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品数:1,234 被引量:3,333H指数:19
相关作者:艾桃桃冯小明袁新强贺志荣李文虎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82篇期刊文章
  • 3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14篇金属学及工艺
  • 449篇一般工业技术
  • 321篇化学工程
  • 71篇文化科学
  • 60篇理学
  • 26篇冶金工程
  • 23篇电气工程
  • 2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7篇机械工程
  • 15篇建筑科学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电子电信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经济管理
  • 5篇农业科学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哲学宗教
  • 2篇生物学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90篇合金
  • 130篇力学性能
  • 130篇力学性
  • 118篇复合材料
  • 118篇复合材
  • 85篇显微组织
  • 80篇纳米
  • 75篇形状记忆
  • 67篇金属
  • 65篇形状记忆合金
  • 65篇记忆合金
  • 57篇TI
  • 48篇陶瓷
  • 43篇相变
  • 41篇教学
  • 40篇聚乳酸
  • 37篇掺杂
  • 34篇退火
  • 33篇性能研究
  • 33篇超弹性

机构

  • 1,219篇陕西理工大学
  • 22篇西安理工大学
  • 19篇西安交通大学
  • 16篇西北工业大学
  • 12篇陕西科技大学
  • 7篇大连理工大学
  • 7篇济南大学
  • 6篇四川大学
  • 5篇郑州大学
  • 4篇西安工业大学
  • 4篇西南科技大学
  • 4篇汉中职业技术...
  • 4篇西安赛特思迈...
  • 3篇兰州理工大学
  • 3篇湘潭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陕西煤业化工...
  • 3篇维恩克(鹤壁...
  • 2篇南京工业大学
  • 2篇西安工程大学

作者

  • 137篇艾桃桃
  • 107篇冯小明
  • 104篇贺志荣
  • 89篇付蕾
  • 89篇陈立贵
  • 84篇李文虎
  • 77篇谭宏斌
  • 77篇张会
  • 76篇袁新强
  • 75篇王忠
  • 71篇解念锁
  • 65篇贾仕奎
  • 62篇王永善
  • 57篇郭从盛
  • 54篇董金虎
  • 50篇徐峰
  • 44篇蒋鹏
  • 44篇包维维
  • 42篇邹祥宇
  • 41篇马小玲

传媒

  • 94篇热加工工艺
  • 91篇铸造技术
  • 67篇材料热处理学...
  • 44篇金属热处理
  • 44篇塑料工业
  • 42篇陕西理工学院...
  • 31篇特种铸造及有...
  • 28篇化工新型材料
  • 26篇中国陶瓷
  • 25篇工程塑料应用
  • 25篇功能材料
  • 25篇广州化工
  • 24篇陶瓷
  • 23篇中国有色金属...
  • 23篇机械管理开发
  • 21篇机械工程材料
  • 20篇材料导报
  • 18篇中国塑料
  • 18篇科技信息
  • 17篇塑料

