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作品数:2,588 被引量:9,722H指数:26
相关作者:王兵张太亮胡星琪李晶晶诸林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长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95篇期刊文章
  • 13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022篇石油与天然气...
  • 667篇化学工程
  • 46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03篇理学
  • 107篇文化科学
  • 91篇金属学及工艺
  • 40篇一般工业技术
  • 18篇自动化与计算...
  • 17篇轻工技术与工...
  • 15篇经济管理
  • 14篇动力工程及工...
  • 13篇天文地球
  • 13篇电气工程
  • 11篇机械工程
  • 10篇建筑科学
  • 7篇矿业工程
  • 6篇生物学
  • 6篇农业科学
  • 6篇兵器科学与技...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4篇性能评价
  • 148篇钻井
  • 144篇催化
  • 138篇废水
  • 134篇压裂
  • 134篇表面活性
  • 124篇活性剂
  • 123篇表面活性剂
  • 120篇钻井液
  • 112篇丙烯
  • 109篇油田
  • 100篇缔合
  • 100篇离子
  • 90篇丙烯酰胺
  • 85篇疏水
  • 84篇压裂液
  • 83篇共聚
  • 82篇水泥
  • 79篇教学
  • 77篇疏水缔合

机构

  • 2,527篇西南石油大学
  • 227篇中国石油天然...
  • 211篇中国石油
  • 47篇中国石油化工...
  • 47篇中国石化
  • 45篇四川大学
  • 31篇川庆钻探工程...
  • 26篇长江师范学院
  • 26篇成都佰椿石油...
  • 23篇海洋石油高效...
  • 22篇四川光亚聚合...
  • 21篇中国科学院
  • 21篇中国石油西南...
  • 18篇重庆科技学院
  • 18篇中海油田服务...
  • 17篇中国石油吐哈...
  • 15篇中国石油集团...
  • 15篇中海油能源发...
  • 11篇长江大学
  • 11篇教育部

作者

  • 138篇唐晓东
  • 110篇陈大钧
  • 93篇黄志宇
  • 86篇叶仲斌
  • 85篇王兵
  • 82篇陈馥
  • 81篇张太亮
  • 69篇刘宇程
  • 69篇鲁红升
  • 69篇诸林
  • 67篇马喜平
  • 65篇全红平
  • 59篇李晶晶
  • 54篇任宏洋
  • 53篇苟绍华
  • 51篇郭拥军
  • 51篇杨旭
  • 50篇杜国勇
  • 50篇段明
  • 45篇方申文

传媒

  • 210篇应用化工
  • 133篇精细石油化工...
  • 100篇油田化学
  • 89篇石油与天然气...
  • 83篇现代化工
  • 82篇精细化工
  • 80篇钻井液与完井...
  • 76篇广州化工
  • 68篇石油化工
  • 66篇精细石油化工
  • 48篇西南石油大学...
  • 47篇环境工程学报
  • 45篇广东化工
  • 40篇化工进展
  • 33篇化学研究与应...
  • 25篇油气田环境保...
  • 24篇钻采工艺
  • 21篇工业水处理
  • 20篇化工环保
  • 20篇内蒙古石油化...

