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

作品数:2,735 被引量:11,546H指数:34
相关作者:俞守义邹飞陈平雁赵卫罗炳德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广东药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224篇期刊文章
  • 419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59篇医药卫生
  • 220篇文化科学
  • 100篇生物学
  • 60篇哲学宗教
  • 51篇理学
  • 36篇农业科学
  • 29篇自动化与计算...
  • 2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1篇政治法律
  • 18篇轻工技术与工...
  • 13篇经济管理
  • 9篇社会学
  • 7篇交通运输工程
  • 5篇建筑科学
  • 4篇化学工程
  • 4篇水利工程
  • 3篇机械工程
  • 3篇电气工程
  • 3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90篇细胞
  • 260篇病毒
  • 142篇基因
  • 128篇教学
  • 107篇流行病学
  • 106篇蛋白
  • 106篇流行病
  • 84篇弓形虫
  • 76篇健康
  • 74篇免疫
  • 71篇小鼠
  • 65篇影响因素
  • 61篇大学生
  • 60篇杆菌
  • 59篇登革病毒
  • 55篇克隆
  • 52篇伊蚊
  • 50篇高校
  • 45篇抗体
  • 44篇营养

机构

  • 2,647篇南方医科大学
  • 328篇南方医科大学...
  • 110篇广东省疾病预...
  • 83篇中山大学
  • 80篇深圳市疾病预...
  • 62篇广州市疾病预...
  • 39篇广东省职业病...
  • 38篇暨南大学
  • 36篇华中科技大学
  • 36篇中国疾病预防...
  • 35篇广州医科大学
  • 18篇广东药科大学
  • 17篇广东省人民医...
  • 17篇广州中医药大...
  • 16篇广东药学院
  • 15篇广州大学
  • 14篇广州军区广州...
  • 14篇华南农业大学
  • 13篇广东医学院
  • 13篇吉林大学

作者

  • 262篇陈清
  • 152篇俞守义
  • 134篇陈平雁
  • 133篇陈晓光
  • 111篇邹飞
  • 105篇赵卫
  • 81篇万成松
  • 78篇丁振华
  • 77篇曹虹
  • 73篇毛丽梅
  • 71篇郑学礼
  • 63篇彭鸿娟
  • 58篇安胜利
  • 54篇吴娴波
  • 53篇罗海吉
  • 51篇聂军
  • 45篇罗炳德
  • 44篇孙素霞
  • 44篇张文炳
  • 43篇龙北国

传媒

  • 196篇南方医科大学...
  • 181篇热带医学杂志
  • 82篇中国公共卫生
  • 82篇中国卫生统计
  • 63篇实用医学杂志
  • 41篇广东医学
  • 36篇华南预防医学
  • 35篇中华疾病控制...
  • 33篇中国人兽共患...
  • 29篇西北医学教育
  • 29篇护理学报
  • 28篇营养学报
  • 27篇中国学校卫生
  • 26篇中华流行病学...
  • 26篇南方医学教育
  • 23篇毒理学杂志
  • 2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9篇数理医药学杂...
  • 17篇中国职业医学
  • 14篇中国卫生检验...

