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品数:4,479 被引量:19,023H指数:40
相关作者:刘永清邓飞其胥布工李远清邬志敏更多>>
相关机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929篇期刊文章
  • 513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 1篇标准

领域

  • 2,515篇自动化与计算...
  • 377篇化学工程
  • 344篇电气工程
  • 267篇电子电信
  • 252篇理学
  • 16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64篇机械工程
  • 125篇建筑科学
  • 116篇经济管理
  • 113篇金属学及工艺
  • 107篇医药卫生
  • 103篇交通运输工程
  • 84篇文化科学
  • 62篇一般工业技术
  • 50篇动力工程及工...
  • 47篇轻工技术与工...
  • 38篇航空宇航科学...
  • 36篇矿业工程
  • 36篇自然科学总论
  • 28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76篇网络
  • 236篇神经网
  • 236篇神经网络
  • 203篇图像
  • 176篇控制器
  • 165篇机器人
  • 152篇时滞
  • 133篇鲁棒
  • 129篇控制系统
  • 120篇非线性
  • 119篇电机
  • 117篇稳定性
  • 113篇传感
  • 112篇传感器
  • 111篇仿真
  • 111篇感器
  • 89篇嵌入式
  • 83篇模糊控制
  • 79篇总线
  • 72篇数控

机构

  • 4,451篇华南理工大学
  • 59篇广东工业大学
  • 55篇佛山科学技术...
  • 38篇五邑大学
  • 35篇广州医学院第...
  • 31篇华南师范大学
  • 30篇广东第二师范...
  • 29篇广东技术师范...
  • 24篇华南农业大学
  • 23篇广东省科学院
  • 21篇广州大学
  • 21篇中国科学院
  • 21篇中山大学
  • 21篇广东教育学院
  • 18篇广州军区广州...
  • 18篇茂名学院
  • 17篇广西大学
  • 17篇广州中医药大...
  • 16篇广西科技大学
  • 11篇广东轻工职业...

作者

  • 249篇毛宗源
  • 243篇邓飞其
  • 232篇刘永清
  • 196篇胥布工
  • 188篇朱学峰
  • 184篇胡跃明
  • 174篇田联房
  • 168篇裴海龙
  • 162篇黄道平
  • 158篇罗飞
  • 135篇陈国华
  • 96篇陈立定
  • 88篇游林儒
  • 80篇李彬
  • 73篇梁基照
  • 69篇许玉格
  • 69篇吴玉香
  • 68篇肖兵
  • 68篇皮佑国
  • 58篇史步海

传媒

  • 359篇华南理工大学...
  • 202篇控制理论与应...
  • 121篇微计算机信息
  • 107篇计算机工程与...
  • 90篇计算机测量与...
  • 76篇控制与决策
  • 62篇计算机工程与...
  • 59篇控制工程
  • 55篇自动化与仪表
  • 52篇计算技术与自...
  • 48篇组合机床与自...
  • 47篇计算机应用研...
  • 47篇福建电脑
  • 47篇广东自动化与...
  • 42篇信息技术
  • 41篇计算机工程
  • 41篇自动化与信息...
  • 40篇系统工程与电...
  • 40篇自动化学报
  • 38篇计算机应用

