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10578)

作品数:10 被引量:26H指数:3
相关作者:宋于刚孙凤蓬陈学清张绍荣张亚历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长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溃疡
  • 3篇胃溃疡
  • 3篇细胞
  • 2篇粘膜
  • 2篇三叶因子
  • 2篇三叶因子2
  • 2篇受体
  • 2篇窦粘膜
  • 2篇胃酸
  • 2篇胃窦
  • 2篇胃窦粘膜
  • 2篇壁细胞
  • 1篇电镜
  • 1篇电镜观察
  • 1篇研究方法
  • 1篇氧合
  • 1篇氧合酶
  • 1篇抑素
  • 1篇应激性
  • 1篇应激性溃疡

机构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宋于刚
  • 5篇孙凤蓬
  • 3篇张亚历
  • 3篇张绍荣
  • 3篇陈学清
  • 2篇高天明
  • 1篇何雅婧
  • 1篇肖莎
  • 1篇鲍光欣
  • 1篇李旭
  • 1篇宋兰林
  • 1篇何美蓉
  • 1篇桑显富
  • 1篇覃汉荣
  • 1篇武钢
  • 1篇邢锐
  • 1篇但汉雷
  • 1篇程蔚
  • 1篇徐俊
  • 1篇杨晓强

传媒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4篇200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大鼠壁细胞的黏膜刮取式分离方法被引量:1
2003年
采用黏膜刮取式方法 ,分离大鼠胃黏膜细胞。用相差显微镜、HE染色、电镜、荧光显微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等方法 ,对壁细胞进行观察和鉴定 ,并测定了壁细胞直径。结果成功地分离了大鼠胃黏膜细胞 ,同时证实 ,壁细胞在所分离的细胞中直径最大。
孙凤蓬宋于刚张彦高天明张亚历宋兰林
关键词:SD胃黏膜壁细胞细胞分离
单细胞RT-PCR研究方法及其应用被引量:5
2002年
在单细胞水平对基因表达进行研究,可有效地避免多细胞水平研究的诸多局限。可借助膜片钳电极所形成的吸收通道,或借助其它方法,获取单个细胞,对其进行单细胞水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采用嵌套PCR方法、或三元尾端PCR扩增方法,对单细胞mRNA进行RT-PCR扩增,可收获足量、可靠和稳定的产物。单细胞RT-PCR可应用于受体研究、离子通道研究等方面。
孙凤蓬宋于刚张亚历李文军
关键词:研究方法膜片钳受体离子通道
大鼠胃窦粘膜G、D细胞的免疫电镜观察被引量:1
2002年
采用胶体金免疫电镜方法并加以改良,对大鼠胃窦粘膜G、D细胞进行观察,同时对G、D细胞内胶体金颗粒数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免疫胶体金颗粒分布于G、D细胞中,标记胃泌素或生长抑素的金颗粒主要呈分叶状或岛状的聚集体,多数游离存在于G、D细胞基底膜侧的胞浆中,少部分定位在G、D细胞核内;G细胞中金颗粒聚集体的金颗粒数目为107.04±19.68,D细胞中金颗粒聚集体的金颗粒数目为83.36±17.58。
孙凤蓬宋于刚覃汉荣肖莎余力赵彤
关键词:胃粘膜G细胞D细胞免疫电镜
三叶因子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构建TFF2-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方法:应用体外基因拼装方法合成TFF2,然后TA克隆于pGM-Teasy载体中.阳性克隆经测序鉴定.再经双酶切消化后,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上,经酶切鉴定与测序证实.结果:合成的TFF2经TA克隆后,筛选得到的阳性克隆,经测序鉴定,与设计的TFF2基因序列完全一致.经酶切连接并成功插入pcDNA3.1上.结论:成功构建了TFF2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为以后的胃溃疡研究奠定了基础.
张绍荣杨晓强邢锐宋于刚陈学清
关键词:真核表达载体胃溃疡
