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

作品数:5,031 被引量:18,501H指数:38
相关作者:蒋登高侯翠红雒廷亮常春马晓建更多>>
相关机构:郑州轻工业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河南教育学院化学系中州大学化工食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083篇期刊文章
  • 754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 2篇标准

领域

  • 2,144篇化学工程
  • 815篇理学
  • 502篇环境科学与工...
  • 346篇动力工程及工...
  • 234篇农业科学
  • 175篇一般工业技术
  • 17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69篇文化科学
  • 162篇医药卫生
  • 111篇机械工程
  • 110篇自动化与计算...
  • 89篇建筑科学
  • 70篇电气工程
  • 68篇矿业工程
  • 60篇生物学
  • 60篇金属学及工艺
  • 51篇石油与天然气...
  • 50篇冶金工程
  • 49篇经济管理
  • 36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417篇催化
  • 203篇值模拟
  • 201篇数值模拟
  • 187篇催化剂
  • 181篇换热
  • 179篇动力学
  • 167篇废水
  • 165篇离子
  • 139篇传热
  • 137篇分子
  • 136篇丙烯
  • 135篇改性
  • 125篇换热器
  • 123篇纳米
  • 122篇教学
  • 112篇树脂
  • 108篇甲基
  • 91篇生物质
  • 79篇聚丙烯
  • 74篇水处理

机构

  • 4,846篇郑州大学
  • 47篇河南农业大学
  • 43篇中国科学院
  • 43篇中国科学院过...
  • 42篇郑州轻工业学...
  • 41篇河南省科学院
  • 33篇河南工业大学
  • 28篇华东理工大学
  • 28篇教育部
  • 28篇浙江大学
  • 24篇河南教育学院
  • 24篇中州大学
  • 23篇中国农业大学
  • 22篇河南工程学院
  • 19篇华北水利水电...
  • 18篇清华大学
  • 16篇中国矿业大学
  • 16篇郑州航空工业...
  • 16篇郑州师范学院
  • 15篇南阳师范学院

作者

  • 254篇任保增
  • 249篇刘国际
  • 230篇蒋登高
  • 206篇魏新利
  • 176篇雒廷亮
  • 162篇章亚东
  • 158篇刘敏珊
  • 152篇王岩
  • 148篇董其伍
  • 141篇侯翠红
  • 133篇常春
  • 133篇马晓建
  • 122篇王留成
  • 121篇刘金盾
  • 117篇王定标
  • 115篇周彩荣
  • 111篇孙培勤
  • 106篇周俊杰
  • 105篇赵建宏
  • 103篇徐丽

传媒

  • 332篇郑州大学学报...
  • 265篇河南化工
  • 126篇化工进展
  • 109篇高校化学工程...
  • 108篇现代化工
  • 86篇应用化工
  • 78篇化工矿物与加...
  • 70篇化工学报
  • 54篇化工新型材料
  • 50篇郑州大学学报...
  • 50篇精细化工
  • 49篇无机盐工业
  • 44篇广东化工
  • 42篇化学工程
  • 35篇精细石油化工
  • 35篇河南科学
  • 34篇化工高等教育
  • 34篇第十一届全国...
  • 33篇广州化工
  • 31篇化工时刊

