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作品数:4,334 被引量:27,671H指数:63
相关作者:寿绍文丁治英沈桐立施能汤达章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123篇期刊文章
  • 1,18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65篇天文地球
  • 28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79篇农业科学
  • 97篇自动化与计算...
  • 89篇文化科学
  • 64篇水利工程
  • 48篇理学
  • 37篇电气工程
  • 34篇电子电信
  • 32篇经济管理
  • 26篇建筑科学
  • 20篇生物学
  • 17篇医药卫生
  • 16篇机械工程
  • 15篇航空宇航科学...
  • 12篇历史地理
  • 9篇动力工程及工...
  • 9篇交通运输工程
  • 6篇金属学及工艺
  • 5篇化学工程

主题

  • 732篇降水
  • 536篇气候
  • 376篇暴雨
  • 369篇夏季
  • 365篇环流
  • 333篇值模拟
  • 324篇数值模拟
  • 314篇热带
  • 203篇台风
  • 202篇气温
  • 186篇气象
  • 161篇气溶胶
  • 160篇气旋
  • 159篇夏季降水
  • 156篇年代际
  • 149篇气候变化
  • 140篇大气环流
  • 138篇雷达
  • 130篇水汽
  • 124篇年际

机构

  • 4,306篇南京信息工程...
  • 230篇中国科学院大...
  • 21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05篇中国气象局
  • 189篇中国气象局国...
  • 95篇南京大学
  • 94篇江苏省气象局
  • 87篇上海市气象局
  • 84篇中国科学院
  • 67篇中国气象局兰...
  • 62篇安徽省气象局
  • 58篇解放军理工大...
  • 49篇湖北省气象局
  • 42篇中国气象局广...
  • 39篇教育部
  • 34篇兰州大学
  • 34篇江苏省气象科...
  • 32篇成都信息工程...
  • 31篇山东省气象局
  • 29篇北京大学

作者

  • 214篇何金海
  • 120篇管兆勇
  • 119篇王盘兴
  • 113篇寿绍文
  • 112篇李栋梁
  • 105篇陈海山
  • 101篇徐海明
  • 100篇郭品文
  • 96篇丁治英
  • 96篇孙照渤
  • 94篇王振会
  • 92篇牛生杰
  • 83篇李丽平
  • 79篇江志红
  • 78篇沈新勇
  • 76篇周顺武
  • 70篇闵锦忠
  • 69篇银燕
  • 69篇智协飞
  • 57篇王黎娟

传媒

  • 336篇大气科学学报
  • 249篇气象科学
  • 190篇南京气象学院...
  • 178篇热带气象学报
  • 159篇大气科学
  • 159篇高原气象
  • 111篇气象学报
  • 96篇气象
  • 80篇气候与环境研...
  • 72篇第30届中国...
  • 64篇气象科技
  • 57篇安徽农业科学
  • 54篇南京信息工程...
  • 51篇第29届中国...
  • 49篇干旱气象
  • 49篇气象与减灾研...
  • 43篇气象与环境学...
  • 41篇中国沙漠
  • 35篇应用气象学报
  • 27篇2011年第...

