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JB09042)

作品数:6 被引量:67H指数:4
相关作者:王维奇曾从盛王天鹅仝川翟继红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湿地
  • 3篇甲烷
  • 2篇厌氧
  • 1篇厌氧氧化
  • 1篇乙炔
  • 1篇抑制技术
  • 1篇有效硫
  • 1篇植物
  • 1篇湿地植物
  • 1篇土壤
  • 1篇土壤碳
  • 1篇土壤质地
  • 1篇全硫
  • 1篇硫酸盐
  • 1篇芦苇
  • 1篇闽江河口湿地
  • 1篇互花米草
  • 1篇计量学
  • 1篇甲烷产生
  • 1篇甲烷产生潜力

机构

  • 6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6篇王维奇
  • 3篇曾从盛
  • 2篇王天鹅
  • 1篇姚顺
  • 1篇翟继红
  • 1篇廖稷
  • 1篇林芳
  • 1篇仝川
  • 1篇鄂焱
  • 1篇赵娜
  • 1篇林德华
  • 1篇王宝霞
  • 1篇李鹏飞
  • 1篇徐玲琳
  • 1篇林谨
  • 1篇张文娟

传媒

  • 2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生态科学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年份

  • 2篇2011
  • 4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甲烷产生潜力测定的风干土与鲜土厌氧培养法比较
2011年
为了进一步揭示土壤甲烷产生潜力测定的风干土厌氧培养法与鲜土厌氧培养法在湿地甲烷产生测定过程中的差异,在分析了风干土和鲜土甲烷产生潜力测定方法各自优点的基础上,重点以闽江河口湿地为研究区域,通过实验研究对风干土和鲜土厌氧培养法测定的甲烷产生潜力峰值出现时间、潜力大小和培养样品重复间的变异系数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应用两种方法测定湿地土壤甲烷产生潜力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
徐玲琳王维奇李鹏飞赵娜林德华林芳
关键词:甲烷湿地
闽江河口湿地植物与土壤灰分及其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11
2010年
以闽江河口鳝鱼滩湿地生长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为研究对象,并对相应的36个土壤剖面进行取样分析,揭示它们的灰分含量分布特征,并对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闽江河口鳝鱼滩湿地芦苇和互花米草各个器官灰分含量的差异性明显,芦苇各部位灰分含量的平均值大于互花米草;芦苇和互花米草湿地土壤灰分含量的垂直分布较为类似,芦苇湿地土壤灰分含量略高于互花米草湿地土壤灰分含量,但两种植物土壤灰分含量的差异并不显著;芦苇和互花米草湿地土壤灰分含量与土壤有机碳有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也较明显;从单一的植物类型来看,互花米草湿地土壤灰分含量与容重、碳含量、含水量和盐度呈显著的相关关系,芦苇湿地土壤灰分含量与土壤pH值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王天鹅林谨王维奇曾从盛
关键词:闽江河口湿地芦苇互花米草
不同质地湿地土壤碳、氮、磷计量学及厌氧碳分解特征被引量:35
2010年
为了解不同质地湿地土壤碳、氮、磷计量学及厌氧碳分解特征,对闽江河口芦苇和藨草湿地2种质地土壤(壤质土和砂土)的碳、氮、磷计量学及土壤厌氧碳分解特征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壤质土碳为14.61mg/g,氮为1.01mg/g,磷为0.64mg/g,高于砂土碳(9.02mg/g),氮(0.16mg/g)和磷(0.42mg/g).0~40cm壤质土C/N均值低于砂土,C/P、N/P高于砂土.0~40cm壤质土和砂土平均甲烷产生潜力分别为0.0072,0.0019μg/(g·d),CO2产生潜力分别为33.5134,4.9239μg/(g·d),CO2和CH4产生潜力均为壤质土高于砂土.土壤碳、氮、磷的计量学特征对厌氧碳分解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王维奇仝川曾从盛
关键词:土壤质地计量学湿地
闽江河口不同淹水频率下湿地土壤全硫和有效硫分布特征被引量:16
2010年
为揭示湿地土壤全硫和有效硫的分布特征对淹水频率差异的响应,对闽江河口湿地近潮沟区域不同淹水频率的藨草(Scirpus triqueter)湿地、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湿地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湿地以及远潮沟区域的短叶茳芏湿地和芦苇湿地土壤的全硫和有效硫进行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闽江河口湿地土壤全硫和有效硫分别为399.00~3 510.33 mg/kg和4.51~230.55 mg/kg,平均值分别为1 613.20 mg/kg和52.20 mg/kg;(2)近潮沟区域湿地土壤全硫和有效硫均表现出随淹水频率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但远近潮沟区域的同种植物类型湿地间则表现为随淹水频率的增加而增大;(3)盐度是影响闽江河口不同淹水频率下湿地土壤全硫和有效硫变化的最重要的因子;(4)湿地土壤硫储量随淹水频率的增加而增大。
曾从盛王维奇翟继红
关键词:全硫有效硫
乙炔抑制技术在湿地甲烷氧化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为了阐明植物和温度对甲烷氧化率的影响及乙炔抑制技术在湿地甲烷氧化研究中的有效性,在乙炔抑制技术的基础上,重点以闽江河口湿地为研究区域,采用静态箱法对闽江河口湿地甲烷氧化率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乙炔抑制技术在湿地甲烷氧化过程中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植物的存在增加了甲烷的氧化率,温度对甲烷氧化也具有促进作用;乙炔作为甲烷的替代性氧化底物可能是其抑制甲烷氧化的原因之一。
王维奇鄂焱廖稷姚顺
关键词:乙炔甲烷湿地
海洋沉积物甲烷厌氧氧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1年
海洋沉积物CH4厌氧氧化是当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的热点和焦点,为了进一步加深学者们对CH4厌氧氧化的理解,本文以海洋沉积环境为例,综述了CH4厌氧氧化过程及其影响因子的最新研究进展,在系统介绍CH4厌氧氧化过程的基础上,重点对CH4厌氧氧化的机制以及微生物、底物和温度等对CH4厌氧氧化的调控作用进行了阐述,并展望了CH4厌氧氧化领域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通过本文的介绍,期望得到国内学者对该领域研究的重视,并为更广泛地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王维奇王宝霞张文娟王天鹅
关键词:甲烷厌氧氧化硫酸盐海洋沉积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