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作品数:1,077 被引量:5,486H指数:30
相关作者:林亚平易受乡刘迈兰王超顾星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医学院厦门大学医学院中医学系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42篇期刊文章
  • 21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96篇医药卫生
  • 92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生物学
  • 3篇政治法律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语言文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11篇针灸
  • 133篇针刺
  • 106篇电针
  • 105篇艾灸
  • 89篇细胞
  • 86篇教学
  • 81篇推拿
  • 75篇黏膜
  • 74篇蛋白
  • 74篇胃黏膜
  • 72篇疗效
  • 72篇灸治
  • 68篇中医
  • 66篇缺血
  • 58篇灸法
  • 55篇针灸学
  • 52篇药饼
  • 52篇药饼灸
  • 52篇隔药饼灸
  • 52篇饼灸

机构

  • 1,061篇湖南中医药大...
  • 68篇湖南中医药大...
  • 2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1篇郴州市第一人...
  • 20篇厦门大学
  • 14篇中南大学
  • 14篇浏阳市中医医...
  • 13篇江西中医药大...
  • 1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1篇湖南省人民医...
  • 11篇南方医科大学
  • 9篇山西中医药大...
  • 8篇福建中医药大...
  • 8篇湖南省教育厅
  • 7篇江西省中医院
  • 7篇中国中医科学...
  • 6篇长沙民政职业...
  • 6篇上海市针灸经...
  • 6篇湘南学院
  • 6篇长沙市中心医...

作者

  • 355篇常小荣
  • 193篇刘密
  • 118篇张泓
  • 108篇严洁
  • 99篇林亚平
  • 91篇易受乡
  • 90篇岳增辉
  • 81篇李铁浪
  • 80篇王超
  • 67篇艾坤
  • 56篇刘迈兰
  • 53篇李江山
  • 52篇彭艳
  • 48篇张国山
  • 46篇彭亮
  • 42篇刘未艾
  • 37篇田浩梅
  • 36篇杨茜芸
  • 35篇章海凤
  • 32篇刘小卫

传媒

  • 82篇湖南中医药大...
  • 58篇中国中医药现...
  • 55篇中国针灸
  • 49篇针刺研究
  • 37篇中医药导报
  • 29篇中华中医药杂...
  • 26篇世界华人消化...
  • 21篇World ...
  • 20篇中华中医药学...
  • 20篇按摩与康复医...
  • 19篇中国中医药信...
  • 19篇时珍国医国药
  • 19篇教育教学论坛
  • 16篇中国中医急症
  • 16篇辽宁中医杂志
  • 15篇湖南中医杂志
  • 14篇中医药学报
  • 13篇光明中医
  • 12篇国医论坛
  • 11篇上海针灸杂志

