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中医研究院

作品数:1,607 被引量:7,375H指数:27
相关作者:吕冠华马进贾冬齐越赵磊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68篇期刊文章
  • 91篇会议论文
  • 19篇科技成果
  • 8篇专利

领域

  • 1,530篇医药卫生
  • 8篇生物学
  • 8篇文化科学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农业科学
  • 4篇建筑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哲学宗教
  • 3篇政治法律
  • 3篇历史地理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语言文字
  • 2篇理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70篇中医
  • 169篇中药
  • 143篇疗效
  • 121篇中医药
  • 97篇辨证
  • 75篇慢性
  • 69篇疗效观察
  • 66篇中西医
  • 66篇哮喘
  • 65篇糖尿
  • 65篇糖尿病
  • 63篇药疗
  • 63篇药疗法
  • 63篇细胞
  • 62篇中西医结合
  • 61篇护理
  • 58篇医药疗法
  • 58篇中医药疗法
  • 55篇心病
  • 54篇益气

机构

  • 1,586篇辽宁省中医研...
  • 524篇辽宁中医药大...
  • 146篇辽宁中医药大...
  • 30篇沈阳军区总医...
  • 24篇中国医科大学
  • 21篇中国医科大学...
  • 20篇辽宁省中医药...
  • 19篇沈阳药科大学
  • 15篇辽宁中医学院...
  • 13篇中国中医科学...
  • 11篇沈阳市中医院
  • 10篇沈阳市第七人...
  • 8篇沈阳医学院
  • 8篇沈阳亿灵医药...
  • 8篇安徽中医药大...
  • 7篇上海中医药大...
  • 6篇大连大学附属...
  • 6篇沈阳市第一人...
  • 5篇辽宁省肿瘤医...
  • 5篇江西中医药大...

作者

  • 97篇李国信
  • 54篇庞敏
  • 49篇于雪峰
  • 42篇梁茂新
  • 40篇左韬
  • 37篇赵磊
  • 34篇王祺
  • 33篇张宏
  • 31篇尤献民
  • 31篇杜佳林
  • 30篇乔世举
  • 30篇郭振武
  • 29篇董波
  • 29篇王东海
  • 28篇贾冬
  • 27篇李秋华
  • 26篇齐越
  • 26篇吕冠华
  • 26篇邹桂欣
  • 25篇焦晓民

传媒

  • 265篇实用中医内科...
  • 179篇辽宁中医杂志
  • 175篇辽宁中医药大...
  • 83篇中华中医药学...
  • 34篇长春中医药大...
  • 31篇时珍国医国药
  • 23篇现代中西医结...
  • 22篇中西医结合心...
  • 22篇中医药临床杂...
  • 22篇中华中医药杂...
  • 22篇中医临床研究
  • 21篇实用药物与临...
  • 19篇中国中医急症
  • 17篇中医药学刊
  • 15篇中国实验方剂...
  • 14篇中成药
  • 13篇中国民间疗法
  • 13篇世界科学技术...
  • 11篇中南药学
  • 10篇中国中医药信...

