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作品数:2,302 被引量:12,625H指数:43
相关作者:李庆伟姜长阳邹伟吕建洲王关林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民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大连民族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50篇期刊文章
  • 191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21篇生物学
  • 666篇农业科学
  • 375篇医药卫生
  • 147篇文化科学
  • 9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7篇理学
  • 44篇轻工技术与工...
  • 40篇化学工程
  • 16篇经济管理
  • 11篇天文地球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哲学宗教
  • 4篇自然科学总论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社会学
  • 3篇语言文字
  • 3篇历史地理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建筑科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10篇细胞
  • 181篇基因
  • 145篇蛋白
  • 129篇植物
  • 122篇无性系
  • 86篇愈伤
  • 85篇活性
  • 84篇愈伤组织
  • 82篇快速繁殖
  • 73篇肿瘤
  • 73篇无性系建立
  • 68篇教学
  • 61篇植株
  • 57篇生物学
  • 57篇免疫
  • 54篇种子
  • 51篇幼苗
  • 49篇克隆
  • 46篇信号
  • 43篇幼苗生长

机构

  • 2,244篇辽宁师范大学
  • 92篇大连医科大学
  • 92篇中国科学院
  • 81篇大连民族学院
  • 72篇大连理工大学
  • 53篇辽宁省海洋水...
  • 40篇大连大学
  • 35篇沈阳农业大学
  • 29篇大连医科大学...
  • 26篇宁波大学
  • 21篇辽宁出入境检...
  • 19篇大连工业大学
  • 13篇国家海洋环境...
  • 12篇东北林业大学
  • 11篇大连海洋大学
  • 11篇大连轻工业学...
  • 1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0篇大连森林动物...
  • 10篇大连市中心医...
  • 9篇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

  • 224篇李庆伟
  • 207篇姜长阳
  • 167篇邹伟
  • 113篇王关林
  • 100篇谢明杰
  • 88篇宁淑香
  • 81篇吕建洲
  • 70篇方宏筠
  • 69篇侯和胜
  • 67篇侯林
  • 65篇刘欣
  • 60篇崔玉影
  • 57篇王继红
  • 56篇张恒庆
  • 56篇徐娜
  • 56篇王宏伟
  • 55篇李洪艳
  • 54篇佟少明
  • 48篇吴志华
  • 47篇姜华

传媒

  • 268篇辽宁师范大学...
  • 61篇中国生物化学...
  • 49篇安徽农学通报
  • 43篇天津农业科学
  • 42篇水产科学
  • 38篇遗传
  • 38篇植物生理学通...
  • 29篇中国生化药物...
  • 28篇辽宁农业科学
  • 25篇安徽农业科学
  • 24篇实验室科学
  • 23篇生理学报
  • 23篇辽宁大学学报...
  • 22篇生物技术通报
  • 22篇海洋与湖沼
  • 21篇营养学报
  • 21篇中国细胞生物...
  • 20篇生物技术通讯
  • 20篇生物工程学报
  • 20篇生物技术世界

