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作品数:1,094 被引量:4,311H指数:22
相关作者:牛颜冰乔永刚李鹏飞朱芷葳宋芸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32篇期刊文章
  • 5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91篇农业科学
  • 196篇生物学
  • 83篇文化科学
  • 80篇医药卫生
  • 38篇轻工技术与工...
  • 1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4篇历史地理
  • 12篇化学工程
  • 10篇经济管理
  • 9篇理学
  • 4篇天文地球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哲学宗教
  • 2篇矿业工程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艺术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96篇基因
  • 79篇细胞
  • 69篇生物信息
  • 69篇生物信息学
  • 59篇克隆
  • 49篇蛋白
  • 49篇谷子
  • 45篇生物信息学分...
  • 44篇转录
  • 42篇植物
  • 36篇胁迫
  • 33篇卵泡
  • 33篇活性
  • 32篇基因克隆
  • 30篇大豆
  • 28篇转录组
  • 28篇病毒
  • 27篇教学
  • 25篇基因组
  • 22篇大学生

机构

  • 1,082篇山西农业大学
  • 24篇山西省农业科...
  • 21篇河北科技师范...
  • 1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1篇华盛顿州立大...
  • 10篇山西大学
  • 9篇山西医科大学
  • 9篇云南省农业科...
  • 8篇中国农业大学
  • 7篇山东省农业科...
  • 7篇河南农业大学
  • 7篇唐山市农业科...
  • 7篇山西中医药大...
  • 6篇中国科学院
  • 6篇太原师范学院
  • 6篇中华人民共和...
  • 5篇复旦大学
  • 5篇山西中医学院
  • 5篇太原科技大学

作者

  • 96篇乔永刚
  • 96篇牛颜冰
  • 80篇宋芸
  • 69篇李鹏飞
  • 58篇朱芷葳
  • 57篇袁建琴
  • 56篇王金胜
  • 54篇张利环
  • 49篇王兴春
  • 47篇王德富
  • 41篇梁建萍
  • 41篇赵慧婷
  • 38篇冯焱
  • 35篇贾小云
  • 33篇刘亚令
  • 31篇宋艳波
  • 31篇许冬梅
  • 30篇高建华
  • 30篇李武峰
  • 30篇唐中伟

传媒

  • 151篇山西农业科学
  • 132篇山西农业大学...
  • 45篇畜牧兽医学报
  • 29篇山西农业大学...
  • 20篇中国畜牧兽医
  • 18篇轻工科技
  • 16篇中国农业科学
  • 16篇中国生物化学...
  • 16篇生物工程学报
  • 13篇农业与技术
  • 13篇中国农学通报
  • 13篇核农学报
  • 12篇植物生理学报
  • 11篇中国畜牧杂志
  • 1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1篇农学学报
  • 10篇天津农业科学
  • 10篇草地学报
  • 9篇植物病理学报
  • 9篇养殖与饲料

