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CB707304)

作品数:10 被引量:35H指数:4
相关作者:李实廉黎明姬泽敏杨思玉秦积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CO2
  • 2篇氧化碳
  • 2篇原油
  • 2篇提高采收率
  • 2篇二氧化碳
  • 2篇CO
  • 2篇采收率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原油
  • 1篇动力学分析
  • 1篇动压力
  • 1篇多孔介质
  • 1篇压力梯度
  • 1篇优化设计
  • 1篇油气
  • 1篇原油体系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试验
  • 1篇致密储层
  • 1篇水合物

机构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勘探...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四川工商职业...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 1篇盘锦职业技术...

作者

  • 4篇李实
  • 2篇杨胜来
  • 2篇刘晓蕾
  • 2篇秦积舜
  • 2篇姬泽敏
  • 2篇杨思玉
  • 2篇廉黎明
  • 1篇詹扬春
  • 1篇陈兴隆
  • 1篇马德胜
  • 1篇张毅
  • 1篇张可
  • 1篇赵佳飞
  • 1篇刘同敬
  • 1篇李芳芳
  • 1篇汤钧
  • 1篇陈浩
  • 1篇宋永臣
  • 1篇沈勇
  • 1篇于东海

传媒

  • 3篇特种油气藏
  • 1篇煤矿机械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辽宁石油化工...
  • 1篇China ...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二氧化碳对重质链状烷烃的膨胀效应被引量:4
2016年
目前CO2对烃类纯组分膨胀效应研究主要针对碳数小于16的轻质中质烷烃,对碳数大于16的重质烷烃并未涉及,为此,选取碳数为20~32的3种重质链状烷烃,分别与CO2组成不同物质的量之比的二元体系,进行不同温度下的恒质膨胀实验,获取重质链状烷-CO2体系膨胀系数的基础数据,探究CO2对于重质链状烷烃的膨胀效应。实验结果表明:相同状态时,不同碳数的重质链状烷烃-CO2体系的膨胀程度影响几乎相同;在CO2含量较高时,温度和压力对膨胀程度有一定影响,温度越高、压力越小,体系膨胀程度越大;膨胀系数随CO2物质的量百分含量增加呈抛物线趋势增大。研究结果对于水驱后重组分含量较高的原油开展CO2驱相态计算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刘晓蕾王正东韩海水
关键词:CO2提高采收率
致密储层衰竭开采规律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致密油通常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在启动压力梯度存在及一定假设的前提下,分析原油在地层中由基质流向裂缝的渗流规律。通过建立数值模型,分析了在一维空间下的压力、渗透率、岩心尺寸等因素与衰竭采出程度的关系,并绘制了三维图版。结果表明,当岩心尺度很小时,影响采出程度的主要因素为衰竭压差;而当尺度增大时,衰竭采出程度与岩心长度及渗透率的关系越来越显著。根据所得结论在一维条件下提出了考虑各种因素下的计算采出程度的经验公式,并将空间扩展到三维,在一维的基础之上修正公式,得出了三维基质块衰竭采出程度的经验公式,对生产实践提供一定参考意义。
许洋杨胜来张占东韩伟
关键词:经验公式正交试验启动压力梯度
泡点压力处地层原油黏度预测被引量:1
2014年
在分析300余个地层油样品高压物性测试数据的基础上,运用麦夸特法和通用全局优化法,利用气油比和油藏温度下地面原油黏度值,预测油藏温度下泡点压力处地层油黏度关系式。结果表明:通过与现有的黏度预测关系式对比,该预测关系式形式简单,便于现场快速计算,预测精度满足工程要求,同时为油藏工程方案设计及数值模拟器的修改完善提供了可靠的参考黏度关系式。
张可李实马德胜陈兴隆
关键词:气油比
二氧化碳对原油中胶质沥青质作用的可视化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为明确CO_2驱油过程中胶质沥青质沉淀原因,从原油中分离出胶质和沥青质分别与正庚烷和甲苯配置成胶质模拟液和沥青质模拟液,并用2种模拟液分别与CO_2组成不同摩尔分数的二元体系,通过高压显微固相沉淀实验,观察2个体系中固相颗粒的变化规律,探究CO_2对胶质沥青质的作用机理。实验表明:胶质模拟液-CO_2体系中CO_2的摩尔分数达到12.50%时,胶质颗粒发生沉淀,随CO_2含量增加沉淀半径增大;当CO_2摩尔分数增至35.00%时,胶质沉淀开始沉积,发生聚集;当CO_2的摩尔分数大于50.00%时,降低体系压力至泡点压力以下,CO_2先从正庚烷液相中析出,后从液状胶质聚集体中析出。沥青质模拟液-CO_2体系在泡点压力处颗粒半径最大;随CO_2含量增加,沥青质颗粒沉淀半径增大;当CO_2摩尔分数增至60.00%时,沥青质颗粒发生聚集形成沉积。该项研究对于分析CO_2驱过程中胶质沥青质对沉淀的贡献情况、沉淀生成的主要原因以及如何减小沉淀对生产造成的伤害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对于增强原油的运移能力进而提高储层原油采收率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刘晓蕾杨思玉秦积舜李实姚小琪
关键词:胶质沥青质二氧化碳可视化提高采收率
用于CO_2驱的助混剂分子优选及评价被引量:10
2015年
中国油藏开展CO2驱油技术,普遍存在着油藏混相压力高,导致混相驱难以实现及采收率低的问题,为此,借鉴CO2-水体系的微乳液领域中所使用的表面活性剂,以氟代烷烃链和非氟OAc链作为亲CO2端,以烷烃类结构作为亲油端,研制了合成有机助混剂。利用界面张力测试,分析其在煤油和原油油样中降低CO2-油样界面张力和CO2驱最小混相压力的作用并进行优选。测试结果表明,筛选出的两类新型助混剂(全乙酰葡萄糖十二烷基酯分子与柠檬酸三异丙酯分子)都具有较好的助混效果。在某油田原油的应用测试中,在CO2驱替气中加入全乙酰葡萄糖十二烷基酯分子后,CO2-油样界面张力平均降低28.7%,CO2驱最小混相压力降低27.47%,效果明显,具备进一步研究以投入工程应用的价值。
