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

作品数:104 被引量:369H指数:11
相关作者:赵方庆王杰思李明程浩赵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3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 29篇生物学
  • 12篇农业科学
  • 5篇天文地球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理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0篇病毒
  • 16篇流感
  • 16篇基因
  • 13篇流感病毒
  • 11篇细胞
  • 11篇基因组
  • 8篇免疫
  • 8篇分子
  • 5篇生命科学
  • 5篇禽流感
  • 5篇线粒体基因
  • 5篇线粒体基因组
  • 5篇埃博拉
  • 5篇T细胞
  • 5篇测序
  • 4篇入侵
  • 4篇禽流感病
  • 4篇禽流感病毒
  • 4篇免疫研究
  • 4篇传染

机构

  • 102篇中国科学院北...
  • 61篇中国科学院
  • 23篇中国疾病预防...
  • 14篇中国科学院大...
  • 8篇淮海工学院
  • 8篇中国科学技术...
  • 7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北京大学
  • 3篇安徽大学
  • 3篇清华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温州医科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国家自然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上...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中国科学院上...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江西科技师范...

作者

  • 34篇高福
  • 13篇赵方庆
  • 7篇田美
  • 7篇申欣
  • 7篇康乐
  • 6篇施一
  • 5篇谭曙光
  • 5篇孙明伟
  • 5篇阎斌伦
  • 4篇逯光文
  • 4篇李明
  • 4篇郝宁
  • 4篇余宏杰
  • 4篇程汉良
  • 4篇孟学平
  • 4篇刘军
  • 4篇程浩
  • 3篇王文婧
  • 3篇王杰思
  • 3篇胡旭东

