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品数:8,359 被引量:58,758H指数:103
相关作者:施斌许志琴王汝成凌洪飞陆现彩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492篇期刊文章
  • 1,835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164篇天文地球
  • 807篇建筑科学
  • 421篇环境科学与工...
  • 355篇石油与天然气...
  • 299篇生物学
  • 18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53篇水利工程
  • 125篇自动化与计算...
  • 110篇理学
  • 97篇文化科学
  • 92篇农业科学
  • 86篇矿业工程
  • 40篇化学工程
  • 38篇经济管理
  • 31篇核科学技术
  • 28篇历史地理
  • 24篇一般工业技术
  • 18篇机械工程
  • 18篇医药卫生
  • 12篇电子电信

主题

  • 754篇地质
  • 712篇地球化
  • 712篇地球化学
  • 696篇矿床
  • 672篇同位素
  • 658篇盆地
  • 547篇成矿
  • 473篇花岗岩
  • 413篇岩石
  • 374篇矿物
  • 318篇流体
  • 303篇锆石
  • 246篇地下水
  • 237篇岩体
  • 234篇化学特征
  • 233篇金矿
  • 227篇油气
  • 224篇地球化学特征
  • 218篇岩浆
  • 187篇年代学

机构

  • 8,333篇南京大学
  • 587篇中国科学院
  • 341篇中国地质科学...
  • 31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74篇河海大学
  • 165篇中国科学院南...
  • 157篇中国地质大学...
  • 144篇中国地质大学
  • 114篇中国石油化工...
  • 109篇成都理工大学
  • 101篇中国石化石油...
  • 100篇江苏省地质调...
  • 99篇东华理工大学
  • 97篇江苏省有色金...
  • 93篇南京地质矿产...
  • 90篇同济大学
  • 78篇中国科学院大...
  • 77篇北京大学
  • 72篇中国石油
  • 67篇中山大学

作者

  • 445篇施斌
  • 207篇王良书
  • 199篇吴吉春
  • 191篇王汝成
  • 186篇凌洪飞
  • 179篇舒良树
  • 171篇胡文瑄
  • 170篇蒋少涌
  • 169篇阎长虹
  • 167篇李晓昭
  • 166篇陆现彩
  • 159篇倪培
  • 146篇唐朝生
  • 145篇罗国煜
  • 141篇沈渭洲
  • 136篇陆建军
  • 132篇贾东
  • 124篇季峻峰
  • 119篇姚素平
  • 114篇马东升

传媒

  • 630篇高校地质学报
  • 279篇南京大学学报...
  • 274篇地质论评
  • 264篇岩石学报
  • 232篇地质学报
  • 195篇水文地质工程...
  • 178篇科学通报
  • 169篇工程地质学报
  • 155篇矿物学报
  • 112篇矿床地质
  • 105篇岩土工程学报
  • 99篇地球化学
  • 95篇古生物学报
  • 95篇矿物岩石地球...
  • 92篇防灾减灾工程...
  • 79篇岩石矿物学杂...
  • 75篇沉积学报
  • 74篇大地构造与成...
  • 72篇中国科学(D...
  • 71篇岩土力学

