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作品数:4,180 被引量:19,075H指数:39
相关作者:王萍龚守良李娟刘树铮赵刚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502篇期刊文章
  • 586篇会议论文
  • 11篇科技成果
  • 7篇标准
  • 2篇专利

领域

  • 3,102篇医药卫生
  • 494篇文化科学
  • 281篇生物学
  • 93篇哲学宗教
  • 84篇经济管理
  • 74篇理学
  • 63篇自动化与计算...
  • 61篇政治法律
  • 52篇农业科学
  • 4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0篇社会学
  • 36篇轻工技术与工...
  • 14篇机械工程
  • 12篇化学工程
  • 8篇历史地理
  • 7篇建筑科学
  • 6篇核科学技术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语言文字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64篇细胞
  • 329篇基因
  • 252篇小鼠
  • 196篇肿瘤
  • 186篇电离辐射
  • 176篇凋亡
  • 162篇蛋白
  • 133篇影响因素
  • 123篇多态
  • 121篇健康
  • 118篇多态性
  • 117篇教育
  • 115篇细胞凋亡
  • 111篇免疫
  • 109篇老年
  • 108篇糖尿
  • 106篇糖尿病
  • 95篇干细胞
  • 87篇基因多态性
  • 80篇腺癌

机构

  • 4,108篇吉林大学
  • 435篇吉林大学第一...
  • 301篇吉林大学中日...
  • 251篇吉林大学第二...
  • 91篇吉林省疾病预...
  • 57篇北华大学
  • 52篇东北师范大学
  • 48篇军事医学科学...
  • 47篇吉林省人民医...
  • 47篇中国疾病预防...
  • 46篇长春中医药大...
  • 44篇吉林农业大学
  • 43篇首都医科大学
  • 41篇吉林省肿瘤医...
  • 39篇吉林省省卫生...
  • 37篇中国科学院
  • 34篇吉林省妇幼保...
  • 28篇吉林出入境检...
  • 27篇吉林大学白求...
  • 26篇中日友好医院

作者

  • 231篇龚守良
  • 146篇于雅琴
  • 141篇张秀敏
  • 133篇牟冬梅
  • 133篇曹锦丹
  • 122篇王伟
  • 105篇梅松丽
  • 104篇刘晓冬
  • 103篇李晶华
  • 99篇王志成
  • 96篇李波
  • 93篇刘树铮
  • 91篇史杰萍
  • 91篇刘娅
  • 91篇孙志伟
  • 90篇金顺子
  • 86篇于双成
  • 85篇鞠桂芝
  • 81篇张云秋
  • 81篇王丽伟

传媒

  • 578篇吉林大学学报...
  • 209篇医学与社会
  • 176篇中国老年学杂...
  • 166篇中国实验诊断...
  • 129篇中国公共卫生
  • 121篇中华放射医学...
  • 83篇中国高等医学...
  • 80篇中国妇幼保健
  • 57篇中华医学图书...
  • 54篇图书情报工作
  • 50篇情报科学
  • 46篇中国卫生工程...
  • 41篇中国卫生产业
  • 40篇吉林医学
  • 31篇中国生物制品...
  • 30篇中国辐射卫生
  • 29篇情报理论与实...
  • 29篇医学信息学杂...
  • 28篇白求恩医科大...
  • 27篇中国地方病防...

