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深圳市中药药学及分子药理学研究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62 被引量:418H指数:12
相关作者:刘姹宋浩亮谢欢曹新伟刘行先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9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0篇葛根素
  • 9篇细胞
  • 7篇学成
  • 7篇体外
  • 7篇中药
  • 7篇化学成分
  • 6篇凋亡
  • 6篇色谱
  • 6篇细胞凋亡
  • 6篇活性
  • 5篇石杉
  • 5篇石杉碱甲
  • 5篇秋水仙碱
  • 5篇相色谱
  • 5篇处方
  • 4篇制剂
  • 4篇色谱法
  • 4篇生物碱
  • 4篇体外释放
  • 4篇SH-SY5...

机构

  • 62篇深圳市中药药...
  • 18篇湖南中医药大...
  • 12篇中国医学科学...
  • 9篇成都中医药大...
  • 5篇沈阳药科大学
  • 4篇贵阳中医学院
  • 4篇香港科技大学
  • 4篇中南大学
  • 3篇宁夏医科大学
  • 3篇香港理工大学
  • 2篇湖南中医学院
  • 2篇安徽中医学院...
  • 2篇深圳市人民医...
  • 2篇天津药物研究...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清华大学研究...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哈佛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作者

  • 39篇杨大坚
  • 20篇陈士林
  • 16篇陈新滋
  • 15篇刘姹
  • 13篇周伟
  • 8篇陈四保
  • 7篇贺福元
  • 7篇唐宇
  • 6篇王文苹
  • 6篇李颖
  • 5篇余惠旻
  • 5篇张三印
  • 5篇沈映君
  • 5篇胡胜全
  • 5篇曹新伟
  • 5篇罗杰英
  • 5篇刘塔斯
  • 4篇李顺旭
  • 4篇谢欢
  • 3篇董玮玮

