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品数:2,770 被引量:10,938H指数:31
相关作者:何健王丹贺新生侯大斌胡运高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90篇期刊文章
  • 5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86篇农业科学
  • 387篇轻工技术与工...
  • 341篇生物学
  • 228篇医药卫生
  • 19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4篇文化科学
  • 99篇化学工程
  • 78篇理学
  • 63篇经济管理
  • 29篇天文地球
  • 17篇建筑科学
  • 8篇矿业工程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哲学宗教
  • 6篇核科学技术
  • 4篇动力工程及工...
  • 4篇水利工程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87篇水稻
  • 162篇杂交
  • 121篇活性
  • 104篇胁迫
  • 100篇小麦
  • 100篇抗氧化
  • 94篇杂交水稻
  • 93篇基因
  • 85篇植物
  • 83篇教学
  • 78篇性状
  • 76篇土壤
  • 70篇栽培
  • 65篇
  • 61篇污染
  • 58篇色谱
  • 58篇种子
  • 58篇发酵
  • 56篇玉米
  • 56篇微生物

机构

  • 2,744篇西南科技大学
  • 68篇四川铁骑力士...
  • 64篇四川农业大学
  • 64篇中国农业科学...
  • 59篇教育部
  • 39篇四川大学
  • 38篇绵阳师范学院
  • 29篇四川省农业科...
  • 28篇中国工程物理...
  • 27篇西南大学
  • 23篇中国科学院成...
  • 21篇中国科学院
  • 19篇四川省畜牧科...
  • 18篇中国农业科学...
  • 17篇四川省原子能...
  • 16篇中国农业科学...
  • 15篇西北农林科技...
  • 13篇湖北省农业科...
  • 13篇四川理工学院
  • 13篇西南民族大学

作者

  • 140篇王丹
  • 130篇贺新生
  • 119篇罗学刚
  • 111篇侯大斌
  • 106篇陶诗顺
  • 97篇胡尚连
  • 94篇杨国涛
  • 90篇熊双丽
  • 90篇何健
  • 84篇胡运高
  • 77篇董发勤
  • 72篇曹颖
  • 70篇张玲
  • 69篇袁小红
  • 67篇康晓慧
  • 65篇陈永军
  • 63篇卢学琴
  • 61篇刘明学
  • 59篇陈晓明
  • 57篇黄业传

传媒

  • 160篇安徽农业科学
  • 105篇食品工业科技
  • 81篇湖北农业科学
  • 66篇西南科技大学...
  • 62篇中国畜牧杂志
  • 58篇食品科学
  • 57篇养猪
  • 50篇杂交水稻
  • 42篇中国农学通报
  • 39篇江苏农业科学
  • 38篇北方园艺
  • 38篇核农学报
  • 35篇广东农业科学
  • 34篇食品科技
  • 29篇种子
  • 29篇中国南方果树
  • 28篇长江蔬菜
  • 28篇中药材
  • 27篇生物技术通报
  • 26篇食用菌

