛鲷(Lutjanus sanguineus)相似性最高,为74.0%,与其他鱼类的相似性介于35.8%~73.0%之间。On-CD247在健康尼罗罗非鱼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胸腺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皮肤、肌肉、鳃,在头肾中表达量最低。经灭活无乳链球菌刺激后,On-CD247的表达量在胸腺、头肾和肠道中均显著上调,而在脾脏中却显著下调,且有明显的时序性。胸腺、头肾和肠道均在3 h表达量最高,脾脏在12 h表达量最低,头肾中的表达量也在12 h回落,表明On-CD247表达可被无乳链球菌所诱导。
樊博琳黎源汪志文汪志文王蓓鲁义善
关键词:尼罗罗非鱼基因克隆无乳链球菌
一株大鲵虹彩病毒的分离及鉴定
2022年
2020年5月,广东广州某野生动物保护基地爆发疑似病毒引发的疾病。现场采样发现,病鲵体长约2 m,反应迟钝,体表有出血点或溃疡症状。本研究采用胖头鲤肌肉细胞系(fat head minnow epithelial cells,FHM)培养、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病毒主要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MCP)克隆与测序分析等方法,从患病大鲵中分离得到一株病毒,鉴定其属于虹彩病毒科蛙病毒属,命名为大鲵虹彩病毒广州分离株(CGSIV-GZ)。FHM经患病大鲵组织匀浆液接种后出现细胞圆缩、死亡、脱落等典型的细胞病变症状。将感染后的FHM细胞制作超薄切片,通过电镜观察发现,FHM细胞中存在大量直径约100~120 nm具囊膜的正六边形成熟病毒粒子,形态与虹彩病毒相似。根据虹彩病毒MCP基因保守区域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病鲵组织样本进行PCR扩增,获得了431 bp的目的基因片段,测序后经采用BLAST软件分析,发现其与GenBank中的蛙病毒衣壳蛋白基因同源性达96%~99%。确认本次野生动物保护基地大鲵发生大规模死亡是蛙病毒感染所致。
喻大鹏程俊夏洪丽夏洪丽蔡佳夏立群
关键词:透射电镜
溶藻弧菌kdpD基因敲除突变株的构建及其表型特征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究kdpD基因对溶藻弧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Overlap PCR和同源重组技术,结合正负向筛选,构建kdpD基因无标记基因框内敲除突变株,比较kdpD突变株和野生株HY9901在生长速率、胞外蛋白酶活性以及毒力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成功构建溶藻弧菌kdpD基因敲除突变株。体外实验表明,kdpD的缺失对溶藻弧菌的生长曲线和胞外蛋白酶活性的影响不明显,但是突变株的泳动能力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出现下降。斑马鱼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突变株毒力下降了8.84倍。【结论】kdpD基因参与调控溶藻弧菌的泳动能力、被膜形成和毒力,但不影响生长速率和胞外蛋白酶活性。
张燕飞庞欢瑛简纪常鲁义善吴灶和
关键词:溶藻弧菌KDP基因敲除表型
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组织蛋白酶L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根据已构建的溶藻弧菌(Vibro alginolyticus)诱导的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血淋巴cDNA差减文库得到的ESTs序列,应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成功克隆了其组织蛋白酶L基因(PFCatL),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研究了PFCatL基因在溶藻弧菌刺激前后马氏珠母贝足、外套膜、鳃、闭壳肌等8个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PFCatL基因cDNA全长2004bp,其中5′非编码区(5′-UTR)50bp,3′非编码区(3′-UTR)865bp,开放阅读框(ORF)1089bp,编码362个氨基酸,其分子量计算值(MW)为40.52kDa,理论等电点(IP)为5.20;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PFCatL含有1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序列以及组织蛋白酶前体抑制功能域I29;Clustalw2多重比对发现PFCatL氨基酸序列在催化三联体Cys-His-Asn、底物结合位点以及二硫键形成相关的半胱氨酸残基位点高度保守;Real-time PCR研究发现,PFCatL在马氏珠母贝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各组织间的表达量存在差异,其中以肾和闭壳肌中的表达量最高;溶藻弧菌感染4h后,外套膜、鳃以及血淋巴中PFCatL基因的表达较感染前显著上调。
王忠良简纪常鲁义善丁燏王蓓陈刚吴灶和
关键词:马氏珠母贝组织蛋白酶LCDNA末端快速扩增实时荧光定量PCR
卵形鲳鲹PPARα基因cDNA序列的克隆、组织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采用RACE-PCR 克隆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s-α,PPAR α)基因的cDNA 序列全长,并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编码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卵形鲳鲹PPAR α 基因(GenBank 登录号KP893147) cDNA 全长1 930 bp,开放阅读框(ORF)为1 425 bp,共编码474 个氨基酸,其编码的蛋白质为不稳定蛋白,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二级结构由α 螺旋、β转角、伸展片段和无规则卷曲组成,且α 螺旋占较大比例;预测显示,该蛋白有PPARs 基因家族典型的DNA 结合区(DBD)和配体结合区(LBD);序列对比表明,卵形鲳鲹PPAR α 基因与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as)、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金头鲷(Sparus aurata)、军曹鱼(Rachycentroncanadum)等有较高的同源性(81% - 89%);蛋白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在人(Homo sapiens)、鼠(Mus musculus)、鸭(Gallus gallus)、花鲈、大黄鱼、军曹鱼等动物中,卵形鲳鲹的PPAR α 蛋白与军曹鱼的进化关系最为密切(94%),与人(68%)、鼠(68%)、鸭(67%)等的同源性较低.荧光定量分析显示,卵形鲳鲹PPAR α mRNA 在脑、肾脏、肠、脾脏等组织表达水平较高,其次是皮肤、肌肉,在心脏、肝脏中表达量较低.
方玲玲陈刚王忠良汤保贵张健东黄建盛周晖
关键词:卵形鲳鲹克隆
尼罗罗非鱼CD247基因克隆与mRNA表达分析
CD247编码CD3zeta链,通过耦合抗原识别与细胞内信号传导,在T细胞激活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克隆并分析了尼罗罗非鱼CD247基因(On-CD247),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为453bp,编码150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
黎源王蓓汪志文鲁义善简纪常
关键词:尼罗罗非鱼无乳链球菌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