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院

作品数:28 被引量:236H指数:8
相关作者:张杰更多>>
相关机构: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8篇经济管理
  • 8篇哲学宗教
  • 8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5篇自杀
  • 7篇农村
  • 5篇心理解剖
  • 5篇扭力
  • 4篇心理
  • 4篇社会
  • 4篇病例
  • 4篇病例对照
  • 3篇应激
  • 3篇社会学
  • 3篇农村青年
  • 3篇自杀未遂
  • 3篇自杀行为
  • 3篇自杀意念
  • 3篇问卷
  • 3篇病例对照研究
  • 2篇大学生
  • 2篇严重急性
  • 2篇严重急性呼吸
  • 2篇严重急性呼吸...

机构

  • 26篇纽约州立大学
  • 11篇山东大学
  • 8篇中央财经大学
  • 5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山东省疾病预...
  • 2篇中南大学
  • 2篇葫芦岛市中心...
  • 1篇对外经济贸易...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潍坊医学院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辽宁省疾病预...
  • 1篇山东省精神卫...
  • 1篇济宁市第一人...

作者

  • 26篇张杰
  • 4篇姜潮
  • 4篇贾树华
  • 3篇孔媛媛
  • 3篇张杰
  • 3篇刘启贵
  • 3篇张杰
  • 2篇史铁英
  • 2篇周莉
  • 2篇周锐
  • 2篇张杰
  • 2篇张杰
  • 1篇潘国伟
  • 1篇宋振韶
  • 1篇景军
  • 1篇贾存显
  • 1篇刘莎莎
  • 1篇吕军城
  • 1篇周亮
  • 1篇孙月吉

传媒

  • 5篇中国心理卫生...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国行为医学...
  • 2篇四川精神卫生
  • 1篇人民论坛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河北学刊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大众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心理科学进展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新湘评论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创新
  • 1篇医药食疗保健

