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林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作品数:1,088 被引量:2,469H指数:17
相关作者:李鹏徐晓美闵永军肖广兵潘义勇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71篇期刊文章
  • 74篇会议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510篇交通运输工程
  • 248篇机械工程
  • 183篇经济管理
  • 147篇自动化与计算...
  • 66篇文化科学
  • 37篇农业科学
  • 26篇建筑科学
  • 24篇电气工程
  • 2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8篇动力工程及工...
  • 1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7篇理学
  • 1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0篇电子电信
  • 8篇医药卫生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6篇化学工程
  • 3篇政治法律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21篇汽车
  • 82篇车辆
  • 77篇物流
  • 57篇网络
  • 56篇仿真
  • 47篇交通工程
  • 38篇教学
  • 38篇公交
  • 36篇电池
  • 36篇电动
  • 35篇交叉口
  • 34篇公路
  • 34篇城市
  • 33篇驾驶
  • 30篇交通安全
  • 29篇有限元
  • 28篇悬架
  • 27篇系统设计
  • 23篇配送
  • 21篇电动汽车

机构

  • 1,046篇南京林业大学
  • 28篇东南大学
  • 16篇南京航空航天...
  • 9篇新加坡国立大...
  • 7篇江苏大学
  • 7篇德累斯顿工业...
  • 6篇湖南大学
  • 6篇北京交通大学
  • 6篇长安大学
  • 6篇南京铁道职业...
  • 6篇苏州市运输管...
  • 5篇同济大学
  • 5篇卡莱(梅州)...
  • 4篇河海大学
  • 4篇安徽财经大学
  • 4篇湖北职业技术...
  • 4篇南京理工大学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扬州大学
  • 4篇江苏科创交通...

作者

  • 89篇马健霄
  • 59篇孙宁
  • 57篇郑燕萍
  • 55篇肖广兵
  • 54篇韩宝睿
  • 52篇薛亮
  • 49篇姜晓红
  • 49篇郑琰
  • 45篇羊玢
  • 45篇徐晓美
  • 40篇潘义勇
  • 39篇林丽
  • 36篇邬岚
  • 35篇万茂松
  • 34篇余伟
  • 33篇陈宁
  • 32篇闵永军
  • 29篇张骏
  • 29篇左付山
  • 28篇田杰

传媒

  • 98篇物流工程与管...
  • 68篇物流科技
  • 58篇森林工程
  • 34篇农业装备与车...
  • 34篇智能计算机与...
  • 23篇电子商务
  • 22篇重庆交通大学...
  • 19篇重庆理工大学...
  • 18篇软件
  • 13篇物流技术
  • 13篇公路与汽运
  • 13篇科学技术与工...
  • 13篇教育教学论坛
  • 13篇软件工程
  • 12篇交通运输系统...
  • 12篇内燃机与配件
  • 12篇交通运输研究
  • 10篇汽车实用技术
  • 10篇现代工业经济...
  • 9篇软件导刊