年份

  • 4篇2024
  • 89篇2023
  • 78篇2022
  • 75篇2021
  • 80篇2020
  • 74篇2019
  • 67篇2018
  • 73篇2017
  • 131篇2016
  • 149篇2015
  • 158篇2014
  • 205篇2013
  • 190篇2012
  • 194篇2011
  • 206篇2010
  • 239篇2009
  • 231篇2008
  • 193篇2007
  • 140篇2006
  • 59篇2005
2,7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活性维生素D3下调屋尘螨诱导的气道上皮细胞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TSLP)蛋白释放
目的 探讨屋尘螨(HDM)对气道上皮细胞系(16-HBE)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TSLP)表达的影响,进一步 评价活性维生素D3(1,25VD3)的干预作用.方法 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HDM及其联合10-8M...
周丽芹赵海金姚利红唐海雄邹飞蔡绍曦
广州市6~9岁儿童身体脂肪指标正常参考值的探讨
2018年
目的初步建立广州市6~9岁儿童身体脂肪指标正常参考值。方法于2015年12月至2017年3月,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456例6~9岁儿童体成分,应用LMS法建立男女童全身及局部脂肪分布指标的百分位数曲线,将脂肪指标的正常参考值范围确定为P5~P85,P85和P95定义为超重、肥胖儿童。结果线性趋势检验结果显示,6~9岁男女童体脂含量(TBFM)、局部脂肪含量及男童体脂率(%TBF)随年龄均呈递增趋势,而女童%TBF随年龄的增长保持平稳。其中6~9岁男童TBFM正常参考值分别为:3.87~6.04、3.72~7.74、3.82~9.85、4.30~13.35 kg;女童分别为:3.86~7.76、3.97~8.50、4.23~9.46、4.78~10.74 kg;6~9岁男童%TBF正常参考值分别为:20.07%~28.84%、18.50%~30.32%、17.93%~31.97%、18.10%~34.81%,而女生分别为:20.91%~34.14%、20.64%~34.60%、20.18%~33.99%、20.28%~34.40%;6~9岁男生腰臀比正常参考值分别为:0.62~0.78、0.58~0.83、0.58~0.88、0.57~0.93,女生分别为:0.50~0.76、0.54~0.81、0.57~0.85、0.50~0.82。结论初步探讨了广州市6~9岁儿童身体脂肪指标的正常参考值范围。
韦远欢张喆庆王珏陈泳欣张家华William Kwame Amakye毛丽梅
关键词:脂肪儿童参考值
基于多小波变换的分水岭医学数字图像分割算法被引量:2
2007年
医学影像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和科研领域,而医学数字图像数据量大、噪声情况复杂。图像分割是图像处理基本步骤之一,也是其应用和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分水岭分割算法,数字图像通过多小波变换分解、能量计算、分水岭变换和区域融合等步骤,有效的克服了分水岭变换严重的过分割问题,实现了有意义的区域分割。
徐燕关履泰
关键词:多小波变换
分类树中C&RT算法与判别分析的比较及其医学应用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分类树中C&RT算法和判别分析在数据分析应用中的区别。方法:首先介绍模型的基本原理,据此对方法间的优缺点进行比较,然后采用实例进行分析介绍,并报告模型的树型图,10折交叉验证的预测准确率。结果:C&RT算法是非参数、非线性的,对变量不同属性的适应是非常灵活地;C&RT在构造树模型时是单变量拆分和递归的,故能够明显细分危险因素。结论:C&RT算法和判别分析模型各有优势,根据数据特点及专业背景合理分析与解释,将能保证分析的正确性和完善性。
张超
关键词:线性判别分析
头孢噻肟处理的城市河流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及bla_(CTX-M)多样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抗生素(头孢噻肟)作用下河流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及耐药基因blaCTX-M多样性。方法应用基于16SrRNA的末端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技术,分析分别在0、6.4、64和320mg的头孢噻肟作用下,城市河流底泥细菌群落结构变化;并通过巢式PCR,分析其耐药基因blaCTX-M的多样性变化。结果T-RF特征峰统计分析表明:不同抗生素浓度处理,与底泥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变化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但实验室处理时间会导致群落结构产生显著变化。PCR结果表明:随实验室处理时间的延长,耐药基因blaCTX-M多样性下降。结论对已承受排放废水污染的河流沉积物,由于其中富含大量的耐药菌群,其总体菌群结构对抗生素的作用不敏感。同时,对非原位开展的菌群结构研究,实验室处理时间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陆素颖李天宇周宏伟
关键词:头孢噻肟T-RFLP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
厦门市海沧区鼠形动物携带汉坦病毒调查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了解厦门市海沧区鼠形动物汉坦病毒的携带情况,为汉坦病毒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5-9月在厦门市海沧区,采用笼夜法捕抓鼠形动物,采集血清样本,进行巢式PCR反应检测汉坦病毒。结果共采集87份血清样本,检出4份汉坦病毒核酸阳性样本,检出率为4.60%,经核酸比对,均属于汉城病毒型病毒(SEOV),且同源性高。其中2份来自于臭鼩鼱,检出率为18.18%(2/11);2份来自于褐家鼠,检出率为2.94%(2/68),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类及臭鼩鼱均能检出汉坦病毒,提示今后在肾综合征出血热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的防控中,不仅要加强鼠类监测与防制,还应重视对鼩鼱的监测与防制。
柯雪梅王秀芹郭志南陈华芳伍思翰何文巧
关键词:鼠形动物褐家鼠汉坦病毒
广州市某高校学生食堂膳食供给及就餐学生膳食质量调查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通过对广州市某高校食堂提供的膳食进行评估,并对就餐学生的膳食质量进行调查,借此评定该校大学生营养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进而对学校食堂的膳食供给和学生就餐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方法采用跟厨称重法,记录食堂1周内的膳食供给以及对提供的所有饭菜的各种配料与调味料进行称重记录,参照《食物成分表2002》制定出高校食堂主副食分量换算表。随机抽取在食堂就餐的200名学生,依据此表对其进行膳食调查,分析就餐学生膳食质量及三餐消费额度情况。结果共调查男生62人,女生114人。该食堂1周菜品供给总数量为81种,较10年前减少13种,但鱼肉蛋类供给数量增加8种。男生和女生摄入的能量达到能量需要量(EER)推荐值的比例分别为15.9%、7.9%;男生维生素A、维生素C和钙摄入量达到推荐摄入量(RNI)推荐值的比例分别为14.5%、46.8%、1.6%,女生分别为20.2%、51.8%、1.7%;男女生营养素摄入量低于平均需要量(EAR)的比例较高,其中最高的是钙,男女生摄入不足率分别为96.8%、98.2%。男生的早午晚餐能量分布分别为16.5%、42.3%、41.2%,女生分别为5.1%、49.9%、45.0%。男生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分别为18.0%、30.8%、51.2%,女生为11.0%、18.3%、70.7%。男生正餐的消费额度高于女生(P<0.01)。结论该学校的男女学生在能量、维生素A、维生素C和钙方面摄入量不足,并且三餐能量和三大营养素供能比分布不合理。食堂应建设营养搭配微信平台,提供多元化混合类菜肴。
