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品数:1,092 被引量:1,823H指数:16
相关作者:孙迪亮李安增张方玉顾训宝辛宝海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9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0篇政治法律
  • 240篇哲学宗教
  • 237篇文化科学
  • 100篇经济管理
  • 40篇社会学
  • 35篇历史地理
  • 12篇自然科学总论
  • 7篇医药卫生
  • 7篇文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4篇语言文字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艺术
  • 1篇理学

主题

  • 162篇主义
  • 114篇教育
  • 97篇政治
  • 90篇文化
  • 77篇马克思主义
  • 67篇高校
  • 60篇共产党
  • 59篇社会主义
  • 56篇大学生
  • 54篇思想政治
  • 51篇传统文化
  • 50篇中国共产党
  • 50篇国共
  • 45篇农村
  • 40篇社会
  • 40篇乡村
  • 35篇治教
  • 35篇视域
  • 34篇政治教育
  • 32篇思想政治教育

机构

  • 995篇曲阜师范大学
  • 13篇中国社会科学...
  • 10篇中共连云港市...
  • 9篇中共中央党校
  • 6篇山东大学
  • 6篇中国社会科学...
  • 5篇山东师范大学
  • 4篇济宁医学院
  • 4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东北大学
  • 3篇鲁东大学
  • 3篇济宁学院
  • 3篇美国加州大学
  • 2篇埃因霍温理工...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南开大学
  • 2篇上海师范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 2篇上海财经大学
  • 2篇四川省社会科...

作者

  • 73篇孙迪亮
  • 43篇刘宝杰
  • 39篇李安增
  • 34篇陈文殿
  • 32篇张方玉
  • 29篇辛宝海
  • 26篇顾训宝
  • 24篇李芳云
  • 22篇杨世宏
  • 22篇杨伟荣
  • 20篇任松峰
  • 20篇孔德永
  • 19篇鲁昕
  • 17篇肖芳
  • 17篇王德成
  • 17篇郝淑芹
  • 14篇马卫花
  • 14篇张立兴
  • 14篇杨玉强
  • 12篇汤锐

传媒

  • 31篇齐鲁学刊
  • 28篇改革与开放
  • 22篇党员干部之友
  • 11篇济宁学院学报
  • 10篇佳木斯大学社...
  • 10篇新东方
  • 10篇齐齐哈尔大学...
  • 10篇中共云南省委...
  • 10篇佳木斯职业学...
  • 9篇当代世界与社...
  • 9篇时代人物
  • 8篇农村经济与科...
  • 8篇社会主义研究
  • 8篇实事求是
  • 8篇宁夏党校学报
  • 8篇福州党校学报
  • 7篇继续教育研究
  • 7篇山东省农业管...
  • 7篇长春理工大学...
  • 7篇中共济南市委...

