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品数:2,664 被引量:8,584H指数:30
相关作者:施毅许伟伟江若琏黄信凡徐健健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26篇期刊文章
  • 541篇会议论文
  • 1篇标准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02篇电子电信
  • 708篇自动化与计算...
  • 398篇理学
  • 202篇医药卫生
  • 19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38篇电气工程
  • 104篇机械工程
  • 59篇交通运输工程
  • 38篇文化科学
  • 27篇化学工程
  • 24篇天文地球
  • 21篇金属学及工艺
  • 20篇生物学
  • 16篇航空宇航科学...
  • 13篇建筑科学
  • 10篇经济管理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农业科学
  • 4篇冶金工程

主题

  • 144篇图像
  • 121篇超导
  • 110篇信号
  • 95篇网络
  • 80篇视频
  • 79篇通信
  • 77篇雷达
  • 66篇太赫兹
  • 62篇纳米
  • 61篇赫兹
  • 58篇激光
  • 57篇超声
  • 55篇心电
  • 54篇嵌入式
  • 54篇发光
  • 53篇传感
  • 49篇神经网
  • 49篇神经网络
  • 46篇语音
  • 41篇光电

机构

  • 2,569篇南京大学
  • 47篇南京邮电大学
  • 44篇东南大学
  • 36篇中国科学院
  • 31篇南京航空航天...
  • 29篇河海大学
  • 20篇南通大学
  • 19篇南京工业大学
  • 17篇南京师范大学
  • 17篇伊犁师范学院
  • 15篇华中科技大学
  • 15篇南京信息工程...
  • 15篇中国电子科技...
  • 12篇江苏省高速公...
  • 1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1篇山东大学
  • 1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0篇赣南师范大学
  • 10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164篇陈启美
  • 152篇吴培亨
  • 124篇都思丹
  • 117篇王元庆
  • 115篇宁新宝
  • 112篇张兴敢
  • 109篇张荣
  • 97篇郑有炓
  • 90篇许伟伟
  • 88篇陈健
  • 86篇康琳
  • 71篇季晓勇
  • 66篇施毅
  • 61篇李勃
  • 59篇高敦堂
  • 56篇袁杰
  • 53篇葛云
  • 51篇徐骏
  • 49篇冯一军
  • 45篇谢自力

传媒

  • 236篇南京大学学报...
  • 78篇电子测量技术
  • 72篇微处理机
  • 71篇物理学报
  • 51篇现代电子技术
  • 30篇低温与超导
  • 29篇数据采集与处...
  • 27篇科学通报
  • 27篇计算机工程
  • 27篇计算机应用
  • 25篇微波学报
  • 24篇实验技术与管...
  • 23篇仪器仪表学报
  • 22篇声学技术
  • 21篇微计算机应用
  • 21篇应用声学
  • 21篇电子技术应用
  • 21篇激光杂志
  • 21篇电子器件
  • 20篇科学技术与工...