年份

  • 20篇2024
  • 48篇2023
  • 66篇2022
  • 59篇2021
  • 54篇2020
  • 65篇2019
  • 58篇2018
  • 58篇2017
  • 58篇2016
  • 69篇2015
  • 67篇2014
  • 47篇2013
  • 67篇2012
  • 93篇2011
  • 93篇2010
  • 81篇2009
  • 86篇2008
  • 50篇2007
  • 34篇2006
  • 27篇2005
1,2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速钢内裂纹愈合过程中碳化物的生长现象
采用物理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高速钢裂纹愈合区的组织特点。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在真空加热条件下高速钢裂纹的愈合过程与碳化物的生长有密切关系。碳化物在裂纹区的生长和聚集所产生的'桥接'作用实现了裂纹面之间的冶金结合。分析了碳化...
郭从盛龙姝明张会
关键词:高速钢裂纹愈合愈合过程
文献传递
PU/SiO_2-HDI杂化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自修复防腐涂层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8年
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为芯材,通过界面聚合法和溶胶-凝胶原位生成法制得聚氨酯(PU)/二氧化硅(SiO_2)-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PU/SiO_2-HDI)杂化微胶囊。研究了3种催化方式酸催化、碱催化、酸碱催化对杂化微胶囊产率、密封性、热稳定性以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杂化微胶囊相比,PU/SiO_2-HDI杂化微胶囊的上述性能均有所提高,其中酸碱杂化微胶囊的粒径较大,分布均一,产率为71.24%,在168h浸泡条件下的泄漏率为12.03%,初始分解温度为269.43℃,在杂化微胶囊中具有最佳的性能。同时,将酸碱杂化微胶囊包埋PU防腐涂料基体中,形成的酸碱杂化涂层在盐雾腐蚀168h条件下,其划痕处被愈合,且未出现明显的腐蚀现象,具有较好的自修复和防腐作用。
郑楠刘杰刘杰刘军海岳海星
关键词:杂化微胶囊自修复
无粘结相Mo-Ni-B金属陶瓷的制备及性能
2023年
以Mo、Ni、B粉末为原料,采用真空热压烧结制备了两种不同化学计量配比的无粘结相Mo-Ni-B金属陶瓷,分析了其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两种无粘结相金属陶瓷分别为Mo_(3)NiB_(3)和Mo_(2)NiB_(2),其中Mo_(3)NiB_(3)的硬度和压缩强度较高,分别为3264.2 HV0.3和3213.2 MPa,而Mo_(2)NiB_(2)的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略高,分别为326.88 MPa和9.359 MPa·m^(1/2)。此外,两种无粘结相金属陶瓷的磨损量和体积磨损率都随着硬度的升高而降低,这表明较高的硬度有助于提高其耐磨性能。无粘结相Mo-Ni-B金属陶瓷的磨损机制主要为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
余明张学臣李文虎艾桃桃董洪峰
关键词:热压烧结摩擦磨损性能
聚酰亚胺/二氧化硅复合薄膜电学性能的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用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与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单体,以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通过超声机械共混法制备聚酰亚胺/二氧化硅(PI/SiO2)复合薄膜,采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分别对PI复合薄膜的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研究表征,通过concept 80宽带介电谱测试系统对复合薄膜电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频率下,不同无机纳米粒子含量的复合薄膜中,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角正切随无机纳米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
严伟兴冯小明张营堂
关键词:聚酰亚胺薄膜二氧化硅电学性能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材料控制成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被引量:3
2021年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陕西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实验中心就原有实验基础条件、硬件设施和实验教学理念进行了分析,完善了实验室条件,按功能进行实验室整合,增加了实验教学设备的台套数,更新了实验教学理念及教学考核方式,丰富了教学策略,使材材料控制成型实验教学环节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
卫学玲邹祥宇包维维唐玲罗清威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验教学理念教学策略
PEG/PVA复合物相变焓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通过接枝共聚法制备了PEG/PVA复合高分子固-固相变材料,用DSC差示扫描量热法对其相变曲线进行了测试,讨论了影响PEG/PVA复合物相变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PVA含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都对复合物的相变焓有影响,且PVA含量对复合物相变焓值影响最大。
王忠陈立贵付蕾李雷权
关键词:聚乙二醇聚乙烯醇固-固相变接枝共聚
充分发挥生产实习基地的综合教育功能
2013年
生产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针对近年来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学生出现的生产实习质量不稳定现象,我们从实习基地建设、实习模式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涵,优化了实习模式,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张建华
关键词:金属材料工程
原位自生Sip/ZA40复合材料的组织及性能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采用原位自生铸造法制备了ZA40-1.5wt%Si、ZA40-3.0wt%Si、ZA40-4.5wt%Si和ZA40-6.0wt%Si合金,获得了Si颗粒分布均匀、尺寸细小、形貌规则的锌基复合材料。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组织形貌,检测了复合材料的硬度和冲击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高铝锌合金加入硅后,随着硅含量的增多,Si除了在组织中形成共晶硅相外,还析出初晶硅;随着硅含量的增加初晶硅相数量增多,合金的硬度提高,冲击韧性下降。
王艳解念锁
关键词:原位自生力学性能
脲醛树脂的研究与应用新进展被引量:5
2015年
综述了脲醛树脂(UF)胶黏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合成单体、固化剂、防水助剂等合成工艺方面的研究,以及采用蒙脱土、淀粉、天然纤维进行共混改性的研究;此外还还介绍了UF泡沫材料、UF微胶囊的最新研究成果。
董金虎杨甜甜刘利利刘武仝琛华维罗亚明
关键词:脲醛树脂胶黏剂合成工艺共混改性微胶囊
原位热压合成Ti_3AlC_2陶瓷被引量:2
2010年
分别用3Ti-Al-2C和2TiC-Ti-Al粉用原位热压技术制备Ti3AlC2陶瓷。采用XRD、DTA、SEM等测试手段研究其物相组成、反应过程及显微结构。结果表明:1300℃下3Ti-Al-2C体系的合成产物为层状Ti3AlC2、TiC和Al2O3相,1500℃下2TiC-Ti-Al体系的合成产物基本为层状Ti3AlC2相,纯度较高。在Ti-Al-C体系中,首先发生Ti与C反应生成TiC,接着发生Ti与Al反应相继生成TiAl3和TiAl,随后发生TiAl和TiC反应生成Ti2AlC,最后Ti2AlC和TiC反应生成Ti3AlC2。同时,分析了TiC掺杂对TiC-Ti-Al体系原位合成Ti3AlC2的影响。
艾桃桃冯小明徐峰赵卓玲解念锁李文虎
关键词:原位反应热压烧结
共1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