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作品数:1,371 被引量:3,834H指数:19
相关作者:莫水学王代友巫家晓施小彤杨亦萍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医疗卫生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81篇期刊文章
  • 15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53篇医药卫生
  • 46篇文化科学
  • 17篇生物学
  • 8篇化学工程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经济管理
  • 4篇农业科学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电子电信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295篇口腔
  • 175篇细胞
  • 103篇护理
  • 84篇牙周
  • 76篇正畸
  • 76篇颌面
  • 60篇缺损
  • 56篇下颌
  • 55篇手术
  • 55篇基因
  • 55篇矫治
  • 55篇儿童
  • 54篇蛋白
  • 52篇肿瘤
  • 50篇牙髓
  • 48篇口腔颌
  • 48篇口腔颌面
  • 47篇外科
  • 44篇疗效
  • 41篇面部

机构

  • 1,338篇广西医科大学...
  • 114篇广西医科大学
  • 53篇广西医科大学...
  • 20篇广西壮族自治...
  • 14篇四川大学
  • 7篇广西医科大学...
  • 6篇广西大学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5篇广西中医药大...
  • 5篇梧州市红十字...
  • 5篇四川大学华西...
  • 4篇广西壮族自治...
  • 4篇中山大学
  • 3篇桂林医学院附...
  • 3篇暨南大学
  • 3篇南宁市第一人...
  • 3篇右江民族医学...
  • 3篇柳州市人民医...
  • 3篇广西壮族自治...
  • 3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92篇周诺
  • 63篇陈文霞
  • 61篇于大海
  • 59篇莫水学
  • 57篇黄旋平
  • 56篇王代友
  • 51篇陶人川
  • 46篇曾启新
  • 42篇巫家晓
  • 42篇何克新
  • 38篇康娜
  • 36篇朱瑞珠
  • 33篇卿海云
  • 33篇施小彤
  • 32篇杨亦萍
  • 32篇曾晓娟
  • 30篇廖红兵
  • 30篇蒙宁
  • 28篇文学锦
  • 27篇农晓琳

传媒

  • 299篇广西医科大学...
  • 85篇广西医学
  • 44篇临床口腔医学...
  • 29篇全科口腔医学...
  • 27篇实用口腔医学...
  • 27篇医学文选
  • 24篇中文科技期刊...
  • 23篇口腔医学
  • 23篇牙体牙髓牙周...
  • 22篇口腔医学研究
  • 20篇中国组织工程...
  • 19篇国际口腔医学...
  • 18篇华西口腔医学...
  • 16篇中国美容医学
  • 15篇广东医学
  • 15篇中国临床新医...
  • 14篇微创医学
  • 13篇山东医药
  • 12篇大众科技
  • 12篇现代口腔医学...