年份

  • 3篇2024
  • 87篇2023
  • 100篇2022
  • 113篇2021
  • 91篇2020
  • 70篇2019
  • 88篇2018
  • 89篇2017
  • 112篇2016
  • 93篇2015
  • 56篇2014
  • 46篇2013
  • 57篇2012
  • 47篇2011
  • 53篇2010
  • 58篇2009
  • 57篇2008
  • 41篇2007
  • 27篇2006
  • 15篇2005
1,60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循证护理应用于中医护理浅识被引量:3
2007年
曹丽华朱永红
关键词:循证护理
济阴颗粒对雌性冠心病大鼠脂代谢的影响
2021年
目的:考察济阴颗粒对雌性冠心病大鼠脂代谢通路因子小窝蛋白1(caveolin-1,Cav-1)、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VLDLR)、ATP结合盒转运蛋白家族转运蛋白A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a1,ApoA1)、B1类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1,SRB1)mRNA水平、血清总胆固醇含量的影响。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75只,除空白组15只外,其余60只制备绝经期冠心病模型,分为模型组、西药对照组、中药对照组、济阴颗粒组,每组15只。分离心脏主动脉,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雌性冠心病大鼠CAV1、LDLR、VLDLR、ABCA1、ApoA1、SRB1 mRNA水平。结果: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同模型组比较,空白组、西药阳性组、中药阳性组、济阴颗粒组ABCA1、ApoA1、CAV1、LDLR、SRB1、VLDLR mRNA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相比,济阴颗粒组ApoA1、CAV1、SRB1、VLDLR mRNA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济阴颗粒组ABCA1、LDLR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LISA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空白组、西药阳性组、中药阳性组总胆固醇含量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济阴颗粒组总胆固醇含量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济阴颗粒可能通过降低去卵巢雌性冠心病大鼠总胆固醇含量,提高ABCA1、ApoA1、CAV1、LDLR、SRB1、VLDLR mRNA相对表达量来改善雌性大鼠冠心病。
黄赫齐越王若冰张瑜赵磊
关键词:冠心病脂代谢ABCA1APOA1LDLR雌性
基于高通量测序结果的益气化痰活血方干预CBA/J小鼠甲状腺免疫机制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益气化痰活血方干预CBA/J小鼠甲状腺免疫机制。方法采用异源性甲状腺抗原免疫法注射CBA/J小鼠,建立ATT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G)、益气化痰活血方低(YG-1)、中(YG-2)、高(YG-3)剂量组、亚硒酸钠组(SeG),每组10只。另设正常组(NG)。分别给予不同处理因素连续灌胃给药8周。8周后取材,Elisa检测小鼠血清TG-A6浓度;HE染色检测小鼠甲状腺淋巴浸润情况;PT-PCR检测各组小鼠甲状腺组织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NG组相比,MG组小鼠间质可见淋巴细胞浸润,TG-Ab显著升高(P<0.05);与MG组相比,YG-2组小鼠甲状腺组织淋巴细胞浸润情况明显减轻,TG-Ab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NG组比较,MG组IL-21、IL-23R、JAK2、RoRα和IL-17mRNA表达上调(P<0.05);与MG组比较,YG-1组IL-21、IL-23R、JAK2、STAT3和IL-17mRA表达下调(P<0.05);YG-2组IL-1β、IL-21、IL-23R、RORYt和IL-17mRNA表达下调(P<0.05);YG-3组IL-1β、IL-21、IL-23R、RORα、RORYt和IL-17mRA表达下调(P<0.05)。结论益气化痰活血方可减轻ATT小鼠甲状腺淋巴细胞炎症浸润,降低TG-Ab水平,可能与下调IL-1β、IL-21、IL-23R、JAK2、STAT3、RoRYt、RoRα和IL-17mRNA基因表达有关。
潘伊萌杨潇刘子玉孙英惠尹远平高天舒
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卒中神经保护作用的影响被引量:21
2010年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脑卒中急性期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48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2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肿瘤坏死因子(TNF)、血清白介素-6(IL-6)、血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比值(NE%)、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及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ET、TNF、IL-6、WBC、NE%均较治疗前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均增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NIHSS增高幅度小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能抑制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炎症和免疫反应,减轻脑水肿,改善脑供血,改善中风患者临床症状。
李莹倪冬姝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中西医结合疗法醒脑静注射液急症
浅谈恶性肿瘤的辨证论治
2013年
探析中医药作为治疗恶性肿瘤的特色疗法,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本文针对恶性肿瘤的病因病机,在整体观指导下,调整脏腑功能紊乱,纠正气血阴阳的失调,重视中气,将调理脾胃贯穿于治疗始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潘淑云李秋华
关键词:恶性肿瘤调理脾胃
刺血疗法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2年
单翠英霍玉竹
关键词:儿科刺血疗法