年份

  • 10篇2024
  • 130篇2023
  • 130篇2022
  • 175篇2021
  • 157篇2020
  • 121篇2019
  • 134篇2018
  • 160篇2017
  • 175篇2016
  • 145篇2015
  • 144篇2014
  • 103篇2013
  • 104篇2012
  • 95篇2011
  • 90篇2010
  • 176篇2009
  • 160篇2008
  • 168篇2007
  • 99篇2006
  • 67篇2005
2,7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固定化耐辐射奇球菌对锶柱吸附与减量化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该研究采用海藻酸钠(SA)及聚乙烯醇(PVA)-SA 2种固定化载体包埋固定耐辐射奇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探讨固定化耐辐射奇球菌颗粒及其填充柱对锶的吸附、洗脱效率与减量化效果。结果表明:菌体含量为5%的SA与菌体含量为10%的PVA-SA固定化耐辐射奇球菌颗粒均有较好的机械强度;2种固定化颗粒制备的填充柱对锶离子均具有较高的吸附率,最高可达98%,洗脱率平均在90%以上;FTIR结果表明SA比PVA-SA固定化载体能提供更多的锶离子结合基团,从而具有更高的吸附率;灰化减量化结果表明SA比PVA-SA固定化载体有更大的减重比,可达1 650倍。综合结果表明SA固定化耐辐射奇球菌颗粒填充柱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刘明学董发勤李姝亢武孙宇杜旭光苟清碧
关键词:固定化耐辐射奇球菌填充柱减量化
不同氮肥处理对春小麦东农124源库关系的影响被引量:7
2007年
将等量氮肥分别以不同底追肥比例在不同时期施入,通过其对小麦旗叶叶面积的积累及群体粒叶比的影响,研究不同氮肥施肥处理对春小麦东农124源库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均比对照(不施氮肥)极显著地提高了旗叶叶面积的积累量和单株总结实粒数和总结实粒重,其中,底施和拔节期追施比例1:2的处理,由于小麦生长的前期和中期施用一定量的氮肥,既获得较大的旗叶叶面积积累又保证了较高群体叶粒比,是源库关系较为协调的优化处理。
曹颖胡尚连
关键词:春小麦氮肥叶面积粒叶比源库
四川黄龙杓兰属植物资源及繁育系统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黄龙寺自然保护区位于横断山区,调查发现保护区内共有杓兰属植物10种,其中无苞杓兰、西藏杓兰、黄花杓兰和离萼杓兰的数量均大于1 000株,但其他6种杓兰数量很少。因此,应根据不同杓兰属植物的现状制订不同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措施。繁育系统试验表明,所有杓兰都是自交亲和物种,但在自然条件下必须依赖昆虫传粉才能成功结实。这就启示在对杓兰本身进行保护的同时,也要对其传粉系统进行保护。
郑桂灵李鹏
关键词:杓兰人工授粉
酚类物质对退化泥炭地碳输出的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8年
泥炭地有着丰富的碳储量,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泥炭地急剧退化并加速了碳输出过程。酚类物质作为抑制剂,可调控泥炭地碳输出过程。然而,在泥炭地退化过程中,环境因子的改变对酚类物质的累积效应存在较大分歧。因此,探明影响泥炭地碳输出的关键酚类物质及其调控因子,是揭示退化泥炭地碳输出机理的关键。论文综述了酚类物质在泥炭地中的累积效应及其对碳输出的影响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泥炭地碳输出概况;2)酚类物质在泥炭地碳输出中的作用;3)泥炭地退化过程中酚类物质的累积效应在不同学者的研究结果中存在较大分歧。文献综述分析了泥炭地退化过程中环境因子通过影响酚类物质,调控土壤生物学过程来驱动退化泥炭地碳输出的作用机理,为退化泥炭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杨刚温晓荣白银萍芦静刘银占
关键词:泥炭地酚类物质碳循环
川西北高山复合茶园夏季趋黄蓝色昆虫的种群动态
2019年
为探究川西北高山复合茶园夏季昆虫趋黄、蓝的种群动态,以单作茶园为对照,对茶-楠竹、茶-枇杷的复合茶园中夏季昆虫进行黄、蓝诱虫板诱捕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山茶园中黄、蓝诱虫板的诱虫谱广泛,诱捕的茶园夏季昆虫成虫共计10目35种,黄诱虫板诱捕的昆虫为10目30种,蓝诱虫板为7目26种;2种色板诱捕的昆虫以半翅目和双翅目种类和数量较多,黄诱虫板对主要害虫的诱捕效果优于蓝诱虫板;各茶园昆虫诱捕总量单作茶园>茶-楠竹>茶-枇杷,在2种复合茶园昆虫诱捕量5月低于6月,单作茶园5月和6月相差不大。诱捕的半翅目昆虫均为茶园主要害虫,各占黄、蓝色板诱捕总数72.8%、57.3%;诱捕数量较多的昆虫是黑刺粉虱和茶芽瘿蚊,为优势类群。
