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科技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

作品数:1,294 被引量:5,290H指数:25
相关作者:张军赫玉欣高喜平刘继纯宋文生更多>>
相关机构:洛阳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洛阳师范学院化学系新乡医学院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26篇期刊文章
  • 15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0篇化学工程
  • 307篇理学
  • 174篇医药卫生
  • 130篇一般工业技术
  • 122篇环境科学与工...
  • 95篇文化科学
  • 59篇轻工技术与工...
  • 53篇农业科学
  • 32篇机械工程
  • 16篇生物学
  • 1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0篇航空宇航科学...
  • 7篇电子电信
  • 6篇电气工程
  • 5篇冶金工程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建筑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09篇纳米
  • 95篇复合材料
  • 95篇复合材
  • 88篇催化
  • 82篇教学
  • 65篇乙烯
  • 65篇聚氨酯
  • 64篇离子
  • 51篇离子液
  • 50篇离子液体
  • 50篇改性
  • 49篇阻燃
  • 48篇甲基
  • 46篇丙烯
  • 45篇活性
  • 39篇聚苯
  • 38篇树脂
  • 38篇化合物
  • 37篇教学改革
  • 34篇纳米复合材料

机构

  • 1,278篇河南科技大学
  • 64篇洛阳师范学院
  • 37篇黎明化工研究...
  • 32篇郑州大学
  • 28篇中国科学院
  • 22篇洛阳吉明化工...
  • 21篇新乡医学院
  • 14篇黎明化工研究...
  • 13篇河南师范大学
  • 11篇浙江大学
  • 9篇南京中医药大...
  • 9篇国家知识产权...
  • 7篇河南大学
  • 6篇哈尔滨商业大...
  • 6篇河南农业大学
  • 5篇北京中医药大...
  • 5篇华南农业大学
  • 5篇洛阳理工学院
  • 5篇南洋理工大学
  • 5篇天津大学

作者

  • 139篇张玉清
  • 87篇尹卫平
  • 86篇宋文生
  • 69篇刘继纯
  • 65篇张军
  • 65篇刘普
  • 59篇马军营
  • 58篇陆昶
  • 53篇赫玉欣
  • 52篇邓瑞雪
  • 51篇高喜平
  • 44篇李军
  • 42篇张延萍
  • 41篇姜华
  • 41篇王新胜
  • 40篇姚大虎
  • 36篇冯书晓
  • 36篇刘振
  • 32篇王俊岭
  • 31篇李欣

传媒

  • 121篇河南科技大学...
  • 53篇化工新型材料
  • 49篇广州化工
  • 49篇化学推进剂与...
  • 21篇化工时刊
  • 18篇化学研究与应...
  • 18篇复合材料学报
  • 17篇中国药学杂志
  • 17篇时珍国医国药
  • 16篇河南省化学会...
  • 15篇合成化学
  • 15篇塑料工业
  • 15篇塑料科技
  • 15篇河北化工
  • 14篇安徽农业科学
  • 14篇应用化学
  • 11篇食品科学
  • 11篇洛阳师范学院...
  • 1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0篇中国民族民间...