年份

  • 3篇2024
  • 86篇2023
  • 78篇2022
  • 86篇2021
  • 94篇2020
  • 98篇2019
  • 172篇2018
  • 199篇2017
  • 229篇2016
  • 263篇2015
  • 241篇2014
  • 218篇2013
  • 196篇2012
  • 198篇2011
  • 322篇2010
  • 250篇2009
  • 224篇2008
  • 200篇2007
  • 242篇2006
  • 194篇2005
4,1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滑动时间窗视角下科学基金研究前沿探测
了前人探测研究前沿的研究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滑动时间窗视角下基于科学基金的前沿探测方法,并在选取最优聚类算法的基础上,以肿瘤学为例探测其研究前沿,结果表明Agglomerative的聚类效果最优,对4个滑动时间窗内...
冯佳张云秋张浩
关键词:科学基金滑动时间窗可视化分析
MSCs对辐射诱导小鼠胸腺瘤中T细胞CD4/CD8各亚群及各亚群中CD45比例变化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观察MSCs对辐射诱导小鼠胸腺瘤中T细胞CD4/CD8各亚群及各亚群中CD45比例变化的影响,探讨MSCs对辐射诱发肿瘤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应用Kaplan经典方法制备C57BL/6幼年鼠胸腺瘤模型[1],经小鼠尾静脉输注同系鼠MSCs,6个月后取胸腺组织,将胸腺细胞制成单细胞,标记CD4、CD8、CD45,流式细胞术分析T细胞亚群。结果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显示:照射后CD4-CD8-亚群比例由正常组的(5.11±5.10)%降低到(0.01±0.01)%(P<0.05),MSCs治疗(0.61±0.39)%后有所恢复;MSCs治疗组(91.49±4.47)%中CD4+CD8+亚群比例与正常组(82.44±6.06)%接近,单纯照射组(99.09±0.49)%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照射后CD4+CD8-亚群由(7.72±3.37)%下降到(0.87±0.49)%,CD4-CD8+亚群由(4.74±2.59)%下降到(0.02±0.01)%,MSCs治疗后CD4+CD8-和CD4-CD8+都有不同程度上调。正常组、单纯照射组、MSCs治疗组中CD45+在CD4+CD8+中的比例分别为(86.09±2.24)%、(0.16±0.03)%、(97.35±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照射组CD4-CD8-、CD4-CD8+和CD4+CD8-中CD45+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MSCs治疗组有不同程度升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s可使辐射诱导胸腺瘤模型组小鼠胸腺中T细胞CD4/CD8各亚群及各亚群中CD45比例增高或恢复,提示MSCs具有防治辐射诱发胸腺瘤的作用,并对辐射造成的胸腺损伤具有修复作用。
王玲张红梅李东红宋新灵国春龙陈玉丙卢日峰
关键词:MSCS胸腺瘤CD8CD45
pcEgr-IFNγ基因治疗联合放射治疗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4
2001年
目的 探讨pcEgr IFNγ基因 放射联合治疗对移植黑色素瘤B16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免疫学机理。方法 肿瘤局部注射脂质体包裹的pcEgr IFNγ重组质粒后 36h ,接受 2 0GyX射线照射 ,观察放疗后不同时间肿瘤大小 ,放疗后 3d瘤内IFNγ转录水平和 15d部分免疫学指标。结果pcEgr IFNγ基因 放射联合治疗后第 3~ 15天 ,肿瘤生长速率明显低于单纯照射组 ,照后第 9~ 15天明显低于单纯基因治疗组和空质粒对照组 ;治疗后第 3天 ,pcEgr IFNγ基因 放射联合治疗组瘤内IFNγ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单纯基因治疗组 ;脾脏NK细胞毒活性、IL 2和IFNγ分泌活性均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和单纯基因治疗组。结论 pcEgr IFNγ基因 放射联合治疗抗肿瘤作用明显优于单纯放疗和单纯基因治疗组 ,其机理可能与放疗诱导瘤内IFNγ基因表达增强 ,激活荷瘤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有关。
吴丛梅李修义刘树铮
关键词:基因治疗放射疗法肿瘤抗肿瘤作用
吉林省卫生监督医疗执法文书中笔录制作与证据采集调查
2015年
目的:通过调查笔录类文书证据收集及制作现状,分析语境在制作笔录类文书和收集证据中的作用,为加强证据的可靠性和可信度,完善证据链,提高执法水平提供建议和对策。方法:本研究拟以不同级别监督主体在制作笔录类文书不同阶段的语境表现为研究对象,选取吉林省九个市、州级卫生监督所中从事医疗卫生监督工作的监督员作为调查对象,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市级及县区级监督员笔录书写情况无统计学差异,且还原场景的比率较皆高于80%;市级及县区级监督员笔录语境把握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5),市级监督员对于语境的把握要好于县区级监督员;市级及县区级监督员证据收集难易程度和收集方式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市级监督员较县区级监督员来讲,认为证据收集困难但遵循标准收集方式者居多。结论:要从监管部门、监督员、社会媒体以及群众四个方面,从法律普及、语境把握、业务培训、经验积累等多个角度提高证据的客观公正性,提高笔录类执法文书的总体质量。
骆凝陈慧斯张云龙刘玉璐杨淑娟
关键词:行政执法文书笔录语境
pcDNA3转染HPV16E6基因对人宫颈癌细胞C33A细胞生长及周期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HPV16E6对宫颈癌C33A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脂质体法将HPV16E6基因稳定转染宫颈癌C33A细胞,RT-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转染细胞中HPV16E6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HPV16E6基因转染对C33A细胞生长增殖与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稳定转染获得了稳定表达pcDNA3-HPV16E6质粒的C33A细胞克隆(C33A-E6细胞,即pcDNA3/HPV16E6/C33A组)及稳定复制空载体质粒的细胞克隆(C33A-P细胞,即pcDNA3/C33A组),并将未转染的C33A细胞作为对照组。pcDNA3/HPV16E6/C33A组细胞的生长速度比pcDNA3/C33A组和对照组明显加快(P<0.05)。在转染了HPV16E6基因的C33A细胞中,其DNA合成前期Gl和静止期G0(G0/G1期)细胞百分率(39.3%)明显低于pcDNA3/C33A组(53.7%)和对照组(55.4%)(P<0.01);而处于S期细胞的百分率(38.3%)、DNA合成后期G2及分裂期M的细胞百分率(G2/M:32.9%),均明显高于pcDNA3/C33A组(S:29.4%;G2/M:17.0%)和对照组(S:28.0%;G2/M:16.6%)(P<0.01)。pcDNA3/C33A组和对照组细胞周期的各期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PV16E6可能通过某种途径参与了C33A细胞的周期调控,促进细胞分裂,从而促进C33A细胞的增殖。
