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作品数:968 被引量:2,249H指数:16
相关作者:裴星洙俞铭华王炳辉刘顺青吴东岳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凯里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19篇期刊文章
  • 125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702篇建筑科学
  • 125篇交通运输工程
  • 88篇文化科学
  • 31篇天文地球
  • 2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8篇经济管理
  • 15篇一般工业技术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 9篇水利工程
  • 9篇理学
  • 8篇化学工程
  • 4篇哲学宗教
  • 4篇机械工程
  • 4篇电子电信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冶金工程
  • 2篇电气工程
  • 2篇政治法律
  • 2篇语言文字

主题

  • 87篇混凝土
  • 81篇应力
  • 74篇抗震
  • 64篇预应力
  • 62篇钢框
  • 62篇钢框架
  • 52篇抗震性
  • 52篇抗震性能
  • 49篇阻尼
  • 47篇剪力
  • 46篇有限元
  • 45篇数值模拟
  • 45篇值模拟
  • 43篇荷载
  • 42篇剪力墙
  • 42篇钢结构
  • 41篇地震
  • 40篇载力
  • 40篇承载力
  • 37篇时程

机构

  • 945篇江苏科技大学
  • 55篇东南大学
  • 34篇南京工业大学
  • 30篇凯里学院
  • 23篇河海大学
  • 21篇浙江交通职业...
  • 17篇江苏大学
  • 17篇盐城工学院
  • 17篇江苏省地质矿...
  • 16篇同济大学
  • 12篇安徽理工大学
  • 11篇浙江大学
  • 11篇苏州科技大学
  • 10篇苏州科技学院
  • 10篇北京建筑大学
  • 9篇南京工程学院
  • 7篇中国矿业大学
  • 7篇中国矿业大学...
  • 6篇温州大学
  • 5篇南京理工大学

作者

  • 80篇唐柏鉴
  • 59篇裴星洙
  • 57篇姜朋明
  • 53篇周爱兆
  • 50篇吴庆
  • 49篇潘志宏
  • 49篇邵建华
  • 41篇梅岭
  • 38篇王丽艳
  • 32篇刘顺青
  • 32篇王炳辉
  • 27篇王林
  • 24篇刘平
  • 23篇王治均
  • 23篇李红明
  • 23篇张益多
  • 22篇王维
  • 21篇李爱群
  • 20篇赵伟
  • 20篇吴东岳

传媒

  • 106篇江苏科技大学...
  • 28篇工程抗震与加...
  • 27篇山西建筑
  • 23篇四川建筑科学...
  • 22篇混凝土
  • 21篇建筑结构
  • 21篇工业建筑
  • 16篇价值工程
  • 16篇岩土力学
  • 15篇工程力学
  • 15篇科学技术与工...
  • 14篇振动与冲击
  • 14篇江苏建筑
  • 13篇施工技术
  • 12篇岩土工程学报
  • 11篇舰船科学技术
  • 10篇建筑科学
  • 9篇低温建筑技术
  • 9篇建筑结构学报
  • 9篇混凝土与水泥...

