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作品数:9,710 被引量:50,941H指数:68
相关作者:赵季红李增智张良莹李人厚万百五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西安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空军工程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理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364篇期刊文章
  • 1,272篇会议论文
  • 48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 1篇标准

领域

  • 4,618篇自动化与计算...
  • 2,649篇电子电信
  • 931篇理学
  • 419篇电气工程
  • 397篇一般工业技术
  • 338篇天文地球
  • 304篇机械工程
  • 173篇化学工程
  • 170篇航空宇航科学...
  • 166篇文化科学
  • 139篇医药卫生
  • 133篇经济管理
  • 102篇交通运输工程
  • 56篇金属学及工艺
  • 47篇兵器科学与技...
  • 45篇自然科学总论
  • 38篇轻工技术与工...
  • 35篇建筑科学
  • 33篇石油与天然气...
  • 28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957篇网络
  • 487篇图像
  • 427篇计算机
  • 295篇小波
  • 275篇传感
  • 260篇感器
  • 260篇传感器
  • 251篇神经网
  • 251篇神经网络
  • 229篇自适应
  • 226篇通信
  • 208篇纳米
  • 207篇信号
  • 203篇波变换
  • 198篇小波变换
  • 195篇滤波
  • 186篇仿真
  • 185篇分布式
  • 176篇自适
  • 158篇视频

机构

  • 9,687篇西安交通大学
  • 179篇西安电子科技...
  • 174篇空军工程大学
  • 159篇中国科学院
  • 151篇西北核技术研...
  • 135篇西北工业大学
  • 130篇长安大学
  • 122篇西安理工大学
  • 97篇西北大学
  • 92篇清华大学
  • 91篇西安邮电大学
  • 82篇西安邮电学院
  • 62篇西安建筑科技...
  • 60篇北京航空航天...
  • 58篇陕西师范大学
  • 52篇第二炮兵工程...
  • 51篇中国空间技术...
  • 48篇西安卫星测控...
  • 40篇上海交通大学
  • 36篇兰州理工大学

作者

  • 406篇韩崇昭
  • 315篇李增智
  • 242篇朱长纯
  • 232篇郑南宁
  • 220篇姚熹
  • 197篇李人厚
  • 189篇沈钧毅
  • 176篇万百五
  • 162篇钱德沛
  • 162篇张德运
  • 152篇刘贵忠
  • 151篇刘纯亮
  • 147篇高静怀
  • 146篇覃征
  • 142篇冯博琴
  • 136篇蔡远利
  • 125篇徐卓
  • 125篇殷勤业
  • 120篇董小社
  • 114篇张良莹

传媒

  • 1,198篇西安交通大学...
  • 383篇微电子学与计...
  • 298篇计算机工程
  • 242篇小型微型计算...
  • 224篇计算机工程与...
  • 173篇电子学报
  • 155篇物理学报
  • 146篇控制与决策
  • 119篇计算机应用研...
  • 115篇控制理论与应...
  • 113篇自动化学报
  • 107篇真空电子技术
  • 101篇电子与信息学...
  • 95篇计算机学报
  • 93篇系统仿真学报
  • 84篇强激光与粒子...
  • 83篇计算机科学
  • 76篇计算机研究与...
  • 76篇通信学报
  • 75篇系统工程与电...

