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3AA205010)

作品数:23 被引量:192H指数:7
相关作者:裴国献金丹魏宽海陈滨唐光辉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血管
  • 7篇缺损
  • 7篇组织工程骨
  • 7篇骨缺损
  • 7篇干细胞
  • 6篇血管化
  • 6篇基质干细胞
  • 6篇骨髓基质
  • 6篇骨髓基质干细...
  • 5篇骨组织
  • 5篇成骨
  • 4篇胫骨
  • 4篇灌注
  • 4篇恒河猴
  • 4篇磁共振
  • 3篇血浆
  • 3篇血小板
  • 3篇山羊
  • 3篇细胞
  • 3篇骨修复

机构

  • 17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山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厦门市第三医...
  • 1篇解放军第15...

作者

  • 21篇裴国献
  • 14篇金丹
  • 11篇魏宽海
  • 5篇唐光辉
  • 5篇陈滨
  • 4篇程文俊
  • 4篇黄爱文
  • 4篇曾宪利
  • 4篇江汕
  • 4篇王学明
  • 3篇王永刚
  • 3篇全大萍
  • 2篇汪群力
  • 2篇廖凯荣
  • 2篇伍青
  • 2篇陈书军
  • 2篇任高宏
  • 2篇胡稷杰
  • 2篇相大勇
  • 2篇刘晓霞