年份

  • 1篇2024
  • 20篇2023
  • 46篇2022
  • 44篇2021
  • 41篇2020
  • 50篇2019
  • 50篇2018
  • 46篇2017
  • 54篇2016
  • 64篇2015
  • 79篇2014
  • 71篇2013
  • 92篇2012
  • 90篇2011
  • 92篇2010
  • 102篇2009
  • 129篇2008
  • 81篇2007
  • 53篇2006
  • 29篇2005
1,2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S/PPO合金的燃烧行为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利用HAAKE流变仪将聚苯乙(烯PS)与聚苯醚(PPO)进行熔融复合,得到一系列不同组成的聚合物合金。采用热重分析、高温热分解、氧指数、锥形量热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合金的热稳定性和燃烧性能。结果表明:与纯PS相比,PS/PPO合金的热分解温度提高,成炭量增加,热稳定性显著增强;随着PPO用量的增加,合金的氧指数增大,热释放速率和质量损失速率逐渐减小;在PS树脂基体中加入20phr PPO可使合金的氧指数提高3.4%,热释放速率降低16.4%。研究发现,加入PPO后,聚合物合金在高温下的成炭能力显著增强,生成的炭层覆盖在聚合物材料表面形成保护层,对热量传递、氧气和燃料分子的迁移产生屏蔽和阻隔作用,从而提高了聚合物合金的阻燃性能。
刘继纯陈权井蒙蒙陆昶张玉清
关键词:聚苯乙烯聚苯醚合金燃烧行为
BA-OSS-ST高吸油凝胶的合成及性能被引量:6
2014年
以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水解缩聚所得的反应型低聚硅氧烷(OSS)为交联剂,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为共聚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通过本体聚合合成了高吸油凝胶。考察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对其吸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单体质量比(m(ST)/m(BA))、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的增加,凝胶的吸油率先增大后减小;当单体质量比(m(ST)/m(BA))为1∶2,m(交联剂)/m(BA+ST)=0.208/100、m(引发剂)/m(BA+ST)=1.5/100时,在55℃反应12 h所合成的吸油凝胶吸油性能最好,对氯仿的吸油率达到66.2g/g,保油率达到90%以上,可以重复使用10次以上。
高龙娜姚大虎李鹏张玉清
关键词: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丙烯酸丁酯吸油性能
半预聚体法合成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被引量:5
2005年
采用半预聚法合成了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分别对预聚反应的时间、温度进行了考查,确定了合适的反应条件;并对影响弹性体性能的几种因素:水分的含量、软硬段比例、NCO/OH、聚醚的分子质量以及后熟化时间等进行了研究。
谢富春余东升朱长春张玉清
关键词:聚醚聚氨酯弹性体
EVA-g-PU的制备与表征被引量:1
2008年
通过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的皂化产物EVAL与聚醚型聚氨酯预聚体(PU)之间的接枝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接枝共聚物EVA-g-PU,用13CNMR和FTIR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PU预聚体成功接枝在EVA主链上;接枝共聚物的熔点随PU预聚体含量的升高而升高,接枝共聚物的储能模量相对于纯EVA有较大程度的提高,PU预聚体的加入能有效改善接枝聚合物的热稳定性能。
赫玉欣马建中张丽张玉清
关键词: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氨酯预聚体接枝共聚物
改性沸石吸附废水中磷污染物的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采用改性沸石吸附废水中的磷污染物,经济高效无毒害,是一种优良的废水处理方法,对于解决磷污染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采用4A沸石和改性4A沸石对含磷浓度为50 mg.L-1的模拟废水进行吸附实验,研究了沸石用量、含磷浓度、反应温度、吸附时间以及pH对两种沸石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沸石对磷的去除率都高达90%以上,并且改性4A沸石在沸石使用量较少,含磷浓度比较低,pH值比较高的情况下对磷的吸附效果比较好。
蔡青青刘键姜勇董铁有
关键词:4A沸石含磷废水去除率
MoO_(3-)氧化碳纳米管改性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被引量:4
2021年
为改善玻璃纤维/环氧树脂(GF/EP)复合材料的耐摩擦磨损性能,采用真空抽滤法制备柔性MoO_(3-)纳米带-氧化碳纳米管膜(m-MoO_(3-)-OCNTs),并结合真空辅助树脂转移模塑(VARTM)工艺制备m-MoO_(3-)-OCNTs改性GF/EP(m-MoO_(3-)-OCNTs-(GF/EP))复合材料。结果表明,m-MoO_(3-)-OCNTs显著提高了GF/EP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和自润滑性能,在干摩擦测试条件下,可在m-MoO_(3-)-OCNTs-(GF/EP)复合材料与对偶面之间形成有效传递摩擦热的高质量连续转移膜;与GF/EP复合材料相比,m-MoO_(3-)-OCNTs-(GF/EP)复合材料的耐摩擦磨损磨性能提高了约4倍。
赫玉欣周梦阳吴东阳陈秋宇张丽要博涵
关键词:玻璃纤维
磺化蓖麻油酸的合成被引量:5
2007年
以浓硫酸磺化蓖麻油酸,得到磺化蓖麻油酸,具有良好的乳化力和渗透力,可作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用正交实验优化了磺化反应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n(蓖麻油酸)∶n(浓硫酸)=1∶2,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6h。由方差分析和极差分析可知,物料配比n(蓖麻油酸)∶n(浓硫酸)对反应的影响极其显著,其次是反应时间,温度对反应的影响最小。在最优条件下,磺化率可达30%以上,25℃下,粘度>380mPa.s,固含量>80%,产品性能稳定。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法、1H NMR、元素分析法、化学分析等鉴定,对合格产品分析可知,得到的磺化蓖麻油酸为高度磺化产品。
张遵王旭峰韩琳王新德
凤丹籽饼粕中一个新单萜苷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研究凤丹籽饼粕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对凤丹籽饼粕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牡丹籽饼粕的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9-二羟基-8-10-去氢百里香酚-1-O-β-D-葡萄糖苷(4,9-dihydroxy-8,10-dehydrothymol-1-O-β-D-glucoside,1),6'-O-β-D-葡萄糖白芍苷(6'-O-β-D-glucopyranosylalbiflorin,2),paeonidanin(3)。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和3为首次从凤丹种子及凤丹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刘普卢宗元邓瑞雪李亮尹卫平
关键词:化学成分
非晶态合金Ni-Fe-B的制备及其催化活性被引量:1
2014年
采用液相还原法合成了一系列非晶态合金Ni-Fe-B,考察了铁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和表面活性剂对非晶态合金Ni-Fe-B的物相、形貌以及催化活性的影响。借助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镜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分析。以NaBH4的催化水解制氢作为探针反应,对所得非晶态合金Ni-Fe-B的催化活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所得产物Ni-Fe-B具有相对稳定的非晶态物相结构,铁物质的量比的升高,促使产物向晶态化转变。当铁物质的量比为0.5,反应温度为333 K时,所得Ni-Fe-B的催化活性最高,产氢速率可达1.70 mL/min。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辅助所得非晶态产物的粒径小、分散度最高,催化活性进一步增强,产氢速率可提高到1.98mL/min。
李华博宋帮才张军白孝康李晶晶
关键词:液相还原非晶态合金催化活性
相变颗粒改性聚酰胺的高速摩擦学行为被引量:2
2016年
采用填充聚合法制备了相变颗粒改性聚酰胺复合材料.在摩擦速率为6~24 m/s条件下的测试结果表明:相比纯聚酰胺,所得聚酰胺复合材料具有明显更低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并且对摩擦速率呈现一定的自适应性.当复合材料中相变颗粒含量较少时(质量分数5%),复合材料对摩擦速率的自适应能力较弱,而当复合材料中相变颗粒含量较多时(质量分数10%),复合材料的自适应能力较强.纯聚酰胺的磨损模式为严重的黏着磨损;5%相变颗粒改性聚酰胺复合材料呈现典型的磨粒磨损和轻微的黏着磨损,而10%相变颗粒改性聚酰胺复合材料以轻微的磨粒磨损和轻微的疲劳磨损共存.
潘炳力刘永辉朱常宝陈君牛荣军逄显娟张永振
关键词:摩擦磨损性能
共12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