年份

  • 5篇2024
  • 76篇2023
  • 72篇2022
  • 100篇2021
  • 111篇2020
  • 79篇2019
  • 50篇2018
  • 55篇2017
  • 64篇2016
  • 58篇2015
  • 47篇2014
  • 48篇2013
  • 39篇2012
  • 68篇2011
  • 40篇2010
  • 45篇2009
  • 27篇2008
  • 42篇2007
  • 27篇2006
  • 17篇2005
1,0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华蜜蜂气味受体基因AcerOr167的克隆及表达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本研究通过RT-PCR获得中华蜜蜂气味受体基因Or167的cDNA序列,并采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结构特征进行预测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Acer Or167 m RNA在工蜂羽化后不同发育阶段(1、5、10、15、20、25和30日龄)和不同组织(触角、头、胸、腹、足、翅)中的相对表达量。克隆获得中华蜜蜂Or167的c DNA序列,命名为Acer Or167(Gen Bank登录号为KF239369),其全长1311 bp,编码436个氨基酸,预测有5个跨膜结构域;多序列比对结果显示,中华蜜蜂Acer Or167与西方蜜蜂Amel Or167的一致性最高,达94%,而与毕氏粗角蚁Cbir Or4-like的一致性最低,为49%;荧光定量结果显示,Acer Or167 m RNA在成蜂不同发育期的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且触角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各个组织(P<0.01),在头、胸、腹、足、翅中有少量表达;从触角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来看,1日龄表达量最低,5日龄表达量显著升高,20日龄表达量最高,且极显著高于其它各日龄(P<0.01)。推测Acer Or167可能在中华蜜蜂的嗅觉识别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中华蜜蜂外出采集,识别花香气味有关。本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华蜜蜂传统气味受体的功能奠定理论基础。
杜亚丽潘建芳王树杰杨爽赵慧婷姜玉锁
关键词:中华蜜蜂基因克隆荧光定量表达谱
激素调控植物衰老的分子机理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9年
衰老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最后阶段,它受内部遗传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共同调控。近年来,人们发现很多激素代谢、转运和信号转导的组分也参与了植物衰老的调控。就激素调控植物衰老的分子机理及其在农业生产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冀华王兴春
关键词:植物衰老细胞程序性死亡植物激素早衰
万寿菊杀菌素制剂的杀菌效果和稳定性研究
化学农药的广泛使用,在保障农作物高产和稳产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传统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导致害虫产生的抗药性迫使人们加大用药剂量,引起了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研究表明,植物是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天然宝库,其产生的次生代谢产...
董晶剑王金胜
关键词:水乳剂HLB值稳定性
文献传递
中华蜜蜂HSC70-4基因表达特性的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组成型热休克蛋白70-4(heat shock protein 70 cognate 4,HSC70-4)是HSP70家族的重要成员,对蛋白质的正确折叠与转运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中华蜜蜂转录组数据中获得的HSC70-4基因序列为基础,通过对中华蜜蜂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以及不同低温胁迫下的HSC70-4 m RNA表达量进行测定,以期为揭示该基因在中华蜜蜂生长发育和耐寒抗冻过程中的生理功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中华蜜蜂HSC70-4基因包含1923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641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70.4 k Da。中华蜜蜂HSC70-4氨基酸序列中包含3个HSP70家族的标签序列,其N端含有HSC70家族的GGXP四肽结构标志,C端包含EEVD结构。与膜翅目其它昆虫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在94%以上,具有较高的保守性。中华蜜蜂HSC70-4在成虫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幼虫期和蛹期(P<0.01),从幼虫期至10日龄成虫期呈逐渐上升趋势,但在15日龄至30日龄间呈现波动起伏。HSC70-4在中华蜜蜂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0.01),且在胸部高度表达,在足中中度表达,在其余组织中低度表达。中华蜜蜂HSC70-4的表达受低温胁迫的诱导,在低温胁迫2 h时其表达量最低,4 h时表达量最高。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华蜜蜂HSC70-4在中华蜜蜂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应对低温胁迫时发挥生理功能。
徐凯牛庆生刘玉玲陈东海杨爽赵慧婷姜玉锁
关键词:中华蜜蜂发育表达低温胁迫
绵羊卵巢卵泡FoxO1表达模式的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本研究旨在探究Fox O1在绵羊卵巢卵泡的表达模式。屠宰场取卵巢获得卵泡,分为小卵泡(直径≤3 mm)、中卵泡(3 mm<直径<5 mm)、大卵泡(直径≥5 mm)3组。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对不同直径卵泡的FoxO1进行定位分析,通过机械分离法分离卵泡颗粒细胞,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FoxO1在小、中、大卵泡颗粒细胞的表达量。结果显示:在绵羊卵泡中,FoxO1表达于颗粒细胞层;中卵泡的FoxO1 mRNA表达量高于小卵泡和大卵泡(P<0.01),小卵泡FoxO1mRNA表达量高于大卵泡(P<0.01);FoxO1蛋白在大卵泡的表达量低于小卵泡和中卵泡(P<0.01),但小卵泡和中卵泡表达量差异不显著。综上表明,FoxO1在绵羊卵泡颗粒细胞层表达,且在大卵泡中的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小卵泡和中卵泡。
