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作品数:828 被引量:2,469H指数:19
相关作者:李永红姚振东王海江马尚昌李学华更多>>
相关机构: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28篇期刊文章
  • 9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3篇电子电信
  • 22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64篇天文地球
  • 36篇医药卫生
  • 30篇电气工程
  • 23篇文化科学
  • 21篇机械工程
  • 20篇理学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航空宇航科学...
  • 8篇农业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4篇生物学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矿业工程
  • 3篇水利工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61篇雷达
  • 86篇信号
  • 67篇天气雷达
  • 60篇气象
  • 48篇图像
  • 43篇降水
  • 34篇天线
  • 28篇滤波
  • 27篇信息处理
  • 26篇反演
  • 26篇FPGA
  • 25篇信号处理
  • 25篇信号与信息处...
  • 25篇回波
  • 24篇多普勒
  • 22篇通信
  • 22篇滤波器
  • 21篇数据采集
  • 21篇网络
  • 15篇电磁

机构

  • 82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65篇中国气象局
  • 48篇电子科技大学
  • 36篇中国科学院大...
  • 29篇中国气象科学...
  • 19篇四川大学
  • 17篇南京信息工程...
  • 17篇中国科学院大...
  • 12篇四川大学华西...
  • 9篇成都远望科技...
  • 8篇西南交通大学
  • 8篇华云升达(北...
  • 7篇中国华云气象...
  • 5篇成都理工大学
  • 5篇中国民用航空...
  • 5篇绵阳市第三人...
  • 5篇雷象科技(北...
  • 4篇复旦大学
  • 4篇西南民族大学
  • 4篇贵州省防雷减...

作者

  • 61篇杨玲
  • 47篇何建新
  • 40篇姚振东
  • 34篇马尚昌
  • 34篇李永红
  • 32篇李学华
  • 31篇卢会国
  • 31篇王海江
  • 30篇杜国宏
  • 29篇唐涛
  • 24篇陈子为
  • 24篇谢明元
  • 23篇郭在华
  • 20篇杜雨洺
  • 19篇史朝
  • 18篇张福贵
  • 18篇王保强
  • 18篇杨波
  • 17篇刘昆
  • 14篇吴锡

传媒

  • 168篇成都信息工程...
  • 103篇成都信息工程...
  • 26篇气象科技
  • 18篇电子设计工程
  • 16篇微型机与应用
  • 13篇微波学报
  • 1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1篇气象水文海洋...
  • 10篇电子技术应用
  • 9篇气象
  • 9篇生物医学工程...
  • 8篇中国生物医学...
  • 8篇四川生理科学...
  • 7篇计算机工程与...
  • 7篇现代雷达
  • 6篇高原气象
  • 5篇数据采集与处...
  • 5篇高电压技术
  • 5篇四川大学学报...
  • 5篇电气电子教学...

