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

作品数:1,362 被引量:4,637H指数:23
相关作者:辛华雯刘辉汪艳游文玮雷林生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中山大学药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50篇期刊文章
  • 30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47篇医药卫生
  • 151篇文化科学
  • 90篇理学
  • 48篇化学工程
  • 34篇生物学
  • 23篇农业科学
  • 14篇轻工技术与工...
  • 9篇一般工业技术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经济管理
  • 3篇电气工程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机械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32篇细胞
  • 161篇教学
  • 99篇药物
  • 89篇活性
  • 70篇抑制剂
  • 70篇制剂
  • 66篇蛋白
  • 66篇药理
  • 64篇病毒
  • 62篇肿瘤
  • 60篇教学改革
  • 59篇药学
  • 53篇药理学
  • 44篇色谱
  • 44篇小鼠
  • 42篇实验教学
  • 40篇分子
  • 37篇体外
  • 37篇免疫
  • 36篇血管

机构

  • 1,350篇南方医科大学
  • 149篇南方医科大学...
  • 37篇广东省人民医...
  • 36篇中山大学
  • 30篇华南理工大学
  • 19篇广州医科大学
  • 16篇广东药学院
  • 16篇广州军区广州...
  • 16篇中山大学附属...
  • 13篇暨南大学附属...
  • 12篇暨南大学
  • 12篇中国药科大学
  • 12篇广东省人民医...
  • 10篇广州中医药大...
  • 8篇广州军区武汉...
  • 8篇中国中医科学...
  • 8篇湖北中医药大...
  • 7篇广州市惠爱医...
  • 7篇广州中医药大...
  • 7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56篇刘叔文
  • 153篇徐江平
  • 77篇吴曙光
  • 74篇游文玮
  • 54篇李琳
  • 50篇吕琳
  • 49篇庞建新
  • 49篇程玉芳
  • 48篇刘中秋
  • 47篇张嘉杰
  • 44篇饶进军
  • 44篇雷林生
  • 38篇汪海涛
  • 37篇曹莹
  • 37篇陈娜娜
  • 36篇吴少瑜
  • 36篇李晓娟
  • 34篇田元新
  • 34篇姜世勃
  • 30篇王广发

传媒

  • 109篇南方医科大学...
  • 48篇中国药理学通...
  • 41篇中国药房
  • 41篇山西医科大学...
  • 38篇中药材
  • 36篇基础医学教育
  • 26篇广东化工
  • 17篇今日药学
  • 15篇中国实验方剂...
  • 15篇中国药学杂志
  • 15篇中国医院药学...
  • 15篇中国药理学与...
  • 13篇西北医学教育
  • 13篇药学学报
  • 13篇医药导报
  • 13篇科技创新导报
  • 13篇2016年全...
  • 12篇中草药
  • 12篇中国新药杂志
  • 12篇广州化工

