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3C046)

作品数:7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王海林董四代更多>>
相关机构:武夷学院天津师范大学中共信丰县委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政治法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社会主义
  • 2篇释读
  • 2篇主义
  • 1篇邓小平
  • 1篇新经济
  • 1篇新经济政策
  • 1篇学人
  • 1篇一分为二
  • 1篇一分为三
  • 1篇一致性
  • 1篇战线
  • 1篇战线工作
  • 1篇中国共产党
  • 1篇中国梦
  • 1篇中国特色社会...
  • 1篇尚同
  • 1篇社会
  • 1篇社会角色
  • 1篇社会角色理论
  • 1篇社会主义关系

机构

  • 7篇武夷学院
  • 2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中共信丰县委

作者

  • 7篇王海林
  • 4篇董四代

传媒

  • 1篇湖北省社会主...
  • 1篇大庆师范学院...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聊城大学学报...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牡丹江大学学...
  • 1篇湖南省社会主...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近现代学人对大同思想的阐释及其社会主义指向
2013年
大同思想是中国社会主义的文化资源。在近代以来的中西文明撞击中,中国学人把它与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统一起来,判断资本主义,追求理想社会,使之发生了历史嬗变。不同学者对它的解释有所不同,有的认为它出自儒家,有的将之归于道家或墨家,因而有不同倾向,但其中的共同指向是社会主义。
王海林董四代
乌托邦与社会主义关系释读——纪念莫尔《乌托邦》发表500周年
2016年
乌托邦表达着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是马克思主义的来源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从历史观上对它进行了否定,但没有否定它的理想主义批判超越精神。乌托邦不仅反映了早期无产者的呼声,而且可以与民主主义融为一体,成为落后国家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文化前提。大同思想是中国特色的乌托邦,它所包含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促使中国人不断探索走向社会主义的实践道路,至今仍是社会主义的不可或缺的维度。
董四代王海林
关键词:乌托邦民主主义社会主义
“一带一路”视阈下的文化统战建设研究——以社会角色理论为视角
2016年
文化统战是一国周边稳定、民主协商、区域善治和民众康乐的理性诉求,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以社会角色理论为视角,全面审视"一带一路"视阈下的文化统战建设,有助于更好地解析其产生背景、剖析其功能、分析其不足和探析其走向。
王海林
关键词:文化统战社会角色角色理论
统一战线工作中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释读——以“一分为二”到“一分为三”为视角被引量:1
2016年
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这一统一战线工作方针的提出,实现了思维范式从"一分为二"到"一分为三"的历史飞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以"一分为三"为视角,全面审视新常态下统一战线工作方针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意义,可具体诠释为:不A不B,无偏无颇;亦A亦B,和谐并进;A而B,良性互动。
王海林
关键词:统一战线一致性一分为二一分为三
新经济政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异同分析
2015年
建设社会主义是首先在落后国家被提到实践日程的,其中最根本的问题是现代性成长不足,工业化还没有实现。列宁据此提出了新经济政策,邓小平则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形成了科学发展观。二者之间既有本质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由于历史原因和时代背景不同,新经济政策被计划经济所取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在批判反思计划经济和正确判断市场经济中赋予了科学社会主义新的时代生命力。
王海林董四代
关键词:列宁新经济政策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群众观的历史嬗变
2014年
在90多年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社会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全力倡导并深入践行无产阶级群众观,其价值取向表现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之"服务观",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之"利益观",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之"代表观",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领导集体之"人本观",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之"本色观"。
王海林袁德红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群众观历史嬗变
从“大同梦”到“中国梦”:中国理想社会追寻轨迹被引量:2
2014年
"礼运大同"是中华文化原创期集先秦各学派理想主义的最早系统表达,并在以后的历史变革和社会发展中形成了持久生命力。近代以来,它吸收人类文明成果,顺应人类发展趋势,批判传统、判断西方、展望未来,并成功实现了与社会主义的对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文化资源。"中国梦"既坚持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选择和民族特色,又为它的实践确立了宏伟目标和路径选择。中国传统理想主义有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一种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追求,更是一种对现实的超越性批判精神。"中国梦"是一种思维范式、价值取向和求索精神,为中华民族复兴和社会健康发展树立了一个理想主义维度。
王海林董四代
关键词:《礼运》中国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