年份

  • 2篇2024
  • 14篇2023
  • 40篇2022
  • 51篇2021
  • 49篇2020
  • 58篇2019
  • 61篇2018
  • 81篇2017
  • 124篇2016
  • 67篇2015
  • 78篇2014
  • 90篇2013
  • 82篇2012
  • 65篇2011
  • 64篇2010
  • 69篇2009
  • 22篇2008
  • 18篇2007
  • 26篇2006
1,0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针胃经穴的大鼠血清对胃黏膜细胞EGFR阻断后c-myc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探讨电针胃经穴的大鼠血清对胃黏膜细胞EGFR阻断后c-myc基因的影响。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胃经组、胆经组、胃经+PD153035组和胆经+PD153035组,链霉蛋白酶消化法分离胃黏膜细胞,分别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PD153035和100 ml/L血清孵育胃黏膜细胞,RT-PCR法检测c-myc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胃经组和胆经组胃黏膜细胞Ec-myc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模型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胃经组胃黏膜细胞c-myc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最为明显,与胆经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当用PD153035阻断EGFR后,胃经+PD153035组胃黏膜细胞c-myc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胃经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电针胃经穴的大鼠血清能上调胃黏膜细胞c-myc基因的表达水平,并且存在经脉-脏腑的特异性联系。
杨宗保严洁易受乡常小荣钟艳
关键词:电针血清胃黏膜细胞ERK
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分析针灸治疗脾胃虚寒证的临床研究概况被引量:9
2010年
循证医学(EBM)是临床医学发展的必然,而针灸学属于传统经验医学。从脾胃病辨证分型、针灸治疗方法及其疗效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针灸治疗脾胃虚寒证的临床研究进展。指出关于治疗脾胃虚寒证应参考循证针灸学思维,加强研究符合循证医学要求的基于严谨的科学证据之上的最优化,最安全,最有利于病人的针灸方案。最大可能的排除干扰因素,证明灸法等单一作用于某一疾病某一证型确实有效,并做出对其量效及时效关系的具体分析。
易展常小荣易受乡严洁谢华林亚平宋炯彭芬
关键词:循证医学针灸脾胃虚寒
针灸内关穴预处理对兔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死亡受体通路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灸内关穴预处理对兔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死亡受体通路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电针组和艾灸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40min再灌注60min的方法,...
林海波严洁常小荣刘密王超阳晶晶谢文娟
关键词: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细胞蛋白表达FASL蛋白
针刺合募配穴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结肠内脏高敏相关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8
2018年
目的:观察针刺合募配穴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结肠组织中类胰蛋白酶(Try)、蛋白酶活化受体2(PAR-2)、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 1)、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合募配穴治疗IBS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药物组和合募针刺组,每组10只。采用慢性应激结合束缚方法建立IBS大鼠模型。合募针刺组针刺"上巨虚""天枢"穴,30min/d,药物组予匹维溴胺(15mg·kg^(-1)·d^(-1))灌胃,均治疗14d。观察大鼠体质量,检测大鼠结直肠扩张(CRD)容量阈值和腹壁回撤反射(AWR)评分,甲苯胺兰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肥大细胞(MC)计数,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Try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中PAR-2、TRVP 1、SP、CGRP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显著降低(P<0.01),在CRD检测中腹部抬高和臀部抬高容量阈值明显降低(P<0.01),AWR评分、结肠组织MC计数及Try、PAR-2、TRVP 1、SP、CGRP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合募针刺组大鼠体质量显著升高(P<0.01,P<0.05),在CRD检测中腹部抬高和臀部抬高容量阈值明显升高(P<0.05,P<0.01),AWR评分、结肠组织MC计数及Try、PAR-2、TRVP 1、SP、CGRP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合募针刺组结肠组织PAR-2、TRVP 1、SP、CGRP表达水平较药物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针刺合募配穴可降低IBS大鼠结肠组织中Try、PAR-2、TRVP 1、SP和CGRP的表达水平,减轻IBS的高敏反应。
邓多喜谭洁张泓黄桂兰黎帅郭奎奎吴云云杨璧英肖瑶彭亮谢辉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内脏痛