年份

  • 3篇2024
  • 35篇2023
  • 46篇2022
  • 51篇2021
  • 62篇2020
  • 68篇2019
  • 99篇2018
  • 104篇2017
  • 89篇2016
  • 99篇2015
  • 103篇2014
  • 48篇2013
  • 49篇2012
  • 43篇2011
  • 40篇2010
  • 53篇2009
  • 52篇2008
  • 32篇2007
  • 36篇2006
  • 35篇2005
1,3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牙龈切除术联合根向复位瓣术在Ⅲ度根分叉病变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牙龈切除术联合根向复位瓣术在Ⅲ度根分叉病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经基础治疗后4周的下颌第一磨牙Ⅲ度根分叉病变患者29例(31颗患牙),其中13例(13颗患牙)(手术组)采用牙龈切除术联合根向复位瓣术治疗,16例(18颗患牙)(非手术组)采用二次龈下刮治进行对照治疗。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各患牙的菌斑指数(PLI)、垂直探诊深度(VPD)、附着丧失(CAL)、探诊出血(BOP)率和松动度,并根据患者主观感受评价其有效性。结果:手术组治疗后PLI、VPD、CAL、BOP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与非手术组比较,手术组治疗后PLI、VPD、BOP明显降低(P<0.05);CAL、菌斑阳性率及松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非手术组为2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龈切除术联合根向复位瓣术是治疗下颌第一磨牙Ⅲ度根分叉病变的有效方法。
马飞罗伟强
关键词:牙龈切除术下颌第一磨牙根分叉病变
4种方法治疗牙齿敏感症的疗效观察
2000年
梁登忠
关键词:牙齿敏感症碘酚酚甘油牙体疾病
全文增补中
正畸附件直接粘合中四手操作技术的效绩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在正畸附件直接粘合术中,四手操作技术与工作效率、正畸附件脱落率和病人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60例行正畸附件直接粘合术的错畸形病人随机分为四手操作组和医生独立操作组,比较工作效率,正畸附件脱落率,病人满意度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工作效率、正畸附件脱落率、病人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四手操作技术可以缩短病人就诊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正畸附件脱落率,增加病人的满意度;在正畸临床护理中具有极大优势,可作为正畸科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模式。
朱瑞珠
关键词:正畸附件牙颌畸形四手操作技术
上颌锥形侧切牙患者颅颌面形态特征的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了解上颌锥形侧切牙患者颅颌面形态特征。方法:纳入113例12~28岁的上颌锥形侧切牙患者,对其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113例患者的矢状面型构成比为:Ⅰ类40.71%、Ⅱ类9.73%、Ⅲ类49.56%;垂直面型构成比为:均角型41.59%,高角型18.58%,低角型39.82%。SNA、ANB、Ptm-A(mm)、U1-SN、L1-NB、UL-EP值减小(P<0.05),SNB、PP-GoGn、SN-MP、Y轴、U1-L1、U1-NA、L1-MP、Z角增大(P<0.05)。结论:多数上颌锥形侧切牙患者颅颌面形态特征表现为上颌后缩,下颌前突,面中部软组织凹陷。
廖妮周诺戴剑郑怡莫水学
关键词:上颌侧切牙
成人骨性Ⅱ类均、高角患者的上气道结构三维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通过使用锥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one-beam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成人骨性Ⅱ类患者上气道影像进行测量,分析骨性Ⅱ类患者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及治疗OSAHS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2018年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38例成人骨性Ⅱ类(ANB角>5°)患者,按下颌角高度分为均角组(22°
梁晓刘婷婷赵越康娜
关键词:垂直骨面型上气道形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易位矫治一例报告
1997年
李艳华
关键词:矫治技术固定矫治器埋伏阻生方丝弓
曲马多联合氟哌利多用于口腔颌面部大手术后自控镇痛的观察及护理被引量:1
2008年
李爱凤文学锦周晖陆会媚覃春园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手术自控镇痛护理
白细胞介素-17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表达RANKL、OPG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中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表达的影响,探讨IL-17与正畸牙根吸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在体外建立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系。以不同水平(0、5、10、20、40ng/mL)的IL-17作用HPDLF 24h。采用RT-PCR和ELISA法,分别检测RANKL和OPG的mRNA、蛋白的表达。结果 (1)在0ng/mL组中,HPDLF表达RANKL、OPG。(2)0~20ng/mL各组中,HPDLF中RANKL的mRNA、蛋白表达量与IL-17水平呈正相关性。(3)5~20ng/mL各组中,OPG的mRNA、蛋白表达量与IL-17水平呈负相关性。(4)0~20ng/mL组中,RANKL/OPG的mRNA、蛋白的比值与IL-17水平呈正相关性。结论在无IL-17刺激时,HPDLF可表达RANKL、OPG。IL-17能够促进HPDLF表达RANKL,同时抑制HPDLF表达OPG,上调RANKL/OPG的比值。
李琳娟黎敏彭娟敏康娜
关键词:牙周膜白细胞介素17骨保护素
脂联素对大鼠正畸牙移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在正畸牙移动的过程中,外源性脂联素对破骨细胞产生的影响,分析脂联素对正畸牙移动速度和破骨细胞数量的作用及影响。方法 30只SD成年大鼠双侧上颌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随机分为2组,即:A组:注射外源性脂联素(15只)...
马琴琴莫水学覃昌焘刘建英韦佳黛
关键词:脂联素骨改建正畸牙移动
文献传递
基于USPHS评价两种修复缺损牙体方法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根据最新美国公共卫生协会评价标准(USPHS)研究两种修复缺损牙体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来笔者医院就诊的牙体大面积缺损的123例患者(共145颗患牙),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桩核冠进行修复,观察组应用数字化椅旁CAD系统制作高嵌体进行修复,根据USPHS标准对患者修复治疗后的第6、12个月修复体情况进行评价,患者和口腔医师进行修复体满意度调查。结果:两组修复后大多数患者的效果均为"A"级,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6个月和12个月的牙龈健康、12个月的边缘适合性及术后敏感性均明显改善(P<0.05),其余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自身评价: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舒适度明显增强(P<0.05);口腔医师评价: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边缘密合性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数字化椅旁CAD系统制作高嵌体对修复牙体大面积受损效果良好,提升了临床疗效,数字化椅旁即刻全瓷修复技术可临床推广应用。
周凌燕邓华颉毛艳麦志松黄璀吕夏
关键词:全瓷修复
共13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