年份

  • 3篇2024
  • 25篇2023
  • 36篇2022
  • 28篇2021
  • 66篇2020
  • 137篇2019
  • 188篇2018
  • 207篇2017
  • 228篇2016
  • 228篇2015
  • 256篇2014
  • 284篇2013
  • 292篇2012
  • 348篇2011
  • 359篇2010
  • 409篇2009
  • 481篇2008
  • 497篇2007
  • 570篇2006
  • 701篇2005
9,7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智能天线CDMA窄带下行选择性发送试验系统
在“智能天线技术研究(一)”的基础上,结合直接序列码分多址(DS-CDMA)系统中的关键技术难点,对SAS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有:利用“智能天线技术研究(一)”中通用的SAS下行选择性发送实验系统,首次实现...
关键词:
关键词:直接序列码分多址天线人工智能智能天线多址通信
完全分散Kalman滤波的平方根算法及其并行实现
基于 QR 分解提出一种新的完全分散 Kalman 滤波的平方根算法及并行实现的 sys- tolic 阵列结构。该算法不需一般分散滤波所需的中央处理器,仅由若干作用平等的局部处理器组成,算法具有很好的并行性和容错能力,...
康正九胡保生
文献传递
电力市场环境下的安全容量备用
电力系统中,为保证电能质量和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发电商提供辅助服务。在电力市场环境下,建立辅助服务市场,就是要将发电商的辅助服务有偿化,利用市场机制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与可靠性。将辅助服务引入市场竞争,是电力市场的...
周原冰吴江高峰
关键词:电力市场
文献传递
基于可变窗短时互相关特性的语音信号处理
将语音信号分为有音与无音段是语音信号处理的基础,但是常用的分段方法已无法将强噪声语音信号进行有效的分段,这对强噪声语音信号的进一步处理带来了困难,在基于输入输出信号的前提下,提出了利用短时互相关技术,通过合理的选择可变短...
王继祥
关键词:语音信号信号处理噪声
文献传递
移动自组网中节点兴趣导向的人类运动模型
2013年
针对移动自组网中对人类运动情况模拟的精确性问题,提出了节点兴趣导向的人类运动模型。该模型考虑到人类对感兴趣地点的访问偏好,忽略了难以有效探测和利用的短暂相遇,设计了将人类之间的社会关系转化为节点兴趣向量的方法,并将其作为模型的输入,以此达到精确、定量地重现目标场景中的主要社会关系的效果。该模型通过直接关联节点兴趣向量值来调整节点运动,便于针对节点兴趣的路由协议研究。通过将该模型生成的模拟场景与实际运动场景的统计量分布情况进行对比,证明该模型可以生成接近于人类实际运动的数据,其中接触间隔时间和接触时长的JSD(Jensen-Shannon Divergence)偏差分别为0.048和0.014。
陈家旭唐亚哲宁京宣王桂娟
关键词:移动自组网社会关系
21世纪的技术革命——纳米技术被引量:1
2002年
简要阐述了纳米技术的发展与现状,并着重介绍了纳米材料的获得及纳米技术在各领域的特殊应用。
赵志明范玉锋
关键词:纳米材料
一种快速收敛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2014年
为了解决传统最小均方(LMS)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在低信噪比环境下收敛速度较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快速收敛的小波域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利用小波变换软阈值法消除信号中的加性高斯白噪声,并在此基础上将牛顿法应用于LMS算法中,提高了小波域LMS算法的收敛速度.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传统LMS算法,在低信噪比环境下,该算法收敛速度加快,稳态误差减小,波束形成精确度有较大的提高;同时相对于已有的小波域LMS算法,该算法的收敛速度和精度也有所提高.
赵季红张瑞卿曲桦
关键词:自适应波束形成小波变换牛顿法
可获得满分集增益的正交线性分散空时编码被引量:2
2005年
针对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现有的线性分散(LD)空时码编、解码复杂度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类正交线性分散(OLD)空时编码.OLD码与LD码搜索最优基矩阵的方法不同,它采用一组各列相互正交的随机基矩阵对要传输的数据符号进行空、时二维上的调制,不仅对任意发射天线数都可以获得满分集增益,而且在最大似然解码时可以完全解耦各数据符号,大大简化了发射机和接收机的设计,改善了系统性能.理论分析及仿真实验表明,当发射天线数与数据符号数的乘积小于等于空时编码的帧长时,OLD码获得了比LD码更大的信道容量,并且由于OLD码在解码的过程中可以完全消除符号间的干扰,因此在相同误码率条件下比LD码的信噪比提高了2dB.
王磊朱世华王君
关键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发射分集空时编码
JPEG2000实时截断码率控制新算法及其VLSI结构设计被引量:13
2005年
提出一种实时编码实时截断的码率控制算法.它根据已分解的小波子带内码块有效位平面数来预测未分解的小波子带内码块有效位平面数,并根据编码通道数和小波/量化权系数为当前编码码块分配码率.并提出一种JPEG2000编码实时截断,两级码率控制的编码体系结构.第一级采用本文提出的算法实时截断码流和编码通道.第二级在低码率下采用JPEG2000标准的PCRD优化算法搜索精确的分层截断点.在最优分层截断之前多数码流和编码通道被预先截断,存储器损耗小,实时性高.低码率下,图像质量跟JPEG2000标准一致.
吴宗泽郑南宁黄宇朱悦心梅魁志张静
关键词:码率控制VLSI
基于多分辨投影匹配和对应点分析的三维血管轴重建
2005年
提出了一种多分辨投影匹配与对应点分析相结合的血管轴重建方法.将三维空间划分成许多小立方体,向多个方向上投影,如果投影区域中含有血管轴,则认为这个正方体区域包含血管轴.将此区域再分割为多个小区域,重复上述匹配过程,直到获得所需要的精度,从而建立一个血管轴的粗略模型.利用这个模型分析DSA投影中血管中心点的对应关系,并插值重建出单点连续的血管轴.实验数据采用实拍的DSA序列图像,取得了很好的重建效果.
洪伟牟轩沁蔡元龙
关键词:对应点三维重建
共96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