针刺治疗颈椎病67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远期疗效。方法:将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的121例病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10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口服颈复康冲剂、依托度酸片,连续治疗30天。结果:...
王应军张泓
关键词:颈椎病针刺
文献传递
辨证取穴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针刺对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的总血脂水平的调节作用,探讨临床针刺抗高脂血症的治疗作用及辨证取穴规律。方法将12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以辨证取穴组44例,普通针刺组40例为研究组,以血脂康为药物对照组42例,治疗30 d后,统计疗效。观察指标分别为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酶法测定。结果针刺辨证取穴组可有效降低TC、LDL-C、TG水平,升高HDL-C水平。其降脂效果与药物对照组相当,优于普通针刺组;辨证取穴组与普通针刺组、药物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以辨证取穴组、药物对照组效果为优(P<0.05)。辨证取穴组与药物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辨证取穴组可有效降低血清总血脂水平,针刺辨证取穴组对脂质及脂蛋白的代谢都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
邓凯文贺福元常小荣
关键词:辨证取穴原发性高脂血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
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的选穴用经特点与规律分析被引量:24
2015年
提炼并分析针灸治疗高脂血症选穴用经的特点和规律。通过检索主要中英文数据库,纳入有明确选穴的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文献,分析针灸治疗高脂血症选穴用经的特点和规律。发现高脂血症针灸处方的选穴以特定穴为主,选穴频次居于前5位的依次为丰隆、足三里、三阴交、内关和天枢;高脂血症针灸处方的用经包括10条经脉,选用经脉频次较高的为胃经、脾经、任脉、膀胱经和心包经;高脂血症的针灸处方以胃经、脾经、任脉、膀胱经和心包经的特定穴为主。高脂血症的针灸处方体现了"从脾论治、循脾胃经取穴、远近结合""调整脏腑虚实、辨证取穴、前后结合"和"辨症取穴"的选穴特点。
刘迈兰胡薇谢慎张佳丽赵钊刘密常小荣
关键词:高脂血症针灸选穴特点
电针对骶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的影响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观察电针次髎、中极、三阴交穴对骶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逼尿肌无反射型)大鼠膀胱组织中B淋巴细胞蛋白-2(bcl-2)及Bcl相关X蛋白(bax)表达的影响,以探讨电针治疗该病的可能机制。方法将SD雌性大鼠40只,随机抽取10只为空白组,其余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穴位组和电针对照点组,每组10只。术后第15天起电针穴位组、电针对照点组分别施以每日1次治疗,治疗7次后取膀胱组织行Elisa法检测bcl-2及bax在膀胱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电针治疗后各组膀胱逼尿肌组织中,模型组、电针穴位组和电针对照点组bcl-2及bax表达均较空白组高(P<0.01),电针穴位组和电针对照点组bcl-2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0.01),bax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1),且电针穴位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点组(P<0.01)。结论电针次髎、中极、三阴交穴可提高骶髓损伤后NB大鼠膀胱组织中bcl-2的表达、抑制bax的表达。电针对骶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bcl-2、抑制bax的表达以部分抑制膀胱平滑肌细胞凋亡,从而保护受损膀胱逼尿肌组织。
鲍秋影张泓艾坤张雨辰匡静之李景兴
关键词:神经源性膀胱电针
针刺胃扩张模型大鼠内关、足三里等穴位下丘脑室旁核相关神经元的反应被引量:25
2014年
背景:既往有关针刺对胃功能调节的神经机制研究多以外周神经为主,涉及中枢,尤其是高位中枢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针刺"内关"、"足三里"等穴位对下丘脑室旁核胃相关神经元作用的影响。方法:运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技术,在大鼠胃扩张的基础上,找出室旁核胃相关神经元,予以手针刺激"内关"、"足三里"等穴位各30 s,观察其对室旁核胃相关神经元的影响。结果与结论:60只大鼠共记录到109个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放电,109个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中与胃扩张相关的神经元有56个,56个胃扩张相关神经元中,对针刺足三里、内关、脾俞、胃俞有反应的神经元个数分别是44,47,29,33,有反应的神经元出现的比例分别是78.57%,83.47%,51.79%,58.93%。结果表明下丘脑室旁核中存在同时对胃扩张刺激和针刺刺激起反应的躯体内脏汇聚神经元,且参与针刺对胃功能的调节作用。
陈姝雍春燕陈恒初晓张超谭程叶兰李江山
关键词:实验动物下丘脑室旁核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王执中灸法学术思想刍议被引量:1
2016年
王执中所著《针灸资生经》是一部著名针灸学著作,记载诸多前世医家经验和作者临床实践体会,内容丰富。文章就书中有关灸法的学术特点,如厘证腧穴、活用灸法、针灸须药等,进行浅析。其在灸法的收录和运用方面体现了广泛性、实用性,对后世针灸医学的发展和完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赵钊潘思安卢享君李成文常小荣
关键词:王执中灸法学术思想
共10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