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作品数:847 被引量:1,347H指数:16
相关作者:谭君强杨绍军向丽林进桃李森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757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0篇文学
  • 217篇文化科学
  • 99篇艺术
  • 65篇哲学宗教
  • 48篇经济管理
  • 46篇历史地理
  • 39篇社会学
  • 38篇语言文字
  • 15篇政治法律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7篇文化
  • 74篇叙事
  • 74篇文学
  • 49篇艺术
  • 43篇媒体
  • 33篇审美
  • 32篇新闻
  • 32篇媒介
  • 27篇神话
  • 27篇诗歌
  • 24篇小说
  • 23篇社会
  • 22篇电影
  • 22篇美学
  • 22篇民族
  • 21篇语言
  • 20篇叙事学
  • 19篇故事
  • 18篇人类学
  • 16篇民俗

机构

  • 779篇云南大学
  • 13篇复旦大学
  • 9篇汉堡大学
  • 8篇广西民族大学
  • 6篇昆明理工大学
  • 6篇云南民族大学
  • 6篇西南林业大学
  • 5篇四川大学
  • 5篇中国人民大学
  • 5篇云南艺术学院
  • 4篇云南师范大学
  • 3篇南京大学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山东大学
  • 3篇云南财经大学
  • 3篇文山学院
  • 2篇楚雄师范学院
  • 2篇广州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爱丁堡大学

作者

  • 32篇谭君强
  • 28篇孙信茹
  • 28篇向丽
  • 24篇林进桃
  • 17篇李森
  • 12篇杨绍军
  • 12篇罗瑛
  • 10篇廖圣清
  • 10篇张志平
  • 10篇张震
  • 10篇李海英
  • 9篇单晓红
  • 9篇徐明卿
  • 9篇高健
  • 8篇降红燕
  • 8篇董秀团
  • 7篇舒凌鸿
  • 7篇袁鼎生
  • 6篇杨星星
  • 6篇王卫东

传媒

  • 31篇思想战线
  • 13篇民族艺术研究
  • 12篇当代传播
  • 11篇电影新作
  • 11篇曲靖师范学院...
  • 11篇滇西科技师范...
  • 10篇西部广播电视
  • 10篇云南师范大学...
  • 9篇南方文坛
  • 9篇民族艺术
  • 9篇楚雄师范学院...
  • 9篇东吴学术
  • 9篇马克思主义美...
  • 9篇昭通学院学报
  • 8篇新闻记者
  • 8篇玉溪师范学院...
  • 8篇英语研究
  • 8篇昆明学院学报
  • 7篇现代传播(中...
  • 7篇广西民族大学...