年份

  • 3篇2024
  • 102篇2023
  • 113篇2022
  • 109篇2021
  • 113篇2020
  • 98篇2019
  • 93篇2018
  • 85篇2017
  • 58篇2016
  • 41篇2015
  • 16篇2014
  • 15篇2013
  • 17篇2012
  • 9篇2011
  • 12篇2010
  • 30篇2009
  • 26篇2008
  • 23篇2007
  • 14篇2006
  • 3篇2005
1,0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沂蒙精神研究综述
2020年
改革开放以来,关于沂蒙精神的理论研究学术界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例如关于沂蒙精神的起源、内涵以及本质,沂蒙精神的时代意义,沂蒙精神与党的建设,以及沂蒙精神对于其他方面的启示,如对如何坚定文化自信的启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对于践行群众路线的启示,对于大学生教育的启示等。
王晓含
关键词:沂蒙精神弘扬
赢得民心: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的经验探析被引量:1
2017年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中国共产党自执政以来,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需求,顺应民心,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戴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稳定党的执政地位具有意义深远。
顾高亮
关键词:赢得民心中国共产党执政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社会治理实践创新
2021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社会结构变动加快,社会阶层进一步分化,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党的农村社会治理面临着新的问题,创新农村基层治理既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应然,也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必然。农村各地区围绕着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农村组织体系、构建“一核多元”的治理主体结构、建立“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三个主要层面进行治理实践创新,形成了以党建引领给予农村社会治理政治保障、以协同共治增强农村社会治理主体合力、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的可供复制和推广的经验。
朱金梅李增元
关键词:农村社会治理
当今时代的教育主题
2006年
现代工业文明、商业经济和大众文化既促进了教育实践的发展,也给教育带来了新问题。当今时代的教育主题就是要对教育之本与教育使命的自觉,在教育活动中培养“人之根本”的理念。为此,在当代教育实践中应当确立恰当的成功理念,树立健康的“成功人生”形象,重视青年学生的现实心理问题,培育良好的人生价值理念和坚毅宽厚的生活性格,并在整体上营造健康活泼向上的文化气氛。
陈文殿
关键词:教育主题教育自觉教育实践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的“三性论”被引量:1
2018年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是丰富思政资源的需要,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在教育目标上的一致性、教育内容上的契合性、教育方法上的相似性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提供了可能性。而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新型媒介则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提供了现实性,能够切实提高高校思政的实效性。
杨茂义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实性
实践理性之刚柔辩证:儒家勇毅的现代义理
2023年
勇毅之德的直观印象是勇敢、坚毅,而在深层本质上,儒家的勇毅乃是刚柔辩证的实践理性。根据“仁者必勇”和“刚毅近仁”,容易将勇毅之德判为依附于仁义的德性,勇毅之德的相对独立性由此受到削弱,但勇毅本身依然是“自成目的”的道德,这可以视为“依附性”与“独立性”之辩证关系。儒家将勇敢区分为匹夫之勇、贾盗之勇、士君子之勇等各种不同的类型,探讨了武力之勇、商贾之勇、治理之勇、成人之勇等诸种形态,进而呈现出“勇者不惧”的精神气魄和“君子之勇”的德性底蕴,这可以视为“小勇”与“大勇”之辩证关系。“刚毅”和“扰而毅”可以概括儒家弘毅的两个基本方面:一则勇猛坚强,二则忍耐持守。既要硬脊梁,又要守得住。刚毅之德充实有力,较易彰显;沉毅之德动心忍性,较难发现,这可以视为“刚毅”与“沉毅”之辩证关系。在刚柔辩证的维度探讨勇毅之德的现代义理,是推进传统美德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益尝试。
张方玉
关键词:刚毅
“互联网+”蕴含的哲学思维——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合”“和”关系
2015年
"互联网"后面的"+"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以至于"互联网+"已不仅局限于经济领域,它蕴含的哲学思维已经开始深深影响中国人认知事物的思考方式。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马克思主义深度中国化过程中和中国传统文化焕发时代性道路上的首要问题。探讨"互联网+"蕴含的哲学思维启示如何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合""和"关系,无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彼此的兼容拓展,还是对两者选择整体之后的会通完善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杨伟荣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
习近平教师队伍建设观初探被引量:2
2018年
习近平总书记从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系统分析了"为何要建设教师队伍";从高素质、专业化和创新型的独特视角,深刻解读了"建设怎样的教师队伍";从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保障、根本动力以及具体战略路径等方面,科学规划了"如何建设教师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对上述关键性问题的科学解答,构成了其教师队伍建设观的核心要义与精神实质。习近平教师队伍建设观是中国共产党人教师队伍建设理论的最新成果,它弘扬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为我国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和方向。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教师队伍建设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田文君刘宝杰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型
传统家训与现代乡村治理
2015年
中国传统家训是农村乡土文化的集结号,是现代乡村治理的重要资源,倡导传统家训既有助于提高农民自身的道德素质,增强村民对家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又可以进一步提升促进农村内聚力和伦理共同体的构建。一、乡村治理需要传统家训关于"立德""修身"的人生观"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在讲家训的重要性时,《颜氏家训》里说:"年始九岁,便丁荼蓼,家涂离散,百口索然。""年十八九,少知砥砺,习若自然,
马爱菊
关键词:乡村治理立德《颜氏家训》乡土文化道德教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渊源
2020年
文章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以及价值观的历史发展进程四个角度总结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渊源。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理论支撑以及方法论指导,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流价值观的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文化滋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实践基础,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与此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近代以来价值观的发展历程为历史依据,总结经验教训,推动理论发展。正确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起源,有益于反对错误倾向以及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未来发展。
王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渊源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共10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