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品数:4,591 被引量:16,684H指数:42
相关作者:马麟陈光华王为吉元王波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18篇期刊文章
  • 1,330篇会议论文
  • 11篇科技成果
  • 2篇标准

领域

  • 1,596篇金属学及工艺
  • 1,153篇一般工业技术
  • 650篇化学工程
  • 555篇理学
  • 390篇电气工程
  • 319篇电子电信
  • 300篇建筑科学
  • 148篇冶金工程
  • 146篇环境科学与工...
  • 83篇机械工程
  • 58篇文化科学
  • 56篇自动化与计算...
  • 45篇动力工程及工...
  • 45篇交通运输工程
  • 31篇航空宇航科学...
  • 29篇医药卫生
  • 27篇经济管理
  • 27篇矿业工程
  • 27篇轻工技术与工...
  • 1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17篇合金
  • 279篇纳米
  • 252篇等离子
  • 234篇喷涂
  • 233篇金属
  • 186篇涂层
  • 173篇水泥
  • 169篇放电等离子
  • 163篇接头
  • 153篇放电等离子烧...
  • 139篇稀土
  • 129篇力学性能
  • 129篇力学性
  • 119篇显微组织
  • 115篇陶瓷
  • 114篇晶体
  • 104篇性能研究
  • 103篇电弧喷涂
  • 100篇钎料
  • 96篇耐磨

机构

  • 4,561篇北京工业大学
  • 55篇中航工业北京...
  • 49篇中国科学院
  • 42篇清华大学
  • 36篇兰州大学
  • 33篇北京科技大学
  • 29篇河南城建学院
  • 27篇中国建筑材料...
  • 25篇合肥工业大学
  • 25篇西安交通大学
  • 24篇北京有色金属...
  • 24篇中南大学
  • 23篇哈尔滨工业大...
  • 22篇装甲兵工程学...
  • 19篇广西民族师范...
  • 18篇兰州理工大学
  • 18篇北京理工大学
  • 18篇中国冶金科工...
  • 18篇中国人民解放...
  • 16篇武汉理工大学

作者

  • 408篇张久兴
  • 296篇聂祚仁
  • 246篇史耀武
  • 243篇严辉
  • 232篇周美玲
  • 217篇贺定勇
  • 206篇田英良
  • 194篇栗卓新
  • 189篇雷永平
  • 182篇孙诗兵
  • 178篇崔素萍
  • 175篇宋晓艳
  • 170篇岳明
  • 165篇李晓延
  • 145篇王金淑
  • 145篇王子明
  • 139篇蒋建敏
  • 137篇王群
  • 129篇夏志东
  • 128篇左铁镛

传媒

  • 235篇北京工业大学...
  • 114篇焊接学报
  • 86篇功能材料
  • 82篇材料导报
  • 82篇电子元件与材...
  • 77篇稀有金属材料...
  • 72篇中国有色金属...
  • 69篇人工晶体学报
  • 64篇焊接
  • 63篇无机材料学报
  • 62篇材料工程
  • 57篇硅酸盐通报
  • 57篇物理学报
  • 54篇热加工工艺
  • 50篇材料热处理学...
  • 48篇稀有金属
  • 46篇金属热处理
  • 43篇硅酸盐学报
  • 40篇中国稀土学报
  • 39篇金属学报