传媒

  • 8篇中华创伤骨科...
  • 6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第一军医大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高分子通报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7
  • 10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猕猴的胫骨缺损(英文)被引量:7
2006年
背景:许多实验结果显示组织工程骨植入体内后,其血管化进程和有效程度对骨成骨愈合的优劣起到关键性作用。目的:建立组织工程骨修复猕猴胫骨段性缺损的血管化动物模型,观察其影像学和形态学特点,分析血管化程度和成骨的关系。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材料:支架主要成分为β-磷酸三钙,圆柱状,20mm×8mm(直径),侧方开纵槽2mm宽,内有轴向全长中空管直径3mm,中空管向两端及纵槽开放。孔隙率60%,孔径100~150μm。四五岁健康猕猴29只,体质量在3.5~5kg,雌雄不限。方法:实验于2003-10/2005-07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完成。①将27只猕猴右侧胫骨(共27处)制成中段20mm骨-骨膜缺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3组。②筋膜-血管组在缺损处填塞由骨髓基质干细胞和具有特殊外型(侧槽和中空管)的β-磷酸三钙支架体外构建的复合物,在中空管内移入隐动静脉束的一段,外被带蒂深筋膜;筋膜组、空白组分别填塞组织工程骨并包裹筋膜和单纯组织工程骨。另取2只猕猴的无填充物胫骨缺损作缺损对照。钢板螺钉固定。③在术后4,8,12周时间点分别对各组骨-骨膜缺损行放射影像学评分和X射线阻射密度分析,以及血管面积图像分析。主要观察指标:骨-骨膜缺损放射影像学评分、X射线阻射密度分析、形态学检测以及血管面积图像分析。结果:29只猕猴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猕猴标本大体观察:术后12周:筋膜-血管组植入物各面及中央部完全被骨样组织所包裹或替代,坚硬,折不断,材料2/3被吸收;筋膜组和空白组植入物于内侧及前面仍有部分材料未被骨样组织所包裹或替代,用力可以折断,材料1/3被吸收。②各组支架材料组织学观察:随着时间的延长,3组支架材料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筋膜-血管组最明显;镜下观察,12周时移植物完全被骨�
曾宪利裴国献金丹唐光辉林海宁陈书军程文俊黄爱文
关键词:猕猴属胫骨磷酸钙类
富血小板血浆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抑制效应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一些理论质疑富血小板血浆对骨前体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本实验拟验证富血小板血浆对体外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抑制效应。方法:实验于2005-05/11在南方医科大学组织工程试验室(省级)完成。①实验方法:抽取6名健康志愿者髂前上棘骨髓5mL进行体外细胞培养扩增,静脉血10mL以二次离心法制得富血小板血浆。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时富血小板血浆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来自同一个体。②碱性磷酸酶染色:取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两组:富血小板血浆组加入富血小板血浆使终浓度为100g/L,单纯血清培养组仅加入等量胎牛血清。培养后第7天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细胞为胞质中呈现黑色颗粒或块状沉淀。③矿化结节染色:取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组同上。培养后第19天以0.1%茜素红-TrisHcl(pH8.3)37℃下放置30min,矿盐沉积染色阳性为红色。④Cbfa1基因表达:取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组同上。培养后第3,7,12,16天RT-PCR法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bfa1基因的表达。⑤形态学观察:实验过程中使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生长情况及形态学变化。结果: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培养后第7天,富血小板血浆组碱性磷酸酶阳性细胞数量较单纯血清培养组明显减少,且阳性细胞内灰黑色颗粒也明显减少,为弱阳性。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矿化结节染色结果:培养后第19天,单纯血清培养组可见细胞表面有较多的矿盐沉积,但未形成明显的矿化结节。富血小板血浆组细胞表面只有稀少的矿盐沉积。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bfa1mRNA的表达:培养后第3,7,12,16天,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单纯血清培养组与富血小板血浆组cbfa1基因表达量均逐渐增高,同一时间点两组间cbfa1基因的表达基本相似。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学变化:富血小板血浆组骨髓间充�
