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 作品数:486 被引量:1,254H指数:13
- 相关作者:陈彩芬陈勇廖华英王宗英陈凤更多>>
-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艺术更多>>
- 基于真实项目的翻译过程教学模式研究——兼论翻译能力的构成
- 2012年
- 传统"教学翻译"以语言教学为目的,而当前英语教学更需要注重对翻译能力的综合培养,这也是"翻译教学"的目的所在。实现这种转变的关键在于对当前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必要反思,并根据现实情况转变教学观念,转换教学模式。该文以此为出发点,首先分析了翻译能力的构成,对基于真实项目的翻译过程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详细分析了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有利于学生实现对翻译能力的建构。
- 何树林丁建海向鹏
- 关键词:翻译能力翻译教学
- 多媒体辅助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反思被引量:1
- 2010年
- 本文通对16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就目前多媒体辅助英语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考察分析,探讨了多媒体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整合的优势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思路。
- 付翠霞黄青
- 关键词:多媒体辅助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教学模式
- 论儿童认知隐喻机制
- 2009年
- 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手段,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手段,但儿童的隐喻认知机制并不同于成人世界的借助语言手段来比较、代替以及类推源域概念系统和目标域概念系统,儿童的认知隐喻机制是一种意象性的认知手段。本文试图从隐喻思维角度来分析儿童的认知隐喻机制。
- 刘悦明熊宜春
- 关键词:儿童隐喻意象
- 荒诞之下的虚无与现实——《克拉普的最后一盘录音带》和《动物园的故事》之比较研究
- 2024年
- 《克拉普的最后一盘录音带》和《动物园的故事》都属于荒诞派剧作,但由于剧作家本身经历和政治社会语境的不同,两部作品对于荒诞的理解也迥然不同。《克拉普的最后一盘录音带》利用视觉形象、动作、灯光、音效等手段,诉诸于观众的感官体验,借助多维的舞台形象呈现了克拉普荒诞不经的一生,使观众感受到荒诞表象下的人生无望。而《动物园的故事》则通过再现逆行者杰瑞以死与荒诞不经的生存环境抗争,剧本在展示人类生存困境的同时旨在引导人们与之抗争,在荒诞的现实中看到希望。
- 高婷
- 关键词:《动物园的故事》荒诞虚无
- 阅读理解中的文化背景知识被引量:1
- 2006年
- 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阅读理解中起重要作用。文章阐述了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的作用的理论依据,分析了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特别是中英文化差异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提出了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激活背景知识的习惯与技能。
- 晁定江
- 关键词:文化背景知识英语阅读理解
- “三位一体”英语教学模式对英语教学效果的影响被引量:7
- 2006年
- 文章通过对大学英语学习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和需求,找出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多媒体网络、课堂教学和课外自主学习“三位一体”的英语学习及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结合课外任务型学习,增加教师对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指导和监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以提高英语学习效果及教学质量。
- 刘县军丁建海卢仁顺
-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动物习语的翻译研究——以《红楼梦》两译本为例被引量:1
- 2018年
- 动物习语在中西方文化中有着既相同又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以生态翻译学视角下"三维"转换的翻译方法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比分析《红楼梦》两英译本中四种不同类型的动物习语,即重合、冲突、全空缺与平行习语的具体翻译实例,以找到动物习语翻译新的方法。分析结果显示,由于所处翻译生态环境的不同,两译本的译者们在动物习语翻译方法的选择上存在着极大差异;不同类型的动物习语,其首选的"三维"转换的翻译方法也有所不同。研究结果能一定程度上为今后的动物习语翻译带来新的启示。
- 傅翠霞
- 关键词:红楼梦动物习语翻译
- 跨文化视域下抚州市高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2017年
- 结合江西省抚州地区文化特色,从跨文化视角探索地方高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改革等问题着手,研究适合抚州市高校日语专业发展的特色之路,为日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思路。
- 傅霞
- 关键词:跨文化日语人才
-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以学习反馈研究为中心被引量:2
- 2022年
- “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学习反馈存在“周期长、问题多、动态发展快”等特征。基于问卷调查法和行为分析法对“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学生的“获得感、践行度、反馈问题”等进行统计分析,认为新文科背景下的“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应树立“课程育人”的教学理念、优化“立德树人”的教学内容、打造“养心化人”的教学方式等。
- 刘洋王琳吴竞应雨露
- 从“现实—认知—语言”模式看翻译中的可译性与可译度
- 2005年
- 翻译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一直是哲学家和语言学家争论的话题。本文运用唯物主义反映论,结合认知语言学“现实-认知-语言”模式及其所内含的滤减现象,重新分析和论述了可译性和可译度问题。笔者认为:可译性是绝对存在的.语言与语言之间可以互译,只是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存在不同的可译度,受语言、文化、历史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信息和意义在语言与语言之间不可能完全对等移译。
- 陈善敏
- 关键词:可译性认知语言学可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