年份

  • 3篇2024
  • 62篇2023
  • 61篇2022
  • 73篇2021
  • 72篇2020
  • 73篇2019
  • 99篇2018
  • 110篇2017
  • 79篇2016
  • 107篇2015
  • 103篇2014
  • 148篇2013
  • 197篇2012
  • 249篇2011
  • 281篇2010
  • 329篇2009
  • 324篇2008
  • 339篇2007
  • 336篇2006
  • 329篇2005
4,4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个新型充分必要指数稳定性定理
经典的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定理提供了定号到定号模式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即:选择一个正定函数V>0,确定负定的V<0沿系统的解成立。对于V≤0的情况,李雅普诺夫函数的概念被扩展到采用定号到半定号模式分析方法的不变集原理,即:选择...
胥布工
关键词:动态系统
文献传递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促自动化专业建设
高等学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 对构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 提高工程专业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结合我校自动化专业接受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整改过程, 分析探讨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自动化专业建设的促进作用, ...
黄道平乔连芝王聪
关键词:自动化学科教学改革工程教育
文献传递
电梯安全管理与社会心理学
2018年
作为社会生活一个组成部分,电梯安全管理活动中同样普遍反映了社会心理现象。运用心理学原理对电梯相关不同主体行为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加科学合理地决策以进一步提升电梯安全管理水平。
林铄众
关键词:安全管理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现象心理学原理社会生活管理活动
基于物理总能量目标函数的稀疏重建模型被引量:2
2015年
欠采样条件下的稀疏重建模型往往直接取稀疏约束项或保真项作为求解的目标函数,却从未阐述其中的物理演化规律.针对此问题,从物理运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物理总能量目标函数的稀疏重建模型.首先,建立了微粒在黏性介质中的运动模型,模型中粒子的重力势能函数为松弛变换后的l_2-l_1范数;其次,基于该微粒的物理总能量建立了新的稀疏重建模型,该重建模型在保留l_2-l_1模型稀疏约束和保真项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相邻两次迭代结果偏差的约束,避免因该偏差过大引起的震荡;第三,提出了针对该模型的梯度投影算法,并证明了算法的收敛性,算法在新模型目标函数下的梯度方向总是包含上一步迭代的物理惯性,从而达到加速收敛和避免局部最优解的目的;最后,将该模型应用于标准灰度图像的稀疏重建以及精密电子组装中微焦点X射线缺陷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保证了图像的重建质量,收敛速度还得到了大幅提升.在精密电子组装内部缺陷检测应用中,该算法在微焦点X射线图像的边缘细节保留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可更准确地识别缺陷,满足工业应用快速性和准确性要求.
马鸽胡跃明高红霞李致富郭琪伟
改进的粒子群算法用于图像分割被引量:2
2007年
提出了一种将保证收敛粒子群算法与最大类间方差法相结合的快速阈值分割法。该方法根据最大类间方差法的原理以分离度大小作为判断粒子优劣的准则,即分离度越大粒子就越好,并采用粒子群算法对图像进行多目标优化搜索。实验表明,该算法在继承标准粒子群算法易于实现、实时性好等优点的同时,还避免了标准PSO算法存在的早熟收敛问题,具有更强的寻优能力。
苏彩红吴菁朱学峰
关键词:最大类间方差法阈值分割
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生态经济学思考被引量:13
1998年
本文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的实质和内涵进行了思考,定义了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并提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基本思路。
张光宇刘永清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经济学
空气净化机高压静电场数值分析
2009年
高压静电场是影响空气净化机净化杀菌效果的重要参量.为确定电场结构参数对空气净化机净化性能的影响,利用有限差分法,使用Matlab语言编写程序对高压电场的二维特性进行仿真分析,并研究了电晕半径、线板间距、线线间距因素对电场伏安特性的影响.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有限差分程序仿真数据的有效性和正确性,为深入研究空气净化机杀菌机理和设计高性能的空气净化机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陈立定王军会
关键词:空气净化机有限差分法电场强度
复合神经网络控制器及其存在性的证明被引量:1
1999年
本文提出网络可分性的概念,并对由此引出的一类复合网络控制器的存在性作了详细的讨论,为复杂问题的网络方法从理论上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模式.
裴海龙
关键词:神经网络自动控制
基于旋量理论的蛇形机器人运动学建模被引量:11
2019年
针对传统的D-H参数法需在每个关节上建立局部坐标系、建模过程复杂、几何意义不明确且求逆解易产生增根等不足,文中对具有关节多、结构冗余度高的蛇形机器人运动学建模展开研究,提出了基于旋量理论的蛇形机器人运动学建模方法,证明了D-H参数法与基于旋量理论的建模方法的等价性,并基于旋量理论的指数积公式求解了蛇形机器人的速度雅可比矩阵,建立了蛇形机器人速度模型.使用Adams软件对蛇形机器人进行运动仿真,测量所得的末端执行器线速度和角速度曲线与Matlab计算所得的末端执行器线速度和角速度曲线一致,结果表明了旋量理论建模方法的正确、简捷和有效性.
魏武李艳杰廖志鹏张晶
关键词:蛇形机器人旋量理论运动学雅可比矩阵
基于智能前馈的垃圾焚烧炉脱硝控制策略被引量:1
2022年
针对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脱硝控制系统大迟延、大惯性的特点,以及垃圾特性不稳定和燃烧状态波动大导致的脱硝控制稳定性差的问题,设计了一套基于智能前馈的垃圾焚烧炉脱硝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以串级PID控制为基础,采用基于偏最小二乘法(PLS)的模型预测前馈和关键变量前馈相结合的智能前馈结构,同时采用模型预测误差自修正方法以保证模型预测的精度和稳定性。将该脱硝智能控制策略应用于某500 t/d垃圾焚烧机组,应用结果表明:脱硝智能控制投入前,NO_(x)排放质量浓度波动较大,统计时间内NO_(x)质量浓度相对标准偏差为19.81%,其中瞬时NO_(x)排放质量浓度小于150 mg/m^(3)的占比为95.62%;脱硝智能控制投入后,NO_(x)排放质量浓度波动显著减小,统计时间内NO_(x)质量浓度相对标准偏差为12.40%,其中瞬时NO_(x)排放质量浓度小于150 mg/m^(3)的占比为99.31%,控制稳定性显著提高,统计时间内日均进氨流量和日均进氨总量较智能控制投入前分别下降38.81%和38.82%,实现了垃圾焚烧炉SNCR脱硝系统的稳定、经济和环保运行。
刘学迅李峥辉李志东易刚叶育生张燕星吴康洛卢志民俞祝良姚顺春
关键词:垃圾焚烧炉SNCR控制策略串级PID控制
共44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