年份

  • 9篇2024
  • 165篇2023
  • 208篇2022
  • 210篇2021
  • 234篇2020
  • 321篇2019
  • 376篇2018
  • 391篇2017
  • 302篇2016
  • 313篇2015
  • 317篇2014
  • 348篇2013
  • 338篇2012
  • 297篇2011
  • 310篇2010
  • 346篇2009
  • 366篇2008
  • 274篇2007
  • 302篇2006
  • 343篇2005
8,3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郯庐断裂北段中、新生代构造体制转换研究
郯庐断裂北段中、新生代的构造体制转换有5个阶段:①早、中侏罗世时以拉张为主;②晚侏罗纪—早白垩纪时,为北西—南东向的压缩构造应力场;③早白垩世—晚白垩世,为北东向左行剪切构造应力场;④古近纪为北西—南东向拉张构造应力场;...
张庆龙王良书解国爱杜菊民徐士银胡旭芝
关键词:构造体制转换中新生代盆地拉张剪切
文献传递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特征研究
<正>准噶尔盆地东南部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是近年来致密油勘探的重点区块,目前已在多口钻井获得工业性油流,取得了致密油勘探工作的重要突破。本文以典型钻井吉174、吉30、吉31、吉32、吉33、吉251等井的岩心为主要研究...
胡文瑄王小林吴海光
文献传递
关于工程地质学基本理论的认识被引量:1
2001年
概括和总结了我国工程地质50年来的发展历史和所取得的科学成就,将其划分为3个阶段,即条件工程地质学阶段、问题工程地质学阶段和环境与灾害工程地质学新阶段,指出岩土工程特征成因控制论、岩土体稳定性的结构控制论和人地协调论是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理论,重点介绍了在基本理论上发展起来的优势面理论,同时也讨论了我国工程地质学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罗国煜阎长虹
关键词:工程地质学
地质雷达在鸡西公园内溢流坝工程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在景观水利工程中,溢流坝是目前最普遍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水工设施。溢流坝在服役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将产生一系列不同的病害,影响到溢流坝整体的安全,因此定期对溢流坝的病害进行检测并加固是非常重要而必要的。文章简述了一种极为有效的病害检测手段—地质雷达原理检测,利用地质雷达对鸡西松林公园内的溢流坝进行了实际检测,标注异常并给出了病害的常见特征图谱。
尤然邹明阳
关键词:溢流坝地质雷达电磁探测
含水量与孔隙率对土体热导率影响的室内实验被引量:58
2008年
为建立热导率与影响因素间的确定性关系和推算公式,需要严格的实验,即研究某一影响因素时应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在严格控制其他各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分别研究了土体热导率随含水量(保持孔隙率、土样成分等不变)及随孔隙率(保持含水量、土样成分等不变)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再对影响因素的综合影响进行研究。并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土体热导率的变化规律,研究其内在传热机制。分析发现,土样种类不同,热导率随含水量及孔隙率的变化规律也不同,同时还发现土体内部粘粒含量是表征热导率递变速率发生明显变化的重要因素。给出了土体热导率的经验公式,将该公式计算值与工程土体的实验值进行对比后发现,两者间相对误差较小,该公式可直接应用于实际工程。
肖琳李晓昭赵晓豹俞缙胡增辉纪成亮
关键词:土体热导率含水量孔隙率粘粒含量
荡子山白榴霓霞岩包体中富Sr磷灰石的发现及其成因矿物学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荡子山白榴霓霞岩包体中含有大量的富锶磷灰石.利用电子探针微束分析技术对富锶磷灰石的赋存状态、晶形、矿物共生、成分变化以及成因机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发现富锶磷灰石有短柱状和细长柱状两种晶形,并多被其他矿物包裹,表明它们形成于岩浆结晶的早期阶段,其成分为氟磷灰石.之后被富锶流体沿着氟磷灰石颗粒的边缘进行交代,从而形成了富锶磷灰石,交代方式为类质同像置换.富锶磷灰石中SrO含量的变化反映出体系中碱度的变化,体系中的碱度升高时,磷灰石矿物中Sr置换Ca的数量增加,而当体系中的碱度降低时,已经进入到磷灰石矿物晶格中的Na,LREE和Sr离子也会从中分离出来而导致这些阳离子数降低.因此,Sr置换Ca的数量对体系中的碱度变化趋势有着明显的指示意义.