程文俊金丹郭刚李旭黄爱文相大勇胡稷杰裴国献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复合富血小板血浆的可注射型组织工程骨体外培养观察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以纤维蛋白胶(FG)、富血小板血浆(PRP)及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构建一种可注射型组织工程骨,体外培养并研究其体外生物学特性及超微结构。方法从兔髂骨处抽取骨髓体外培养BMSCs并诱导向成骨细胞分化,抽取兔自体动脉血提取PRP,以FG、BMSCs、PRP共同构建可注射型组织工程骨并体外培养。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如凝胶形成时间,组织学特点、细胞存活情况及其超微结构特征等。结果构建的可注射型组织工程骨可在短时间内形成凝胶,体外培养1周时其中细胞生长良好,电镜下见纤维蛋白网格结构致密,种子细胞及血小板颗粒分布广泛。结论以FG、BMSCs、PRP构建可注射型组织工程骨操作简单,其生物活性良好,可塑形性好,种子细胞在其中生长增殖较佳,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黄爱文金丹彭道波裴国献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组织工程骨纤维蛋白胶骨髓基质干细胞
兔股骨缺损模型的建立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传统的兔桡骨骨缺损模型和胫骨骨缺损模型在骨的愈合过程中,不能排除与其紧密相临的尺骨或腓骨骨膜向骨缺损区成骨。为避免这种缺点,拟设计兔股骨1.5cm骨缺损模型,从而提供一种较为科学的骨缺损模型。方法:实验于2004-03/2005-12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动物所完成。选取健康月龄6个月的新西兰大白兔6只,均制备左侧股骨中段长1.5cm的段缺性骨与骨膜缺损。从兔左后肢股骨前外侧纵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深筋膜,沿股直肌与股外侧肌间隙锐性分开进入,不切开骨膜,于股骨前外侧放置已塑形好的4孔普通钢板,钢板预弯弧度5°~8°,以使钢板和股骨向前外凸的弧度相吻合。电钻钻孔后依次旋入4枚螺钉固定,可在两边两个螺钉之间各加用一根细钢丝环扎以增加牢固性。于钢板第2、3孔之间,以线锯锯断股骨一侧,用直尺测量股骨1.5cm长,并标记好另一端截骨线,线锯截断,并切除该段对应的骨膜,造成标准的1.5cm段缺性骨与骨膜缺损,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缝合后敷料包扎,术后肌注青霉素钠40万u预防感染。术后严密观察6只兔的精神状况、饮食、活动、伤口愈合情况。分别于术后6,12,18周各处死2只,大体观察骨缺损处的表面变化、内痂形成、两截骨端变化、骨缺损修复情况;摄左侧股骨正位X光片观察骨缺损愈合情况。结果:实验选取新西兰大白兔6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动物一般情况:术后第1天所有兔的精神状况稍差,进食略减少,活动减少,术肢跛行明显,全身无皮疹及畏寒发热。2d后逐渐恢复正常活动,饮食增加,精神好转。②术后骨缺损区大体观察结果:术后6周骨缺损区有质较软的肉芽组织,无明显骨痂形成。术后12周有少量比较薄的骨痂,骨缺损区为软组织包裹。术后18周骨痂形成较前稍有增多,但骨缺损区仍无骨性连接,骨缺损未愈合。③术
张元平崔继秀裴国献王永刚郭飞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骨螺丝骨再生
神经化组织工程骨构建的初步观察被引量:35
2005年
目的评估两种组织工程骨体内神经化重建方法的成骨效果,研究神经化与成骨的相互关系。方法26只新西兰大白兔,其中24只随机分成四组:组织工程骨组(A组),感觉神经束植入组(B组),运动神经束植入组(C组),血管束植入组(D组);另2只为空白对照组。每只动物均制备左侧股骨长1.5cm的段缺性骨与骨膜缺损,钢板固定后骨缺损处分别植入用四种方法制备的组织工程骨。植入的神经分别是隐神经和股神经肌支。术后4、8、12周摄股骨正位X线片,用放射影像学评分和X线阻射影分析比较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在组织工程骨中植入感觉神经束后,比单纯组织工程骨和运动神经束植入的修复效果均有明显提高,而在组织工程骨中植入运动神经束与单纯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相比较无明显差异,感觉神经束植入与血管束植入的成骨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血管束植入组的成骨效果优于其它两组。结论利用感觉神经束植入的方法可以提高组织工程骨的成骨作用,而植入运动神经束却无此作用。
张元平崔继秀裴国献王永刚金丹秦煜陈滨魏宽海
关键词:组织工程骨成骨骨缺损神经化
组织工程中生物可降解高分子的功能化及生物学修饰被引量:3
2005年
可生物降解高分子在组织工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组织工程对支架材料的生物学要求出发,对可生物吸收高分子的本体改性引入功能基团,进而通过化学键合促进细胞特异性黏附的短肽序列(RGD)、含功能性基团的水凝胶通过化学键合或物理包覆固定RGD以及聚合物表面修饰固定RGD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赵洁全大萍廖凯荣伍青
关键词:生物学功能化生物降解高分子细胞特异性生物吸收RGD
