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08547)

作品数:7 被引量:41H指数:3
相关作者:叶阳升张千里蔡德钩姚建平陈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西南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建筑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铁路
  • 5篇高速铁路
  • 3篇地基
  • 3篇复合地基
  • 2篇沉降
  • 1篇单轴
  • 1篇单轴压缩
  • 1篇单轴压缩试验
  • 1篇地基沉降
  • 1篇垫层
  • 1篇动变形
  • 1篇动力响应
  • 1篇动应力
  • 1篇应力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分析
  • 1篇软土
  • 1篇软土复合地基
  • 1篇数字散斑
  • 1篇铁路路基

机构

  • 4篇中国铁道科学...
  • 4篇中国铁道科学...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作者

  • 3篇叶阳升
  • 3篇张千里
  • 2篇蔡德钩
  • 2篇陈锋
  • 2篇姚建平
  • 1篇史存林
  • 1篇朱忠林
  • 1篇闫宏业
  • 1篇马明正
  • 1篇黄锋
  • 1篇孙武
  • 1篇李琦
  • 1篇万国庆
  • 1篇王川川

传媒

  • 4篇铁道建筑
  • 1篇光学技术
  • 1篇中国铁道科学
  • 1篇Resear...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高速铁路桩网复合地基桩端下刺机理研究
2017年
桩的下刺变形是桩网复合地基沉降来源之一,其特性是高速铁路地基处理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桩网复合地基桩端下刺机理,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影响桩端下刺量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计算分析,发现影响桩端下刺量的主要因素是路堤填土变形模量,桩径、加固区土体变形模量,桩端土体变形模量、黏聚力、内摩擦角和桩顶荷载。在此基础上运用MATLAB自带的数理统计工具箱对影响桩端下刺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参数回归分析,并给出一种桩端下刺量的计算公式。
王川川朱忠林李泰灃张千里陈锋
关键词:高速铁路桩网复合地基地基沉降有限元分析
数字散斑技术在混凝土单轴压缩试验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0年
数字散斑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测量方法,它具有非接触、全场量测、精度高、操作简单等特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散斑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研究。针对混凝土在外荷载作用下具有明显的非均匀变化的特征,借助传统的测量方法很难得到混凝土表面的全场变形结果的问题,结合数字散斑相关方法测量技术,开展了混凝土单轴压缩试验,拍摄了混凝土表面在单轴压缩过程中的位移与应变矢量场,为分析混凝土试件的损伤区域奠定了基础;与电测法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其测量结果表明,这两种测量方法误差相对较小,且数字散斑技术能更早的发现混凝土表面的破坏,验证了数字散斑相关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借助数字散斑技术可以更加方便准确的得到材料表面的变形场,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土木工程领域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万国庆万国庆黄锋董广法屈苗迪
关键词:数字散斑混凝土单轴压缩
流塑状软土复合地基桩土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
2015年
为解决流塑状软土地基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单根桩在流塑状软土中的工作机理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研究了桩土模量比、桩体与滑弧切线夹角、土体抗剪强度对桩体的抗剪特性、破坏模式及桩土相互作用机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桩体刚度、桩土模量差异、土体抗剪强度、桩体与滑弧切线间夹角等是影响桩体视抗剪强度(地基所提供的抗滑力减去土体提供的抗滑力)的主要因素;随着桩土模量比及桩体与滑弧切线间夹角的减小,桩体视抗剪强度逐渐增加;随着桩土模量差异逐渐增大,桩体可能发生的破坏模式依次为抗剪切破坏、受拉(压)破坏、弯曲破坏、土体绕流破坏、桩体倾倒破坏和桩体整体侧移破坏,对应不同破坏模式桩体具有不同的视抗剪强度。
姚建平李琦李泰灃张千里史存林
关键词:高速铁路桩土模量比桩土相互作用
A mathematical approach to evaluate maximum frost heave of unsaturated silty clay