年份

  • 1篇2024
  • 26篇2023
  • 30篇2022
  • 39篇2021
  • 47篇2020
  • 48篇2019
  • 63篇2018
  • 78篇2017
  • 112篇2016
  • 110篇2015
  • 73篇2014
  • 130篇2013
  • 169篇2012
  • 147篇2011
  • 132篇2010
  • 157篇2009
  • 112篇2008
  • 100篇2007
  • 92篇2006
  • 75篇2005
2,3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固定化小球藻对市政污水中N,P营养盐的深度处理 Ⅰ.藻细胞年龄对氮、磷去除率的影响被引量:10
2002年
将从污水中分离的小球藻包埋于褐藻酸钙胶球中 ,对人工配制的市政污水进行深度处理 .研究了藻细胞年龄对污水中NH+ 4-N和PO4 3- -P去除效率的影响以及处理过程中藻类细胞的生长变化 .结果表明 ,静止初期的藻细胞与指数末期的藻细胞相比 ,经固定化后 ,尽管前者的增殖量低于后者 ,但对NH+ 4-N和PO3- 4-P的去除率以及单位细胞的氮磷去除量都高于后者 .
李婷婷王起华周春影李贺李莹程爱华
关键词:去除率固定化小球藻污水深度处理
灰树花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的研究被引量:10
2004年
本文对灰树花 51 #菌株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液体摇瓶振荡培养 7天的菌丝 ,以 0 .6M的甘露醇作渗透压稳定剂 ,采用浓度为 2 %的真菌溶壁酶 ,在pH5 .5、30℃条件下酶解 5小时 ,原生质体制备率最高 ,可达到6 .6× 1 0 6 个 /ml,所得原生质体在两种不同的培养方式中均实现了再生。
薛平海宫正谢鲲鹏马红赵慧曹文伟
关键词:灰树花原生质体
栀子悬浮细胞的培养和代谢产物的研究
对栀子悬浮细胞生长研究表明:5~10d的继代周期可保持细胞良好的生长状态;红色红曲霉诱导物在一定浓度和添加时间对细胞生长是敏感的;栀子悬浮细胞对剪切力有较强的适应性;红、蓝色光是细胞生长中两种重要的单色光.在悬浮培养过程...
石若夫王关林方宏筠
关键词:栀子悬浮细胞培养多糖黄色素
文献传递
高等植物开花基因FT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2年
FT是光周期途径植物开花时间决定关键基因,FT基因编码的蛋白产物是可以长距离转运的成花激素,在花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目前,已经证明FT基因的表达可促进植物提早开花。主要对植物开花基因FT研究进展及其在花发育转换过程中的功能等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该基因研究前景提出展望。
张婧
关键词:提早开花花发育
水杨酸对两种海洋微藻生长及油脂积累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作为一种植物细胞的内源信号分子,在植物信号传导及抗逆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不同浓度水杨酸对拟微绿球藻和三角褐指藻的生长、光化学活性及油脂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低于4μg/mL的水杨酸处理能促进拟微绿球藻的生长,而高于12μg/mL的水杨酸处理会抑制拟微绿球藻生长;水杨酸的处理对三角褐指藻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并且在2. 5~40μg/mL范围内,水杨酸质量浓度越大,抑制生长的作用越强。水杨酸处理会使拟微绿球藻的光系统Ⅱ(PSⅡ)实际光合效率(YⅡ)显著增加,但水杨酸处理会降低三角褐指藻的YⅡ。此外,8~12μg/mL的水杨酸处理能够促进拟微绿球藻的油脂积累,使其分别增加了23. 21%及45. 87%,而40μg/mL的水杨酸使三角褐指藻的油脂含量增加了87. 48%。
张诚鹏朱尧张仁璇姜思佟少明
关键词:水杨酸三角褐指藻光化学活性生物燃料
超声波提取大豆异黄酮被引量:162
2004年
利用超声波提取脱脂豆粕中的大豆异黄酮 ,并与加热回流的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超声波法提取大豆异黄酮具有省时、节能、提取率高等优点 ,提取一次 ,30min所得大豆异黄酮的提取率比加热回流法提取 12 0min的提取率高约 4 6 % ,与加热回流提取二次 ,2 4 0min的提取率一致。
谢明杰宋明邹翠霞刘长江卢明春金凤燮
关键词:超声波提取大豆异黄酮提取率
人参茎叶水溶性粗多糖增强PC12高分化细胞缺糖损伤耐受性
人参为我国传统中药材,其中的人参多糖因其具有抗肿瘤、抗氧化、降血糖等多方面的活性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人参根需要6-7年才能收获,而人参茎叶则每年均可采收,并且已有大量研究报道人参茎叶多糖同样具有抗癌、增强免疫力等...
付晓珍梁小峰屈超王晓曦邹伟
文献传递
草莓果实特异表达膜联蛋白反义融合基因的构建及遗传转化研究
利用反义基因技术将前期工作中克隆获得的草莓果实特异表达的膜联蛋白基因(annfaf)cDNA定向克隆至植物中间表达载体pROKⅡ,与CaMV35S启动子和Nos末端形成反义融合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RRJ4,并将其用根癌农杆...
那杰王关林杨怀义
关键词:草莓果实植物表达载体
文献传递
日本七鳃鳗Lj-RGD3缺失突变体Lj-113人工合成序列的基因克隆与蛋白表达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获得突变体Lj-113的基因重组蛋白,为其与野生型活性比较打下物质基础。方法对日本七鳃鳗RGD缺失突变体Lj-113进行基因全序列人工合成,并以NdeI与HindIII为酶切位点构建于pET23b载体上,获得阳性基因重组质粒pET23b-Lj113。CaC l2法将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表达菌中,对其进行终浓度为1 mmol/L的IPTG诱导表达,并对表达蛋白进行组氨酸亲和层析纯化蛋白。结果成功获得七鳃鳗RGD缺失突变体的基因重组蛋白的可溶性表达。结论人工合成基因序列可通过分子克隆方法获得其蛋白的表达。
张亚前李庆伟吕莉刘欣王继红
关键词:七鳃鳗缺失突变体基因克隆蛋白表达
七鳃鳗鳃黏膜免疫系统类淋巴细胞免疫应答遗传基础被引量:6
2015年
近年来,在无颌类脊椎动物七鳃鳗体内发现了以可变淋巴细胞受体(Variable lymphocyte receptors,VLR)为基础的抗原识别机制。为揭示七鳃鳗鳃黏膜免疫系统中类淋巴细胞适应性免疫应答的遗传基础,探索无颌类与有颌类脊椎动物在适应性免疫应答机制上的进化关系,本文构建了日本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a)鳃囊组织免疫前后c DNA文库并进行了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及分析。通过对组装得到的88 525个独立基因(Unigene)进行功能注释,分别有21 704和9769个unigene在GO(Gene Ontology)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数据库得到注释。999个unigene参与免疫系统的多个通路,其中184个与高等脊椎动物TCR(T cell receptor)和BCR(B cell receptor)信号通路的51个分子具有较高的同源关系,说明七鳃鳗体内存在高等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应答信号通路的相关分子。本文还发现5个VLRA、7个VLRB和4个VLRC分子,说明七鳃鳗鳃黏膜免疫组织内至少分布3种类淋巴细胞亚群。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Lck、Fyn和Zap70基因在免疫激发后表达量显著上调,而Syk、Btk和Blnk基因表达没有显著变化,说明七鳃鳗鳃组织受到抗原刺激后,类似T淋巴细胞的信号转导途径被激活。本研究初步证明,尽管无颌类和有颌类脊椎动物的适应性免疫系统在抗原识别机制上存在不同,但具有共同的遗传基础。研究结果为探讨七鳃鳗VLRA+、VLRB+和VLRC+淋巴细胞免疫应答信号传导过程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刘欣宋雪萤张晓萍韩英伦朱婷肖蓉李庆伟
关键词:转录组免疫应答
共2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