年份

  • 66篇2023
  • 66篇2022
  • 62篇2021
  • 63篇2020
  • 56篇2019
  • 84篇2018
  • 60篇2017
  • 57篇2016
  • 60篇2015
  • 46篇2014
  • 63篇2013
  • 56篇2012
  • 86篇2011
  • 54篇2010
  • 28篇2009
  • 22篇2008
  • 10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9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生物胶凝材料固结性能及其抑尘研究
2022年
采用微生物胶凝材料固结松散土颗粒,研究微生物诱导矿化产物特性,分析微生物胶凝材料固结形成固结层的力学性能、抗风蚀性能、保湿性能和抗冻融性能.微生物胶凝材料固结松散土形成的固结层中除了二氧化硅、氧化铝等物相以外,出现了新的物相方解石,这是微生物胶凝材料固结松散介质的本质原因;微生物胶凝材料的最适宜的用量为1.6 kg/m^(2),微生物胶凝材料固结土形成的固结层具有良好的抗风蚀性能,风力侵蚀下质量损失大幅改善,固结层兼具保湿性能和抗冻融性.
詹其伟张爽爽周娟兰张永胜王安辉冯蕾
关键词:方解石
不同电势梯度下新型复合电极的电渗固结试验
2022年
通过自行研制的新型复合电极(CCF),采用大连地区的海相软土,探讨在不同电势梯度下该电极的电渗排水效果.对有效电势、排水量等进行监测,通过求解得出排水速率、能耗等与加固效果相关的参数,对电渗加固性能进行分析,测算加固后的土体含水率,分析含水率变化与加固效果的关系,建立电流与排水速率,能耗与排水量间的关系.利用袖珍触探仪估算加固后的土体承载力,分析电势梯度对加固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电势梯度为1 V/cm时,新型复合电极的有效电势占比达到61.7%,有效电势占比最高.同时,电渗排水速率能够长期保持较高值,且最终的土体承载力最大值达到253.2 kPa,其中,加固土体承载力高于160 kPa的占比约为79%,且承载力均在120 kPa以上,加固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电势梯度下的电渗排水固结试验.
张雷金海晖潘卓杰栾佶王炳辉姜朋明
关键词:承载力
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的海底管线横向屈曲识别方法被引量:1
2022年
针对传统海底管线横向屈曲识别方法无法真实反映海底管线结构状态的问题,本文以含初始缺陷的海底管线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获得的海底管线分布式结构响应,采用Euler-Bernoulli梁挠曲线计算方法建立管道屈曲位移重构算法,实现了荷载未知情况下海底管线前、后屈曲行为的定量识别。以初始缺陷幅值作为变参数,采用初始缺陷海底管线有限元分析与模型实验验证提出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本文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提出的海底管线横向屈曲位移重构算法可定量识别海底管线横向屈曲的产生及发展过程,为解决未知荷载作用下海底管线横向屈曲识别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吴文婧冯新
关键词:海底管线
某匝道桥叠合梁与钢箱梁方案对比分析
连续钢箱-叠合梁桥与连续钢箱梁桥相比具有能充分利用材料性能、增强整体稳定性等优点,也具有自重相对较大,负弯矩区混凝土易开裂等缺点.以某匝道桥为工程背景,运用有限元软件,对比分析了连续钢箱-叠合梁方案与连续钢箱梁方案在施工...
董长春赵伟
关键词:桥梁工程叠合梁钢箱梁受力性能
文献传递
基于因子分析的江苏省城市投资环境综合评价被引量:6
2010年
本文通过构建江苏省主要城市投资环境测度指标体系,运用区域经济学理论与因子分析法,采用SPSS13.0软件对江苏省主要城市的投资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城市投资环境的竞争力由强到弱的排名依次为:苏州、无锡、南京、常州、南通、扬州、连云港、徐州、盐城、淮安,最后文章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江苏省主要城市投资环境的对策和建议。
周爱前郭冬顾红春
关键词:城市投资环境指标体系
基于能量原理的隔震结构地震响应预测法研究被引量:17
2011年
建立地震作用下隔震结构在最大地震响应时刻的能量平衡方程,给出隔震结构隔震层和非隔震层的弹性振动能、塑性能的表达式,推导出基于能量平衡的隔震结构地震响应预测式。以顶部隔震、层间隔震、基础隔震结构为仿真对象,利用时程分析法的数值解验证了地震响应预测式的准确性,比较研究了三种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输入地震波,能量法的地震响应预测曲线包络了多数时程分析的结果,能量法能够较准确地预测隔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值。
裴星洙王维王星星
关键词:能量法隔震结构时程分析
短时强降雨对镇江下蜀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2021年
基于镇江地区的降雨特征,采用Midas GTS NX建立下蜀土边坡的数值分析模型,分别分析短时强降雨入渗时间及坡度对镇江下蜀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短时强降雨作用对不同坡度镇江下蜀土边坡的稳定性影响较大,但随着强降雨时间的持续延长,安全系数值变化较小。研究结果对镇江地区下蜀土边坡的设计及养护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王威姜啸崔雨刘顺青
关键词:强降雨稳定性孔隙水压力
粘弹性消能支撑在网格屋盖结构上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根据网格屋盖结构的动力特性和构造特点,提出粘弹性阻尼器小八字消能支撑进行减震控制,并采用单质点模型推导出设置消能支撑后屋盖结构的阻尼比计算公式,进一步依据震动谱理论推导出单质点分析法预测屋盖消能结构减震系数的公式,对于消能结构的详细设计则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或时程分析法,最后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粘弹性阻尼器消能支撑可以有效降低网格屋盖结构由水平地震主导的反应,包括屋盖侧移、节点水平加速度、柱脚反力等。
唐柏鉴李亚明
关键词:减震粘弹性阻尼器消能支撑阻尼比
基于ADINA的软土地区深基坑开挖有限元模拟被引量:1
2011年
结合某深基坑工程,运用ADINA软件对深基坑施工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基坑开挖的有关规律,对类似工程的施工具有借鉴作用。
许为强姜朋明
关键词:软土深基坑ADINA
少学时条件下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应对策略
2019年
高等学校正向着减少专业课学时,增强实践教育的方向发展。土木工程专业作为一门对于专业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要求都比较高的专业,面对新的形势,如何能够在减少学时的同时,不降低学生专业素质培养的质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分别从教师、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的角度出发,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专业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应对举措,为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薛东焱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教学
共9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