年份

  • 3篇2024
  • 38篇2023
  • 41篇2022
  • 52篇2021
  • 52篇2020
  • 41篇2019
  • 54篇2018
  • 62篇2017
  • 91篇2016
  • 84篇2015
  • 69篇2014
  • 64篇2013
  • 119篇2012
  • 92篇2011
  • 144篇2010
  • 96篇2009
  • 99篇2008
  • 60篇2007
  • 59篇2006
  • 29篇2005
1,3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PLC同时测定附子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同时测定附子及其炮制品在不同提取溶剂中的乌头碱、中乌头碱及次乌头碱3种双酯二萜型生物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柱(4.6mm×150mm,5μm),以乙腈和碳酸氢铵(10mmol/L,pH=9.8±0.2)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mL/min;进样体积200μL;检测波长240nm;柱温30℃。结果: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分离良好,各成分在0.78-50.00μg/mL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n=6)为91.4-103.4%,RSD在2.41-4.20%。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可用于附子及其炮制品中乌头碱类化合物的提取以及定量分析,为附子及其炮制品的质量控制奠定基础。
周娟叶玲唐斓刘中秋
关键词:附子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高效液相色谱
氯比普兰改善学习记忆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 在Aβ25-35海马注射建立的痴呆大鼠模型中考察氯比普兰对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60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氯比普兰低剂量组(0.05 mg&...
吴金刚程玉芳汪海涛王灿茂郭海彪甘丹娜徐江平
关键词:记忆
鱼藤酮类衍生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08年
鱼藤酮类衍生物是一类从鱼藤属等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具有杀虫活性的异黄酮类化合物.从1932年至今,已经从植物中提取分离出47种鱼藤酮类化合物.这一类化合物之所以具有很好的杀虫活性,是由于对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甘酸(NADH)的抑制作用而阻断了线粒体的呼吸.对天然鱼藤酮类衍生物的结构、活性和合成方面的研究分别进行了概括.
周中振游文玮
关键词:鱼藤酮异黄酮生物活性全合成
佛甲草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佛甲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结晶等方法对佛甲草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和鉴定其结构。结果:从佛甲草的乙醇提取物石油醚部位中共分离得到6个甾醇类化合物和2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5-烯-3β-醇-7-酮(1)、豆甾-5-烯-3β,7α-二醇(2)、胡萝卜苷(3)、胡萝卜苷棕榈酸酯(4)、β-谷甾醇(5)、豆甾-7-烯-3β-醇(6)、δ-香树脂醇(7)、δ-香树脂酮(8)。结论:化合物3、4、7为首次从佛甲草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4为首次从佛甲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该研究为佛甲草的质量评价奠定了一定基础。
田立文苏建伟钟铖谢扬
关键词:佛甲草甾醇三萜
采用哺乳动物细胞表面展示技术构建全长人源抗肾癌抗体基因库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采用哺乳动物细胞表面展示技术构建全长人源抗肾癌抗体基因库。方法分离肾癌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提取PBMC的总RNA,采用RT-PCR的方法扩增抗体全长Kappa型轻链(LCκ)和重链可变区(VH)基因,分别插入载体pDGB-HC-TM,电击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TOPO10,构建轻、重链抗体基因库,然后将轻、重链抗体基因库联合转染293T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全长人源抗体在293T细胞表面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IgG1-Kappa型抗肾癌抗体基因库,随机挑选的克隆经DNA序列分析显示轻、重链库的序列正确性达90%(9/10)和80%(8/10),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来自轻、重链库的上述克隆各有7个可检测到相应基因在293T细胞表面的表达,可表达抗体库库容量高达7.5×1010。结论 IgG1-Kappa型抗肾癌抗体基因库转染293T细胞后能够在细胞表面表达全长人源抗体,抗体的多样性为下一步筛选特异性抗体奠定良好的基础。
陈振瑞李长征贺微周烨张哲欢刘叔文谭万龙周辰
关键词:肾癌流式细胞仪
不同给药方案的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血清学和骨密度的影响
2010年
