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

作品数:1,592 被引量:5,507H指数:29
相关作者:高玉堂万大方段友容覃文新李锦军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医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97篇期刊文章
  • 332篇专利
  • 115篇会议论文
  • 37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56篇医药卫生
  • 97篇生物学
  • 24篇农业科学
  • 18篇文化科学
  • 9篇理学
  • 8篇化学工程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核科学技术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天文地球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34篇肿瘤
  • 448篇细胞
  • 386篇基因
  • 226篇肝癌
  • 185篇蛋白
  • 119篇肺癌
  • 114篇癌细胞
  • 104篇免疫
  • 84篇抗体
  • 84篇癌症
  • 82篇克隆
  • 81篇流行病学
  • 79篇病毒
  • 78篇流行病
  • 76篇核苷酸
  • 74篇腺癌
  • 71篇恶性
  • 70篇受体
  • 67篇多核苷酸
  • 65篇药物

机构

  • 1,581篇上海市肿瘤研...
  • 111篇复旦大学
  • 86篇上海医科大学
  • 71篇第二军医大学
  • 63篇上海交通大学...
  • 46篇上海交通大学
  • 36篇复旦大学附属...
  • 28篇科济生物医药...
  • 25篇扬州大学
  • 24篇上海交通大学...
  • 22篇中国科学院
  • 2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6篇上海市胸科医...
  • 16篇中国科学院上...
  • 13篇暨南大学
  • 12篇癌症研究所
  • 1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0篇上海医科大学...
  • 10篇上海交通大学...
  • 10篇上海市疾病预...

作者

  • 340篇顾健人
  • 153篇高玉堂
  • 121篇万大方
  • 116篇姚明
  • 114篇项永兵
  • 71篇钱耕荪
  • 70篇覃文新
  • 69篇李锦军
  • 69篇段友容
  • 67篇金凡
  • 64篇许凯黎
  • 62篇杨胜利
  • 47篇闫明霞
  • 44篇李宗海
  • 44篇赵新泰
  • 38篇田培坤
  • 35篇吴一迁
  • 32篇刘蕾
  • 30篇蒋惠秋
  • 29篇石必枝

