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作品数:1,054 被引量:5,004H指数:28
相关作者:周志华薛宽宏史保川卢文庆张茂根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南京晓庄学院生物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46篇期刊文章
  • 197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22篇理学
  • 186篇化学工程
  • 94篇文化科学
  • 90篇环境科学与工...
  • 67篇一般工业技术
  • 63篇电气工程
  • 57篇生物学
  • 40篇医药卫生
  • 26篇农业科学
  • 19篇自动化与计算...
  • 13篇轻工技术与工...
  • 7篇电子电信
  • 6篇机械工程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天文地球
  • 2篇哲学宗教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183篇催化
  • 100篇催化剂
  • 96篇电催化
  • 95篇电池
  • 86篇纳米
  • 85篇燃料电池
  • 81篇电化学
  • 78篇教学
  • 67篇光谱
  • 55篇甲酸
  • 53篇分子
  • 50篇色谱
  • 49篇荧光
  • 46篇阻燃
  • 45篇阻燃剂
  • 43篇电极
  • 43篇萃取
  • 42篇相色谱
  • 40篇溶胶
  • 39篇离子

机构

  • 1,046篇南京师范大学
  • 121篇中国科学院
  • 79篇南京大学
  • 33篇江南大学
  • 25篇南京晓庄学院
  • 19篇哈尔滨师范大...
  • 17篇南京理工大学
  • 15篇南京工业大学
  • 12篇东南大学
  • 12篇兰州大学
  • 12篇江苏省生物医...
  • 1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0篇中国人民解放...
  • 10篇江苏海四达集...
  • 9篇常州工学院
  • 8篇中国药科大学
  • 7篇南京医科大学
  • 7篇南京中医药大...
  • 6篇淮阴师范学院
  • 6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96篇陆天虹
  • 108篇唐亚文
  • 71篇顾正桂
  • 60篇邢巍
  • 59篇黄晓华
  • 56篇杨锦飞
  • 56篇彭盘英
  • 53篇周志华
  • 50篇王玉萍
  • 47篇赵波
  • 46篇蔡称心
  • 45篇周益明
  • 42篇林军
  • 38篇王炳祥
  • 37篇沈健
  • 36篇冯玉英
  • 35篇杨春
  • 33篇王东新
  • 31篇杜江燕
  • 30篇马宏佳

传媒

  • 126篇南京师大学报...
  • 72篇南京师范大学...
  • 54篇应用化学
  • 33篇化学教育
  • 31篇无机化学学报
  • 23篇化学教学
  • 23篇2009年第...
  • 22篇化工时刊
  • 22篇计算机与应用...
  • 22篇物理化学学报
  • 21篇化学学报
  • 21篇第十四次全国...
  • 21篇第十一次全国...
  • 20篇高等学校化学...
  • 20篇功能材料
  • 16篇中学化学教学...
  • 13篇分析化学
  • 1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1篇2003年江...