年份

  • 1篇2024
  • 40篇2023
  • 56篇2022
  • 45篇2021
  • 59篇2020
  • 87篇2019
  • 116篇2018
  • 115篇2017
  • 163篇2016
  • 188篇2015
  • 241篇2014
  • 445篇2013
  • 492篇2012
  • 518篇2011
  • 457篇2010
  • 382篇2009
  • 263篇2008
  • 221篇2007
  • 225篇2006
  • 138篇2005
4,3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河低平原近56a气候变化特征
根据海河低平原测站1951~2006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趋势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海河低平原气候变化进行了分析。发现:年气温变化主要存在15a周期,近56a线性上升趋势是显著的,平均每10a上升0.31℃。四个季节...
郝立生牛英杰张苍根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温降水小波变换
文献传递
大连地区近44a冬季气温的变化特征
利用大连地区1960-2004年的气温资料,通过应用一元线性回归、小波分析、气候趋势系数等方法,对大连地区气温的季节-年际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着重分析了该地区冬季气温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发现,四季都有增暖...
张黎红王谦谦
关键词:气温异常气候变化气候变暖
文献传递
气象衍生灾害预报机制理论研究
孙宁岳贤平
河南省东亚飞蝗发生时间序列突变分析
2004年
用累积距平和Mann Kendall方法研究了 195 0~ 2 0 0 0年河南省东亚飞蝗发生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及其突变 ,结果表明 :河南省东亚飞蝗发生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十分明显 ,1985年以后河南省东亚飞蝗发生程度明显加重 ,飞蝗的发生面积在 196 6年发生突变。气候变化可能是近几年河南省东亚飞蝗再次持续大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秋蝗比夏蝗发生程度波动性更大的原因可能在于蝗虫自身对恶劣环境的适应性。
孔海江陆维松王蕊王晓丹吕国强
关键词:东亚飞蝗发生面积突变
FY-2E分裂窗晴空沙尘区导风初步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干旱半干旱沙尘爆发区风场信息作为沙尘监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沙尘移向预报提供宝贵的资料。结合目前日趋成熟的红外分裂窗差值监测沙尘及卫星导风技术,针对FY-2E气象卫星,首先利用MODTRAN辐射传输模式对沙尘晴空区特征进行敏感性分析,再将经过图像掩膜及线性处理后的分裂窗差值图像代入导风计算程序计算,获得了传统卫星导风所无法得到的水汽含量低值区风场信息。实际个例分析表明,得到的沙尘区风场与NCEP再分析资料850hPa风场有很好的一致性,能够为监测沙尘移动提供良好的风场信息。
詹奕哲王振会张治国
关键词:沙尘气溶胶
东北地区夏季旬土壤水分推算模型的初步探讨被引量:7
2012年
利用东北地区1993—2009年6—8月旬土壤湿度资料,首先采用CAST聚类法对该区域土壤湿度进行气候分区,再以土壤水量平衡原理为依据,在考虑有物理意义的影响因子基础上,分别对每个分区建立统计回归模型,并验证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模拟精度在78.8%~88.2%之间,该模型对于东北地区夏季的旬土壤湿度具有一定的推算能力,可以作为一种可应用的模拟方法。
柴波余锦华刘晶淼丁裕国
关键词:土壤湿度统计模型
近50年中国冬季气温对ENSO响应的时空稳定性分析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根据1962-2010年中国160站的月平均气温资料、Nino3.4区海洋Nino指数(ONI)资料以及相应的NEC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相关分析、滑动相关分析、滑动t检验、合成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最近50年中国冬季气温对ENSO响应的时空稳定性问题。结果表明:中国冬季气温异常对ENSO的响应有着显著的地域性差异以及年代际变化,其中东北和西南地区的相关关系不稳定度比较大,而在中国东部地区则比较稳定。东北与西南地区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后,冬季气温对ENSO的响应迅速减弱,甚至发生了反向变化,而东部地区这种关系近50年并没有较强的突变。相应的亚洲高空大气环流对ENSO的响应也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和阶段性变化,其特征与中国冬季气温对ENSO的响应特征基本对应。从大气环流角度解释中国冬季气温对ENSO的响应发生阶段性减弱的可能机制:ENSO通过经向Hadley环流影响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由于70年代中后期以后亚洲经向Hadley环流的下沉支发生显著减弱,使得东亚大气环流对ENSO的响应减弱,进而导致中国冬季气温对ENSO的响应减弱。
韩文韬卫捷沈新勇
关键词:ENSO事件冬季气温大气环流
江苏水稻障碍型冷害时空变化特征及敏感性分析被引量:12
2015年
利用江苏35站1961—2014年的气象观测数据和水稻产量数据,基于ArcGis软件统计分析了水稻关键生育期内低温冷害的时空变化特征和敏感性。结果表明:(1)低温冷害总次数呈现"北多南少"的总体特征,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冷害次数最多,21世纪00年代为第二高值期;(2)全省低温冷害持续天数主要是3~6 d,其中持续3 d的比重最大,平均占50%左右,淮北存在6 d以上的低温冷害过程,但比重基本不足10%,淮北遭遇低温冷害的时间要早于淮南,淮南基本上都是在9月上旬才会发生;(3)低温冷害总体发生几率存在"北大南小"的特征,年代际波动明显,20世纪70年代的发生几率最大,21世纪00年代次之,20世纪80—90年代最小;(4)江苏西北部低温冷害强度最强,21世纪00年代低温冷害强度最强,20世纪70年代次之,20世纪80—90年代最弱;(5)江苏中部是水稻对低温冷害的高敏感地区。
徐敏徐经纬高苹于庚康单婵
关键词:障碍型冷害敏感性
从雾的气候变化看城市发展对雾的影响被引量:36
2008年
利用安徽省78个测站近半个世纪的资料分析了安徽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并着重讨论了城市发展对雾的影响。安徽省雾的年代际变化趋势分布不均匀,以1980年为中心的10年是安徽年均雾日数最高的10年,以后呈减少趋势。根据两类城市年雾日数演变趋势,揭示城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雾的影响不同。最近30年,城市雾的消散时间明显推后,平均持续时间增加,雾内能见度下降。1985年之后,全省平均雾日数和合肥地区北京时间8时雾内能见距离与全省煤耗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反相关。城市雾发生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城市热岛加强和大气气溶胶粒子增多共同作用的结果。
石春娥杨军邱明燕谢伟张浩
关键词:年代际变化城市发展城市气候大气气溶胶
鄱阳湖流域NDVI时空变化及其与地表径流的关系被引量:5
2010年
根据鄱阳湖流域4个子流域1982-1999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集和4个水文站的径流数据,采用年代际差异变化、相关分析、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对鄱阳湖4个子流域NDVI和径流关系进行研究,并从年内、年际两个角度研究各子流域的NDVI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分析期内鄱阳湖流域各子流域多年平均NDVI的年内变化趋势一致,年平均NDVI总体上都呈增加趋势,NDVI主要受到降水、径流的影响。相关分析显示,整个流域年NDVI与径流量间呈显著正相关,径流量与滞后3个月的植被NDVI间相关性最高;子流域的径流量普遍存在着12个月、部分存在35、62个月左右周期的震荡信号,各信号频率分布的时间域及其强度存在着差异,其中12个月周期最强,短周期强于长周期;NDVI与径流量具有同等的周期变化特点。
邵步粉周锁铨顾婷婷李强
关键词:鄱阳湖流域径流NDVIMORLET小波分析
共43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