传媒

  • 287篇肿瘤
  • 41篇中国肿瘤
  • 25篇中华医学杂志
  • 20篇中国癌症杂志
  • 19篇中国肿瘤生物...
  • 19篇中华肿瘤杂志
  • 17篇癌变.畸变....
  • 17篇实验动物与比...
  • 16篇中华流行病学...
  • 12篇上海医学
  • 12篇癌症
  • 11篇抗癌
  • 1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1篇复旦学报(医...
  • 10篇第二军医大学...
  • 9篇细胞与分子免...
  • 8篇上海医药
  • 8篇遗传
  • 8篇实用肿瘤杂志
  • 8篇肿瘤防治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9篇2023
  • 22篇2022
  • 31篇2021
  • 14篇2020
  • 31篇2019
  • 16篇2018
  • 12篇2017
  • 23篇2016
  • 37篇2015
  • 45篇2014
  • 54篇2013
  • 63篇2012
  • 43篇2011
  • 35篇2010
  • 23篇2009
  • 55篇2008
  • 28篇2007
  • 39篇2006
  • 65篇2005
1,5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性凝集素包裹的磁性大分子脂质体微球、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凝集素包裹的磁性大分子脂质体纳米微球、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凝集素包裹的磁性大分子脂质体纳米微球是由改性凝集素与脂质形成脂质膜后,共同包裹磁性纳米颗粒组成具有双层膜结构的大分子脂质体。与传统的在磁性纳米...
梁晓飞陈复华李宗海胡晶莹石必枝
文献传递
JMJD8基因及表达产物对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本发明提供了JMJD8基因及表达产物对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原核表达的JmjC结构域蛋白8(JMJD8),并通过细胞生长实验证明该蛋白用于肝癌的治疗。本发明还以慢病毒为介导系统得到了JMJD8过表达...
何祥火赵莹珺
文献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DNA整合致癌机理及其相关细胞基因的研究
在国内首次建立了高效、准确分离乙肝病毒(HBV)整合位点的HBV-Alu-PCR方法,并以该方法对我国40例肝癌组织标本进行了HBV整合位点分析。 结果显示我国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肝癌组织中,85%有HBV DNA整合;病...
关键词: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细胞基因
DUSP1在药物诱导的肝癌细胞衰老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作用研究
2014年
目的:在肝癌的治疗中,化学疗法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尤其在结合外科手术切除的联合治疗中,化疗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而体内试验证实,化疗药物诱导的细胞衰老在治疗肿瘤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并发挥重要作用,我们着重探讨在药物诱导的人肝癌细胞衰老中,细胞内重要信号途径的变化,发现并利用对细胞衰老有重要意义的蛋白,增强化学治疗肿瘤的效果。在本课题中,我们利用化疗药物阿霉素(doxorubicin)和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诱导的人衰老肝癌细胞模型,对MAPK信号途径的负调控因子DUSP家族的表达变化进行检测,筛选表达水平发生显著变化的双特异性磷酸酶(DUSP)家族成员,并初步探讨其在细胞衰老中的作用。方法:利用低剂量的阿霉素和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诱导人肝癌细胞衰老;通过Real 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DUSP家族基因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变化;利用siRNA干扰技术敲降DUSP1,检测药物诱导肝癌细胞衰老水平的变化。结果:经低剂量的阿霉素和蛋白酶体抑制剂短时间处理后,人肝癌细胞系Huh7和SMMC-7721细胞发生明显的细胞衰老;在诱导的衰老细胞中,DUSP1mRNA和蛋白质水平呈显著升高。在敲降DUSP1后,MG132诱导的细胞衰老得到显著的缓解。结论:DUSP1在药物诱导的人肝癌细胞衰老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研究临床治疗中化疗药物引起肿瘤细胞衰老的具体机制带来启发。
徐英倩杨兆娟王博石夏苏华刘永忠
关键词:肝癌细胞衰老
相对危险度回归模型被引量:5
1994年
相对危险度回归模型项永兵,高玉堂,金凡流行病学研究资料分析中无论是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或是生存随访研究,数据分析的最后阶段都是配合一些多变量分析模型,如Logistic回归模型、Cox回归模型等。由这些多变量回归模型分析的结果,我们获得的一个重要的...
项永兵高玉堂金凡
关键词:相对危险度流行病学
Hpd3cell、制备方法及其用于构建丝状噬菌体单链抗体库的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Hpd3cell细胞、制备方法和用途。Hpd3cell为含有缺乏基因III的辅助噬菌体基因组的F因子阳性细菌,菌种保藏编号为CGMCC2057。将编码scFv-pIII融合蛋白的噬菌粒转化Hpd3cell...
李宗海顾健人杨胜利石必枝王华茂蒋华
文献传递
人文的医学精神——医学期刊的人文品格
医学精神的实质就是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始终造福于人类,不分国界和民族,这就是人文的医学精神。医学期刊是传播医学知识的载体,如果说医学科学赋予期刊生存的基石和力量的话,那么人文内涵则赋予了期刊的生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科...
黄文华吴一迁林琳张毅张俊彦吴卫强
关键词:终极关怀社会责任感
文献传递
抗体分子结构改造与基因工程抗体
1991年
近十年来,由于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并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基因工程及电子计算机等知识技术的渗透和融合,使科学家能从分子水平对抗体分子(Ab)——即免疫球蛋白(Ig)分子的蛋白结构、空间构型、编码基因及各功能区的结构与功能特点等进行较深入的研究,从而开始了按人们的要求对Ab分子作结构的改造,设计研制具有特定反应性及功能性的Ab—Ig分子的研究领域,形成了规代免疫学与蛋白质工程结合的高技术研究——抗体基因工程。这样把70年代中期以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为重要标志的现代免疫学变革继续深入进行,为免疫学的基础研究及抗体的应用研究开拓了新的方向。
洪锦心
关键词:抗体分子结构基因工程
靶向肽位置影响融合蛋白与细胞结合活性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靶向多肽与标签蛋白(绿色荧光蛋白)的位置关系是否会影响融合蛋白与细胞之间的结合能力。方法:将获得的GE11和LyP1两种靶向多肽分别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在不同位置融合表达,通过原核系统表达纯化,将纯化的蛋白加入血清饥饿的SMMC-7721肝癌细胞株培养液中,处理3h,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的情况检查融合多肽与细胞的结合情况。结果:绿色荧光蛋白的羧基端和GE11、LyP1多肽分别融合表达,处理细胞后,融合蛋白显示与细胞有很强的结合能力;当GE11、LyP1在绿色荧光蛋白氨基端融合时,融合蛋白几乎不能与细胞结合。在此基础上,检测了多种靶向肽对多种细胞的靶向效应。结论:不合适的融合策略会降低,甚至消除靶向多肽的结合能力;融合大分子量蛋白也会改变靶向肽的靶向效应。因此,当使用靶向多肽携带基因进行研究时,其在融合蛋白中的位置应该非常谨慎。
王海石必枝杨胜利李宗海罗晓莹
人体血清中黄曲霉毒素-白蛋白加合物的测定及应用被引量:2
2001年
黄曲霉毒素B1 (AFB1 )是人类原发性肝癌 (HCC)的主要病因之一 ,发展和应用AFB1 及其体内分子生物标记物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检具有重要意义。人体血清中黄曲霉毒素 白蛋白加合物 (AFB ALB)的测定已应用于人体黄曲霉毒素暴露水平与肝癌的研究 ,本研究旨在建立敏感特异的AFB ALB的测定方法。该方法选择使用Microcon 5 0微型浓缩器使白蛋白快速分离 ,改变了用沉淀和其他分离白蛋白的方法 ,同时由于在同一装置内加入蛋白分解酶消化 ,从而减少了转移操作步骤 ,增加了白蛋白的回收率 ,对消化样品采用竞争性放射免疫测定 (RIA)法进行AFB ALB的测定 ,提高了测定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应用改进的方法对我国江苏启东和广西扶绥两肝癌高发区居民的血样进行了测定 ,表明该地区人群黄曲霉毒素暴露较普遍 ,血清AFB ALB阳性率高。
孙桂菊浦跃朴贺霞钱耕荪金锡鹏王加生
关键词:黄曲霉毒素血清肝癌
共15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