2017年
Maximum frost heave of unsaturated frost-susceptible soils,in conjunction with a high water table,is an important consideration for the design of foundations in seasonally frozen regions.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evaluate accurately and efficiently the maximum frost heave for a given soil.For this purpose,a series of one-sided freezing experiments was conducted on unsaturated silty clay in an open system.Multistage cooling of sufficient duration was applied to the soil sample's top,while constant above-zero temperatures were maintained at the bottom.Then,a simple methodology for calculating maximum frost heave at a given cooling temperature was derived utilizing information obtained within the limited time allotted for each stage.On this basis,an empirical equation for defining maximum frost heave as a function of cooling temperature and overburden pressure was determined.Overall,this study provides a simple and practical procedure that is applicable to the evaluation of maximum frost heave of unsaturated frost-susceptible soils.
Lin GengXianZhang LingLiang TangJun LuoXiuLi Du
关键词:MATHEMATICALAPPROACHMAXIMUMFROSTHEAVEUNSATURATED
高速铁路CFG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适用方法研究被引量:21
2014年
以京沪高速铁路京徐试验段DK190+124—DK190+354试验工点的CFG桩网和桩筏复合地基为例,通过比较和分析铁路地规法、铁路桥规法和M-B联合e-lgp法3种解析方法以及数值模拟法的计算结果,研究适合计算高速铁路CFG桩复合地基沉降的方法。研究表明:铁路地规法以土为主的沉降计算思路会导致计算地基的加固区沉降时结果偏大,M-B联合e-lgp法由于计算的加固区附加应力整体偏大,也同样会造成加固区沉降的计算结果较大,而采用这2种方法计算地基的下卧层沉降结果较为合理;采用M-B联合e-lgp法计算时,对于浅部土层的附加应力,应按照桩间土顶面的应力线性减至零进行计算,之下土层的附加应力应按照Mindlin方法进行计算;铁路桥规法由于计算过程过于简化,忽略了加固区的变形,计算得到的沉降结果全部由下卧层产生,导致计算的下卧层应力偏大,因此沉降的计算结果偏差最大,该方法不适合较低刚度CFG桩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的加固区和下卧层沉降结果均较接近实际。
马明正海振雄叶阳升蔡德钩闫宏业姚建平孙武
关键词:高速铁路CFG桩复合地基沉降下卧层
高速铁路路基动力响应特性被引量:16
2015年
结合高速铁路路基基床动力响应现场实测与有限元计算,分析了无砟轨道路基动应力、动变形和振动加速度的幅值特征及变化规律,揭示了列车荷载作用下基床内应力、应变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轨道路基基床动应力范围为11-16 kPa,随车速变化不明显,随轴重增大而增加,每1 t轴重产生动应力约为1.02 kPa;无砟轨道路基基床表面动应力分布范围较大且相对均匀,动应力随深度衰减较缓慢;无砟轨道路基动变形较小,随着路基刚度的增大动变形减小且分布较均匀,路基对线路整体刚度影响不大;无砟轨道路基振动加速度一般不大于10 m/s^2,振动主频100-500 Hz。
叶阳升
关键词:高速铁路路基基床结构动力响应动应力动变形
高速铁路桩网结构加筋垫层变形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通过理论分析和有限元计算,对各种条件下桩网结构加筋垫层受力和变形进行系统分析,获得桩网结构体系中加筋垫层的受力变形特点和应力分布传递规律。加筋垫层对桩网结构桩、土应力分配影响明显,进而对桩网结构的整体受力和变形产生影响。研究了影响加筋垫层变形的主要因素,计算不同条件下垫层变形的规律,并结合桩头结构形式,分析垫层变形的特点。结合不同桩体结构与加筋垫层的相互作用机理,分析不同垫层结构及加筋体特性对加筋垫层荷载传递的影响规律。结合室内缩比例模型试验,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李泰灃叶阳升张千里蔡德钩陈锋
关键词:高速铁路桩网结构加筋垫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