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眼科研究所
- 作品数:1,526 被引量:4,310H指数:26
- 相关作者:孙秉基陈祖基王印其鲍玉洲张月琴更多>>
- 相关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立眼科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 生殖细胞瘤致视力下降二例
- 病例1:杨某某,女,13岁,2011-03-10至2011-03-30住院。主诉:双眼视力下降半年。2009年5月出现恶心;呕吐;体温升高及多饮多尿,体温持续在37-39度之间,2010年10月出现双眼视物模糊,2010...
- 范珂邱怀雨钱诚魏世辉
- 关键词:生殖细胞瘤视力下降
- 文献传递
- 20例首诊于眼科的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症的临床分析
- 目的:了解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20例首诊于眼科的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其临床症状、眼底检查、视野、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结果:ⅡH患者以女性居多(85.0%),中位数...
- 王一玮汪宇涵马瑾钟勇杨宁
- 抗青光眼药物缓释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4年
- 迄今为止药物治疗青光眼的主要目标是降低眼压,目前用于临床的多类抗青光眼药物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发挥降眼压作用,但是由于传统滴眼液剂型的限制,导致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较低、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较差、治疗效果欠佳以及一些毒副作用.此外,传统的用药方式不能使视神经保护药物在视网膜和视神经达到有效浓度.应用药物缓释技术提高抗青光眼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延长作用时间、减少用药剂量和次数、降低毒副作用、增加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是当前抗青光眼药物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保护患者的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介绍缓释滴眼液、聚合凝胶、胶体系统、膜控释药系统、眼植入剂和透巩膜释药系统等抗青光眼药物缓释剂型的研究进展.
- 徐岩吕柳
- 关键词:青光眼药物释放系统眼药水迟效制剂
- α_2-巨球蛋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1996年
- 本文就α_2-巨球蛋白的结合位点、生物合成、与受体结合功能和临床意义等作一文献综述。
- 鲍玉洲陈勤
- 关键词:Α2巨球蛋白生化
- 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仪与Orbscan Ⅱ及超声法眼前节生物测量对比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比较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仪(AS—OCT)与Orbscan Ⅱ以及超声法眼前节生物测量结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33例(66只眼)近视眼患者分别行AS—OCT,Orbscan Ⅱ以及A型超声测量仪(DGH550和DGH4000)进行眼前节生物测量,获取角膜中央厚度(CCT),前房深度(ACD),角膜直径,瞳孔直径以及前房角度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S—OCT,Orbscan Ⅱ以及超声法测量CCJ、分别为(532.32±35.26)nm,(538.45±38.31)p,m,(555.82±37.63)μm,两两比较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三种方法中两两间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92、0.91、0.95;ACD分别为(3.19±0.21)mm,(3.08±0.24)mill,和(3.27±0.23)mm,两两间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OCT法测量瞳孔直径为(5.5±0.93)mm,Orbscan法测量结果为(4.5±0.75)mm,二者相差(-1.00±0.6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5,P=0.000),95%置信区间(0.84,1.17)。OCT测量房角度数均大于Orbscan测量结果,在180度二者相差1.58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8,P=O.119),在0度相差2.89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P=0.005)。结论AS—OCT测量角膜中央厚度较Orbscar Ⅱ 以及超声法测量结果薄,前房深度较Orbsean结果深,更接近于超声测量结果。房角角度测量结果与Orbscan结果近似,且能直观显示房角结构;眼前节OCT快速,非接触,在眼前节生物测量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庞辰久宋晓虹王丽娅
- 关键词: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仪ORBSCAN角膜中央厚度前房深度
-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治疗角膜上皮缺损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被引量:14
- 2009年
- 目的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为阳性对照药物,通过随机、双盲的多中心平行对照临床试验,评价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治疗角膜上皮缺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外伤或手术所致角膜上皮缺损的240只眼进行随机双盲分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0只眼。试验组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对照组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每日4次,每次1滴,连续用药2周。用药后对患者的症状(疼痛、畏光和流泪)、体征(睫状或结膜充血、角膜缺损面积和角膜新生血管)和用药依从性等进行记录,每周检查至少两次,连续观察2周,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此研究实际入选239只眼,试验组120只眼,对照组119只眼。其中角膜移植术后角膜上皮缺损61只眼,翼状胬肉术后角膜上皮缺损106只眼,玻璃体切割术后角膜上皮缺损24只眼,化学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36只眼,其他病因导致的角膜上皮缺损12只眼。