年份

  • 7篇2024
  • 80篇2023
  • 102篇2022
  • 120篇2021
  • 136篇2020
  • 118篇2019
  • 69篇2018
  • 54篇2017
  • 53篇2016
  • 60篇2015
  • 51篇2014
  • 43篇2013
  • 45篇2012
  • 43篇2011
  • 29篇2010
  • 33篇2009
  • 3篇2008
1,0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菜鸟网络农村末端配送与服务质量分析——以东海县为例被引量:9
2018年
菜鸟网络的农村物流依托阿里农村淘宝业务发展,实现商品在农村与城市的双向流通。电商物流末端配送环节直面农村消费者,其服务质量水平影响消费者与企业。通过调研东海县菜鸟网络农村末端配送模式,采用服务差距法进行服务质量评价并提出改善对策,对提升农村电商物流服务质量,促进农村电商发展和提高农村地区居民生活水平有重要意义。
姜晓红张雪婷王慧颖王杰许美贤
关键词:服务质量
车辆操纵稳定性的半主动控制策略
利用汽车后悬架的侧向力产生不足转向的特性,使整个后轴跟随前轮产生相同方向的转向运动的被动四轮转向技术称为随动转向。而四轮主动控制技术可提高车辆在低速时的机动性和在高速时的操纵稳定性,但此项技术需要传感器、控制器和转向装置...
王玉陈宁马洪超徐晓美田杰
关键词:随动转向半主动操纵稳定性
汽车覆盖件冲压材料利用率提升的研究与应用被引量:13
2014年
以汽车覆盖件冲压材料利用率为研究内容,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确定冲压板料剪裁形状。并提出通过计算面积评价指标值E及成形质量评价指标值s,最终获得板料剪裁尺寸的方法,从而有效提升板料冲压材料利用率。通过对某汽车后端板加强件进行实例分析,材料利用率比原板料尺寸提高5%。此方法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闫盖郑燕萍王列亮
关键词:汽车覆盖件板料冲压数值模拟
雪佛兰科鲁兹车燃油表指针反方向旋转
2018年
故障现象一辆2013款雪佛兰科鲁兹车,累计行驶里程约为7万km。客户反映该车在行驶过程中经常出现发动机故障灯异常点亮,偶尔伴有起步和熄火发顿的现象,但车辆在高速行驶中并无其他故障现象。上述故障现象持续约l周后,突然出现燃油表指针反方向旋转(即燃油表指示燃油箱中的剩余油量越来越多)的故障。
万祺章印万茂松
关键词:燃油表兰科故障现象累计行驶里程发动机故障灯
公路隧道群不同区段驾驶人视觉特征差异性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为提高公路隧道群路段驾驶人的行车安全,研究了毗邻隧道群不同区段驾驶人的视觉特征差异性。根据相关研究划分了隧道群不同区段,进一步选取瞳孔面积、注视次数及注视时间作为视觉特征参数。采用BP神经网络及K-means聚类分别得到瞳孔面积训练数据变化趋势以及不同注视区域的注视次数以及时间占比,并分析驾驶人在隧道群不同区段的视觉特征差异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隧道群不同区段瞳孔面积的整体变化大致呈现“上升—平稳—下降—上升—平稳—下降”的趋势,其中开敞段的瞳孔面积变化率最大且最低点略高于普通路段;各注视区域的注视次数及时间占比根据隧道群行车环境的变化而不同,主要体现在远方、前方近处以及车内仪表盘三个注视区域的关注程度。
谭婷王羽尘宗晨宏王祉祈
关键词:交通安全公路隧道群视觉特征
浅议城市机动车停车问题及对策被引量:1
2009年
城市机动车停车问题已影响到城市的经济和生活,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解决。文章以江苏省部分城市停车调查为基础,针对城市机动车停车现状,分析城市机动车停车存在的问题,对缓解城市机动车停车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
陈燕陈飞
关键词:城市交通停车
常见进气增压系统的解析
2012年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交通工具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如何能让一台小排量发动机爆发出大排量发动机的动力呢?进气增压技术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发动机一般采用自然进气,它利用活塞下移形成的真空度将空气吸入气缸。由于自然进气是比较被动的进气方式,进气效率不高,
张永辉李应辉
关键词:大排量发动机交通工具增压技术进气方式进气效率
基于Dynaform获取铝合金成形极限的试验及理论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针对许多轿车上采用的进口铝合金板料缺少材料成形极限图的问题,本文根据铝合金板料失稳理论,将最大凸模压力判断方法与单元应变路径突变判断方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综合判断铝合金板料失稳的方法,并基于Dynaform的有限元仿真,获取铝合金板料的成形极限图。同时论文根据国标进行了铝合金板料的性能试验,试验数据与仿真数据吻合较好。
杨滢鑫郑燕萍王列亮昌诚程
关键词:铝合金成形极限图有限元仿真失稳DYNAFORM
并联式六维加速度传感器的故障自诊断、自修复算法被引量:2
2019年
针对并联式六维加速度传感器的部分输出信号出现干扰失真时,系统解耦算法会完全失效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维传感器的故障自诊断、自修复算法。通过挖掘传感器弹性体拓扑构型中的变形协调条件,推导了系统的6个力协调方程,据此构造了正多边形结构的、关于过渡参量的理想协调闭链。通过分析协调闭链对力协调方程的约束关系,给出传感器故障的诊断组,建立了传感器故障自诊断、自修复算法。通过定义故障自修复率指标,对可修复工况进行统计计算,得到本算法能够实现的最高修复率为72.62%。另外,当传感器支链故障概率小于22%时,样机试验结果表明:局部支链出现故障后,重构系统的综合解耦误差不超过0.18%,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王林康尤晶晶仇鑫叶鹏达符周舟
关键词:六维加速度传感器故障自诊断
考虑碳排放的长三角港口群动态效率测度
2023年
为探究考虑碳排放的港口动静态效率及主要影响因素,探寻兼顾节能减排与港口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采用基于松弛变量的三阶段SBM-DEA(Slack-based Measurement Model-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模型与方向距离函数,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港口动态效率测度模型;应用面板引力模型,剥离环境因素与随机噪声的影响;结合改进的Malmquist指数,根据港口投入、产出要素距前沿面映射点的相对距离计算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最后,选取长三角港口群2008—2020年16个主要港口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港口之间的效率存在明显差异,第3阶段较第1阶段效率均值提升3.474个百分点;多数港口投入指标增加,但产出指标未按同比例增长,这是因为非期望产出指标港口碳排放量逐年增长;货物运输水平增长1个百分点,港口整体泊位数、码头长度和万吨级泊位数冗余分别对应减少0.4192、0.0436和0.3862个百分点;考虑碳排放后港口群第3阶段效率均值下降0.062,效率值低的港口受碳排放的抑制作用较为显著;从动态变化角度来看,长三角港口群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增长1.400个百分点,技术效率与纯技术效率的提升是促进港口发展的重要因素;碳排放产出会对技术进步指数、纯技术效率变动指数和ML指数产生不利影响,对港口结构加以优化及实施低碳发展战略有助于促进港口综合动态效率的提高。
郑琰巴文婷肖玉杰
关键词:水路运输长三角港口群全要素生产率
共10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