传媒

  • 13篇中南药学
  • 4篇中国中药杂志
  • 4篇时珍国医国药
  • 4篇中草药
  • 3篇中成药
  • 3篇中国药房
  • 3篇中国新药杂志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药物分析杂志
  • 2篇中药材
  • 2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陕西中医
  • 1篇华西药学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国际内分泌代...
  • 1篇第六届全国中...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7篇2010
  • 16篇2009
  • 12篇2008
  • 10篇2007
  • 9篇2006
  • 1篇2005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药剂学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被引量:7
2011年
环糊精(cyclodextrin,CD)是以淀粉为原料,在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简称CGT-ase)的作用下形成的。通常由6~12个互为椅式构象手性D-(+)葡萄糖单元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结构见图1)。CD的基本立体结构为上宽下窄两端开口的中空筒型,在其圆锥形体腔中。
周伟李颖杨大坚
关键词:Β-环糊精衍生物药剂学给药系统
葛根素诱导血管新生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探讨葛根素诱导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通过体外培养大鼠动脉环血管生成模型和大鼠心肌梗死动物模型,显微镜下计数血管环新生血管生成,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心肌微血管密度(MVD),研究葛根素在体内外诱导血管生成的作用。结果:在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环血管生成模型中,葛根素12.5-100μg/ml各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平均新生血管数明显增多,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在整体动物实验中,治疗组缺血心肌微血管密度与模型组相应区域心肌微血管密度比较明显增加。结论:葛根素在体内外均有一定的诱导血管生成的作用,这可能是葛根素治疗心肌缺血的重要机理之一。
张三印沈映君陈士林陈新滋
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更昔洛韦药物树脂缓释微囊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制备更昔洛韦药物树脂缓释微囊。方法:用三元相图优化乳化-溶剂挥发法的溶剂系统,对微囊的制备工艺及处方进行单因素考察,使用均匀设计优化处方;用Nicomp TM380粒径仪测量微囊的粒径。结果:更昔洛韦药物树脂缓释微囊的最佳制备处方为:乳化体系为液体石蜡∶脂肪酸山梨坦-80∶丙酮(4∶1∶3);药物树脂与囊材的比例为(5.5∶1);包衣液RS100浓度为8%;增塑剂浓度为5%。结论:制备出的微囊具有良好缓释效果,12 h的累积释放量达90%以上,微囊颗粒较均匀和圆整,粒径在15~20μm之间。
周伟谢欢刘姹杨大坚陈新滋
关键词:缓释微囊均匀设计
川贝母生物碱类成分的研究被引量:26
2009年
目的对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cirrhosa的干燥鳞茎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8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为川贝酮(chuanbeinone,Ⅰ)、梭砂贝母酮(delavinone,Ⅱ)、贝母乙素(pei minine,Ⅲ)、西贝素(i mperialine,Ⅳ)、petil-idine(Ⅴ)、贝母甲素(pei mine,Ⅵ)、贝母辛(pei misine,Ⅶ)、solanidine3-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ide(Ⅷ)。结论化合物Ⅰ、Ⅱ、Ⅳ、Ⅴ、Ⅷ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曹新伟张萌李军肖培根陈四保陈士林
关键词:百合科贝母属川贝母生物碱
活血化瘀中药三七抗动脉粥样硬化及作用机理研究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与高血脂、糖尿病等许多疾病有密切关系,其危害在于心脏和脑血管的粥样硬化常导致心、脑的缺血性病变而发生严重后果。三七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
王楠万建波张在军李铭源王一涛张庆文陈舜宏康景轩
文献传递
利用一种新型反应器——BelloCell培养动物细胞被引量:3
2010年
利用BelloCell这种新型的生物反应器,来培养COS7细胞和昆虫Sf 9细胞。COS7细胞和昆虫Sf 9细胞分别用T75培养瓶及spinner flask培养之后,经细胞计数接入BelloCell之中,同时检测并分析培养基中葡萄糖、谷氨酰胺、乳酸和氨浓度变化情况。COS7细胞初始接种量为4.208×107cells,最终在培养156h后细胞数量达到了4.68×108cells,是初始细胞量的11倍。sf 9细胞初始接种细胞量为1×108cells,在培养192h时,细胞总量达到了最高为4.01×109cells,是最初细胞量的40倍。培养基的代谢物进行有规律的变化。BelloCell适合COS7细胞和昆虫Sf 9细胞高密度大规模培养,为动物细胞高效大规模表达药物蛋白,奠定重要的基础。
郑云程吴建虹孙奋勇廖美德谢秋玲
关键词:COS7细胞昆虫细胞细胞培养
溶液搅拌法制备大豆苷元-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制备大豆苷元-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并考察其表观性质。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大豆苷元-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通过电镜扫描、红外、X射线衍射考察包合物表观性质,并测定了包合物的粒径分布。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HP-β-CD和大豆苷元摩尔比1∶1、温度控制为45℃、包合时间为4 h、HP-β-CD浓度为10%,形成的包合物表观形态好,粒径分布均匀。结论此工艺适合于大豆苷元-HP-β-CD包合物的制备。
周伟李颖杨大坚
关键词:包合物大豆苷元
葛根素促进体外培养动脉环血管生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体外培养血管环血管生成作用。方法采用Wistar大鼠胸主动脉环,纤维蛋白原包埋于48孔板中,含5%胎牛血清和不同浓度葛根素的MCDB131培养液培养,阳性药用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显微镜下记数新生微血管数量。...
张三印汪清华沈映君黄峰陈士林梅学仁杨大坚宋浩亮刘行先徐宏喜
关键词:血管生成葛根素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文献传递
葛根素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HIF-1、eNOS、VEGF基因表达及血清NO浓度的影响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探讨葛根素诱导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大鼠心肌梗死动物模型,运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NO水平;RT-PCR的方法检测心肌HIF-1、VEGF、eNOS mRNA的表达。结果:葛根素120 mg/kg腹腔注射4周能不同程度增加心肌梗死大鼠缺血区域和非缺血区域心肌VEGF mRNA、eNOS mRNA、HIF-1 mRNA的表达和血清NO的含量。结论:葛根素诱导血管生成作用的分子机制与其激活HIF-VEGF-AKT-eNOS-NO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张三印沈映君陈士林陈新滋
关键词:葛根素ENOSHIF-1
石杉碱甲药剂学相关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8年
石杉碱甲为高效、高选择性、可逆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由于其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方面的显著疗效,引起世界各国药学工作者广泛关注和研究。石山碱甲虽为难溶性生物碱,但其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现有的剂型研究主要集中在亲水凝胶骨架片、缓释包衣小丸、透皮缓释贴剂、鼻用凝胶脑靶向制剂以及注射用缓释微球等缓控释给药系统,且多数经体内外评价证实具有显著的缓控释特征。文中综述了石杉碱甲药剂学相关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基本理化性质、体内外吸收和代谢动力学以及新型给药系统(尤其是缓控释制剂)等,以期为进一步开发高效、低毒、稳定、方便的新产品提供剂型选择依据和处方研究参考。
王文苹杨大坚
关键词:石杉碱甲阿尔茨海默病药剂学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