在试验过程中试验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2例。有10/239只眼滴用药物后出现一过性眼局部轻微的烧灼感或少许刺痛感,没有严重不良事件出现。从症状积分、体征积分和总积分的比较看,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各项主客观指标均较前有明显改善,但各阶段两组间各指标改善程度比较其差异全部没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角膜上皮缺损修复的平均时间为(5.03±3.58)d,对照组为(4.84±2.87)d,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0.446,P=0.656)。从疗效四级评分和综合有效率两个疗效综合评价指标进行PP和ITT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全部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每天4次点眼)治疗角膜上皮缺损的疗效和安全性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相似,能迅速有效地帮助修复缺损的角膜上皮�
- 周世有金涛邹留河张月琴谢汉平朱美玲陈家祺
- 关键词:角膜上皮缺损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细胞生长因子
- 外路全周或部分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患者对照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比较外路微导管辅助全周小梁切开术(microcatheter assisted circumferential trabeculotomy,MAT)与Harm刀辅助部分小梁切开术(conventional partial trabeculotomy,CPT)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primary congenital glaucoma,PCG)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治疗的PCG患儿,按初次手术方式分为2组,即MAT组与CPT组,术后随访均不少于2 a,观察眼压、并发症、降眼压药物使用情况及角膜透明度等指标,比较两种术式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结果共纳入34例(41眼)患儿,MAT组18例(22眼),CPT组16例(19眼),年龄(30.1±28.8)周,MAT组和CPT组术前基线眼压分别为(28.45±3.87)mmHg(1 kPa=7.5 mmHg)、(29.05±2.52)mmHg;末次随访时MAT组和CPT组眼压分别为(15.80±5.69)mmHg、(19.28±7.65)mmHg,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均为P<0.05),但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6)。末次随访时MAT组和CPT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86.36%和78.95%(Z=-1.93,P=0.847),MAT组2 a累积生存率为81.3%,CPT组2 a累积生存率为73.2%,采用K-M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示,χ^2=0.584,P=0.445。MAT组角膜直径术前(12.3±1.2)mm,术后降低至(11.4±0.9)mm(P=0.004),CPT组从术前(12.4±1.5)mm降为(11.9±1.1)mm(P=0.002),术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5)。术后MAT组角膜混浊率从54.55%降为40.91%(P=0.761),CPT组从52.63%降为42.11%(P=0.744),术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1)。末次随访时两组间降眼压药物使用种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8)。术后所有患眼均发生前房积血,CPT组发生白内障、脉络膜脱离各1眼,MAT组未见脉络膜脱离及白内障发生。结论MAT和CPT均能有效控制PCG患儿眼压,且MAT较CPT降压幅度更大,远期有效率更高,并发症更少。
- 李海军任静杨潇远刘茜董良
- 关键词:先天性青光眼
- 计算机视野计固视靶的重置
- 2015年
- 在视野检测中,要精确检测视网膜各个位置的敏感度,必须明确每个视标投射到视网膜的位置。计算机视野计对各种视野检测程序设定了视标的位置,检测过程中刺激屏上呈现视标的位置是确定的,而视标投射到视网膜上的位置则受到视标呈现瞬间受检眼注视方向的影响[1]。
- 许俊敏王孜
- 关键词:视野计计算机固视视网膜
- 咪唑类药物治疗丝状真菌性角膜炎的评价被引量:5
- 1995年
- 对63例(只眼)丝状真菌性角膜炎分别应用Ⅰ组1%克霉唑混悬液(16例)、Ⅱ组1%咪康唑混悬液(23例)及Ⅲ组复方咪康唑合剂(15例)滴眼、Ⅳ组复方咪康唑合剂滴眼联合酮康唑口服进行治疗。各组治愈率分别为25%、21%、66.6%、77.7%,第Ⅰ、Ⅱ组与第Ⅲ、Ⅳ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Ⅲ、Ⅳ组之间比较差异虽无显著性(P>0.1),但平均治愈无数;组为68天,Ⅳ组为35天,差异有显著性(P<0.01),认为复方咪康唑合剂滴眼联合酮康唑口服是当前国内治疗丝状真菌性角膜炎的一种较好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孙秉基陈祖基贺王印其赵东卿张月琴王丽娅
- 关键词:角膜炎抗真菌药咪唑类药物疗法
- 兔眼玻璃体切割术中应用dispase的毒性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兔眼中央玻璃体切割后注射dispase蛋白酶,观察dispase蛋白酶诱导玻璃体后脱离(PVD)形成的安全浓度。方法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为A、B、C组,每组8只,以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眼。兔眼中央玻璃体切割后注射0.5mL dispase,浓度分别为A组0.05μmol/min、B组0.1μmol/min、C组0.2μmol/min;对照组注射0.5mL无菌PBS。用药3个月后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dispase蛋白酶对视网膜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光镜下可见0.05μmol/min组、0.1μmol/min组、对照组眼视网膜结构完整,排列整齐,未发现异常改变。0.2μmol/min组眼神经节细胞减少。透射电镜下见各实验组动物视网膜内界膜清晰完整,但A组用药3个月后视网膜光感受器内外节结构大致正常,B组、C组实验眼视网膜在用药3个月后有不同程度的光感受器内外节结构紊乱;节细胞水肿,线粒体嵴断裂、空泡变。对照组视网膜超微结构未见明显异常。结论0.05、0.1、0.2μmol/min的dispase均可以诱导兔眼的玻璃体后脱离,随着浓度的增加,毒性增大。
- 高永峰尹娟娟
- 关键词:DISPASE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