翟杨王福楷任梦星张孟婷康晓慧张洪
关键词:复合茶园昆虫种群种群数量川西北
乌头内生细菌JY-3-1R的鉴定及其生防和促生能力研究
2023年
分离筛选具生防和促生潜力的乌头内生细菌,为乌头土传病害防治提供优质微生物菌种。采用纯培养法从健康乌头分离内生细菌,对峙试验检测菌株拮抗病原菌能力,多位点持家基因序列鉴定菌株分类地位,平板法检测菌株产酶和铁载体能力,比色法检测菌株产IAA能力,大田试验检测菌株对乌头生长的影响和白绢病的生防潜力。从111株乌头内生细菌中筛选到1株对白绢病和根腐病病原菌有显著抑制作用的内生细菌JY-3-1R,该菌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JY-3-1R无细胞发酵滤液对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抑制率达100%。该菌具产IAA、铁载体、蛋白酶、纤维素酶和葡聚糖酶的能力,同时包含合成伊枯草菌素、丰原素、表面活性素、芽孢菌霉素、杆菌溶素、杆菌烯和大环内酯的功能基因。大田条件下,JY-3-1R接种降低乌头白绢病发病率高达40%,生防效率为61.53%-84.61%,生防能力持续30 d,同时植株茎、主根和子根干重分别提高了34.34%、82.59%和56.08%。JY-3-1R兼具生防和促生能力,具有开发作为乌头生物肥料和生防材料的潜力。
邹兰王茜李慕仪叶坤浩黄晶
关键词:内生细菌促生白绢病乌头
HPLC-MS测定江油附子中三种生物碱的含量被引量:5
2012年
建立了附子中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并用该方法测定不同秸杆覆盖处理的附子中3种生物碱成分。以Polaris C18-A(50 mm×2.0 mm,5.0μm)为色谱柱;甲醇和水(体积比为80∶20)为流动相,流速为0.2 mL/min,检测波长为240 nm,柱温为30℃。结果表明,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分别在0.70~35.00 ng(r=0.999 6)、0.50~25.00 ng(r=0.999 6)、1.06~53.00 ng(r=0.9980)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7%、99.2%和98.9%。该方法结果准确可靠,是一种快速灵敏、专属性强的分析方法。
蒋荡侯大斌徐敏刘向鸿赵祥升
关键词:附子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
慈竹4CL基因的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木质素生物合成酶4CL基因在调控木质素生物合成方面起重要作用,但竹子4CL基因未见报道。克隆慈竹4CL基因,研究其序列特征,为今后利用该基因调控慈竹木质素生物合成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参照其他物种4CL基因保守区...
胡尚连曹颖黄胜雄孙霞卢学琴蒋瑶
关键词:慈竹生物信息学基因调控木质素合成
文献传递
银杏叶内生真菌抑菌菌株筛选被引量:8
2007年
本试验从四川绵阳银杏叶中分离得到480个内生真菌菌株,按经典系统分类方法分为子囊菌Ascomycota、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球壳孢科Sphaeropsidaceae、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sp.、毛壳菌属Chaetomium sp.、黑孢霉属Nigrospora sp.、交链孢属Alternaria sp.和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sp.八大类,其中子囊菌为银杏叶内生真菌的优势菌群,占总菌株数的46.3%。对八大类内生真菌进行抑制细菌活性检测,结果得出2株球壳孢科菌和2株胶孢炭疽菌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最好。
王利娟杨小生贺新生
关键词:银杏叶内生真菌抑制细菌胶孢炭疽菌
鸡胸软骨硫酸软骨素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木瓜蛋白酶水解法从鸡胸软骨中提取硫酸软骨素粗多糖,并用三氯乙酸除蛋白、乙醇沉淀和柱色谱分离纯化得到高纯度产品。以硫酸软骨素主要成分(总糖、还原糖、葡萄糖醛酸、游离硫酸根)及相对黏度为指标,研究热、酸碱、氧化剂处理对硫酸软骨素稳定性的影响及紫外光照射对其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紫外光照射后,硫酸软骨素结构基本无变化;在温度低于80℃,pH=7时,硫酸软骨素稳定性较好。温度大于100℃、强酸、强碱或含有氧化剂时,硫酸软骨素极不稳定,各成分变化程度较大,游离硫酸根增加,分子量降低。但对于其降解机理,需做进一步研究。
史敏娟熊双丽卢飞王莹莹
关键词:硫酸软骨素稳定性
共27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