根据电子探针成分分析数据计算得出阳离子的个数,富锶磷灰石结构式可写为(Ca3.15~4.963Sr0.019~1.510Ba0.00~0.030Na0.006~0.108REE0.106~0.153)(P2.842~3.028Si0.009~0.094)O12(F0.675~1.079,Cl0.000~0.256,OH–0.084~0.297).利用配有193nm激光的Neptune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仪(LA-MC-ICPMS),对富锶磷灰石原位微区Sr,Nd同位素进行了分析.将分析结果与白榴霓霞岩包体及包体的寄主岩Sr,Nd同位素组成进行了比较,发现交代早期岩浆结晶成因氟磷灰石的富锶流体与白榴霓霞岩包体及包体的寄主岩来自不同的源区,其中,前者来自较亏损地幔,而后两者则来自较富集地幔.
张文兰邵济安王汝成徐夕生车旭东杨岳衡
贵州台江中寒武世凯里生物群的埋藏序列分析被引量:8
1999年
在贵州台江凯里组中发现一系列的风暴沉积韵律层 ,风暴韵律层明显地控制着早期后生动物的埋藏、保存。根据风暴韵律层与化石埋藏、保存特征 ,建立了化石埋藏序列A—D4层。A层为向上变细的、富产潜穴的泥质粉砂岩 ;B层为平行纹层发育的、层面上富产三叶虫化石Pagetia头尾分离的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 ;C层富产软体化石的具弱水平纹理的泥岩 ,凯里化石库就产于此层 ;D层为块状泥岩层 ,仅含少量保存完好的三叶虫化石。
杨瑞东张忠英赵元龙
关键词:凯里生物群
基于反相柱系统分析的原油烃类化合物全二维色—质谱图特征被引量:4
2011年
原油中烃类化合物是最复杂的混合物体系,而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是目前分离复杂混合物体系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该文采用反相柱系统对原油烃类化合物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其中重要的化合物系列进行了识别,为原油中烃类化合物的反相柱系统分析和谱图识别提供了参考。分析结果表明,反相柱系统对饱和烃,尤其是低分子量的异构烷烃和环烷烃等化合物在二维上具有很好的分离效果,因此,反相柱系统对生物降解油饱和烃馏分的"鼓包"化合物(UCM)的分离与研究可能将起到一定作用。
李水福胡守志曹剑何生马军王绪龙张冬梅陈昱瑶
关键词:烃类化合物原油
长岭断陷火山岩储层内碳酸盐矿物碳氧同位素组成及其成因被引量:4
2012年
碳酸盐矿物是火山岩储层内重要的矿物成分,长岭断陷火山岩储层内的自生碳酸盐矿物主要是方解石。本文通过对营城组储层内方解石矿物的碳氧同位素特征分析,探讨储层内碳酸盐矿物成因。研究表明,长岭断陷火山岩储层内方解石δ13 CV-PDB值范围为-12.7‰~0.4‰,δ18 OV-SMOW值范围为3.8‰~12‰,具有高δ18 O值。与方解石平衡的CO2碳同位素计算值范围较宽,为-16.0‰~2.2‰,表明其形成物质的多源性。在δ18 O-δ13 C图解中显示,形成碳酸盐矿物的CO2来源于幔源-岩浆无机成因的CO2和有机质演化过程中产生的CO2,以无机成因CO2源为主。这些无机成因CO2、有机成因CO2和沉积有机质热演化产生的有机酸溶于流体,形成酸性流体。火山岩储层中碳酸盐矿物的形成实质就是这种酸性流体与储层围岩反应的结果。
于文修陆建林张庆龙张彦霞王保华
关键词:火山岩储层碳氧同位素碳酸盐矿物方解石长岭断陷
地下水氮污染原位修复缓释碳源材料的研发与物化-生境协同特性被引量:3
2018年
地下水流速及物质间反应均处于缓慢状态,因此向地下水环境中投加的修复材料应具有缓释性.本研究针对浅层地下水特性及氮赋存特征,以农业废弃物和零价铁(Fe0)为基料,耦合生物、化学反应,开展具有物化-生境协同作用的缓释碳源材料的研发和性能研究.所研发材料具有内核和外壳双层结构.内核为修复基质层,由农业废弃物与Fe0等原料组成.其中,农业废弃物提供微生物所需碳源,Fe0还原水体中硝酸盐氮及DO,快速脱氮并促进厌氧环境形成.外壳为溶质运移渗透层,由原生矿物等组成,可包覆内核材料,减缓内核碳源释放、吸附二次污染物.材料物理测试显示,其内核均匀交联,外壳呈明显均匀孔隙结构(SEM),颗粒强度高达每颗80~105 N,具有良好的机械抗压性;材料密度最低可达1.1 g·cm^(-3),无水中漂浮现象;缓释实验表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碳源缓释性,其总有机碳(TOC)释放量[Max:21~25 mg·(g·L)^(-1)]和速率[Max:0.185 mg·(g·L·d)^(-1)]始终呈现平稳状态,而农业废弃物释碳量[Max:53~75 mg·(g·L)^(-1)]及速率[Max:0.455mg·(g·L·d)^(-1)]波动较大.进一步功能基因丰度分析,材料浸出液有利于反硝化细菌代谢活动.脱氮和捕氧实验初期,该材料体系以Fe0化学脱氮为主,并降低水体DO,有利于反硝化进行;随后,生物反硝化占主导地位,材料脱氮率与其Fe0含量相关性变小,体系形成物化-生境协同脱氮途径.
张雯张雯尹琳
关键词:地下水修复反硝化
共83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