年份

  • 41篇2024
  • 57篇2023
  • 36篇2022
  • 48篇2021
  • 39篇2020
  • 23篇2019
  • 47篇2018
  • 48篇2017
  • 59篇2016
  • 56篇2015
  • 76篇2014
  • 49篇2013
  • 35篇2012
  • 40篇2011
  • 30篇2010
  • 36篇2009
  • 34篇2008
  • 32篇2007
  • 34篇2006
  • 1篇2005
8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单片机的γ射线智能料位监控系统
本文结合应用电子技术和放射性测量技术,提出了一种以单片机为控制主体的新型γ射线智能料位监控系统。介绍了该料位监控系统的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对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最后给出了系统工作在不同环境下的测试结果并进行分析...
胡仕兵姚振东何建新
关键词:智能监控Γ射线放射性测量单片机
文献传递
基于CDIO的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类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被引量:7
2009年
分析了目前传统的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类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论文将国际化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理念引入到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类课程的教学中,从培养目标与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以及师资建设三个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杜国宏曹俊友
关键词:CDIO工程教育模式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
预畸变对固态雷达脉冲压缩的改善
2024年
固态功率放大器是相参雷达的微波源,直接决定雷达的探测性能。功率放大器本身存在的非线性特性引起发射信号畸变,导致脉冲压缩性能降低。使用简化沃特拉(Voltera)模型对雷达发射波形激励下的功放进行建模,采用数字预畸变技术提高发射信号质量。在SaXPol全固态X波段天气雷达上对预畸变算法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发射信号在预畸变前后误差矢量幅度改善约15%,脉冲压缩后峰值旁瓣电平比下降10 dB左右。
折浩楠姚振东蒋权
关键词:功率放大器线性化幅度加权
5.8GHz圆极化高增益射频识别读写器天线的分析与设计被引量:1
2013年
为了满足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射频识别(RFID)读写器天线的要求,设计了一款5.8GHz圆极化高增益读写器天线。天线采用同轴线馈电方式,利用方形切角使天线圆极化、使用较大反射面提高天线增益。通过仿真和优化,天线回波损耗(〈-10dB)工作带宽达到620MHz(5.55~6.17GHz),轴比(〈3dB)带宽达到140M№(5.71~5.85GHz),最大增益可达8.4dB。实际测试结果表明天线在5.8GHz附近具有良好的谐振特性,能够满足ETC使用需要,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谭伟强唐军刘冀成唐涛
关键词:读写器天线射频识别圆极化高增益
CDIO教育模式下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的建设被引量:7
2011年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自2005年国内高校开始实施以来,现在已经取得明显的效果。根据CDIO教育模式,提出了一种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的建设思路,它是贯彻CDIO的一种具体补充。介绍了该类实验室的一种优化建设模型,提出了将学生分阶段梯队化训练的模式。实践证明,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的建立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学生的动手创新等能力得到了较好的提升,进一步提升了CDIO的实际效果。
张福贵张斌兵何建新杨玲
关键词:CDIO
UHF波段功率放大器设计
2024年
为某UHF波段的发射机设计一款己类功率放大器,工作于频段430~455 MHz,介绍了谐波控制和匹配网络的设计。在放大器输出匹配网络前添加谐波控制电路,通过对晶体管漏极的谐波控制生成己类放大器的工作波形。同时,在输入、输出阻抗是复阻抗的情况下,使用简化实频技术对电路进行匹配,提高了匹配网络的效率。测试结果显示,该放大器输出功率达60 dBm,对应的增益为20 dB,PAE为79%,达到设计要求。
彭书林姚振东
关键词:UHF波段谐波控制
基于小波变换改善天气回波信噪比的模拟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为了提升天气雷达对弱气象目标的发现能力,扩展系统观测的动态范围,可以从改善雷达回波的输出信噪比方面来考虑.从信号处理算法层面寻求改善天气雷达回波的输出信噪比的方法,提出运用小波变换的方法来达到这个目的.首先介绍了小波消噪的基本原理,再结合具体雷达系统参数,进行了相关的算法模拟,其结果表明,在符合高斯谱特征分布的模拟回波在不同信噪比(-20~10dB)设定条件下,运用小波变换的去噪方法可以使其信号的输出信噪比提高大约5~11dB,为天气雷达探测更多的弱气象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
史万里何建新史朝余代辉王锴
关键词:气象雷达信号处理小波变换信噪比
区域自动气象站统一数据收集平台的设计(S1)
目前,区域自动气象站中心站软件因厂家各异,各中心站需根据装配的区域站的类型安装相应厂家的多个中心站软件,造成了硬件资源配置增加、观测数据产品生成及时性减低、软件升级难度大、运行监控难度大、业务培训成本大等各种问题。本文提...
曲鹏飞刘钧
关键词:区域自动气象站数据收集
基于D-CRLH传输线的带阻滤波器被引量:9
2011年
提出了一种新型对偶复合左右手传输线(Dual Composite Right/Left-handed Transmission Line,D-CRLHTL)结构,该结构单元由T型缺陷地(T-shaped defected ground structure,T-DGS)结构以及矩形贴片短截线组成,基于对传输线单元结构传输特性的全波仿真分析,设计了一款带阻滤波器。由于利用了基于T-DGS的D-CRLH传输线,该带阻滤波器具有较小的尺寸和更加陡峭的边沿特性。实验结果和仿真设计结果吻合较好:阻带中心频率为4.15GHz,插入损耗为30dB,3dB带宽为1.9GHz,20dB带宽为1.55GHz。
杜国宏唐小宏肖飞
关键词:缺陷地结构带阻滤波器
使用模糊逻辑法区分层状云和对流云降水
2013年
多普勒天气雷达已广泛应用于定量降水的估测,为了提高雷达降水估计的精度,要求能够识别层状云和对流云降水。使用模糊逻辑法区分区域中的层状云和对流云降水。根据层状云和对流云降水的反射率分布特征,建立了最大反射率因子、回波顶高、垂直反射率梯度和水平反射率梯度4个识别参数,读取雷达资料并计算出这些识别参数,使用梯形隶属函数对识别参数进行模糊化,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加权平均处理,选择一个合适的阈值区分层状云和对流云降水。结合实际的天气实例,对该方法的识别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模糊逻辑法能够有效的区分降水区域中的层状云和对流云降水,为改善降水估测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郑晓庆何建新史万里余代辉
关键词:气象学多普勒天气雷达隶属函数层状云对流云
共8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