年份

  • 48篇2023
  • 65篇2022
  • 63篇2021
  • 61篇2020
  • 66篇2019
  • 59篇2018
  • 108篇2017
  • 128篇2016
  • 144篇2015
  • 149篇2014
  • 154篇2013
  • 120篇2012
  • 119篇2011
  • 116篇2010
  • 115篇2009
  • 115篇2008
  • 98篇2007
  • 107篇2006
  • 107篇2005
  • 134篇2004
2,6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LD Al2O3对晶硅表面钝化效果的研究
本文较系统的研究了ALD方法Al2O3厚度、淀积模式、晶面、退火温度和时间对钝化效果的影响。ALD的Plasma模式淀积Al2O3的速率相对较快,且尤其适合粗糙的金字塔表面的晶硅样品。对于市场上普通的太阳能级单晶硅片,亦...
李成栋陆嘉文余林蔚徐骏
关键词:太阳电池晶体硅原子层沉积
约瑟夫森结跳变电流统计分布测量系统被引量:4
2007年
本文详细介绍了一种通过对时间的测量来获得单个约瑟夫森结(JJ)跳变电流统计分布P(I)的测量系统,包括致冷系统和测量方案.我们还在测量电路中采取了电磁屏蔽、低通滤波、接地等一系列的降噪措施,使得实验所能测量到的约瑟夫森结的最低等效温度进一步的降低至300mK.
王颖许伟伟孙国柱陈健曹俊宇丛山桦吴培亨
关键词:约瑟夫森结超导超导量子比特降噪
xBiInO_3-(1-x)PbTiO_3薄膜的制备与铁电、介电特性研究
2018年
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在单晶MgO(100)及缓冲层异质结构基底上沉积La掺杂的xBiInO_3-(1-x)PbTiO_3薄膜。通过调控靶材配比和溅射参数,研究了溅射中由于基底加热造成的溅射过程中的薄膜失铅、失铋现象,同时对磁控溅射参数进行了调控和研究,得到了优化的溅射制备条件。利用XRD、SEM、EDS、铁电分析仪等仪器,并对不同BiInO_3组分对薄膜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包括对薄膜的生长取向、形貌、铁电性和居里温度等进行研究,获得综合性能良好的高铁电性、高居里温度的铁电薄膜。
孙科学常月欣成谢锋成谢锋
关键词:钙钛矿结构铁电性居里温度
工科《大学物理》课程PBL教学方案初探被引量:6
2019年
随着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工科《大学物理》课堂的教学也在发生着重大的转变,不仅在课堂主体上有了转换,同时对于教学方式、教育理念也有了全新的要求。本研究中,教师结合新形势下适应性教学的理念,针对百名学生参加的平台大课,探索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按照"问题驱动→探究学习→协作讨论→成果演讲→复习总结"的顺序和环节,设计课堂教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从而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研究型学习能力。教师通过三年教学实践,受到学生广泛欢迎,教学方案仍在不断改进,目前已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任芳芳黄晓林杨燚叶建东刘斌徐骏
关键词:大学物理PBL教学改革
电磁超表面-调控电磁波的新途径
电磁超表面(metasurface)是由亚波长电磁结构单元在平面上排布构成的二维人工电磁结构,该概念近几年才提出,是电磁超材料的最新研究热点。本文将简要总结电磁超表面的概念、特殊性质和潜在应用价值;围绕南京大学近年开展的...
冯一军
用精益六西格玛方法完善某T/R组件生产工艺
2013年
本文介绍了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的基本含义及特点,通过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管理的对比分析,指出了实施精益六西格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针对我所某T/R组件生产工艺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成立精益六西格玛绿带项目组,根据精益六西格玛的五个基本步骤,充分运用适宜的常用方法和工具,改进、完善了该产品T/R组件生产工艺,大大缩短了调试时间,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汤俊傅涛
关键词: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管理精益六西格玛批生产
双路信道无线视频传输系统设计被引量:6
2008年
为了在限制带宽和高误码率的公用移动通信网络上获得高质量的实时视频传输,提出了一种基于双路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技术(EDGE)信道的无线视频传输原型系统。系统以高性能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核心设计无线视频终端,采用H.264编码,利用双路EDGE传输信道,提供较高的传输带宽。运用多缓冲的发送机制和差错控制策略,将视频流发送到视频服务器。实验结果表明,CIF格式的图像传输能达到基本实时的要求。
祁晋王健季晓勇
关键词:无线视频传输
太赫兹实时近场光谱成像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太赫兹成像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潜力非常大,针对这个需求,本文设计并搭建了一种利用光整流和波前倾斜技术产生强场太赫兹信号以及基于电光探测的实时太赫兹(terahertz,THz)近场光谱成像系统.该系统可以进行大视场THz成像和紧聚焦THz成像的切换使用,为实现系统集成化应用提供了方法.并且由于成像是基于传统的太赫兹时域光谱方法,可以同时获得样品图像光谱幅度和相位信息,光谱分辨率约15 GHz.利用该系统测量研究了一系列微纳加工的样品,对成像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实时太赫兹近场光谱成像系统在空间分辨率和成像速度上的优越性,在1024×512的像素下,实时成像帧率高达20 f/s(1200张/min).在大视场THz成像下,空间最优分辨率在1.5 THz达λ/4;在紧聚焦THz成像下,空间最优分辨率在0.82 THz达λ/12,这些性能使该系统在生物医学成像、生物效应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场景.
冯龙呈杜琛杨圣新张彩虹吴敬波范克彬金飚兵陈健吴培亨
关键词:太赫兹时域光谱
基于远红外激光源的太赫兹成像
THz波可以穿透许多物质,相对于可见光和X射线具有非常强的互补特征,在成像方面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透射谱的太赫兹成像系统.
张彩虹王媛媛盖博陈健康琳许伟伟吴培亨
关键词:红外成像太赫兹成像
文献传递
隧道内圆极化电磁波传播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交通隧道的发展要求实现全程的无线通信。运用波导理论及格林函数法对圆极化电磁波在长直圆形隧道中的场分布及传播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了轴向距离的电场分布计算表达式,与已有隧道内传播损耗模型的比较也表明此模型更准确有效,其结果对于隧道内通信网络的优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王正斌毛巍威秦卫平
关键词:电波传播路径损耗模型
共25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