年份

  • 3篇2024
  • 129篇2023
  • 159篇2022
  • 150篇2021
  • 129篇2020
  • 134篇2019
  • 128篇2018
  • 130篇2017
  • 146篇2016
  • 218篇2015
  • 200篇2014
  • 176篇2013
  • 163篇2012
  • 137篇2011
  • 111篇2010
  • 115篇2009
  • 118篇2008
  • 127篇2007
  • 47篇2006
  • 7篇2005
2,5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馏分油脱酸剂技术(Ⅱ型)的工业应用被引量:4
2007年
介绍了馏分油脱酸剂技术(Ⅱ型)在无锡石油化工总厂常压蒸馏装置上的应用情况。和传统的碱洗电精制工艺相比,该工艺仅需一个一级高压电场沉降分离罐,无需水洗操作,另外增加了脱酸剂回收装置。工业应用结果表明,直馏柴油经精制后其质量完全达到柴油质量标准要求,与该厂原来采用的碱洗精制工艺相比,柴油收率由99.00%提高到99.97%,碱渣和废水排量大大降低。
唐晓东李晶晶徐卫良金文中钱丽军
关键词:直馏柴油精制脱酸脱酸剂
我国PM2. 5与臭氧污染协同控制策略研究被引量:156
2019年
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PM2.5与臭氧(O3)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和区域空气质量的主要空气污染物,二者协同控制已成为我国空气质量改善的焦点和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关键.PM2.5与臭氧之间具有复杂的关联性,使得二者的协同控制具有复杂性与艰巨性.分析了PM2.5与臭氧成因的关联性及其相互影响,阐明了PM2.5与臭氧污染协同控制所涉及的重要科学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目前我国PM2.5与臭氧的污染形势及二者的关联性,梳理了我国自2013年以来在PM2.5与臭氧污染控制中已采取的重要举措,论述了目前我国PM2.5与臭氧协同控制在科学与管理上所面临的挑战.结合对国外成功经验的分析,提出推进我国PM2.5与臭氧污染协同控制工作的相关建议:①加快监测能力建设,完善管理体系;②强化科技支撑,提高PM2.5与臭氧污染控制精准性;③加快构建VOCs与NOx治理技术体系;④加大VOCs与NOx的协同减排力度,保障减排方案落实到位.
李红彭良毕方李陵鲍捷萌李俊玲张浩柴发合
关键词:PM2.5臭氧协同控制控制策略
可逆质子导体陶瓷电化学电池研究进展
2023年
可逆质子导体陶瓷电化学电池(R-PCEC)是一种既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又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新兴高效能源转换装置。R-PCEC在燃料电池和电解电池双重模式下的可逆操作具有高度灵活性,是能量高效转换和存储最有发展前途的方式之一。然而,对于R-PCEC而言,其在实际操作条件下,电解质电导率,阴阳极的催化活性、耐久性是制约其性能的主要因素。为了对目前国内外R-PCEC技术发展现状形成全面的认识,本文详细介绍了R-PCEC各组成部分的研发现状,包括电解质材料、氢电极和空气电极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可逆电池空气电极的材料要求、电极性能和反应机理等最新进展,最后对R-PCEC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王宙周晓亮刘立敏陈晗钰钱欣源何非凡绳阳蒋星洲
关键词:可再生资源质子导体空气电极
炼油厂换热器泄漏监测系统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换热器是石化生产装置的重要设备,一旦泄漏,不但影响正常生产,造成经济损失,而且泄漏的油料还会污染环境、腐蚀设备。因此及时、快速、准确地监测油料泄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损失和减轻环境污染。本文介绍了一种简便的换热器泄漏监测方法,能够及时、快速、准确地检测油料泄漏。该方法是对电信号进行相关处理,实现水冷器泄漏的监测与定位,无需建立管道的数学模型,使用设备少,可实现实时监测,且监测速度快、灵敏度高。
李紫怡
关键词:换热器单片机电位法
镁铝水滑石催化酯化原油脱酸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将镁铝水滑石作为催化剂用于高酸值辽河超稠原油的催化酯化脱酸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和醇类型对脱酸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为2.5h,反应温度为200℃,以乙醇为原料,催化剂用量为原油质量的1%时,具有最佳的脱酸效果,可将酸值为13.23mgKOH/g的原油酸值降到1.79mgKOH/g,脱酸率达到86.5%。
吴雁闫琛洋王豪
关键词:原油酯化催化脱酸镁铝水滑石
开关型脂肪酸溶剂萃取油砂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为解决传统溶剂萃取法处理油砂时,存在溶剂回收困难、成本高等问题,采用开关型脂肪酸溶剂萃取油砂,研究了开关型脂肪酸在酸碱调控下亲疏水的转变过程,以及在萃取过程中搅拌时间、搅拌温度、液固比对清洗后砂中残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关型脂肪酸溶剂通过简单的酸碱调控就可以实现回收。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为20 min,萃取温度为50℃,液固比为3∶1,可将砂中残油率降至0.32%。
郭源李小江鲁红升黄志宇
关键词:残油率油砂
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及识别方法研究现状
2023年
碳排放量变化情况影响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研究碳排放影响因素与碳排放的关系是重要环节。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涉及国家、区域,行业层面,碳排放影响因素具有空间、时间维度的复杂性,重要性随着空间、时间动态改变,识别方法具有不同的适用性,不断变化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对识别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特点导致现有碳排放研究结果庞大复杂,缺少系统性梳理。因此,从识别内容和理论角度出发,对碳排放影响因素及识别方法变化历程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影响中国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未来研究趋势与方向,为进一步开展因素研究提供参考。
任宏洋杜若岚谢贵林金文辉李琋邓源鹏马玮王兵王兵
关键词:碳排放影响因素识别方法
树枝状分子驱油剂的合成和评价被引量:10
2009年
用一步法合成了聚酰胺-胺(PAMAM)端胺基树枝状聚合物,通过卤代烃与其端胺基反应得到了4种季铵盐。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其进行了表征。4种季铵盐在岩心粉上的吸附等温线测定、界面性质评价(水溶液表面张力和对岩心润湿性的影响)和岩心流动实验表明:PAMAMC12在中-低渗透地层、PAMAMC3和PAMAMMe在亲油的较高渗透地层具有良好的驱油性能。这为中低渗透地层驱油剂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郑性能叶仲斌叶正荣郭拥军柳建新
关键词:润湿性驱油剂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及分解过程研究现状被引量:1
2017年
天然气水合物具有分布范围广、成藏浅、储量大、能量密度高、燃烧清洁等优点,是21世纪最具开发前景的重要能源。本文对国内外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相平衡实验及主要预测模型(vdW-P模型、Chen-Guo模型、Klaudia模型)及分解过程动力学模型(Kim-Bishnoi模型、Jamaluddin模型、Komai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今后研究中需将气体组成、沉积物孔大小分布、界面张力、盐离子种类和浓度等因素的影响考虑到水合物相平衡模型中;并开展温度场对海底沉积物中水合物分解过程影响的研究。
蒋乐乐汤思瑶陈琉欣周亿唐向春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相平衡
以学生为中心的工科专业化学实验递进式教学模式设计被引量:2
2021年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国家教育改革规划的要求,也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团队以理论为指导,针对工科专业化学实验,从精心选择实验内容、创意设计教学资源、优化改进教学方式、采用分段考核评价方式四个方面出发,设计了一种四阶段递进式教学模式,以期为工科专业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为培养具有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奠定基础。
刘梅朱鹏飞张世红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工科专业
共25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