年份

  • 18篇2024
  • 83篇2023
  • 89篇2022
  • 93篇2021
  • 101篇2020
  • 104篇2019
  • 92篇2018
  • 77篇2017
  • 59篇2016
  • 9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8
  • 2篇2007
  • 13篇2006
  • 17篇2005
  • 13篇2004
  • 1篇2003
8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文史传统的交叉学科实践——云南大学民间文学/民俗学学科建设省思录被引量:2
2021年
从1937年徐嘉瑞到云南大学文史系任教算起,云南大学民间文学/民俗学学科的学术传统、研究队伍和人才培养赓续至今。在云南大学中文系以徐嘉瑞、叶德均、李广田、朱宜初、李子贤等为代表的几代学人努力下,形成了基于文史传统的民间文学/民俗学研究格局,并且逐步凸显出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神话学研究的特色。和全国各高等院校一样,云南大学中文系在1949年之后交替以中国民间文学、民俗学的名义开展学科建设,直至民俗学被划归社会学系。同一学科的两种名义在体现交叉学科属性的同时,也给学科建设实践带来扰动。未来,民间文学/民俗学在"两条腿走路"的学科建设中,应更加重视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制之间取得平衡。
张多
关键词:学科建设民俗学民间文学
生命意识的重构与新世纪小说的生态叙事被引量:1
2023年
生态理论与生态文学创作产生于现代化发展所引发的人类生存危机。对此,研究者通常站在现代性批判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来解读生态叙事,虽然能够准确揭示相关作品的思想指向,但容易陷入“生态中心主义”的误区,很难深入发掘文本的伦理价值。从生命意识的视角看,作家通过“整体主义”生态叙事、“生态风景”叙事与“精神生态”叙事的艺术形式,发现了人类社会与自然大地内在的生命联系,认识了自然万物独一无二的生命价值,并审视了生命存在的精神境况,从而实现对主体“自我”人格世界的探寻与精神创伤的治愈。总之,生态叙事超越了“自然”的范畴,展现出历史、社会、精神等多个维度的思考,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的建设活动中。
王云杉
关键词:生命意识新世纪小说生态叙事生态批评生态伦理
公共价值视角下的饭圈乱象治理研究——基于政民公共价值共识度的实证分析
2021年
以饭圈为代表的互联网社区治理是当下互联网环境治理的重点环节之一。本文从公共价值角度出发,以31篇“清朗·‘饭圈’乱象整治”相关微博下的545条热门评论内容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一致性分析法对公民评论所表达的价值偏好内容进行了编码与分析,得出了公民价值偏好的分布和结构,并研究了关于此次专项治理行动的公共价值共识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公民价值偏好受报道角度的影响,其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各价值偏好之间关系紧密,政府建构价值与公民价值偏好之间未能达成一致。
李凤萍文常莹
关键词:公共价值互联网治理
《绿腰》传得旧宫腔——声诗在元代的传承、演变及与元曲之关联
2020年
作为唐音的遗孑,声诗在以曲为声乐文学主体的元代依然有迹可循。声诗在元代的存在,主要以格调和声情作为表征。元代所存声诗格调,既有唐时旧调,又有元人新腔。元代声诗之声情,同样各有沿革。元代的声诗活动、声诗观念,则离不开元代文人雅集的繁盛。元曲与声诗之间也有着密切关联。总之,元代声诗的特殊状貌,不但说明这一时期声乐文学构成的多元,同时也能够让人进一步思考诗与曲之间具有的渊源。
曾莹
关键词:元代声诗元诗元曲仇远
走向十字架的哈姆雷特——分析第一千零一个哈姆雷特形象被引量:1
2004年
张全辉
关键词: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人文主义
版权政策变迁研究:历程、趋势与逻辑被引量:2
2021年
版权政策分析对于推动出版实践发展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选取1979—2020年388份国家层面的版权规范性文件为研究样本,运用共词分析方法,从高频主题词、政策聚焦点、政策工具等角度对政策文本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版权实践发展过程中政策管理工具在技术和市场的驱动下由单一走向多元,版权政策的变迁在共同演进逻辑推动之外也呈现出不同的阶段特征,市场变革、技术发展与政府规制三者的动态平衡促进了四十多年来版权管理制度的完善。
李凤萍文常莹
关键词:版权政策共词分析版权
媒介融合背景下民生新闻创新及价值提升被引量:4
2016年
媒介融合发展与社会现实要求民生新闻进一步深化专业品质和社会服务功能,传媒格局变化是引发创新理念的契机。民生新闻在创新传播方式、革新传播理念的同时,更要坚守自身的新闻专业精神和提升价值内涵。
徐明卿张雯雯
关键词:媒介融合民生新闻
敦煌文献目连变文三种版本之异同比较研究
2017年
目连救母故事在中国可谓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深入人心,流传甚广。目连救母变文在敦煌变文中保存完整、版本众多,而其中《目连缘起》《目连变文》《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并图一卷并序》是最具代表性的三种。它们之间有诸多相同之处,同时也存在不少差异。文章试从以上两个方面着手略述其异同,进行对比研究与探讨,以期增进我们对目连变文的鉴赏与理解。
李燕清
在自然与风景之间:中国新诗现代审美的生成及主要表现被引量:1
2022年
“自然”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重要美感特质,在20世纪初经由王国维对西方“nature”概念的译介及多位学人的阐释,以更丰富的内涵重新成为新诗的一种审美追求。与此同时,“风景”也成为新诗书写的流行风尚,现代诗人通过新譬喻、新形式、新的言说方式,创造出诸如状物写景、如画风景、生活图景、流动风景等模式的现代风景诗,开显出具有诸多意味的审美经验,并对风景的现代意义作出了持续的革新。从自然到风景的演进过程,隐含着现代诗人对自我身份、自然本身、社会理想以及文学秩序等内容的心理召唤,在自然与风景之间,流动着现代人关于时间、空间以及与世界的关联的理想想象。
李海英
关键词:中国新诗自然与人
从“精准扶贫”来看独龙族人的生产生活变迁被引量:1
2017年
“精准扶贫”政策对独龙族人生活的改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如果想让独龙族人真正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其中的很多问题还值得我们继续思考和深入研究.
崔震
关键词:扶贫独龙族族人
共7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