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青海省地震局

作品数:1,079 被引量:2,551H指数:21
相关作者:冯丽丽屠泓为王培玲马玉虎张晓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青海省地震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74篇期刊文章
  • 61篇会议论文
  • 24篇科技成果
  • 12篇专利
  • 4篇标准

领域

  • 978篇天文地球
  • 24篇建筑科学
  • 22篇文化科学
  • 2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经济管理
  • 12篇自动化与计算...
  • 8篇交通运输工程
  • 7篇政治法律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水利工程
  • 3篇电子电信
  • 3篇医药卫生
  • 2篇电气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学

主题

  • 741篇地震
  • 148篇震前
  • 130篇地震前
  • 101篇前兆
  • 95篇M
  • 89篇强震
  • 77篇震源
  • 69篇地震活动
  • 56篇发震
  • 53篇地磁
  • 52篇震源机制
  • 51篇地震台
  • 51篇地震序列
  • 47篇地震前兆
  • 47篇裂带
  • 45篇前兆异常
  • 38篇地震预报
  • 38篇减灾
  • 36篇断层
  • 31篇地表破裂

机构

  • 1,075篇青海省地震局
  • 83篇中国地震局
  • 42篇中国地震局兰...
  • 38篇中国地震局地...
  • 31篇宁夏回族自治...
  • 29篇新疆维吾尔自...
  • 25篇云南省地震局
  • 17篇江苏省地震局
  • 16篇陕西省地震局
  • 16篇中国地震局地...
  • 16篇中国地震台网...
  • 14篇中国科学院
  • 13篇四川省地震局
  • 1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1篇国家地震局
  • 10篇山东省地震局
  • 9篇广东省地震局
  • 9篇山西省地震局
  • 9篇中国地震局工...
  • 8篇安徽省地震局

作者

  • 71篇冯丽丽
  • 70篇屠泓为
  • 62篇王培玲
  • 59篇马玉虎
  • 56篇张晓清
  • 55篇陈玉华
  • 52篇李智敏
  • 50篇李霞
  • 47篇苏维刚
  • 46篇赵玉红
  • 45篇马震
  • 44篇刘磊
  • 44篇刘文邦
  • 43篇李启雷
  • 41篇黄浩
  • 40篇马文静
  • 38篇都昌庭
  • 32篇王赞军
  • 31篇余娜
  • 29篇胡爱真

传媒

  • 415篇高原地震
  • 76篇地震地磁观测...
  • 62篇地震研究
  • 40篇西北地震学报
  • 39篇地震工程学报
  • 33篇地震
  • 32篇地震地质
  • 29篇国际地震动态
  • 24篇中国地震
  • 16篇内陆地震
  • 15篇地球物理学进...
  • 14篇地震学报
  • 10篇世界地震工程
  • 10篇地球物理学报
  • 9篇大地测量与地...
  • 8篇震灾防御技术
  • 7篇山西地震
  • 7篇世界地震译丛
  • 7篇防灾科技学院...
  • 5篇第四纪研究