杨秀坤陈宣男姜铮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细胞细胞周期
五味子油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B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32
2012年
目的:研究五味子油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B细胞的保护作用,探讨其降血糖作用及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mg.kg-1)间隔2次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模型成功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DM)和五味子油治疗组(DM+SCO),另设正常对照组(CON)和正常五味子油组(CON+SCO)。药物干预6周后,检测各组动物血清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水平;大鼠血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采用RT-PCR法检测大鼠胰腺组织Bcl-2、Bax和Caspase 3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五味子油治疗组大鼠FBG水平明显下降(P<0.05),FINS水平明显升高(P<0.05);五味子油治疗组大鼠血清MDA含量下降(P<0.05),SOD及CAT活性升高(P<0.05);五味子油治疗组大鼠胰腺组织Bcl-2mRNA表达水平升高,Caspase 3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5),Bax表达无明显变化,但Bax/bcl-2比值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正常五味子油组大鼠上述指标未出现明显改变。结论:五味子油可通过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副产物,增强抗氧化物酶活力,调节凋亡相关基因,促进血清胰岛素分泌,从而降低血糖。
安丽萍王英平王春梅金明华刘晓梅詹巾卓孙汇李娜王拓杜培革孙志伟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细胞凋亡氧化应激
以“金课”为目标的放射生物学教学模式探索
2020年
放射医学是特种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当前我国医学本科教学中属于小众学科。放射生物学课程是放射医学专业学生培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着消灭“水课”,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本文将以“金课”为目标,将线上、线下课程有机结合,融入慕课、PBL教学和翻转课堂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探索打造双一流背景下放射生物学“金课”课程的可能,对促进放射医学相关学科的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王志成申延男赵刚孙世龙王珍琦何欢金顺子
关键词:放射生物学
MTHFR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的关系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研究人体 N5 ,N1 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 MTHFR)的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的遗传相关性。方法 :采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 PCR- RFLP) ,对 1 1 8例脑卒中患者和1 39例健康人 MTHFR基因 C677T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结果 :病例组 MTHFR基因 T等位基因频率为 5 0 .4%,C等位基因频率为 49.6%;对照组 T等位基因频率为 40 .6%,C等位基因频率为5 9.4%;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出血性卒中 T等位基因频率为 41 .4%,C等位基因频率为5 8.6%;缺血性卒中 T等位基因频率为 5 4 .2 %,C等位基因频率为 45 .8%;无明显差异。结论 :脑卒中汉族人群 MTHFR基因 C677T突变等位基因频率与健康人群存在差异 ;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之间 ,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明显差异。表明 MTHFR基因 C677T突变位点多态性与脑卒中有相关性 。
邬英全方乐于雅琴
关键词: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多态性限制性片段长度
某院2010年-2013年慢性肾衰竭住院患者的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CRF)患者常见病因及构成情况,为疾病的预防与防治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首次在某院肾内科住院的所有成年CRF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69例CRF患者...
朱宣辑刘杨徐长妍郭慧君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住院患者病因
文献传递
纳米SiO_2颗粒对HL-7702细胞的毒性作用和缝隙连接通讯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纳米二氧化硅(SiO2)颗粒对HL-7702细胞的毒性作用和细胞缝隙连接通讯(GJIC)的影响,为纳米SiO2体内外毒性的预测和安全性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透射电镜(TEM)观察2种SiO2颗粒的粒径、分散性和形状;动态光散射法(DLS)检测SiO2颗粒在高纯水和培养液中的粒度分布;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实验检测细胞膜完整性;划痕染料示踪技术检测GJIC。结果:透射电镜,2种SiO2颗粒呈圆形,大小均一,分散性良好,2种颗粒的粒径分别为(447.60±20.78)和(67.42±5.69)nm,分别为亚微米级和纳米级颗粒。动态光散射法,2种颗粒在高纯水和RPMI-1640培养液中的水合粒径分别为(684.37±18.76)、(697.02±19.57)nm和(128.31±7.64)、(133.74±8.97)nm,颗粒均未发生聚集,分散性良好。MTT法,2种SiO2颗粒作用细胞24h后,同一粒径的颗粒,随着浓度的增加,细胞存活率下降;同一浓度下,纳米颗粒比亚微米颗粒的毒性大。LDH活力实验,当作用细胞24h后,2种SiO2颗粒均能够损伤细胞膜,同一浓度下,纳米SiO2颗粒比亚微米颗粒对细胞膜的损伤能力大;同一粒径的颗粒,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加,细胞膜的损伤程度加重。划痕染料示踪实验,纳米SiO2颗粒可抑制GJIC,并且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而在相同浓度下,纳米SiO2颗粒比亚微米颗粒对GJIC的抑制作用更明显。结论:纳米SiO2颗粒能够对HL-7702细胞产生毒性作用,且抑制GJIC。
潘涛金明华刘晓梅杜忠君周显青黄沛力孙志伟
关键词:纳米SIO2颗粒细胞毒性细胞缝隙连接通讯
共4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