补肾壮骨通络汤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探讨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观察补肾壮骨通络汤对肝肾亏虚型股骨头坏死(ARCOⅠ~Ⅱ期)的临床疗效,为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股骨头坏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辽宁中医附属第二医院骨三科2013年10月—2014年10月肝肾亏虚型股骨头坏死(ARCOⅠ~Ⅱ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给予自制补肾壮骨通络汤)和对照组(给予活血健骨片)各30例。治疗3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的VAS评分、JOA评分及Harris标准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评分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的VAS评分、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Harri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补肾壮骨通络汤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有比较显著的治疗效果,中医保守治疗对防治股骨头坏死有独特的治疗优势。
宫云昭李可大唐林
关键词:肝肾亏虚股骨头坏死中医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白长川治疗脾胃病用药规律
2022年
目的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白长川教授治疗脾胃病的医案进行数据挖掘,总结其用药组方规律和学术思想。方法 收集白长川教授2018年1月—2019月12月治疗脾胃病的有效病案,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建立病案数据库,对数据库中频次统计、组方规律和新方进行分析。结果 使用频次≥20的中药有36味;药性主要是温、平;药味主要是苦味、辛味、甘味;药物归经主要是脾、胃、肺经。核心药物全部组合共涉及中药8味,即炙甘草、姜半夏、陈皮、党参、炒白术、厚朴、茯苓、枳实。通过聚类得到新处方8个。结论 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较好地挖掘了白长川教授治疗脾胃病的用药规律,白长川教授认为应该由“因滞而病”论述脾胃病,治疗上巧用补虚泻实兼以和脾胃之法,为临床治疗脾胃病提供新思路。
高静吴希泽庞天霄李越姜婷婷孙晓芳白长川庞敏
关键词:脾胃病用药规律
复痿膏对特发性肺纤维化大鼠FGF/ERK通路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复痿膏对特发性肺纤维化大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通路因子FGF1、FGF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FGFR2、ERK1、ERK2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泼尼松组、复痿膏组、复痿膏+泼尼松组,每组3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组大鼠均进行特发性肺纤维化造模。造模第2天起,泼尼松组给予泼尼松6.25 mg/kg灌胃,复痿膏组给予复痿膏10.80 g生药/kg灌胃,复痿膏+泼尼松组给予泼尼松6.25 mg/kg和复痿膏10.80 g生药/kg灌胃。每组分别于灌胃7 d、14 d、28 d后各处死10只大鼠提取肺组织,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FGF1、FGF2、FGFR1、FGFR2、ERK1、ERK2 mRNA表达水平;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灌胃7 d后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灌胃7 d、14 d、28 d后,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FGF1、FGF2、FGFR1、FGFR2、ERK1、ERK2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同期空白组(P均<0.05),泼尼松组、复痿膏组和复痿膏+泼尼松组大鼠肺组织中FGF1、FGF2、FGFR1、FGFR2、ERK1、ERK2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模型组(P均<0.05),复痿膏+泼尼松组均明显低于同期泼尼松组和复痿膏组(P均<0.05),泼尼松组均明显低于同期复痿膏组(P均<0.05)。病理结果显示泼尼松组、复痿膏组和复痿膏+泼尼松组大鼠肺纤维化和肺泡炎均有改善,复痿膏+泼尼松组改善更显著。结论复痿膏可降低特发性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中FGF1、FGF2、FGFR1、FGFR2、ERK1、ERK2 mRNA表达水平,减轻大鼠肺纤维化程度,但单用效果不如泼尼松,与泼尼松联合应用效果更好。
黄赫王祺赵磊董晓茜乔世举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
负压引流在膝关节韧带重建术后应用效果研究
2022年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技术在膝关节韧带重建术后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2016—2020年收治的因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行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手术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引流组与非引流组,每组各34例,应用超声波测量术后第4日积液量和血肿的形成,评估术后引流在减少关节积液和血肿方面的有效性,比较两组手术后1个月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以及其在膝关节韧带重建术后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结果引流组和非引流组患者测量积液及血肿的平均最大深度分别为4.93、5.11 cm,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组和非引流组患者平均血肿量分别为6.41、9.07 mm,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引流组患者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85.7±3.2)分,明显高于非引流组的(76.8±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两组患者的切口均愈合良好,关节内积液量基本正常,无感染及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负压引流技术在膝关节韧带重建术后应用可减轻术后关节内血肿程度,改善关节功能,有利于早期康复锻炼。
付琳刘欣伟刘铭
关键词:负压引流膝关节韧带重建
共15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