杨思玉廉黎明杨永智李实汤钧姬泽敏张永飞
关键词:CO2驱
Measurement of Fluid Flow in Pipe and Porous Media by 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2012年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process of fluid flow in pipe and porous media with different pore structures.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technique was used to visualize the pore structure and measure fluid flow.The porous media was formed by packed bed of glass beads.Flow measurement was carried out by a modified spin echo sequenc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elocity distribution in pipe is annular and the linear relation between MRI velocity and actual velocity is found in pipe flow measurement.The flow distribution in porous media is rather heterogeneous,and it is consistent with heterogeneous pore structure.The flow through pores with the high volume flow rate is determined largely by geometrical effects such as pore size and cross-sectional area.
蒋兰兰宋永臣刘瑜豆斌林朱宁军赵佳飞BULITI Abudul
关键词:流体流动
基于Simulink矿用自卸车平顺性建模分析
2015年
针对矿用自卸车整车平顺性进行研究,根据车辆的结构特点和工作环境特点,建立矿用自卸车整车8自由度振动微分方程组,采用Simulink搭建整车的平顺性动力学仿真模型;采用白噪声滤波法模拟时域内的随机路面,将得到的路面激励信号作用于整车模型,进行整车多工况的平顺性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整车及路面激励Simulink模型适用性广,理论上适用于各种吨位的矿用自卸车及其他车辆,在工程实际中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参考价值。
黄俊铭顾元国
关键词:矿用自卸车平顺性动力学分析
修正混合规则的BWRS型状态方程及其在CO_2-原油体系相态计算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3年
CO2-原油体系中含有非烃和较多重组分,非理想性较强。以对非理想体系有较好计算效果的BWRS状态方程为基础,考虑温压条件和组分间的相互作用,修正混合规则,使其更加适用于CO2-原油体系的相态计算,提高方程的预测精度。应用油田现场油样实测气液相组分数据,以三参数PR和PT方程的计算均值代表常用状态方程,分别采用基于修正混合规则的BWRS方程和常用状态方程对油气组分和密度等参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修正混合规则的BWRS方程中各混合参数都可还原为维里系数对组分的依赖形式,理论性更强;方程计算精度显著提高,对非烃类气体和重组分有较好的适应性,能满足工程应用要求。
廉黎明秦积舜刘同敬李实姬泽敏第五鹏翔
基于磁悬浮天平的超临界CO_2-癸烷溶液密度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超临界CO2溶解原油的能力主要取决于超临界流体的密度.基于高精度磁悬浮天平实验系统,利用癸烷模拟原油,系统测量了不同温度(313~353K)和压力(12~18MPa)下,不同CO2质量分数(0、8%、20%、43%、67%)CO2-癸烷溶液的密度,并分析了各参数对CO2-癸烷溶液密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在CO2质量分数一定的情况下,CO2-癸烷溶液密度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加,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CO2溶解质量分数对溶液的性质有显著影响,CO2的注入量对驱油存在一个有效的区间,可以根据井下温度、压力来决定注入量,从而达到最佳的驱油效果.
詹扬春张毅赵佳飞宋永臣杨明军建伟伟沈勇常飞
关键词:CO2癸烷
多孔介质内流体相态特征超声波探测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3年
目前有关烃类流体相态的研究已较为成熟,能为油气田的高效开发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但研究成果大多忽略多孔介质对流体相态的影响。为此,在充分考虑流体与多孔介质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开展多孔介质内流体相态特征的研究十分必要。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超声波探测技术不受压力温度限制、不改变流体成分、检测成本低、对人体无害等优点逐渐得到重视,并在多孔介质内相态研究领域逐渐得到了应用。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简述了超声波的探测机理,重点综述了超声波探测在多孔介质内天然气水合物、凝析油气相态特征研究的应用进展,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研究重点。
陈浩杨胜来于东海李芳芳章星
关键词:多孔介质水合物凝析油气相态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