张睿佳范劭琪余泳泉彭友悦卢晓翠
关键词:膳食膳食调查
大肠杆菌ER2566表达的重组Thanatin的敏感抗菌活性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原核表达抗菌肽,纯化并鉴定其抗菌活性。方法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合成编码thanatin21肽的DNA序列(并使用了大肠杆菌的偏爱密码子),克隆入pTYB11质粒,转化大肠杆菌ER2566。thanatin与内含肽融合表达,内含肽是一种具有自剪切功能能够自动将目标蛋白及内含肽分离的蛋白剪切元素。内含肽-thanatin以可溶性蛋白的方式表达,存在于细胞裂解液的水相中,将细胞裂解液过几丁质亲和层析柱,内含肽-thanatin能够特异地结合到几丁质柱上。在层析柱上用DTT/半胱氨酸缓冲液在4℃切割过夜,切割下来的thanatin用洗脱液洗脱。结果在最先洗脱下来的4ml洗脱液中蛋白浓度达到245μg/ml。纯化后的thanatin具有很好的抗革兰氏阴性菌以及真菌的能力,如弗氏志贺菌(Shigella flexneri)、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宋内志贺菌(Shigella snnei)、大肠杆菌O157(Escherichia coli O157)、产毒大肠杆菌(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尤其在抗耐药菌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如耐药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大肠杆菌。重组Thanatin对80株产ESBLs耐药大肠杆菌及30株敏感的大肠杆菌所产生的抑菌圈的大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t-test),具有相同的抗菌能力。结论在大肠杆菌ER2566中表达的thanatin对革兰氏阴性菌尤其是临床耐药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克服了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Thanatin具有开发成抗革兰氏阴性菌药物的潜力。
王沛珍顾金保罗军彭鸿娟
关键词:THANATIN原核表达抗菌活性
2016-2017年深圳市龙岗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了解2016-2017年深圳市龙岗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本区2016-2017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数据进行分析;应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eal 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对采集的479份临床手足口病例进行鉴定,对优势病原的VP1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用MEGA 4. 1软件进行同源性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2016-2017年深圳市龙岗区共报告手足口病2772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14. 38/10万,其中以布吉街道、龙岗街道和坂田街道为高发区,占病例总数的60. 14%;发病曲线呈双峰分布,每年5~6月及10~11月达发病高峰;两年优势病原分别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及A组6型。进化树显示,龙岗区40例CV-A6归属D3基因亚型D3a分支。结论 2016-2017年间,手足口病在龙岗区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分布差异,CV-A6已逐渐替代CV-A16和EV71成为引起本区手足口病的主要流行病原。
周健明邓义州李静媚金玉娟刘凤仁刘峰洪泽涛毛琛
关键词: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流行病学特征系统进化树
孕妇膳食炎性指数和白细胞介素6与出生体重的关系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综合分析孕妇孕晚期膳食炎性指数(dietary inflammatory index, DII)、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与出生体重之间的关系。方法于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招募在广州市越秀区和白云区妇幼保健院进行常规产检的孕晚期孕妇及其子代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调查孕妇的膳食情况,同时调查孕前体重、文化程度等情况,计算各个孕妇的DII,并根据DII得分从小到大将孕妇三等分为抗炎倾向组(T1)、中性组(T2)和促炎倾向组(T3)。采集孕妇空腹静脉血并检测其血清IL-6水平,追踪调查孕妇临产前体重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共获得456份完整资料和308份孕妇血清。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DII和IL-6对出生体重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结果孕妇DII的平均值为0.02±1.08,与促炎倾向组相比,抗炎倾向组孕妇膳食谷薯、蔬菜类食物及能量、膳食纤维、各类维生素、矿物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较高,而水果及奶类摄入量、动物蛋白占比及脂肪供能比较低(P<0.05)。新生儿出生体重为(3238.1±376.4)g,母血IL-6水平[M(P25,P75)]为4.05 (2.02,10.14) pg/mL。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孕妇DII与母血IL-6水平正相关(r=0.144,P<0.05),而IL-6水平与出生体重负相关(r=-0.184,P<0.05)。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孕妇血清IL-6是DII与出生体重之间关系的中介。结论孕妇膳食能改变母体IL-6水平,进而影响出生体重。
覃钰婷陆青贵黄婕陈楹毛丽梅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体重
共26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