高温对溃疡大鼠胃窦粘膜胃泌素、生长抑素及胃动素的影响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研究高温对溃疡大鼠胃窦粘膜胃泌素、生长抑素及胃动素的影响。方法 4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以冰乙酸注入大鼠胃窦前壁制作胃溃疡模型,放免法检测动物在不同温度下胃窦粘膜的胃泌素、生长抑素、胃动素水平。结果 胃溃疡后胃窦粘膜胃泌素、胃动素水平上升,生长抑素水平下降。高温溃疡组的溃疡后胃窦粘膜胃泌素、胃动素上升幅度较适温对照组的上升幅度减小,高温溃疡组的溃疡后胃窦粘膜生长抑素下降幅度较适温对照组的下降幅度减小。结论 高温会对胃溃疡大鼠胃窦粘膜的胃泌素、生长抑素、胃动素含量产生影响。
孙凤蓬但汉雷宋于刚程蔚
关键词:高温胃窦粘膜胃泌素生长抑素胃动素
大鼠应激性溃疡自愈过程中环氧合酶表达的变化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研究大鼠应激性溃疡自愈过程中环氧合酶的表达;探讨环氧合酶在应激性溃疡自愈过程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检测大鼠应激性溃疡自愈过程中环氧合酶蛋白和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的大鼠胃粘膜COX-2表达极低,而在溃疡自愈过程中其表达显著增加(P<0.05),并随自愈时间而减弱;COX-1在应激性溃疡自愈各组和对照组中均表达,自愈各组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鼠应激性溃疡自愈过程中COX-1和COX-2均有表达。参与了应激性溃疡的自愈过程,其作用可能主要与COX介导分泌的前列腺素有关。
徐俊宋于刚桑显富鲍光欣李旭武钢陈东升
关键词:应激性溃疡环氧合酶
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肠嗜铬样细胞的变化
2005年
目的:探讨肠嗜铬样细胞与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的关系.方法:通过制备大鼠乙酸性胃体溃疡模型,采用免疫组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放射免疫测定的方法,观察溃疡自愈过程中大鼠胃黏膜内ECL细胞形态、组氨酸脱羧酶(HDC)mRNA和组胺含量的变化.结果:胃溃疡大鼠胃黏膜内HDC阳性细胞率和胞质平均灰度值在制模术后第1日即开始降低,术后第6日达到最低,随后开始回升,术后第12日基本正常.胃黏膜内HDC mRNA表达在制模术后第1日开始降低,第3日最明显,第6日开始恢复,第9日后接近正常.制模术后胃黏膜内组胺含量也出现下调,以术后第6日为最低.结论:ECL细胞可通过减弱其合成组胺的功能。
何美蓉张绍荣宋于刚陈学清
关键词:胃溃疡肠嗜铬样细胞组胺
白介素-1β对壁细胞酸分泌等胃功能的主要作用及机制被引量:4
2002年
白介素(IL)-1β是已知具有胃细胞保护性、抗溃疡、抗分泌和延迟胃排空的最强力因子,它通过刺激胃内前列腺素合成而产生作用。IL-1β通过多种通路抑制培养壁细胞的酸分泌,该抑制发生于后受体水平。IL-1β对分泌酸的壁细胞、和分泌组胺的ECL细胞二者具有阻滞作用。壁细胞表达IL-1受体。IL-1β抑制卡巴可和胃泌素刺激的壁细胞酸分泌作用,对组胺刺激也有一定作用。HP感染导致浸润的胃粘膜炎症细胞释放包括IL-1β的细胞因子。IL-1β可通过其对ECL细胞分泌组胺活性的抑制,相应地介导酸分泌的抑制。
孙凤蓬宋于刚高天明张亚历
关键词:白介素-1Β壁细胞胃功能胃酸分泌IL-1受体
人三叶因子2治疗大鼠胃溃疡的效果评价
2006年
目的探讨人三叶因子2(hTFF 2)治疗大鼠胃溃疡的疗效。方法将48只雄性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Ⅰ、Ⅱ、Ⅲ组,冰乙酸法制作慢性胃溃疡模型。造模时Ⅰ、Ⅱ、Ⅲ组于胃黏膜下分别注射pcDNA 3.1-hTFF 2(人三叶因子2插入pcDNA 3.1载体;pcDNA 3.1为真核表达载体,有进入胃黏膜下细胞的特性)西米替丁及pcDNA3.1。造模后7、14 d各组分别处死8只大鼠,测定溃疡面积、胃液总酸度及黏液糖蛋白水平。结果Ⅰ、Ⅱ组较Ⅲ组溃疡面积明显缩小,Ⅱ组较Ⅰ、Ⅲ组胃总酸度明显降低,Ⅰ组较Ⅱ、Ⅲ组黏液糖蛋白量明显增加,P均<0.001。结论pcDNA 3.1-hTFF 2单次局部注射可通过增加黏液糖蛋白的分泌促进大鼠胃溃疡愈合。
张绍荣何雅婧陈学清宋于刚
关键词:胃溃疡胃酸西米替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