韩琦党文庆郭翔宇李雅婷秦小伟李鹏飞吕丽华
关键词:绵羊卵泡颗粒细胞FOXO1
马铃薯热激转录因子HsfA3基因的克隆及其耐热性功能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马铃薯在田间生长时常会受到各种不利环境的影响。夏季高温常导致马铃薯块茎产量和质量的下降。因此,阐明马铃薯对热胁迫的响应机制,发掘耐热相关基因,对马铃薯耐热性的提高意义重大。热激转录因子(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A3,HsfA3)在植物机体内的活动影响到大量功能基因的表达,在植物响应热胁迫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马铃薯中HsfA3的结构和功能,本研究通过RT-PCR从马铃薯品种Désirée中克隆到长度为1506 bp的StHsfA3基因,编码501个氨基酸。StHsfA3的相对分子量为55.23 kD,理论等电点为4.9,属于亲水性蛋白。构建StHsfA3-pBA002过表达载体,并转化马铃薯植株,共鉴定得到5个独立的StHsfA3过表达转基因马铃薯株系。通过对转基因植株和非转基因植株叶片中的相对含水量(relative water content,RWC)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测定发现,在高温胁迫下,转基因植株叶片中的RWC显著高于非转基因植株,MDA含量显著低于非转基因植株,说明StHsfA3在耐热过程中起到正调控作用。对StHsfA3、StHsp26-CP和StHsp70在不同马铃薯植株中的表达分析显示,StHsfA3过量表达诱导了StHsp26-CP和StHsp70的表达,预示着StHsfA3可能协同StHsp26-CP和StHsp70来增强过表达转基因株系的耐热性。
唐锐敏贾小云朱文娇印敬明杨清
关键词:马铃薯热胁迫基因克隆功能分析
产木聚糖酶蜡芽孢杆菌W-3发酵麦麸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为探讨产木聚糖酶蜡芽孢杆菌W-3(Bacillus Cereus W-3)发酵麦麸替代部分玉米对海兰褐商品蛋鸡蛋品质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将420只30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处理7个重复,每重复1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用B.cereus W-3发酵麦麸分别替代基础日粮中5%、10%和15%的玉米。预饲期1周,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B.cereus W-3发酵麦麸替代蛋鸡饲粮15%玉米显著降低采食量(P<0.05),替5%~15%代玉米时显著提高鸡蛋哈夫单位(P<0.05),替代10%或15%玉米显著提高血浆白蛋白含量(P<0.05)。4个处理组间其余产蛋性能、蛋品质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B.cereus W-3发酵麦麸替代海兰褐蛋鸡饲粮中5%~15%玉米,不影响产蛋性能、蛋品质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并具有降低饲粮成本、改善蛋品质和蛋鸡免疫力的潜力。
闫丽欢王雷赵燕李建慧冯焱
关键词:蛋品质蛋鸡
家稗丙酮酸磷酸双激酶序列分析及三维结构建模
2007年
【研究目的】目前已从许多种植物中克隆了其PPDK基因,但是对于其蛋白结构的分析尚未报道,此文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家稗PPDK的序列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三维结构进行了建模分析;【研究方法】利用DNASTAR、Vector NTI 9、SignalP等生物信息学平台对[Echinochloa crusgalli var frumentacea(Roxb.)W.F.Wight]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yruvate orthophosphate dikinase)进行了序列分析和三维结构建模;【研究结果】家稗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同来自于高等植物的PPDK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无信号肽,存在17个跨膜结构区,二级结构是由许多螺旋、转角和少量折叠构成。同时在一二级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同源建模的方法完成了三维结构的建模。【结论】家稗PPDK蛋白同来自高等植物中的更为相近,无信号肽,有17个跨膜结构区,其三维结构为一同源四聚体。
陈卫国杨进文王继亮王金明
关键词:丙酮酸磷酸双激酶
绵羊Nanog基因部分编码序列的克隆及分析
2009年
利用NCBI中GenBank里查询到已登录的人、猪、牛和山羊的NanogmRNA序列,通过多重同源比较,获得高度保守区域序列,设计了同源引物,并首次对绵羊Nanog部分编码序列进行了分子克隆。经过PCR扩增,获得绵羊Nanog基因第二外显子168 bp(GenBank Accession:EF436277)、第四外显子124 bp(GenBank Acces-sion:EF596905)和第二外显子至第四外显子498 bp(GenBank Accession:EU016097)三个序列片段。经测序,三个序列已登录GenBank。绵羊Nanog第二显子168 bp与山羊相应序列相似性最高达97%,与人相应序列相似性最低达84%;绵羊Nanog第四显子124 bp与山羊相应序列相似性最高达100%,与人相应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低达73%;经判断,绵羊Nanog第二外显子至第四外显子498 bp序列片段应该是一段假基因序列,与山羊mRNA相应序列相似性最高达98%,与人mRNA相应序列相似性最低达83%。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绵羊Nanog基因表达谱提供了序列信息。
李武峰岳文斌
关键词:绵羊NANOG分子克隆
2019年山西省沃丰科企联合体玉米品种(春播中晚熟组)区域试验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笔者在山西省榆次区开展沃丰科企联合体玉米品种区域试验(春播中晚熟组),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对12个玉米品种(含对照先玉335)进行比较分析,科学鉴定每个品种的生育期、抗病性、丰产性、适应性及综合农艺性状,为山西省玉米品种审定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沃育1706、必奥1312和BQ1703综合表现优,具有较好的抗性和丰产性,建议继续参加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赵兴华刘江王长彪韩斌路贵和
关键词:玉米品种
共10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