年份

  • 5篇2013
  • 10篇2012
  • 25篇2011
  • 85篇2010
  • 127篇2009
  • 98篇2008
  • 125篇2007
  • 109篇2006
  • 103篇2005
  • 93篇2004
  • 103篇2003
  • 62篇2002
  • 75篇2001
  • 26篇2000
1,0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硫堇与寡核苷酸结合序列选择性的光谱研究
2006年
用UV-Vis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谱以及核磁共振光谱等手段研究了硫堇(TH)与两个不同序列寡核苷酸的作用。TH与寡核苷酸作用后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产生了明显的减色红移和荧光猝灭效应。分别计算了TH与[oligo d(GC)]2和[oligo d(AT)]2作用的荧光猝灭常数和结合常数,结果表明TH与GC序列的结合能力比与AT序列更强。通过TH与[oligo d(GC)]2作用后双螺旋链构象变化以及TH质子的1HNMR谱峰明显变宽,进一步说明TH与寡核苷酸结合的序列选择性。
杜江燕李静黄晓华邢巍陆天虹
关键词:硫堇寡核苷酸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谱
磺胺基在非线性光学材料设计中的应用
2007年
以量子化学半经验PM3法对含磺胺基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分子进行了几何构型优化,计算了分子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和电子转移,讨论了磺胺基在非线性光学材料设计中的特点和作用以及不同的取代基及取代位置对分子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的影响.
王英赵波梁小蕊谢唯佳
关键词: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介孔TiO_2的合成及光催化性能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采用P123为模板剂,TiCl4和钛酸异丙酯为混合钛源,合成了介孔TiO2材料,并用焙烧和乙醇回流的方法进行脱模.用BET、TEM、XRD、TG-DTA等手段对TiO2材料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它们对水溶性偶氮染料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高温焙烧脱模的样品能形成介孔结构,且380℃焙烧6h的样品能晶化为锐钛矿相.而乙醇回流48h脱模的样品,模板剂脱除不彻底,且没有锐钛矿相和介孔结构形成.在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中,起关键作用的不是催化剂的孔结构特征,而是其晶态.具有锐钛矿相的介孔TiO2有很高的光催化活性,可与市售的P25光催化剂相媲美.
刘红霞杨春
关键词:介孔二氧化钛光催化性能
Pt/Au原子比对活性炭负载Au-Pt直接甲酸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11年
制备了不同Pt/Au原子比的活性炭负载Au-Pt催化剂(Au-Pt/C),研究了Au/Pt原子比对Au-Pt/C催化剂氧还原电催化性能和抗甲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Au/C催化剂相比,Au-Pt/C具有更好的电催化性能。当Pt/Au原子比从0/50增加到2/48时,Au-Pt/C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氧还原电催化性能和抗甲酸性能;但是当Pt/Au原子比增加到3/47时,该催化剂的抗甲酸性能有所下降。Pt/Au原子比为2/48的Au-Pt/C可以用作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FAFC)的阴极催化剂。
贾羽洁蒋剑春孙康陆天虹
关键词:直接甲酸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
"二氧化硫"双语教学反思
2005年
本文从说教材、说学法、说教法、说评价这四个方面展开,阐述了笔者对双语教学的理性思考以及将这 些思考融入化学双语教学实践的具体做法。
龙琪陈昌云周志华
关键词:双语教学学法说教法二氧化硫
中学化学教师结合化学史进行教学的调查与分析被引量:17
2005年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出“教师即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结合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开发,化学史内容的合理运用为教师开发课程提供了一条具体途径,本文对教师结合化学史进行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解并提出一定建议。
孟献华李广洲
关键词:教师化学史中学化学课程改革教材内容
293K下K^+/CO_3^(2-),HCO_3^-、Cl^-、H_2O四元体系相图的研究——从农药废水中回收无机盐
2005年
用等温法测定了293K下K+/CO32-、HCO3-、Cl-、H2O四元体系的溶解度,根据溶解度数据绘制了相图,相图由KCl、KHCO3、K2CO3·3/2H2O、K2CO3·2KHCO3·3/2H2O四个相区组成。实验结果表明,K2CO3对KCl和KHCO3有强烈的盐析作用。以四元水盐体系相图理论作指导,对吡虫啉农药生产废水进行等温蒸发,分析计算了废水中各种盐的析出顺序及析出量,给出了分离氯化钾和碳酸钾较为理想的蒸发终止点,并提出了合理的工艺流程。
周守勇彭盘英崔世海王玉萍
关键词:吡虫啉废水相图分析
可溶性酞菁化合物的溶剂效应被引量:2
2007年
通过对所合成的9个可溶性酞菁衍生物在13种不同性质溶剂中吸收光谱的研究,发现其最大吸收波长的波数ν与f(n,ε)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表明化合物λm ax的位移变化主要由与溶剂折射率n相关的Bayliss函数项所决定,且与溶剂的介电常数ε有关;忽略酞菁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即聚集的影响)以及溶剂的配位能力,是引起模型线性相关性偏差的主要原因.
包富荣季春卢珊魏少华周宁琳李利沈健
关键词:酞菁溶剂效应吸收光谱
乙酸乙酯-乙醇-水-甘油体系中三元及四元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测定及推算(英文)被引量:3
2004年
设计了液液平衡釜,测定乙酸乙酯-乙醇-甘油、乙酸乙酯-水-甘油及乙醇-水-甘油三元体系的VLE 数据;以Wilson 方程为平衡模型,由两对二元模型和三元体系的VLE 实验数据关联第三对模型参数;测定乙酸乙酯-乙醇-水-甘油体系的VLE数据,由二元模型参数及三元体系的VLE 实验数据计算乙酸乙酯-乙醇-水-甘油体系的VLE 数据并与实验数据比较;本文测定结果及计算结果为乙酸乙酯-乙醇-水、乙酸乙酯-乙醇体系的萃取分离模拟计算及试验提供基础数据。
顾正桂职慧珍毛梅芳林军
关键词:乙酸乙酯乙醇甘油
用PCR-DGGE研究长期施用无机肥对种稻红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27
2007年
以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试验站的发育于第四纪红粘土的种稻红壤为研究对象,采用PCR-DGGE方法研究了长期施用无机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在种植双季稻、连续13a施用不同无机肥后,土壤中细菌、古菌、放线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未种植水稻的土壤与种稻土壤间四类微生物SSUrDNADGGE带谱相似性只有33%~66%。施磷肥的处理NP、PK、NPK之间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4类微生物的SSUrDNADGGE带谱相似性高达75%~81%。施氮钾肥(NK)、不施肥(CK)处理与施磷肥处理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较大,其四类微生物的SSUrDNADGGE带谱相似性分别为69%~77%、55%~77%。研究的目的是深入地了解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为科学施肥、合理利用土壤、保护微生物多样性和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钟文辉蔡祖聪尹力初张鹤
关键词:微生物多样性古菌PCR-DGGE
共10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