目的探讨不同给药方案阿仑膦酸钠(ALN)对维甲酸所致实验性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的血清学指标和骨密度的影响,比较2种给药方案的抗骨质疏松作用之间的差异,为临床一线选择较佳的用药方案提供药理学实验基础。方法用维甲酸灌胃诱发大鼠骨质疏松模型,ALN每天给药1次(相当于临床用药剂量的10 mg,每日1次)或每周给药1次(相当于临床用药剂量的70 mg,每周1次),比较2种给药方案对骨质疏松大鼠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P)、白介素6(IL-6)和骨密度(BMD)的影响。结果 2种给药方案均可同时降低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血钙、ALP和IL-6水平,增加血磷水平和骨密度,2种给药方案组对上述指标的影响之间没有显著性的差异。结论 ALN每日1次给药和每周1次给药均能改善骨质疏松大鼠的血清学指标和骨密度,其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别。
宋少刚田洁聂新华王国锵
关键词:骨质疏松维甲酸阿仑膦酸钠白介素6骨密度
细菌内毒素体外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一氧化氮实验模型的条件优化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优化细菌内毒素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NO实验模型的条件。方法采用Hank's液灌洗小鼠腹腔,收集腹腔留居巨噬细胞,利用铜绿假单胞菌脂多糖(LPS)作为内毒素刺激巨噬细胞产生NO,以Griess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NO的浓度,考察细胞浓度、LPS浓度、LPS刺激时长、培养液体积等因素对巨噬细胞产生NO的影响,优化实验条件,并用已知药物验证模型的可靠性。结果本实验条件下,细胞浓度对NO的产生具有关键性影响,最适浓度为6×lO‘个细胞,ml,96孔板中每孔100μl;LPS浓度〈1 μg/ml时,NO的产生随LPS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0.001),LPS浓度〉1μg/ml时,NO的增加的幅度明显下降,当LPS浓度为10/μg/ml时,NO产生达到峰值;NO的产生随LPS刺激时间的延长,其含量相应增加,24与48h之间的增加幅度大于48h与72h之间的增加幅度(P〈O.05);培养上清中NO的含量与培养液的体积有一定关系,100m时的NO含量最高。阿司匹林(1 mmol/L)、地塞米松(10laxlol/L)、环孢霉素A(10μmol/L)均能明显抑制LPS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NO(P〈0.001)。结论巨噬细胞浓度、LPS浓度、LPS刺激时长是建立内毒素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一氧化氮实验模型的主要影响因素。推荐方案为:巨噬细胞浓度5×10‘个细胞,ml,100μl/孔;LPS浓度10μg/ml;LPs刺激时长24h或48h;培养液体积100~200μl。
黄利夏鸿伦玉宁余传林张群陈娜娜雷林生
关键词:巨噬细胞内毒素一氧化氮
长链非编码RNA对心脏发育的表观遗传学调控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or large noncoding RNA,lncRNAs)是一类转录本长度超过200 nt的功能性RNA,存在于细胞核或胞质中。lncRNAs能调节生命过程中关键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机体正常生理发育、功能维持和异常病理过程,如神经干细胞分化发育、心脏疾病发生、肿瘤形成等。
杨翔宇余细勇
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心脏发育心脏疾病表观遗传学
盐酸地芬尼多双层渗透泵片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制备盐酸地芬尼多双层渗透泵片并研究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采用双层压片技术和薄膜包衣工艺制备盐酸地芬尼多双层渗透泵片,比较其与市售盐酸地芬尼多普通片、自制盐酸地芬尼多单层渗透泵片的体外释放度。结果:盐酸地芬尼多双层渗透泵片处方为盐酸地芬尼多75 mg、氯化钠10 mg、低分子量聚氧乙烯15 mg、5%聚乙烯吡咯烷酮K30乙醇溶液适量;助推层为高分子量聚氧乙烯60 mg、氯化钠20 mg、聚乙烯吡咯烷酮K30 6 mg、硬脂酸镁适量。所制双层渗透泵片12 h累积释放度(Q)达80%,且释放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盐酸地芬尼多普通片的Q15 min达90%,盐酸地芬尼多单层渗透泵片的Q12 h仅为51.14%。结论:所制盐酸地芬尼多双层渗透泵片具有缓释作用,且较单层渗透泵片12 h内释药更完全。
朱兰琼刘辉廖诗琴段婷
关键词:盐酸地芬尼多处方累积释放度
氨甲酰取代的苯氧烷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活性测试
2010年
目的设计合成氨甲酰取代的苯氧烷胺类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R)拮抗剂,并研究其对大鼠肛尾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或2,5-二羟基苯甲酸甲酯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关键中间体4a、4b,该中间体再与取代苯乙胺经还原胺化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并测试它们对α1-AR的拮抗活性。结果共合成12个新的氨甲酰取代的苯氧烷胺类化合物,其结构经IR、MS、1H-NMR谱确证。结论生物活性测试显示目标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α1-AR拮抗作用。
吴殿庆江振洲张惠斌习保民王涛倪沛洲
关键词:生物活性
共13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