年份

  • 3篇2024
  • 31篇2023
  • 70篇2022
  • 65篇2021
  • 43篇2020
  • 66篇2019
  • 59篇2018
  • 39篇2017
  • 73篇2016
  • 40篇2015
  • 63篇2014
  • 41篇2013
  • 46篇2012
  • 19篇2011
  • 30篇2010
  • 25篇2009
  • 30篇2008
  • 20篇2007
  • 13篇2006
  • 6篇2005
1,0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陆西部大震活动规律和未来趋势探讨
本文对大陆西部大震活动规律和映震效果进行分析,同时对未来大震形式进行阐述,最后指出大陆西部本活动期(2006年一2028年)的主体活动区为南北地震带,未来时段内,南北地震带仍存在发生8级左右大震的可能性,大震仍发生在其中...
夏玉胜
关键词:地震活动映震效果
都兰井地温的同震变化研究
1、基本情况:都兰地温观测井可可西里—巴颜喀拉、柴达木两大地震带之间。井深105.3m,温度探头置深100m。井中无水,为地温观测。长期观测值曲线呈缓慢上升态势,并叠加了一些小幅度的起伏和毛刺。2013年6月1日-201...
李滔宋秀青
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在桩基工程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5年
以东北沿海地区某桩基工程实例为研究背景,通过分析现场得到的超声波检测数据,利用综合分析法,即分别采用波速判断法、PSD分析法、波幅判别法确定桩体产生缺陷的位置。将分析结果与钻芯法得到的桩体缺陷情况对比,得到超声波检测准确性。通过对比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钻芯法、低应变法等多种检测方法在混凝土结构方面的应用,分析各类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及适应性,为基础工程检测提供技术指导。
苟智栋
关键词:桩基工程超声波技术无损检测
高密度电法在地下流体台站勘选中的应用
2021年
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西藏山南工作区的地下水进行了测量,并采用合理的数据处理技术处理原始数据,结合地层的电性差异,比较了温纳装置与施伦贝谢尔装置的探测效果,得到了真实的地电断面。并且对成果图进行了地质解释,从而准确推断出地下裂隙水的分布范围,对各依赖于裂隙水的地球物理测项提供建设依据。
王彬朱帅润许正霖马文来
关键词:高密度电阻率法裂隙水地电断面
青海省湟中县盘道水库坝址区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
党光明王赞军张启胜苏旭
该项目属横向地震工程技术类项目该项目根据《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规范》确定出区域范围、近场区范围,在充分收集和整理以往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该项目实际情况进行工作。内容如下:1、通过区域和近场区地震构造及地震活动性的研究...
关键词:
关键词:地震安全性
青藏块体及其边缘的强震活动图象及动力源讨论被引量:1
1996年
通过对中国西部地区强震活动特征的研究,发现该地区存在有3组取向不同,然而近似三等间距分布的6级以上强震空带,相邻空带间距约5°,宽约1°。从青藏块体边界可能作用有周期性力的角度对上述现象进行了初步的解释,认为这种现象可能是边界上3组周期力产生的应力波在块体内迭加形成的驻波所致,其波长与前人所得到的构造波波长非常符合。
夏玉胜赵和云钱家栋梁子斌孙洪斌
关键词:地震活动性
地震台站前兆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方式被引量:6
2013年
介绍了oracle数据库的备份、恢复机制以及具体的实现方法,比较了各种备份方案的优缺点,给出了地震前兆台站Oracle数据库的备份方案,确保数据库能够稳定安全地运行。
李国佑白占孝
关键词:ORACLE数据备份数据恢复
1990年青海7.0级地震的命名与地震前兆
1 地震命名问题 1990年4月26日17时37分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发生 M7.0的强烈地震。造成119人死亡,近千人受伤以及2亿元财产损失。由于极震区内几乎没有建筑物及人烟稀少等原因,震后的现场考察未找到宏观震...
杨明德
文献传递
钻孔应变的干扰源及其干扰机制的多方法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德令哈台YRY-4钻孔应变观测数据长期受环境干扰影响。本文基于多种方法,通过分析观测资料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及环境水体蓄放水的载荷影响,追溯不同水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判断钻孔应变所受干扰来源及干扰机制。研究表明,在长时间尺度上,德令哈台钻孔应变存在稳定、显著的年周期性气温、气压干扰和不稳定、细微的地下水渗漏扰动;在短时间尺度上,德令哈台钻孔应变每年4~11月前后受人工湖和水库蓄放水影响,存在载荷效应。
苏维刚苏维刚马茹莹马震
关键词:钻孔应变干扰源载荷效应地球化学特征
格尔木地震台记录2016年门源M_S6.4地震震相相关分析
2016年
采用格尔木地震台所记录的地震波形数据对门源M_S6.4地震震相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此次地震的震相符合一般近震特征,在对地震波形数据处理过程中,震相有Pn、Pg、Sn、Sg,运用单台定位处理方法估测出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0 km,与Hypoast定位方法测定结果近似一致,利用初至波估算出格尔木地震台震中距约为756km。
李延京刘城杨广华
关键词:震相
共10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