恒河猴体内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的监测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采用X线、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磁共振灌注成像三种不同方法监测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的情况,对比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实验于2005-05/08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①选用13只成年雄性恒河猴的26条下肢,取1条下肢用于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培养,其余25条下肢分为5组:β-磷酸三钙+骨髓基质干细胞+血管束组、β-磷酸三钙+血管束组、β-磷酸三钙+骨髓基质干细胞组、单纯β-磷酸三钙组、空白对照组,5条/组。β-磷酸三钙直径12mm,长度20mm,横截面呈C型。血管束来源于恒河猴胫骨内侧皮下隐动脉分支,其外径约0.8~1.0mm。②13只恒河猴麻醉后,取胫前直切口,沿胫前肌与胫骨间隙进入。于胫骨外侧放置7孔AO重建钛钢板,除第4孔外其余孔2.5mm钻头钻孔,3.5mm丝攻攻丝后钛螺钉固定。于钢板第3~5孔之间用线锯锯断胫骨,切除该段相应骨膜,造成2cm的段缺性骨与骨膜缺损。然后根据动物分组填入各自相应材料,制备动物模型。③各组术后4,8,12周行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查并计算信号强度-时间曲线的最大线性斜率(SSmax)及基线值(SIbaseline),拍摄恒河猴胫骨X线片并计算其透光度,同时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并计算摄取比值。结果:实验选用13只成年雄性恒河猴的25条下肢,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术后骨缺损区X线检查结果:各组骨缺损区透光度随着术后周数的延长均呈现不同的下降趋势。与术后4周比较,术后8,12周β-磷酸三钙+骨髓基质干细胞+血管束组均明显下降(P=0.001);与术后8周比较,术后12周β-磷酸三钙+血管束组、β-磷酸三钙+骨髓基质干细胞组均明显下降(P=0.002,P=0.021)。②各组术后骨缺损区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结果:β-磷酸三钙+骨髓基质干细胞+血管束组、β-磷酸三钙+血管束组、β-磷酸三钙+骨髓基质干细胞组、单纯β-磷酸三钙组感兴趣区同位素计数比�
王学明裴国献金丹魏宽海江汕唐光辉
成年恒河猴骨髓基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被引量:20
2004年
目的对猴骨髓基质干细胞BIJK1HC进行体外培养及扩增,观察其原代及传代细胞的生长特点及生物学特点。方法抽取/只成年猴髂骨骨髓,用全骨髓培养法进行体外培养获得IJK1H,胰酶消化传代,用条件培养基培养传代细胞。逐日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对传代细胞进行RQ染色及碱性磷酸酶B?STC染色。结果成年雄性恒河猴IJK1H体外培养生长良好,原代细胞A.LA>U汇成单层,传代后/L!U长满瓶底。RQ染色光镜下观察见IJK1H为单核细胞9细胞呈梭形、多角形,传代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呈强阳性。结论猴IJK&的体外培养增殖能力强,可诱导为成骨细胞,可作为灵长类动物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汪群力裴国献曾宪利金丹魏宽海任高宏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
影像学技术在组织工程骨修复山羊大段骨缺损长时间观察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ECT)、X线、CT等影像学技术在组织工程骨修复山羊大段负重骨骨缺损远近期实验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中国青山羊15只,制备单侧胫骨2cm的骨膜与骨缺损,缺损内植入组织工程骨犤CHAP珊瑚羟基磷灰石+经诱导分化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marrowstromacells,BMSCs)犦,术后ECT、X线、CT等影像学手段检查,评价骨缺损修复情况及各种手段的应用价值。其中在早期术后2、4、8周行ECT检查,4、8、12周行X线检查。远期在术后2、3、6个月行CT检查,术后6、12、18个月行X线。结果术后影像学手段检测表明,组织工程骨组可以修复2cm的骨缺损,ECT显示在术后2个月内骨再生和再血管化进展顺利,X线和CT显示术后组织工程骨成骨呈渐进性和偏心性,12个月以后组织工程骨与山羊胫骨牢固愈合,并开始塑形。结论组织工程骨具有良好的修复山羊大段骨缺损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影像学技术提供了理想的直观依据。
陈滨裴国献王珂唐光辉金丹魏宽海任高宏
关键词:骨组织工程山羊成骨影像学
骨组织工程研究进展被引量:48
2004年
骨组织工程是目前公认的最有可能在临床取得实际效益的研究领域之一。在种子细胞方面,干细胞向成骨细胞的诱导分化、种子细胞的体外大规模扩增等是组织工程骨构建和临床应用的首要环节和基本要素。生物材料研究的热点在于新型仿生化、智能化生物材料的制备和应用。在组织工程骨的构建方面,血管、神经化组织工程骨的同步构建与应用研究是骨组织工程由基础向临床应用的关键性环节。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骨组织工程已得到初步临床应用,在取得较好疗效的同时,又为骨组织工程的基础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和研究方向。本文从种子细胞、生物材料、组织构建及其临床应用等方面对近年来骨组织工程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骨组织工程研究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骨组织工程进一步发展的若干策略。
裴国献金丹
关键词:骨组织工程生物材料种子细胞成骨细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