年份

  • 7篇2024
  • 98篇2023
  • 123篇2022
  • 92篇2021
  • 108篇2020
  • 179篇2019
  • 165篇2018
  • 167篇2017
  • 217篇2016
  • 237篇2015
  • 268篇2014
  • 296篇2013
  • 266篇2012
  • 364篇2011
  • 286篇2010
  • 229篇2009
  • 281篇2008
  • 266篇2007
  • 261篇2006
  • 199篇2005
5,0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过渡金属取代Keggin型磷钼酸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
制备了Keggin型磷钼酸(PMo12)及3种过渡金属离子取代的Keggin型磷钼酸催化剂(CoPMo12、CuPMo12和MnPMo12),经热重分析和红外分析确定了结晶水含量和特征基团。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了Keggi...
韩瑞峥任红海蒋登高
关键词:过渡金属离子催化氧化环己烯
类陨石坑表面类金刚石薄膜的制备及摩擦特性被引量:4
2014年
为了提高DLC(Diamond-like Carbon)类金刚石薄膜与SAE1060碳素钢基材的结合强度,以延长发动机活塞环的使用寿命,研制了一种带有复合阳极的RF-DCCVD双电源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利用锯齿结构的辅助阳极产生尖端放电,制备了具有微米类陨石坑非连续结构的DLC薄膜,并利用Ball-on-Disk摩擦评价试验机评价了薄膜的摩擦特性.着重研究了极间距S-T对薄膜表面类陨石坑密度的影响;最后利用拉曼光谱仪分析了薄膜结构和成分.结果表明:在同样的电压下,类陨石坑的密度随着电极间距的增加而减小,最佳电极间距S-T为40~60 mm,此时不仅具有比较适中的类陨石坑密度,对DLC薄膜的摩擦特性影响不大,而且具有较强的界面结合强度.当S-T为50 mm,施加载荷为3N时,薄膜的破坏寿命达到了130万循环,比光滑表面的薄膜延长了30万循环.得到的结果显示微米类陨石坑非连续结构能够有效地释放膜内的残余压缩应力,延长SAE1060碳素钢基材上沉积类金刚石薄膜的使用寿命.
郑锦华张冲晁云峰李聪慧
关键词:类金刚石薄膜残余应力拉曼光谱
σ-电子受体试剂与硫酸阿托品的电荷转移反应及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本文研究了硫酸阿托品与I2 在氯仿溶液中的荷移反应并探讨其反应机理 ,指出I2 为电子受体 ,硫酸阿托品为电子给体 ,经试验知形成 1∶1的复合物。其λmax=2 80nm ,表观摩尔系数为 2 6 6× 10 4L·mol- 1 ·cm- 1 ,确定了用此原理测定硫酸阿托品的方法及最佳条件 ,比尔定律线性范围 0~ 35 μg·mL- 1 ,本法测定简便、快捷。
高建华陈彬刘浩
关键词:分光光度法硫酸阿托品药物分析电荷转移反应
亚胺二乙酸基螯合纤维的合成、表征与性能研究
2016年
以前体胺基纤维(NH_2-PP-ST-DVB)为原料,在三乙胺缚酸剂作用下,与氯乙酸钠反应制得一种亚胺二乙酸基螯合纤维。以此为基础,系统考察了氯乙酸钠用量、反应温度以及时间对生成亚胺二乙酸功能基的影响。采用IR、EA、TG-DTG、SEM-EDS等方法对该功能纤维的化学结构与物理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利用柱吸附工艺初步考察其对镍离子的选择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90℃、时间4h,n(胺基)/n(氯乙酸钠)=1∶16条件下,产物IDA-PP-ST-DVB纤维中—CH_2COONa含量约4.87mmol/g,对镍离子静态最大吸附容量可达102.6 mg/g。在镍离子与钙离子共存溶液中,该纤维对镍离子具有良好的柱吸附选择性。
代立波原思国郭淼周从章
关键词:螯合纤维镍离子