年份

  • 62篇2024
  • 21篇2023
  • 21篇2022
  • 42篇2021
  • 127篇2020
  • 149篇2019
  • 158篇2018
  • 176篇2017
  • 181篇2016
  • 203篇2015
  • 220篇2014
  • 216篇2013
  • 214篇2012
  • 256篇2011
  • 256篇2010
  • 308篇2009
  • 262篇2008
  • 310篇2007
  • 317篇2006
  • 231篇2005
4,5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细WC-Co复合粉制备及快速烧结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5年
超细WC-Co复合粉是制备高性能超细/纳米晶硬质合金的重要原料之一,近年来发展了多种复合粉的制备技术。本文综述了其中的喷雾转换工艺法、化学沉淀法、原位还原碳化法、化学气相反应合成法和机械合金化法的研究和应用状况。同时简要介绍了一些新型的快速烧结技术的原理,以及这些新型的快速烧结技术制备的超细/纳米晶硬质合金上的研究进展,并对快速烧结技术在硬质合金领域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魏崇斌宋晓艳王社权温光华陈响明
关键词:硬质合金
马来酸酐紫外辐照接枝高密度聚乙烯的制备及表征被引量:2
2006年
采用紫外辐照技术制备了高密度聚乙烯-马来酸酐接枝物(HDPE-g-MAH),并用红外光谱对接枝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紫外光辐照时间、单体及引发剂浓度、第二单体苯乙烯(St)等因素对接枝率及凝胶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辐照时间为30s时,接枝效果最佳。马来酸酐(Maleicanhydride,MAH)用量的增加使接枝率不断上升,而接枝效率则在MAH含量为5.2%时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光引发剂二苯甲酮(Benzophenone,BP)的用量对接枝率及凝胶含量有重要影响,其用量为0.5%时接枝效果较好;St的加入使接枝物的凝胶含量显著降低。
李振中何伟马雅琳张文熊
关键词:马来酸酐紫外辐照接枝高密度聚乙烯
纳米钨粉及其稀土钨材料的制备新工艺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采用"液氮预冻-冷冻干燥-两段还原"获得了纳米钨粉,研究了纳米钨粉制备过程的物相组成和形貌,采用“液液掺杂-冷冻干燥-两段还原-SPS”制备了纳米Ce-W发射材料,研究了粉末和材料的形貌、铈的分布和高温扩散、以及材料的表面性能,并测量了材料热发射性能。
席晓丽聂祚仁
关键词:冷冻干燥电子发射均匀分布表面特性
大块非晶的性能及其制备技术被引量:3
2007年
大块非晶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介绍了制备大块非晶的主要方法,并且详细的介绍了SPS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在制备大块非晶材料中的应用。
范亮刘丹敏张久兴
关键词:大块非晶SPS
Mg掺杂对CaMnO_3基热电氧化物电子结构及电性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采用超软赝势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的方法研究了Mg掺杂Ca位CaMnO_3基复合氧化物的能带结构、电子态密度和电荷分布状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Mg掺杂氧化物的电性能。结果表明,Mg掺杂CaMnO_3氧化物仍然呈间接带隙型能带结构,带隙宽度由0.756 e V减小到0.734 e V。CaMnO_3氧化物和Mg掺杂CaMnO_3氧化物的自旋态密度曲线极值点均位于为-0.8 e V附近。Mg掺杂CaMnO_3氧化物中Mn原子对体系费米面态密度的贡献有所减小,O原子和Ca原子对体系费米面态密度的贡献有所增大。Mg原子比Ca原子具有更强的释放电子的能力,Mg掺杂对于CaMnO_3氧化物属于电子型掺杂。Mg掺杂CaMnO_3氧化物导电性能增强,电性能提高。
陈湘任一新张飞鹏张飞鹏杨欢张久兴
关键词:电子结构
Ag掺杂对YBCO烧结靶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02年
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掺Ag的和不掺Ag的YBCO烧结靶,X射线衍射对样品进行结构及相分析,结果表明,Ag掺杂可以降低靶材的烧结温度,更有利于c轴取向的YBCO超导体的生成;SEM及能谱分析样品断口形貌及成分发现,Ag主要分布在YBCO颗粒的缝隙中,易于形成SNS(YBCO-Ag-YBCO)结,克服弱连接增强晶粒间的耦合,提高临界电流密度Jc.用标准四引线法测量样品的Tc和Jc确实发现掺Ag靶材的Jc要比不掺Ag的约高一个数量级,但Tc相差不多.掺Ag的靶材较致密,孔洞少,暴露在空气中和在激光作用下不易失超,所以Ag能有效提高YBCO烧结靶的稳定性,延长其使用寿命,对PLD镀膜有重要意义.
刘敏周美玲翟乐恒高欣刘丹敏
关键词:AG掺杂YBCOC轴取向高温超导材料银掺杂
晶界扩散烧结NdFeB磁体的磁畴研究
通过晶界扩散工艺向烧结NdFeB磁体中添加Tb,可以大幅提高磁体矫顽力[1].将渗Tb 磁体放在动态磁场中观察其磁畴形态,能够直观地显示磁体内磁矩的变化,从而揭示其矫顽力提高的原因.TbHx 纳米粉末晶界扩散热处理后磁体...
吴丹刘卫强岳明吴琼张东涛路清梅
氢气压力对LaFe11.5Si1.5氢化效果及磁热性能的影响
近些年来,基于磁热效应的室温磁制冷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La(Fe,Si)13基氢化物是这一研究领域的热点[1]。氢化是调节La(Fe,Si)13化合物相变温度以符合应用需求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La(Fe,Si)...
许磊赵金良张红国岳明
关键词:磁热效应氢气压力
HG化学治理机场混凝土道面起砂加固工艺研究
2014年
本文围绕HG化学加固机场道面起砂工艺基本要求,开展现场喷涂实验,滚涂施工,混凝土表面处理和工艺流程,开发了一套实用的工艺方法。
贾治勇魏海亮李成学边振江孙诗兵
关键词:HG道面
稀土镧钼热阴极材料稳定发射机理——碳化及发射寿命被引量:1
2004年
探讨了碳化Mo La2O3热阴极的寿命机理,分析了阴极工作温度和碳化度(碳化层厚度)对碳化Mo La2O3阴极电子管寿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碳化Mo La2O3热阴极的发射寿命是由碳化层中Mo2C的损耗决定的,阴极表面Mo2C消耗殆尽,阴极发射寿命即终结。阴极表面Mo2C一方面作为还原剂与La2O3作用被消耗,另一方面它在高温下会发生分解,阴极中Mo2C的损耗包括上述两个方面。在相同温度时,碳化Mo La2O3阴极中与La2O3还原反应损耗的Mo2C和Mo2C在高温下分解损耗的相当。通过理论分析与计算建立了各因素影响寿命的数学模型,并通过高温分解实验得到了Mo2C在不同温度下的分解速率。在1673K,Mo2C的分解速率为1.21×10-7g/(cm2·s),碳化度δ≥15%,Mo La2O3热阴极可稳定发射1000h以上。
周文元张久兴刘燕琴万小峰周美玲左铁镛
关键词:阴极碳化数学模型
共45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