年份

  • 4篇2022
  • 2篇2019
  • 4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社区环境与自杀行为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索社区环境对社区居民自杀的影响程度,为提出自杀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山东、辽宁、湖南三省采用完全随机方法抽取16个县(市),收集了392例15~34岁自杀死亡者和416例对照进行研究。采用心理解剖方法收集自杀死亡者信息;采用同样结构式访谈工具获取同社区对照2名信息人信息。利用WHOSUPRE—MISS社区压力和问题调查量表测量居民的社区环境。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社区环境因子得分与自杀呈正相关关系,社区环境不良为个体自杀的主要危险因素(Waldx2=10.036,P〈0.05,OR=1.323)。社区存在的问题如家庭不和、交通不便、缺乏医疗保健、就业保障、酗酒、迷信现象可以明显提高中国农村自杀率。同时显示相对贫穷、患有精神疾病(OR=32.346)是自杀的主要危险因素;受较好教育、已婚、健康身体状况是自杀的主要保护因素。结论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系统,解决社区现存的一些问题,营造和创建良好的社区环境,减轻其生活压力;同时应加强心理障碍筛检,对高危人群积极实施社区心理健康干预,提高人的应激能力,以此有效降低中国农村社区居民自杀率。
张杰吕军城
关键词:自杀行为社区环境心理解剖病例对照研究
自杀研究在中国:自杀率的变化和理论探讨被引量:7
2022年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的自杀研究成果从无到有,研究团队由弱到强。中国大陆人口的自杀率在过去的这些年中经历了从高到低的快速变化,解释自杀和自杀率变化的理论也应运而生。本文总结了中国自杀研究近几十年的历史和现状,从经济和文化层面阐述了中国大陆自杀率急剧下降的原因,并采用自杀扭力理论系统地解释自杀和自杀率的变化的原因。
张杰
关键词:自杀自杀率文化
某医院急救中心7年间自杀未遂者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了解自杀未遂者的一般特征,如年龄、性别、自杀方式、时间分布及其他相关特征,以更好的理解自杀现象,为制定自杀预防策略提供借鉴。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从某综合医院急救中心2002年至2008年的抢救记录中按序贯抽样方法抽取自杀未遂者907例,其中有效样本895例。结果在895例自杀未遂中,男性191例,女性704例,男女之比为1:3.69;15—34岁是自杀的高发年龄段,24岁为自杀未遂人数的最高值,47岁后自杀未遂人数明显下降;自杀方式以口服毒物为主;7年间,急救中心抢救成功的自杀患者经历了先减少后增加的过程;春(3—5月份)、夏(6—8月份)两季是自杀高发的季节,秋(9—11月份)、冬(12—2月份)两季相对较低。结论自杀行为与年龄、性别、季节有一定关系,预防工作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加强对药品和农药的管理;医院急救中心应该加强对自杀未遂患者的一tl,理干预和治疗。
张杰张杰周锐
关键词:自杀未遂急救中心年龄性别
精神疾病与农村青年自杀:湖南、辽宁、山东省病例对照抽样调查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精神疾病及其他因素对自杀的影响情况。方法在湖南、辽宁、山东省随机抽取16个县进行自杀的序贯抽样。2005--2008年共收取并访谈392个自杀案例和416个相同年龄段与自杀案例临村的随机对照。采用心理解剖方法访谈自杀死亡者亲友,同样方法和结构性工具访谈社区对照的2名信息人。利用SCID中文版作为精神科的诊断工具。结果392例农村青年自杀者中,仅有48.0%自杀前一个月曾患有精神疾病,而416例社区对照组中精神疾病的现患率仅为3.8%。在众多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中,精神疾病仍是中国农村青年自杀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结论精神疾病在中国是自杀的最重要相关因素;与西方不同,其他社会和心理因素在中国相对重要,也应引起充分重视。
张杰张杰李子尧肖水源周亮贾存显
关键词:精神疾病心理解剖青年人农村
大学生的完美性格与抑郁情绪被引量:2
2010年
完美主义存在适应性和非适应性两个方面,可分为高标准、秩序、差异三个维度。分析表明,适应性完美主义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个性,与自尊、社会支持、学习成绩和学术成就等呈正相关。非适应性完美主义是一种消极因素,与自尊和生活满意度呈负相关,与抑郁情绪呈正相关。
张杰张杰王聿聿
关键词:完美主义大学生心理健康抑郁
对西方国家治理应合理扬弃
2014年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无疑应借鉴国外的先进做法和经验,进而少走弯路。但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根据中国国情对国外的做法和经验进行甄别研究、合理取舍和扬弃。"自由、民主、平等、人权"在欧洲文艺复兴之后给西方国家带来了思想解放的曙光,激励人们逃出封建思想和封建秩序的禁锢,促使人们更大限度地发挥潜能,从而更好地创造财富、享受生活。应该看到,这些理念和价值观提升了国家治理水平,具有积极意义。但也必须看到,以此为指导的西方国家治理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西方式的选票民主并没有给普通民众带来权力阶层所宣扬的自由和平等。
张杰
关键词:扬弃中国国情文艺复兴
基于社会参照论的老年人自杀意念相关的心理落差质性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基于社会参照论,揭示老年人自杀意念的心理落差,以期为老年人的心理危机干预与管理提出对策。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18年-2019年在山东省济南市37所养老机构筛选出19名有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史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对老年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的七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有自杀意念的老年人往往经受了强烈的心理落差,包括健康与功能落差、家庭角色落差、社会整合落差、孝顺期望落差以及理想自我落差。结论心理落差是老年人出现自杀意念的重要心理动机,降低心理落差感可作为老年人自杀干预的突破口。
张丹田一农张杰苏永刚
关键词:老年自杀意念
农村自杀者心理解剖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被引量:12
2005年
目的:应用心理解剖的方法探讨农村自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0年-2001年辽宁省大连金州和庄河地区自杀死亡者66例,并按1:1选取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次研究的结果有3个因素作为自杀的重要危险因素保留在最后的方程中,分别为社会支持总分(OR=0.66,95%CI=0.48-0.91)、汉密顿抑郁总分(OR=1.18,95%CI=1.03-1.35)、神经症(OR=2594.59,95%CI=6.29-1069550)。结论:自杀并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预防自杀要对多个因素共同干预。
胡冬梅姜潮刘启贵孙月吉贾树华周莉张杰
关键词:农村自杀者心理解剖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中国自杀率下降趋势的社会学分析被引量:82
2011年
中国自杀率在1987—2008年间呈显著下降趋势。运用国家有关数据描述其间全国总自杀率及自杀率在性别、城乡人口中的分布,验证了全国自杀率逐年下降的显著性,并将自杀率与经济发展、流动人口等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与时间序列分析。中国的自杀率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及流动人口的增长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以此作为理论假设,用扭力情境的变化解释中国自杀率和经济发展关系,显示中国自杀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原有冲突情境的弱化。
张杰张杰景军吴学雅孙薇薇
关键词:自杀率扭力经济发展人口流动自杀预防
压力不协调与自杀:从155个案例看扭力体验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探索自杀死亡者生前扭力(不协调压力)体验,验证自杀的"压力不协调理论"。方法:对155个(91个男性,64个女性)年龄15~34岁之间的自杀案例进行深入调查,访谈对象为自杀者的亲人和朋友,将收集的背景材料及自杀事件写成故事,并由独立审阅人依据4种扭力类型对每一故事进行分析(各项目赋值:0=无,1=微弱,2=较强,3=强烈)。结果:全部的自杀死亡者在实施自杀前均体验过至少一种扭力。4种扭力体验由强到弱依次为应对扭力(100%)、愿望扭力(81%)、相对剥夺扭力(72%)和价值观扭力(45%)。男性的应对扭力得分及失去金钱或投资失败因素得分高于女性[(8.85±3.64)vs.(7.72±3.77),(0.35±0.92)vs.(0.09±0.52);均P<0.05],而传统与现代妇女地位、宗教信仰与无神论因素得分低于女性[(0.08±0.37)vs.(0.53±0.97),(0.00±0.00)vs.(0.06±0.30);P<0.001或0.05]。价值观扭力与年龄呈正相关(r=0.16,P=0.048),而愿望扭力与年龄呈负相关(r=-0.30,P<0.001)。结论:不协调压力普遍存在于自杀者中,危机干预和自杀预防工作应从降低扭力的心理咨询、辅导和治疗开始。
张杰张杰
关键词:自杀扭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