氨基硅烷偶联剂强化纸质文物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为研究含胺硅烷偶联剂(AAAS)对劣化纸质文物的加固性能,选择了三种含胺硅烷偶联剂N-氨乙基-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ETAPTES)、3-氨丙基-二乙氧基甲基硅烷(AMDES)和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浸渍法处理复印纸,考察浸渍时间、偶联剂浓度等对加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的结构对加固性能有重要影响,研究的三种含胺硅烷偶联剂均有一定的加固作用,其中AETAPTES具有最优的性能,处理后的纸张抗拉强度和耐折度均有大幅度提高。纸对偶联剂的吸收率是影响加固性能的重要因素。经加固处理纸张的白度变化不大。优化条件下硅烷偶联剂对宣纸的加固效果远优于复印纸,极大地提高了宣纸的机械强度。因此,硅烷偶联剂可用于劣化纸质文物的加固。
陈珂然杨扬李萍詹予忠
关键词:氨基硅烷偶联剂纸质文物机械性能
聚苯胺的合成与应用研究现状被引量:19
2007年
聚苯胺(PAn)是研究最为广泛的导电高分子材料之一。本文综述了聚苯胺的结构、合成方法及其溶解性问题,介绍了聚苯胺的应用。
张连明司慧涵谢英男詹自力蒋登高
关键词:聚苯胺导电聚合物溶解性
木质纤维素制取燃料乙醇水解工艺技术进展被引量:26
2008年
以木质纤维素生产燃料酒精因为具有原料可再生性和环境友好的优点而备受重视。本文介绍了木质纤维素制取燃料乙醇中的水解工艺过程,包括浓酸水解、稀酸水解和生物酶水解,讨论了各个工艺的关键技术问题。
孙多志许庆利王复雒廷亮
关键词:木质纤维素燃料乙醇水解
珠三角河网沉积物中氯代有机物垂直分布特征被引量:2
2009年
用自制采样器在珠江三角洲典型河网珠江广州段、东莞运河和三水西南涌采集沉积物柱样,对其中的有机氯农药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和氯苯类化合物(CBs)以GC/ECD外标法定量分析测定,以了解珠江三角洲河网沉积物中POPs的污染现状及污染史.结果表明,三水西南涌S1号柱样HCBs、DDTs和CBs的垂直含量范围分别为14.41~49.83 ng/g、32.71~190.65 ng/g和236.2~1551.7 ng/g;东莞运河的D2号柱样含量分别为0.97~5.03 ng/g、2.85~19.98 ng/g和53.5~310.9ng/g;珠江广州段的G3号柱样含量分别为ND^2.04 ng/g、1.96~7.42 ng/g和4.5~23.4 ng/g.所有沉积物柱样均呈现表层中的POPs含量大于深层的含量.从污染区域分布特征看,呈现S1>D2>G3.污染结构分析表明,S1号样中DDT的转化率低,揭示着有关降解微生物的活性低下;D2和G3号样近期均有新的污染源进入.
李顺义贾晓珊
关键词:沉积物有机氯农药氯苯类化合物
风化煤过氧化氢氧化-加氨制腐植酸铵的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用过氧化氢和氨水对风化煤进行氧化-加氨,研究了氨水用量、碳铵用量、过氧化氢用量、温度、反应时间和风化煤粒度、浓度对液相产物中腐植酸铵的含量影响.结果表明,最佳配料比为m(风化煤)∶m(25%氨水)∶m(30%过氧化氢)∶m(水)=1∶1.04∶1.5:6.46;最佳反应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0℃,风化煤粒度小于0.149mm,反应时间60min.
赵瑞张保林于淼
关键词:风化煤过氧化氢腐植酸铵
林可霉素菌渣与牛粪联合堆肥实验研究被引量:28
2011年
抗生素菌渣因含有抗生素残留而成为一种较难处理的废弃物,不合理的处理方法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危害,同时也会造成资源浪费。为了探讨林可霉素菌渣堆肥化处理的可行性,设计了林可霉素菌渣与牛粪的联合堆肥实验。4个堆肥处理的林可霉素初始含量分别为1.35 mg/g(干重)、1.89 mg/g(干重)、3.52 mg/g(干重)和1.67 mg/g(干重),堆肥后,仅菌渣添加比例最大的堆3处理检测到0.0097 mg/g(干重)林可霉素残留。堆肥前,5个处理的种子发芽指数分别为0%、0%、0%、0%和67.89%(对照),堆肥后的种子发芽指数分别为78.49%、73.90%、70.02%、76.19%和89.81%,均已达到了基本无植物毒性的水平。实验结果表明,林可霉素菌渣与牛粪的联合堆肥产品已达到无害化和稳定化,说明堆肥是一种可行的菌渣资源化处理方法。
张红娟郭夏丽王岩
关键词:牛粪堆肥
共48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