传媒

  • 8篇科学通报
  • 4篇海洋学报
  • 4篇生物工程学报
  • 4篇生物物理学报
  • 3篇生命科学
  • 3篇遗传
  • 3篇生物化学与生...
  • 3篇中国科学院院...
  • 3篇第十三届全国...
  • 2篇大自然
  • 2篇科技导报
  • 2篇环境科学
  • 2篇高教学刊
  • 2篇第六届全国生...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新华文摘
  • 1篇中国兽医杂志
  • 1篇昆虫学报
  • 1篇知识就是力量
  • 1篇海洋与湖沼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7篇2018
  • 8篇2017
  • 11篇2016
  • 11篇2015
  • 17篇2014
  • 11篇2013
  • 4篇2012
  • 11篇2011
  • 7篇2010
  • 2篇2009
10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遗传变异在神经精神疾病中的转录后调控作用及机制
绝大部分遗传变异(尤其是同义突变)或RNA编辑并不会引起蛋白结构的改变,因此,这些遗传变异或RNA编辑是如何影响生物表型的尚不清楚.RiboSNitches是可以改变RNA结构的单核苷酸变异体(SNVs),它的丢失可能会...
毛凤彪
EV71病毒特异性T细胞免疫研究
自1969年最早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得到鉴定以来,世界范围内尤其在亚洲太平洋地区报道了多次肠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相关的手足口病(HFMD)流行。目前,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和预防性疫苗,EV...
谭曙光刘军严景华高福
关键词:EV71病毒手足口病T细胞免疫
文献传递
全基因组测序及其在遗传性疾病研究及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4年
最近,随着测序成本的不断降低,数据分析策略的不断提升,全基因组测序(Whole-genome sequencing,WGS)已经在癌症、孟德尔遗传病、复杂疾病的致病基因检测中得到了一定运用,并逐步走向了临床诊断。全基因组测序不但可以检测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的点突变(Single nucleotide variants,SNVs)和插入缺失(Insertions or deletions,In Dels),还可以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检测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以及结构变异(Structure variation,SV)。文章详细地介绍了全基因组测序的标准生物信息分析流程与方法,及其在疾病研究、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并对全基因组测序在医学遗传学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以及数据分析方面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概述。
邵谦之姜毅吴金雨
关键词:全基因组测序遗传性疾病致病基因
麻疹病毒受体与病毒侵入被引量:13
2013年
麻疹病毒是一种具囊膜的负链RNA病毒,两种主要的囊膜蛋白血凝素蛋白(H)和膜融合蛋白(F)表达在膜表面负责病毒侵入过程中与宿主受体的结合和膜融合过程。病毒囊膜蛋白与受体的相互作用是病毒侵入宿主的关键步骤,决定了病毒感染能力、种属和组织嗜性。因此,囊膜病毒与受体的结合位点往往成为重要的抗病毒药物的靶点。目前已发现的3种麻疹病毒受体包括CD46、SLAM和Nectin-4。以下综述了麻疹病毒受体的特征及在病毒侵入中的作用、麻疹病毒H蛋白与受体的相互作用机制,为抗病毒药物设计及麻疹病毒作为肿瘤治疗性载体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逯光文高福严景华
关键词:麻疹病毒受体囊膜蛋白
微生物组测序与分析专家共识被引量:4
2020年
在过去的十几年,微生物组相关研究和应用持续升温。微生物组逐渐成为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医学等领域的研究焦点。与此同时,全球多个国家和组织也都积极发起各自的微生物组计划,进行多方面的布局,力争在这一具有广阔前景的领域获得战略地位。此外,无论是科研还是产业应用已经迎来了研究高潮和投融资热潮,微生物组相关产品和服务也不断出现。然而,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由于微生物组测序和分析相关技术和方法发展迅速,各国研究和应用尚未在技术、方案和数据等标准上达成统一,国内行业参与者对微生物组也存在认识不足,对微生物组相关新方法、新技术、新理论等还未能充分掌握和使用。除此之外,已有的一些标准和指南,内容过于简单,实操性也不足,这不仅给科研数据的整合造成了困难和资源浪费,还给相关企业进行不良竞争、以次充好提供了机会。更重要的是,我国尚缺乏微生物组相关的国家标准,国家微生物组计划仍处于筹备过程。在此背景下,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于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共同设立了“微生物组测序与分析专家共识”专项研究课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组织了微生物组相关领域的27位专家以及来自行业内的30多位专业人员,通过分成4个项目小组、召开4轮研讨会后,最终形成了涵盖从微生物采集与保存、DNA提取与建库、高通量基因测序和数据分析以及质控标准品等全流程的“微生物组测序与分析专家共识”。本专家共识具有较强可参考性和可操作性,不仅能指导国内科研和产业机构规范进行微生物组相关产、学、研,还能为国家相关职能部门提供可参考的技术依据,保障规模型和规范化的企业利益,加强行业自律,避免不规范的企业扰乱市场,最终促进微生物组相关产业的良
段云峰王升跃陈禹保杨瑞馥李后开朱怀球童贻刚杜文斌付钰胡松年王军辛玉华赵方庆鲍一明张雯李娟曾明牛海涛周欣李岩崔生辉袁静李俊桦王加义刘东来倪铭孙青邓晔朱宝利
生物学特征、趋势及资助对策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加强生物学领域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科学前沿重大问题的研究,有利于发挥生物学研究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中的战略支撑作用。文章梳理了生物学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总结了国际上生物学研究资助的实践经验,分析了我国生物学领域布局不完善、持续稳定支持不足、对顶尖人才和团队资助不足等突出问题;结合国际实践经验,提出完善生物学研究领域布局、加强生物学研究资助水平、建设生物学人才基地、加强对基础研究人才的资助、建立多元化的科研评价和考核机制等政策建议。
陈捷曲静娄智勇朱冰康乐
关键词:生物学生命科学
序言
2015年
“流感”一词,对于我们从来都不是很陌生。季节性流感、大流感、禽流感等词汇经常会成为新闻头条,人类与流感已经成为并存的“朋友”。继2009-H1N1流感大流行之后,2013年春天发生的H7N9禽流感感染人事件再次提醒人们,流感病毒可能给人类带来危害与灾难,同时也为流感相关科学研究提出了重要的科学命题:H7N9禽流感病毒的病原学特征如何,临床表现如何,如何实现跨种传播;同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H5N1的流行特征如何;另外,能为H7N9和H5N1禽流感病毒提供内部基因的H9N2病毒的流行和进化特点如何。
高福
关键词: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禽流感病毒序言病原学特征科学命题
流感病毒跨种传播的结构学基础
流感病毒跨种间传播机制是流感疫情科学预判和科学防控的基础。流感病毒具有宿主限制性,有些病毒感染人称为人流感病毒(H1N1,H2N2,H3N2等),有些病毒感染禽类成为禽流感病毒(如H5N1,H7N9等),同时能偶发性感染...
高福
青蒿素背后的故事被引量:3
2011年
2011年9月,屠呦呦教授(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荣获2011年度拉斯克一狄贝基临床医学研究奖,以表彰她在青蒿素的发现及应用于疟疾治疗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李明郝宁
关键词:青蒿素故事疟疾
禽流感病毒跨种传播的分子机制被引量:17
2015年
流感病毒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微生物之一,不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影响着社会的稳定。除了偶尔出现的流感大暴发,每年都有不少人死于季节性流感。尤其是2013年在中国暴发的H7N9禽流感疫情,目前感染人数已超过600例,死亡人数超过200人,病毒已经在中国定居,每年冬春季都会出现病例。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是禽类,而禽流感病毒如何突破种间屏障去感染人,是病毒学家一直关心的重要科学问题。主要描述了病毒受体结合特性影响跨种传播的分子机制,包括H1、H2、H3、H5、H6、H7、H9、H10等不同亚型流感病毒受体结合特性转变的结构基础,为流感病毒防控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张蔚施一
关键词:禽流感晶体结构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